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为何屡次三番辞官?晚清湘军第一名将彭玉麟怎么样_曾国藩_水师_湘军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彭玉麟 曾国藩 水师 湘军

本文目录

  • 彭玉麟为何屡次三番辞官
  • 晚清湘军第一名将彭玉麟怎么样
  • 彭玉麟最高官居何职
  • 彭玉麟为何屡次劝说曾国藩诛杀曾国荃
  • 晚清名将彭玉麟出生于安徽,为何被称为湘军代表人物
  • 晚清名将彭玉麟真的杀掉了李鸿章的侄儿吗
  • 彭玉麟的简介
  • 晚清彭玉麟和胡林翼谁厉害
  • 清朝名臣彭玉麟个人简历及相关事迹谁有
  • 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李鸿章、张之洞中,哪些人是晚清的四大名臣呢

彭玉麟为何屡次三番辞官

彭玉麟去官,可以说在清朝政坛,以至在现代的政坛独一无二。历朝历代去官的人许多,但没有像他这么辞的。他终身六次去官不做。第一次是咸丰十一年,曾国藩被录用为两江总督,曾国藩开端安插自己的人,在各省里最关键的地位。最关键的地位就是各省巡抚,巡抚是清朝在处所上最重要的实职。以是曾国藩一会儿向朝廷引荐了三团体,做江苏、浙江和安徽的巡抚。尤其是安徽巡抚,由于事先两江总督的衙门就设在安徽。事先曾国藩就引荐彭玉麟做安徽巡抚,这个地位许多多少人都垂涎欲滴。后果朝廷录用上去了,但是彭玉麟延续三次上表去官。为何去官呢?彭玉麟说我是荷戈的,不熟悉民政。曾国藩和朝廷出人意料,看这团体意志十分坚定,厥后朝廷就赞同了。朝廷十分打动就给他一个声誉的官衔,兵部侍郎。

第二次到了同治四年,朝廷上上下下只要一团体,各人都交口称赞,这团体就是彭玉麟。这团体是真正的操行高洁,真正的一个奸臣。彭玉麟说过他一生三不要,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以是越是这类人,越要把阿谁最好的地位给他。以是没人防范彭玉麟,事先朝廷给他一个漕运总督。但是彭玉麟坚定去官不做。

第三次到了同治七年,彭玉麟又把虚衔兵部侍郎给辞了,回家给母亲守丧去了。第四次彭玉麟给母亲守了四年丧以后,这个时候同治天子大婚。依照规则天子大婚大典上,必需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做镇压大臣。彭玉麟欠好拒绝了,天子成婚欠好不给体面。以是只好官复兵部侍郎,兼镇压大臣。但是同治天子一结成婚,彭玉麟立刻去官。这一下连慈禧都很打动,想不到当世另有这么的人。不爱官到这个境地,你们怎样也得给他有一个官职。以是吏部没方法就创了一个官,叫长江巡阅使,也是二品官职十分高。

到第五次去官,是到了光绪七年,这个时候有个十分重要的官职空白了。两江总督兼南洋互市大臣,朝廷以为没人能当,想来想去还得请彭玉麟。彭玉麟仍是坚定不出山,坚定不来当这个官。到光绪九年这个时候,朝廷说彭玉麟这么一团体才,不克不及湮没,让他出任兵部尚书。但是彭玉麟仍是不愿,朝廷几回敦促,彭玉麟几回上表请辞。到了中法和平迸发了,彭玉麟才肯出山做兵部尚书。在彭玉麟的指导下,获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几回军事灿烂。以是在彭玉麟的指导下,中法和平是节节胜利。彭玉麟失主战派,但是事先主政的是主和派。但是脆弱的清政府,已被打怕了,明显打了败仗仍是签了不平等条约。以是和平已完毕,彭玉麟愤而去官。终身六次去官,终其终身践行了他“三不要”的人生崇奉。

晚清湘军第一名将彭玉麟怎么样

当听到青梅竹马的梅姑嫁人后难产而死的消息,彭玉麟心里不免一阵刺痛。论辈分,梅姑是他的姑姑,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未能走到一起,不料如今却遭此噩运。

他暗暗立誓,要画十万朵梅花来怀念姑姑。

身为读书人,彭玉麟几乎要在这样吟诗画画的平淡岁月里过完一生,如果不是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话。清廷为之震动,而堕落腐化的旗兵已经丧失了过去的战斗力。这时,彭玉麟忽然接到了曾国藩的邀请,请他创建湘军水师。已经 37 岁的他终于迎来了大展宏图的机会。

彭玉麟亲任湘军水师统帅,因为军中粗鄙的武人最多,他也因此成为战略的直接制定者。湘军和太平军的对局,起初陆战并无明显优势,但彭玉麟的水师扭转了局势,连战连捷,相继攻下湘潭、武昌、九江、江浦、浦口,断绝了天京水上粮道,为顺利攻陷天京奠定了基础。

