姓曾的历史名人(曾姓的姓氏名望)_曾国藩_总督_北宋

本文目录

  • 曾姓的姓氏名望
  • 曾姓有多少名人
  • 姓曾的名人 古代姓曾的名人有哪些
  • 历史上姓曾的名人有哪些
  • 曾姓有哪些人物
  • 历史上姓曾的有那些大人物

曾姓的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曾姓历代名人159名,占总名人数的0.35%,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六十六位;曾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42%,排在第五十八位;曾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7%,排在第七十三位;曾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4%,排在第六十二位。 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人。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宿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
曾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属山东省),孔子弟子,以孝著称,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谭,汉代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玉,曾参十三代孙二支曾顼的长子、曾嘉的孙子,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拜官汉御史大夫。
曾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辉(833—914),曾参三十九代孙,曾骈次子、曾庆的孙子,任吴散骑常侍,镇南节度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芳,唐代曾经任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
曾元裕,唐朝后期军事人物,官至平卢节度使。
曾延世(841—923),为曾参三十六世孙,曾隐之五子,为曾氏龙山衍派始祖。自幼受慈母谕训,天资颖悟,十四岁时中二甲进士,出任光州刺史。
曾文辿,后梁雩都人。天文、谶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尤其是精通地理。
曾致尧(950—1007),字正臣,南丰人,北宋散文家,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思想家。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
曾布(1036—1107),字子宣,江西北宋建昌军(今属江西省南丰)人。曾易占之子,北宋嘉祐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任三司使,作为王安石的助手推行新政,徽宗时任参知政事主张调和新旧两派,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文肃”。
曾安止(1048—1098) 字移忠,号屠龙翁。于熙宁六年登第,赐以“同学究出身”。熙宁九年再次应试,取得进士出身。初任丰城县主簿,后知彭泽县。后半生对泰和周边各地农业生产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去世前完成《禾谱》5卷。是继贾思勰《齐民要术》后又一部农业科学著作。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慥(?—1155年)两宋之际道教学者、诗人。今福建晋江人,北宋大臣曾公亮裔孙。曾官至尚书郎、直宝文阁。死后被列为理学名臣,进祀乡贤祠。
曾从龙(1175—1236年)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字君赐,初名一龙,号云帽居士。北宋昭文馆大学士曾公亮四世从孙。赠少师谥号,封清源郡公,崇祀泉州府学乡贤祠。遗作有《曾少师诗文集》。
曾棨(1372—1432) 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
曾鲁,明朝时新淦人,官拜礼部侍郎,著有《大明集礼》流传于世。
曾琼,今福建莆田人,明代杰出的画家,其人擅画人像,号称“如镜取影,妙得神情”。其画法曾风行一时,弟子众多且出众,被时人称为“波臣派”。
曾铣,明江苏省江都人,嘉靖进士,以御史巡抚山东、山西,进兵部侍郎。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又名曾传豫(传字辈),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秉忠(1816—1863),字允堂,今吴川市塘尾街道院村曾屋人,行伍出身,先后任把总、参将、总兵,咸丰年(1860年)为江南水师提督,受浒职发往两江总督曾国藩军营差遣。
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曾国藩弟,贡生出自。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1884年升任两江总督。
曾纪泽(1839—1890),字颉刚,曾国藩长子,清末外交官。
曾熙,(1861—1930),湖南衡阳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工诗文,擅书画。书法自称南宗,与李瑞清的北宗颉颃,世有“北李南曾”之说。
曾敏行,(1827年—1892),字燮堂,今吴川市吴阳镇曾屋村人。咸丰五年投曾秉忠军伍,历任参将、副将、南韶连镇总兵、贵州威宁镇、古州镇总兵,记名提督(头品顶戴、赏穿黄马挂)。
曾庆敏(1898—1937)又名泽寰,字渡生,广东东莞人。陆军第66军159师457旅副旅长。奉令于上海阻敌。江苏江阴与敌激战时,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少将。
曾运乾,湖南益阳人,音韵学家,一生撰有《切韵五声五十一纽考》、《喻母古读考》及《尚书正读》等。
曾山(1899.11.10—1972.4.16),江西吉安人。1934年10月任中共江西省省委书记。 1952年10月,调北京,先后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央人民政府纺织工业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商业部部长等职。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钟圣,字炎光,湖南资兴人,是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
曾生(1910—1995)原名曾振生。广东惠阳(今深圳坪山镇石灰陂)人。曾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华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
曾庆红:男,江西吉安人,曾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务。
曾仕强,1934年生,祖籍福建漳州人,曾历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兴国管理学院校长。
曾荫权,2005年起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07年3月25日,曾荫权第二次当选特首,任期延至2012年届满。
曾俊华,1951年生,祖籍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于1982年加入香港特区政府2007年6月曾俊华被任命为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并在2012年6月获得连任。
曾伟雄,1958年生,于1978年1月投身警队,任职督察。2012年6月,被任命为香港警务处处长。
曾德成,1949年5月生,籍贯广东顺德,于1998年起出任香港中央政策组全职顾问。 2007年7月,出任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一职,并于2012年6月再次被任命为民政事务局局长。

