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清代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曾国藩死后,曾纪泽为什么没能接手他的势力_曾国藩_沙俄_伊犁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曾纪泽 曾国藩 沙俄 伊犁

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清代著名外交家曾纪泽
  • 曾国藩死后,曾纪泽为什么没能接手他的势力
  •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有什么成就
  • 曾纪泽对中华民族有何贡献是否可以称为外交方面的民族英雄

如何评价清代著名外交家曾纪泽

曾纪泽在任职期间,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又将使馆由租赁改为自建,亲自负责图书、器物购置,使得使馆的规模既不失大国风度,亦不流于奢靡。驻外严于操远,节约公费,摒弃贪劣,倡导廉洁之风,为外国人所敬重。萧一山在所着《清史大纲》一书中评“曾纪泽是我国当时最了解国际形势的外交家”,对使俄换约“不矜不伐,操心虑患的态度,真不愧为曾文正公之子!”曾孤身一人前往俄国谈判,并取得成功。

曾国藩死后,曾纪泽为什么没能接手他的势力

曾国藩的湘军实质上在其去世后势力已经大减,清廷也怕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对其加以诸多防范,著名的刺马案就是曾国藩集团与朝廷的微妙博弈。

咸丰皇帝说:灭太平天国者无论满人汉人,王之。也就是说,曾国藩论功劳该封王,但是最后封了一个侯爵,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清廷开始破格提拔左宗棠,并扶持李鸿章的淮军集团,互相制衡,所以此时的湘军巅峰状态已经过去,开始复员和走下坡。 第一,曾纪泽是一个学者型官僚,王气不足,才华横溢,时人称其学贯中西,精通外语,例如出版专著《中国先睡后醒论》,大清的国歌普天乐也是他所作。

第二,曾纪泽虽然作为曾国藩的次子并且蒙荫获官,并且袭得父亲的一等侯爵,但是接受西方近代文化影响的他好像并没有什么这方面的思想,也许是清廷担心曾纪泽接手他父亲势力的缘故,发挥它的外交专长,就派出他出国当大使去了,担任驻国外大使。现在看起来是很光荣的事情,但是在那个时代就类似于发配,大多数人不愿意去。第三,曾纪泽死的太早了,在1890年就去世了,当官也仅仅是京官,履历单一,比如刑部、户部,并没有地方任职一把手的经历。虽然身份显赫,相比于父亲曾国藩,也不属于位高权重。

当然,有时候激流勇退未必是坏事。曾纪泽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配合左宗棠收回来伊利,在外交斗争中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有什么成就

曾国藩在晚清政坛上,有极为显赫的声势。他创立湘军,推行洋务。一生经世致用,一手锦绣文章,受到很多人称赞。曾国藩也是清朝历史上少数得到封爵的汉人大臣,被封为一等毅勇侯。这个爵位后来被他的次子曾纪泽继承(曾国藩长子早殇)。

同治十三年,曾纪泽为父亲守孝三年期满后,准备入京叙职。谁料半路听闻母亲去世,曾纪泽立刻返乡,为母亲再守孝三年。期间同治驾崩,光绪继位。光绪年幼,朝堂大事由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訢等人处理。两宫太后中,慈安太后遇事诺诺,没有太多主见。垂帘听政时,大多默默无言。一般大事,都由恭亲王奕訢和慈禧决议。

光绪三年,曾纪泽入京,被两宫太后和皇帝召见。不久后,被授予重任,担任驻英、法大臣,处理外交事务,并负责订造舰船。同时兼任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

光绪元年,清朝筹建水师,考虑到清朝现有工业造船能力,水师中相当一部分舰船需要依靠向列强订购,满足军用。此事关系到海防布局,这项任命不仅难在需要远赴重洋,订造舰船,更需要懂得跟列国打交道。

清朝长期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国际公约十分模糊。作为一个国力贫弱的国家,即便是推行“枪炮外交”的年代,国际公约也是一个很好的武器。当时中国不仅对国际公约十分陌生,更极为保守。

官场上,保守顽固的官员,仍占多数。办理外交事务,办好了不会得到赞赏,办坏了就容易被扣上一个“汉奸”的帽子。曾国藩当年就在外交上栽了跟头,备受责辱。

对于赴海外担任使臣的难度,曾纪泽跟慈禧等人,都有预料。在赴任以前,慈禧把曾纪泽召到养心殿谈话。慈禧说了:“这些人明白理的少,你替国家办这等事,将来这些人必然有人骂你的时候,你却要任劳任怨。”