“若论天下英雄,当数彭玉麟、李鸿章。”这是曾国藩对他的评价。

但彭玉麟似乎对当英雄并不十分上心,他只是做好他该做的事,对于名望、奖赏、官位,都显得异常淡然。

战太平军时,曾国藩想荐他担任巡抚治理安徽。

彭玉麟道:我习于军事,疏于民政,请朝廷收回成命,不要用我所短。最后因需带兵作战,领了兵部侍郎一职。

不久,清廷又命战功卓著的他任八省漕运总督,熟悉的人知道,漕运历来是最好的肥差之一。

彭玉麟道:漕政需要沟通各个关节,我性格偏激,不够圆通。再次拒绝。

第三次辞官是在当了兵部侍郎七年之后,52 岁的他说,当时因兵事,不得已只守了一年的母丧,如今想回去补满剩下两年。

之后又相继请辞兵部侍郎、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三次。

仿佛令所有人垂涎的官职对于他来说,只是个妨碍他回家读书、写诗、画梅花的苦差事一样。

能令他甘愿出山,把俗世虚名挂在身上的,只有国家遭难这唯一的原因。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前线危急。清廷命他招收旧部,赴广东办理防务。已 70 岁左右 的彭玉麟二话不说,领了之前弃之不顾的兵部尚书一职,率领旧部远赴南海。

在晚清和外国的对抗中,中法之战是为数不多的以清廷胜利告终的胜利之一。其中镇南关大捷,彭玉麟麾下老将冯子材也因此名扬天下。

两名古稀老人,撑起了将倾的一角天下。

漂亮的打完胜仗后,彭玉麟再次以年老体衰接连五次请辞兵部尚书,告老归田。

几年后,75 岁的彭玉麟以平民的身份病逝于湖南衡阳,留给清廷和世人两样东西。

第一样是他一手打造的长江水师,被李鸿章全盘接收,成为北洋水师最主要力量。从这个意义而言,他是中国海军的缔造者之一。

第二样遗物更令人震惊:四十年里,他竟然真的为死去的梅姑画了十万朵梅花。

在那些画上,他通通盖上了两个印章:“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

彭玉麟最高官居何职

彭玉麟,最高的官居,六辞兵部尚书,代封建社会时期为官做宰是一个读书人的毕生所求,当高管更是最大的梦想。当然,也有例外清朝就有这么一位官人,他曾六次推辞省部级官职,这是为什么呢?

曾国藩借着镇压太平军起家,带出了虎狼之师——湘军,湘军走出众多将领,虽然说是国家不幸兵之幸,但总归是走出了一批杰出人物。不管是封疆大吏的督抚,还是带领一军的提镇,都是对这些从湖南走出来的朴实农民的认可。

然而他们中,却出现一位怪人,拼命辞官,他就是近代海军之父——雪帅彭玉麟。

雪帅彭玉麟

 彭玉麟,字雪琴,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清末水师统帅,湘军首领,人称雪帅。 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彭玉麟于军事之暇,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他的诗后由俞曲园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八卷),收录诗作500余首。

彭玉麟

第一次 咸丰十一年(1861年)首辞安徽巡抚

安徽巡抚,在清朝是正二品的大臣,相当于现在的安徽省委书记兼安徽省省长、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实实在在正省级;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保荐他的三个亲信为巡抚。

彭玉麟官职是安徽布政使(相当于常务副省长)衔水师统领,被清廷任命为安徽巡抚,他却一连三次辞谢。清廷只好收回成命,改任兵部侍郎,依旧留在前线督带水师,他才坦然接受。

第二次 同治四年(1865年)再辞漕运总督

前文曾介绍漕运总督,官居从一品或正二品,管辖京杭大运河漕运事宜,相当于现在的交通运输部部长兼任国家粮食局局长,也是名副其实的正部级;清廷任命署(代理,清朝常用)漕运总督,他又两次谢绝,朝廷只得作罢。

第三次 同治七年(1868年)三辞兵部侍郎

兵部侍郎,虽然只是兵部副长官,但是是正二品,各省巡抚只有加授兵部侍郎,才能成为正二品;彭玉麟在1868年,上疏请辞兵部侍郎,这个兵部侍郎,还是1861年请辞安徽巡抚时候朝廷授予的。辞职原因是回乡为母继续服丧,清廷孝治天下,没办法挽留,答应了他的请辞。

第四次 同治十一年(1872年)四辞兵部侍郎

同治帝大婚,清廷廷又任命为署理兵部侍郎,负责大婚庆典宫门警戒任务,待到庆典结束,他立即上疏请辞署理兵部侍郎。朝廷接受后,又交给他一项差使,即每年巡视长江水师一次。