曾姓有多少名人

1、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

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2、曾元裕

曾元裕,唐朝后期军事人物。历官左散骑常侍。黄巢之乱时,任招讨副使,镇守洛阳。黄巢掠蕲黄,被曾元裕击败,斩首四千余人,黄巢遁逃濮州。

乾符五年(878年)正月初五在申州(今河南信阳)以东大破王仙芝的部队,击杀万余人。招讨使宋威老病贪功,朝廷遂以元裕取代宋威为招讨使(“诸道行营招讨使”)。

颍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宋威还驻青州。至此,王仙芝一路败退。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又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击破王仙芝。王仙芝被俘斩。以功任平卢节度使,镇守青州。

3、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

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

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4、曾秉忠

曾秉忠(1816—1863),字允堂,今吴川市塘尾街道院村曾屋人,生于清嘉庆丙子(1816年)十月十二日,行伍出身,先后任把总、参将、总兵。

咸丰年(1860年)为江南水师提督,在两广、湖南、福建等地攻打太平天国队伍,于江南洙泾一战为太平天国所败,受浒职发往两江总督曾国藩军营差遣。

后卒于军伍,着加恩开复革职。由于积劳成病,同治二年(1863年)在营身病故,终年47岁,归葬本乡。圣上开恩,收回革职处分成命,按照提督军营病逝抚恤。

5、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

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姓曾的名人 古代姓曾的名人有哪些

1、曾皙: 春秋时期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2、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世称「曾子」。相传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3、曾万:汉代镇南将军。

4、曾文辿(曾文迪): 唐代风水大师。

5、曾巩: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6、曾会: 北宋翰林院修撰、池州太守、禅宗居士。

7、曾公亮: 北宋宰相、学者、军事家。

8、曾南仲: 北宋进士、天文学家、中国赤道式日晷(晷漏)最早设计者。

9、曾慥: 两宋之际道教学者、诗人。

10、曾鲸: 明末画家。

11、曾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12、曾纪泽:清朝政治家、外交家,曾国藩之子。

历史上姓曾的名人有哪些

*曾姓名人
古代:
* 曾皙:春秋时期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
*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世称「曾子」.相传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 曾万:汉代镇南将军.
* 曾文辿(曾文迪):唐代风水大师.
* 曾巩: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曾会:北宋翰林院修撰、池州太守、禅宗居士
* 曾公亮:北宋宰相、学者、军事家
* 曾南仲:北宋进士、天文学家、中国赤道式日晷(晷漏)最早设计者
* 曾慥:两宋之际道教学者、诗人.
* 曾鲸:明末画家.
* 曾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 曾纪泽:清朝政治家、外交家,曾国藩之子.
现代名人:
# 曾约农:东海大学首位校长,曾纪泽之孙
# 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军事家
# 曾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
# 曾山: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长
# 曾昭抡: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领导者之一
# 曾联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设计者
# 曾宪梓:“领带大王”,前香港总商会主席,中国全国人大常委
# 曾培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 曾宪林: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财政委副主任
# 曾庆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 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曾姓有哪些人物

曾加、多曾、曾玄、曾曲、曾折、曾茧、曾挠、曾波、曾飙、曾飔。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古同“增”,增加。竟,简直,还(hái):“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姓。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古同“层”,重(chǒng)。

曾(拼音:céng/zēng)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本意是指重复使用的、二手的。一般是指曾经,过往。也可以用作姓氏引申义是。该文字在《忆江南》和《列子·汤问》等文献均有记载。

历史上姓曾的有那些大人物

1、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

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2、曾元裕

曾元裕,唐朝后期军事人物。历官左散骑常侍。黄巢之乱时,任招讨副使,镇守洛阳。黄巢掠蕲黄,被曾元裕击败,斩首四千余人,黄巢遁逃濮州。

乾符五年(878年)正月初五在申州(今河南信阳)以东大破王仙芝的部队,击杀万余人。招讨使宋威老病贪功,朝廷遂以元裕取代宋威为招讨使(“诸道行营招讨使”)。

颍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宋威还驻青州。至此,王仙芝一路败退。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又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击破王仙芝。王仙芝被俘斩。以功任平卢节度使,镇守青州。

3、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

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

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4、曾秉忠

曾秉忠(1816—1863),字允堂,今吴川市塘尾街道院村曾屋人,生于清嘉庆丙子(1816年)十月十二日,行伍出身,先后任把总、参将、总兵。

咸丰年(1860年)为江南水师提督,在两广、湖南、福建等地攻打太平天国队伍,于江南洙泾一战为太平天国所败,受浒职发往两江总督曾国藩军营差遣。

后卒于军伍,着加恩开复革职。由于积劳成病,同治二年(1863年)在营身病故,终年47岁,归葬本乡。圣上开恩,收回革职处分成命,按照提督军营病逝抚恤。

5、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

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