曾纪泽回答:“臣从前读书到事君能致其身一语,以为人臣尽忠则尽命,是到了极处。观近来时势,见得中外交涉事件,有时须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层,竟须拼得将声名看 得不要紧,方能替国家保全大局。”(注:来源于《曾惠敏公遗集日记》)

曾纪泽的这番表态,对于慈禧等人而言,无疑非常受用。对于慈禧等人来说,办理外交事务,能力是其次,忠心最重要。如果对朝廷不忠心,将来后患极大。尤其是采购舰船这类牵扯利益极大的事项。

不过,曾纪泽能够那么快被委以重任,自然离不开曾国藩的影响。曾国藩当年击败太平天国后,主动解散湘军,受到朝廷信任。他在官场上的人脉极为深厚。这既跟他的战功有关,也得益于他的为官做人之道。这一点在《曾国藩家书》里,可以看出。

曾国藩去世后,朝廷担任重要职位的门生下属仍然极多。最有名的便是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早年曾入曾国藩幕府学习,受曾国藩教诲颇多。

在曾国藩帮助下,李鸿章才创建湘军,立下一番功绩。李鸿章一直也以曾国藩的门生弟子自居,认为自己在办事外交上,受益曾国藩颇多。曾纪泽踏上仕途后,李鸿章自然会协助。

要做官,李鸿章自然会提拔。而曾纪泽要采购的舰船,跟李鸿章率领的北洋水师关系极大。两人关系的特殊,自然不必多言。

即便后来李鸿章提议罢免曾纪泽,两人关系并未破裂,仍一起努力创办北洋水师,筹措北洋水师的章程和经费。除了李鸿章,恭亲王、两宫太后对曾国藩的印象也不差。爱屋及乌,对曾纪泽也敢于委派重任。

曾纪泽虽然可以依靠父亲的余荫,但自身本事也不差。当年守孝时,曾纪泽摆了《韦氏词典》等书籍,开始零基础学英语,了解西洋文化。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举动。

很多士大夫们仍把西洋列强视为蛮夷,蛮夷的语言,自然没有必要学习。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曾国藩当年守孝的时候,摆的是《礼记》、《周仪》、《仪礼》。

到外国担任使臣时,曾纪泽细心学习。从国际公法,到各国风俗人情,历史习俗,工商业以及社会的发展情况,都做了详细的了解。又身体力行,在使馆区提倡廉洁奉行,不搞奢靡贪污。曾纪泽的这个做法,不仅赢得朝廷的信任,外国人也愿意跟他交往,认为他的品行值得相信。

尤其是后来配合左宗棠收复新疆,跟沙俄谈判,收回大片国土。曾纪泽的外交表现,绝对可以成为晚清外交史上纳入研究的案例。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后来罢免曾纪泽不久,又很快授予他新的职位。因为国力贫弱,人才难得。光绪十六年,曾纪泽在北京去世想,享年52岁,清朝特加追赠“太子少保”衔,赐谥“惠敏”。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曾纪泽对中华民族有何贡献是否可以称为外交方面的民族英雄

感谢邀请,曾纪泽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就是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同时,与沙俄力争,毁崇厚丧权辱国之约,以最小代价收回伊犁九城,即后世所说的《中俄伊犁条约》,因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同时也是民族英雄。

曾纪泽生平以及事迹

曾纪泽 公元1839年~公元1890年,湖南人,曾国藩之子,同治年间相继出使英法俄等国,在新疆问题上,曾纪泽通过谈判,从沙俄手中取回中国领土,维护了国家一统。其近代外交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事情经过

清朝末年,中国边疆危机日益加重,英国以及沙俄垂涎我国新疆日久,公然支持中亚浩罕国陆军首领阿古柏入侵中国新疆,沙俄借保护俄国侨人,出兵新疆战领中国伊犁,后来随着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新疆所以的领土,拒不回还伊犁,后来在左宗棠军事压力下,以及曾纪泽外交谈判,使得中国收复了伊犁,其后还参与中英鸦片交易税免厘问题和英国强占缅甸等问题对外交涉,以及在1883年到1884年,就越南中法战争与法国政府谈判 ,立场强硬。

总结

曾纪泽是我国当时最了解国际形势的国家,孤身一人从沙俄取回中国领土,其本人驻外严于操远,节约公费,摒弃贪劣,倡导廉洁之风,为外人所敬重,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