第五次 光绪七年(1881年)五辞两江总督

清廷任命彭玉麟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官居从一品,管辖最富庶的江苏、安徽、江西,两江辖地广阔,又兼物产丰茂,南洋通商大臣更是权大责重。让彭玉麟出任两江总督,说明朝廷对他的倚重,但他就是不领这个情,接旨后即上疏请辞,隔日后又再次上辞疏。朝廷无奈。

第六次 光绪八年(1882年)六辞兵部尚书

清廷任命彭玉麟为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官居正一品,明清俗称大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虽然清朝有满汉两员,但是能到这个位置,是对彭玉麟军事才能的认可。同之前一样,他接旨后即请辞,未获批准。

不久因为中法战争爆发,彭玉麟迅速前往参战。中法战争胜利结束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三月,便上疏请辞兵部尚书之职,朝廷未予接受。他又于这年八月、第二年八月、第三年七月、第四年六月接连四次上疏请求辞职。经过六次努力,彭玉麟终于辞去国防部长。

因为国家需要,彭玉麟毅然从戎,官屡至上将;战事结束,又能期望辞归故里,真豪杰也!

六辞兵部尚书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小编。

彭玉麟为何屡次劝说曾国藩诛杀曾国荃

彭玉麟是曾国藩的弟子,当初曾国藩在衡阳训练湘军的时候,邀请彭玉麟前来建造了湘军水师,这是彭玉麟起家的关键点。

不少人觉得,既然是曾国藩提携彭玉麟,那么彭玉麟是不是该卖曾国藩一点面子?还真的对不起,用铁面无私来形容彭玉麟一点都不过分。

这哥们什么人都敢得罪,发起火来,甚至连自己的亲外甥也敢宰了。彭玉麟的外甥担任知府时,有一次贻误军机,结果彭玉麟二话不说就把他给拖出去宰了。

除了自己的外甥,就连李鸿章的侄子他也敢动。当时李鸿章的侄子李秋升在地方上胡作非为,欺男霸女,实在是无恶不作。彭玉麟知道以后,二话不说,直接把李鸿章的侄子给宰了。杀完以后,还写了封信给李鸿章:这货是我杀的,不用谢。

彭玉麟谁都不怕得罪,被他弹劾下台的官员,多达200多号人,其中高官厚禄之人也比比皆是,可以说晚清时期,谁都不愿跟彭玉麟叫板。

这么一来你觉得他还会因为曾国藩是他的领路人,所以他就放过曾国荃吗?当然不会,他至少三次建议曾国藩宰了曾国荃。

第一次为了安庆事件,要曾国藩杀曾国荃。

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关键节点,就在安庆城被攻破的时候。这个时候曾国荃负责攻打安庆城,而彭玉麟本就是在安庆长大的,对这座城池是有感情的。

1860年,这里已经被太平军占领了9年之久,是太平天国非常重要的一座城池。曾国荃带着8000多人将安庆城团团围住。

他们不允许任何了事运入城中,而且屡次击退了打算突围的太平军。这个时候安庆守将陈玉成犯糊涂了,他带着几千人前去桐城,和太平军其他部队会合。却将一万多人置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结果曾国荃抓住了这次机会,痛击这支军队,使得大量太平军被活捉。20多天后,这场战斗才算是彻底结束。陈玉成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8000多太平军全部被杀。

战争实在是太残酷了,以至于曾国荃连连摇头,表示打完这一仗,他就要回家种田。可是这哥们才没有要种田的意思,因为安庆外围的所有兵马都被消灭,安庆成了孤城一座。

1861年9月5日,曾国荃炸开了安庆城墙,湘军蜂拥而入。1.6万太平军早就饿的走不动路了,只好选择投降。

曾国荃假意让他们分组进屋领路费,结果直接在屋内将这1.6万人全部消灭,花了一天一夜时间。他哥哥曾国藩被称为曾剃头,而曾国荃被称为剃头匠。

为了泄愤,曾国荃这家伙,居然把安庆城中的老幼妇孺全部消灭,一个不剩。家乡遭遇了如此惨况,不得不让彭玉麟感到动容,所以彭玉麟立刻写信给曾国藩,详细叙述曾国荃的暴行,并且要求法办了曾国荃。

第二次为了天京事件,要曾国藩宰了曾国荃。

1862年,曾国藩总算开始总攻天京,这里是太平天国的大本营。曾国藩再次将这次总攻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弟弟曾国荃。

曾国荃在天京周围构筑工事,以2万人击败了太平天国20万大军。此后曾国荃攻入天京,又开始重复在安庆的罪过。

他纵容手下人在天京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城内所有的财富掠夺一空。上千条船载着财宝往曾国荃老家运,可见弄走了多少钱。

