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工作,想去看演唱会,被老公和家里人骂到狗血喷头你怎么看?晚清四大名臣,除了张之洞,为何都被骂得狗血喷头_曾国藩_张之洞_左宗棠

本文目录

  • 没工作,想去看演唱会,被老公和家里人骂到狗血喷头你怎么看
  • 晚清四大名臣,除了张之洞,为何都被骂得狗血喷头

没工作,想去看演唱会,被老公和家里人骂到狗血喷头你怎么看

一一想去看演唱会,说明你的人生格调很高雅,但是没工作,没有这笔支出费用的来源,还想去附庸风雅,又有点自不量力,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小女人。

一一商品经济社会,没有钱是玩不转的,据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哪一项不涉及到花销用钱来做支撑。即使是你的要求不高,觉得自己不就是看一场演唱会吗?至于被老公和家人骂得狗血喷头吗?

一一你想过没有,一个女人,在家当全职太太,家里只有老公一个人辛苦挣钱。你不用风里来、雨里去,没有职场上竟争的压力,在家可能闲来无聊,想丰富一下自已的精神生活,看一场演唱会,欣赏一下歌星的风彩,单从这件事上看,你没有错,但是,可但是,一场演唱会的门票,可能一下子花去你老公半个月的工资,波及当月的生活的质量会大幅下降。听完演唱会,又如何?美妙的歌声虚无缥缈随风散去,接下来的生活紧迫捉襟见肘怎么办?

一一为什么在家做全职太太,从你能抽出时间要去看演唱会来看,说明如果有宝宝的话,也可能大一点能脱手了。早就应该走出家庭,找一份工作来干。和老工一起打拼,这样,生活的质量会大幅提高,小日子才会过得蒸蒸日上。手中有钱,财务自由,你的选择也更随意,别说一场演唱会,就是出国旅游,到国外大剧院去欣赏,也完全可能。

一一快快心智成熟起来,分清哪个事情是当务之急,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常理,千才别再出现想一出是一出的幼稚行为。

晚清四大名臣,除了张之洞,为何都被骂得狗血喷头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个个都有诟病在人间,张之洞相对幸运得多,缘由竟然是,他是这四人中影响力最小的,贡献最低的!正应了那句话:自古成大事者,无不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这四大名臣生不逢时,他们所在的年代,正是清王朝没落的阶段,若不是他们苦苦支撑,大清恐怕提前就亡了,时代没法给他们的功业披红挂彩。他们又生当其时,国家危亡之际,给了他们展现才华,力挽狂澜的舞台。

那么,曾经拯救国家和民族于危难的他们,何以留下骂名,张之洞又为何独独免于责难呢?

镇压太平天国,沾满汉人鲜血的曾国藩

曾国藩对大清国最大的贡献,就是镇压了太平天国,使频临破产的爱新觉罗家族,再次得以续命。为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耗费了曾国藩十二年的心血,也因为这段时间的经历,他留下了“曾剃头”的诨号。

在清王朝眼里,曾国藩对国家有再造之恩,可是在立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党人眼中,曾国藩就是满清的鹰犬,腐朽统治者的走狗,广大汉民的罪人!这个观点自清末,到民国,直至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主流。

到了八十年代后,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才发生了根本改变,对曾国藩的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原因就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评价者的视野角度有所差异导致。满清作为曾国藩效忠的对象,当然竭尽褒扬之能事。致力于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党,及民族情绪高涨的特定阶段,曾国藩理所当然会被鞭挞。

如今,国富民强的大环境,让我们能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和宽阔的大视野,也就更能够客观地看待一位历史人物,才真正发现了,曾国藩身上光辉的地方。

镇压汉民屠杀回民,勾结商人的左宗棠

左宗棠跟曾国藩一样,也参与了剿灭太平天国的战争。在出任陕甘总督,负责平定捻军和回民叛乱时,左宗棠表现出“超常的杀伐”,先后两次杀降,第一次杀马化龙父子,及其1800多降兵;第二次左宗棠故伎重演,在马文禄投降后,杀了马文禄及其部众7000余人!

由此,左宗棠留下了“左屠夫”、“左剃头”的诨号!

左宗棠被人诟病的另一件事,就是他多次勾结商人,为商人牟利服务,尤其是他与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交往,被人说成官商勾结的典型案例。

其实这件事不能怪左宗棠,都怪大清国国库空虚,军事行动要开战,兵饷还得左宗棠自筹,他不依靠胡雪岩这样的大商人,依靠谁?想让人家出血,不给点甜头,怎么可能!

同样,左宗棠镇压起义,应该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不能粗暴地把他视作“满清走狗”,当然,杀降一事,他罪责难逃。

刽子手加卖国贼的李鸿章

李鸿章恐怕是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一位。从他在世,朝野之间对他的评价就泾渭分明。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李鸿章的骂名来自两个方面,一个原因,与曾国藩、左宗棠一样,镇压过农民起义,沾了汉人的血,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刽子手。

另一个骂名来自于,清政府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大都出自他的手。所以,长期以来,他一直被扣以“卖国贼”的帽子。

曾国藩和左宗棠是清末时期,被革命党人唾骂,李鸿章活着的时候,就被国人痛骂,甚至被同僚唾骂,包括左宗棠。他一面苦苦周旋于列强,一面替腐朽的清皇室充当替罪羊,在日本差点被激进的日本人打死,回到国内又被舆论逼得引咎辞职。

其实,李鸿章绝不是懦弱之徒,他一直理智地寻找,以最小的代价,保证国家主权独立的办法!主战,绝不是简单的两个字,背后往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李鸿章也不是天生的无耻之徒,每次签约,对他来说都是巨大的侮辱,光绪二十七年,他躺在病床上,签完了一生中,最后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辛丑条约》。回到家后大口吐血,不久病逝,终年79岁!

有这么“敬业”的卖国贼吗?可恨的是,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自诩爱国者,占据道德制高点,不负责任地乱放炮。

兴办实业的清流派张之洞

其实,张之洞就是这类人,当然,我们丝毫不能抹杀,张之洞对我国洋务改革的巨大贡献。

张之洞除了大兴新学,大办现代工厂外,他没有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镇压国民起义的经历,没有血债,无论哪个阶级对他都可以接受。

另外,张之洞是典型的学院派、清流派,他曾经高中科举探花。张之洞为官最大的特点就是,既要谋事,更要谋身。为了谋身,他时刻占据道德制高点,甚至有时候会耍点小花头。

比如,慈禧一度想废了光绪帝,张之洞与刘坤一商量好上疏制止,但张之洞考虑到有可能得罪慈禧,私下撤回了上疏,把刘坤一晾那儿了。

再比如,李鸿章与洋人谈判时,他大放厥词,说绝不能向洋人低头,这种讨好舆论,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言行,为他赚足了人气。

所以,有人评价张之洞,就是个官场老滑头、人精!当然,这并不是说,这种滑头都是负面的。但不管怎么说,张之洞的善谋身,始终让他不沾惹,任何有可能影响清誉的事。

历史又是公正的,张之洞善谋身的特点,注定他就是一杯被开水,有益,终不如一杯烈酒,来得那么痛快淋漓。酒,虽然会让人醉得死去活来,但人生的滋味都在其中,如曾文正公、如左文襄公、如李文忠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