为了掩人耳目,曾国荃索性把天京城内的房屋都给烧了,以此掩盖自己的罪过。这个时候彭玉麟又按捺不住了,他立刻写信给曾国藩,让他宰掉曾国荃。

曾国藩当然是敷衍了事,毕竟曾国荃不仅是他的弟弟,还是他手下的头号猛将。他给慈禧的奏疏中表示,太平天国的国库是空的,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谁也不敢去查。

第三次是柳寿田事件爆发,彭玉麟再提诛杀曾国荃。

柳寿田本来是曾国荃的亲兵,由于彭玉麟总是跟曾国荃过不去,所以曾国荃就安排了这么个人去彭玉麟的军中,让他监视彭玉麟的一举一动。

可柳寿田这家伙不靠谱,仗着自己的靠山是曾国荃,到了彭玉麟的军营中,胡作非为,甚至各种污蔑彭玉麟。

彭玉麟忍无可忍,索性割掉了柳寿田的双耳,将他关押了起来。紧接着彭玉麟再次写信给曾国藩,希望他诛杀曾国荃。

曾国藩这回是真的生气了,我好心提拔你,你却天天要害我弟弟,你到底是什么居心?于是曾国荃开始各种质问彭玉麟。

及江路大通,曾国籓设三省督销局,招商领票,水师盐票大小数百,至是军饷有额支的款。馀银及票本巨万,玉麟一不私取,以五之一取息,助水师公费,且备外患仓猝之需。馀分解云、贵助饷二十万,甘肃助饷二十万,以十万广本县学额,而以盐票犒诸将有大功者。

从这儿以后,彭玉麟再也不提诛杀曾国荃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曾国藩对曾国荃胡作非为的事情一目了然,但是曾国藩就是没有对曾国荃下手,什么原因?还不是因为要袒护自己的这个弟弟嘛!

如果彭玉麟再这么跟曾国荃闹下去,早晚也是要跟曾国藩翻脸的。到时候大家谁的面子都挂不住。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得出,彭玉麟是个六亲不认的主。

总结:彭玉麟号称清朝包青天。

彭玉麟这哥们,嫉恶如仇,他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亲手弹劾掉了200多名贪官污吏。此外他自己也从来不爱钱财。

不管是赏赐还是缴获,彭玉麟分文不取,要么分给部下,要么就拿来做善事,他的注意力永远不在钱上面。

彭玉麟的这种性格,也造就了他在晚清时期特殊的名声。他跟其他湘军将领不同,他好歹还是有点良心且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

晚清名将彭玉麟出生于安徽,为何被称为湘军代表人物

人一老,就特别管不住嘴,其主要表现为唠叨。假如有人肯当听众,老人更是会打开话匣子,把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搬出来晾晒。

众所周知,曾国藩是道德的楷模和千古完人,然而,连他也不能免俗。

同治六年,35岁的赵烈文在曾国藩的幕府上班。此时,曾国藩已过天命之年,又与赵烈文交往了十二年之久。于是,他把赵烈文当做树洞,有事没事就喜欢对着小赵吐槽。

一天,赵烈文正在睡午觉。曾国藩突然有了聊意。老年人想聊天和正常人的三急一样,都不能憋着。于是,曾国藩光速杀到赵烈文的宿舍,一把掀开小赵的蚊帐。被上司吵醒,赵烈文哪敢有起床气,急忙一个鲤鱼打挺,陪着曾国藩海侃。

于是,曾国藩开始毒舌点评过去的同事们,比如满人官文比湘军中排名第一的老狐狸胡林翼还奸猾;左宗棠喜欢被人拍马屁,拍他拍的越响越高兴,所以经常被马屁精们骗成狗;沈葆桢小肚鸡肠等等等等。

幸亏当时没有网络,否则赵烈文把曾国藩的吐槽录下来,再发到头条上去,曾国藩恐怕会像美国的爱泼斯坦一样,被灭口的。

然后,曾国藩谈到了彭玉麟。他先说了四个字:光明俊伟;又说了7个字:本事不及杨载福。

过了一个月,曾国藩又忍不住对赵烈文吐槽同事,谈到彭玉麟时,说彭虽然外表凶巴巴的,其实挺好说话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杨载福、曾国荃和李鸿章没少在共事时给他气受。

下面,小编便举两个例子,扩展性的谈一谈太平天国之战中,彭玉麟在湘军水师中的地位:

一、后来居上的杨载福

咸丰四年秋,田家镇大战之后,杨载福生了病,回家将养,有足足一年,他基本上缺席了湘军所有的军事行动。

同年十二月,湘军水师被太平军自湖口分开,从此各自进化为内湖和外江两大部分。

咸丰五年春节,太平军趁清军过年,奔袭武昌,胡林翼率领部分湘军前去援救,外江水师也在彭玉麟的率领下一同开赴湖北。后来,胡林翼升为湖北巡抚,彭玉麟则带领着外江水师,配合湘军陆军在湖北作战。至于内湖水师,则留在了江西,跟着曾国藩。

半年后,杨载福在家乡调养好身体,来到湖北。没多久,彭玉麟便因技不如人,被挤到了江西。

二、曾国藩任命杨载福为内外水师总统

彭玉麟来到江西后,成为了内湖水师的统帅,隶属曾国藩指挥。

咸丰七年,曾国藩的爸爸去世,需要回家丁忧。湘军水师是曾国藩建立起来的一大军事力量,且又分为外江内湖归属于两地,需要妥善安排。曾国藩打算离开后任命一个水师总统,主抓全局,被他选中的是杨载福,而不是彭玉麟。

所以说,在太平天国之战中,杨载福一直把彭玉麟压得死死的。不过,论及历史地位,彭玉麟不但超越了杨载福,放眼整个湘军集团,也只有曾国藩、胡林翼和左宗棠的地位能与彭玉麟一较高下。

为何会如此呢?

小编盘点彭玉麟的历史,发现根源居然在彭玉麟爸爸的晚婚晚育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小编从头道来:

彭玉麟的先祖是江西人,后来搬到湖南衡阳何隆村,在那里落户,并繁衍子孙。到了彭玉麟爷爷那一辈,彭家人已经生生不息,形成了一个宗族。他们自称为衡西何隆彭氏。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彭玉麟的爸爸彭鸣九在何隆村呱呱坠地。

嘉庆元年(1796年),24岁的彭鸣九外出游学。他求学于江南,很快肄业于镇江的北固书院。不久,他来到北京,打算谋求一个差事。

嘉庆初年,太上皇掌权,乾隆正在发挥生命中最后的余热发大招,那就是继续修撰四库全书。既然要修书,就需要大量人手。于是,清廷向社会招募各种临时性工作人员。识文断字的彭鸣九通过考试,正式应聘上岗。

不久,乾隆驾鹤西去,嘉庆立即停止了四库全书的编(烧)写(钱)。为了解决相关人员的下岗再就业问题,清廷又对这些人组织了一次考试,考上的可以当基层公务员。彭鸣九考的不错,从此转正,成为大清帝国编制内的一名从九品小官,并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了十几年。

从常理上看,彭玉麟原本应该出生在北京,而彭玉麟的子孙后代,都应该是北京户口,三环内几套房,孩子考大学不用愁那种。

然而,直到四十岁,彭鸣九居然还打着光棍,彭玉麟就只能在爸爸的腿肚子里打转了。

天啊,彭鸣九是怎么混成剩男的?要知道,湘军将帅那帮人,一般都在十七岁左右就完成了婚姻大事。曾国藩已经很晚婚晚育了,但即便是他,22岁也娶了老婆。难道?即使是大清朝,北漂也没钱买房,所以没有一个北京姑娘肯嫁给凤凰男彭鸣九?或者?大清国首都娱乐业发达,彭鸣九在八大胡同玩欢脱了,以至耽误了娶亲。

不管什么原因吧,到了不惑之年,彭鸣九依旧打着光棍。他痛定思痛,决定调到外省,对那里的妹子下手。不久,彭鸣九谋到了个安徽怀宁三桥镇巡检的职位。他马上离开北京,来到安徽。原北京公务员的身份果然紧俏,立刻有人跑来给他做媒。

话说,姜子牙光棍打到七十岁,媒人说亲,说的是六十八岁的黄花大姑娘。同理,四十多岁的彭鸣九,人家也不可能给他说个十八的?于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姑娘,经人介绍,走入了彭鸣九的生命。

老姑娘姓王,是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人。王姑娘的爸爸是师爷,带着家眷幕游安徽。结果,王爸爸得了病,死在了师爷的任上。王姑娘和妈妈没钱回去,就留在安徽过活。

那时,王姑娘还是个青春逼人的美少女,提亲的人踩断门槛。无奈,王妈妈择婿很严格,挑三拣四谁都看不上,一来二去,姑娘待字闺中,成了齐天大剩。

眼见姑娘越来越大龄,王妈妈也急了,恰在这时,有人跑来给彭鸣九说亲,妈妈欣然答应。不久,湖南人彭鸣九和浙江人王姑娘在安徽结婚,这可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啊!

婚后,两个大龄男女马上开始了造人。

两年后,王姑娘经过十月怀胎,即将生下彭宝宝玉麟。那时,正是阴历十二月,大雪严寒,大龄产妇王姑娘生了几天几夜,孩子就是生不下来。清代没有剖腹产,眼看就要一尸两命?

不过,彭玉麟拿的是男主剧本,他的出生颇有传奇色彩。

一天半夜,王姑娘正在床上继续生把妈妈肚子当阵地坚守的彭玉麟,突然狂风大作,大门被风猛然推开,火烛顿时熄灭。只听黑暗中一声婴儿的啼哭,彭玉麟诞生在了安徽。

后来,王姑娘告诉家里人,说自己生产时,看见了一个面色铁青,高与楼齐的伟丈夫,弯着腰从大门中走了进来。

又过了两年,彭鸣九和王姑娘又造出了彭玉麟的弟弟彭玉麒。

从此,彭鸣九有了老婆,也有了两个像麒麟一样的好儿子,生活很是幸福了几年。然而,彭玉麟出生时,爸爸已经44岁了。彭鸣九晚婚晚育,很快就要先坑自己,又坑儿子了。

彭鸣九当了很多年正九品的大清国公务员,慢慢的攒了一笔钱。他见儿子一天天长大,自己又一天天衰老,便准备叶落归根,用这笔钱在何隆村买房置地,养老安居。因为离家多年,彭鸣九生怕被骗,便找了一个同族的宗亲。把积蓄交给他,让他帮自己置办产业。

下面,小编就称呼这个人为彭宗亲。

彭鸣九托彭宗亲办事,自然是认为他与自己共用一个祖先,要比外人可靠。然而,彭宗亲用彭鸣九的积蓄只买了地,没买房。不久,彭鸣九办了退休,携带家小回到家乡,彭宗亲已经把地据为己有。彭鸣九上门质问,对方根本不承认有这回事。多年的家底被同族坑了个一干二净,彭鸣九气得口不择言。结果,彭宗亲比他还横,一顿对骂后,彭鸣九气到中风,不久病死。

此时,他的两个儿子,彭玉麟十五,彭玉麒十一,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彭玉麟家在大清国原本算中产,如今陷入了赤贫。

试想,如果彭鸣九没有晚婚晚育,彭玉麟最少也二十多了。彭鸣九完全可以让儿子经办买房买地之事,毕生积蓄又怎么会被骗走?而彭宗亲敢于欺负彭鸣九,一是看彭鸣九年老,二是看彭玉麟兄弟年少,都不具备足够的战斗力。如果彭玉麟已经成年,彭宗亲即便想侵占彭鸣九的财产,也要先掂量掂量后果。

彭鸣九胆敢在大清国晚婚晚育,坑己坑儿啊!不过,尽管彭鸣九已经死了,但他坑儿子还没坑完。

彭鸣九死后,孤儿寡母手里无钱,不得不在何隆村定居下来。

某天,少年彭玉麟路过一个池塘。那时候的湖南乡下,景色都很优美,只见池塘边上长着密集的芦苇,徐徐在风中摇曳。突然,芦苇分开,一个人从中跳出,一下子就把彭玉麟推到了池塘里。不用说,此人正是彭宗亲。

原来,他生怕彭玉麟长大后会来复仇,索性来个斩草除根。

别看彭玉麟未来是水军统领,但当时的他还没学会游泳,只是只旱鸭子,扑腾了两下,眼看就要溺水身亡。不过,我们知道,彭玉麟拿的是男主剧本。他被路人奋不顾身救下。

又谋财又害命,太过分了,彭氏宗族终于站出来,为孤儿寡母主持了公道。彭宗亲迫于众怒,不得不把用彭鸣九毕生积蓄买来的田产归还给彭家母子五分之一。当然,这些田地都十分贫瘠。

事后,彭宗亲总感觉自己吃了大亏,便时不时带着儿子们跑到彭家母子的居所踹门、叫骂、扔石头。彭宗亲没有晚婚晚育,一水的儿子至少下了十个,随便拎出一个就能和彭玉麟母子仨来个吕布战三英。彭玉麟哪敢像在后来半壁山田家镇时那样,烘炉大斧前去迎战啊!惹不起躲得起,他只得离开何隆村,出外谋生去了。

后来的事儿我们都知道了,彭玉麟参加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不过,如果彭玉麟的毕生功业止步于此,那么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还不如杨载福,应该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角色。

不过,彭鸣九不是只坑儿子,不成就儿子的。太平天国之战后,彭爸爸的晚婚晚育,终于把彭玉麟打造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众所周知,中兴四大名臣虽然名为四个,却有两种组合,一种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另外一种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共有六个人被选在了四大名臣之列。

其中,曾国藩与胡林翼入选,靠的是平定太平天国。而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仅仅凭借在太平天国之战中的功劳,是不足以栖身于中兴四大名臣之列的。至于张之洞,他更是缺席了太平天国之战。

太平天国之战后,左宗棠功劳最大,因为他平定了西北,所以上述两种组合中他的名字都不能缺席。李鸿章与张之洞则以办洋务、办实业册身名臣之列。

那么,彭玉麟究竟做了什么呢?

在晚清政坛上,有这样一句话臧否彭李二人:“李鸿章拼命做官,彭玉麟拼命辞官。”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拼命做官,等于拼命做事。拼命辞官,则恰恰相反。

从战后做事的角度看,彭玉麟是不如李鸿章的。

那么,彭玉麟为何被称之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呢?

因为彭玉麟的正直、廉洁,尤其是反腐中的铁面无私,在无处不贪的晚清,是独一无二的。直到今天,弘扬彭玉麟也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湘军集团以平定太平天国,获取了巨大的权力,一改从前满人执政的局面。战后,一大批有军功的汉人走上政治舞台。

那么,这些人当上官,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吗?

想也不要想!

你想,湘军将士爬到了今天的位置,那都是提着脑袋,和长毛一刀一枪用命杀出来的,怎么也要先服务了自己再说。其实,一个人能花多少钱?湘军官员们如果只是个人贪,还不能称之为腐败。然而,湖南是宗族势力最昌盛的地方。既然有人在朝中做官,自然要带领全族鸡犬升天。

于是,腐败开始从根部蔓延,最终把大清帝国从里到外烂透了。

然而,彭玉麟是绝不会带领他的彭氏族人发家致富的。父亲的惨死,母亲的眼泪,他和弟弟少年时代的苦难,都是拜族人所赐。就这样,彭玉麟从根源上杜绝了腐败。因此,他才能一视同仁对每一个人都铁面无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彭玉麟的爸爸彭鸣九晚婚晚育坑了儿子,也不会有后来的中兴名臣。有时候,一件小事也能改变历史。

晚清名将彭玉麟真的杀掉了李鸿章的侄儿吗

彭玉麟被称为晚清时期的中兴明臣,与曾国蕃,左宗棠,胡林翼一起被称为“中兴四将”。

壮士肝肠名士胆,杀人手段救人心。这是彭玉麟自己写的对联,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彭玉麟字雪琴,后来在征战中被称为“雪帅”。彭玉麟铁面无私是有名的。1866年,统治五年,湘军裁军。他不愿做官,在统治八年,以兵部侍郎退居老家湖南衡阳的查江。清朝政府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任他为长江巡阅使。每年要巡视长江水师一次,可以“得专杀戮,先斩后奏”。

彭玉麟的权利大到长江沿岸所有官员都可巡视,定夺生死!

李鸿章的侄儿当时横行于合肥,夺人钱财,霸占人妻女,地方官都知道背景,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不好过问。由于民愤极大,传入彭玉麟那里,彭玉麟暗查实情后,不动声色地请这位李姓恶霸到他的船上聊聊!

结果,彭玉麟问这位李家官员时,竟然毫不在乎,承认了自己的作为。彭玉麟勃然大怒,马上令人痛打一番。安徽巡抚知道后急忙来船上求情,彭玉麟一面迎接巡抚,一面直接下令将李鸿章的侄儿杀了。等巡抚还不知道怎样说清时,人已经死了。

事后,彭玉麟致书给李鸿章,轻描淡写说“令侄坏公名声,想亦公所憾也,吾已为公处置讫也”。李鸿章气的咬牙切齿,却还得回信感谢!

彭玉麟铁面无私,一生传奇无数。

彭玉麟的简介

彭玉麟(1816年-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 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

道光末参与镇压李沅发起事。后至耒阳为人经理典当,以典当资募勇虚张声势阻退逼近县境之太平军。复投曾国藩,分统湘军水师。半壁山之役,以知府记名。以后佐陆军下九江、安床,改提督、兵部右侍郎。同治二年,督水师破九洑洲,进而截断天京粮道。战后,定长江水师营制,每年巡阅长江,名颇著。中法战争时,率部驻虎门,上疏力排和议。

1890年(光绪十六年)三月,病卒于衡州湘江东岸退省庵。赐太子太保,谥刚直,并建专祠。

彭玉麟于军事之暇,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他的诗后由俞曲园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八卷),收录诗作500余首。

晚清彭玉麟和胡林翼谁厉害

彭玉麟和胡林翼有可比性吗?

二人虽都和曾国藩有关系,但二人位置完全不一样。

首先说胡林翼,有人说胡是曾国藩心腹爱将?胡林翼啥时候做过曾国藩一天手下?胡比曾更早进翰林,虽和曾在翰林有交集,但二人几乎不是一路人,一个是花花公子花天酒地,一个是穷书生天天反省。后来胡先外放贵东道台,曾继续在京十年七迁。真正交集开始是,曾回湖南办团练。胡也在办,贵东剿匪。后来胡应湖广总督吴文容邀请进湖北支援,还没到吴就挂了。曾这时候因之前听人说他在贵东剿匪办的不错有改观,派兵协助他收复武昌,汉口。收复后,曾惦记的湖北巡抚,咸丰给了胡林翼,这时候曾仍是兵部侍郎,都是从二品,二人是配合关系。当然配合的非常好,胡的战略(岳阳→武汉→九江→安庆→南京,依次循序渐进,延长江靠水师优势步步为营,可惜胡死的早,后来曾仍然继承这个战略),曾的协调(胡有困难,曾派出了罗泽南等主力支援武汉;曾九江遇险,胡借兵给曾国华,都是倾尽全力的支持对方)。

彭玉麟一直是曾提携做的水师提督,一开始水师初建都是广东人;后来从绿营搞来杨岳斌,那时候彭还在衡阳当账房先生,曾在考察。当然后来杨也很厉害,湘军水师,彭、杨二人绝对核心。彭是水师战术大师,绝对碾压太平军水师。

所以,胡、彭没啥可比性。胡是战略大师级别,和曾是协调关系,当然是互相认可的,胡的圆滑比曾更厉害,胡死太早了,不然曾的位置很可能是胡的,曾后来继承了战略方针,能力上个人认为胡可能更强;彭,一直是战术大师,和曾是上下级关系,但是理念有差异,彭性格硬,但比较仁慈;曾表面谦逊,内心坚硬、狠辣。

清朝名臣彭玉麟个人简历及相关事迹谁有

彭玉麟,字雪琴,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清末水师统帅,湘军首领,人称雪帅。 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彭玉麟于军事之暇,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他的诗后由俞曲园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八卷),收录诗作500余首。

  生平事迹

  生于嘉庆丙子(1816),16岁随父回籍。父死族人夺其田,避居衡州府,就学石鼓书院。投衡州协标营充司书,月支饷以养家。衡州知府高人鉴,偶于客坐见其文字,极为称赏,并招其入署读书,旋补附学生员。   道光三十年(1850年),李沅发起义,从衡州协标兵随往镇压。自新宁、靖州而越境至贵州、广西。事定,拔临武营外委,复归衡阳。旋应富商杨子春聘,赴耒阳为之经理典号。   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治军衡州,时丁忧家居,应曾国藩劝邀,创办水师,购洋炮、制船制营制章程。   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西征湖南。三月,率水师配合塔齐布陆营,败太平军于湘潭。以功叙知县(正七品)。继北上,陷岳州,升同知(正五品)。八月,率水师攻武汉,焚毁太平军困守汉阳内河战船千馀只。十一月,会合陆军塔齐布部攻田家镇,用洪炉大斧截断太平军拦江铁索,焚毁其船只约3000艘,以知府(从四品)记名。继后,在江西湖口被太平军石达开部乘隙截击,被分为外江、内湖两部,战斗力减弱。   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外江船队遭太平军夜袭,败走新堤。经整顿,在湖北同太平军接战多次。时曾国藩困守江西,召往相助。徒步至南昌,募勇造船,充实内湖水师。   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败太平军于樟树镇、临江等地,擢广东惠潮嘉道(正四品)。寻攻占建昌、南康。   咸丰七年(1857年),水陆各营由湖北顺流而下,围攻九江,攻下湖口,使被困湖内水师与外江水师会合,加按察使(正三品)衔。   咸丰八年(1858年),陷九江,加布政使(从二品)衔。   咸丰十一年(1861年),创飞划营,抬划船入湖,协同陆军在菱湖一带攻破太平军营垒。陷安庆,授安徽巡抚(正二品)。三次上疏力辞,云:“以臣起自戎行,久居战舰,草笠短衣”,“一旦身膺疆寄,进退百僚,问刑名不知,问钱谷不知”,“且身无学求”,“更虞不胜重任”。清廷以其“真实不欺”,遂改任为水师提督(次一品),复授兵部左侍郎。   同治元年(1862年),率水师策应曾国荃陆军沿江东下,陷安徽金柱关、东梁山、芜湖等地。继夺江心洲、蒲包洲,进泊天京(今南京)护城河口。曾国荃率陆军倚附水师,驱军直入,逼扎雨花台。   同治二年(1863年),陷江浦、九洑洲、浦口,断绝天京粮道,合围天京。   同治三年(1863年),攻陷天京,获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加太子少保(次一品)衔。次年,诏署漕运总督(次一品),又辞。   同治七年(1868年),设长江水师,诏任首任长江巡阅使,每年巡视长江水师一次,实为“得专杀戮,先斩后奏”的钦差大臣。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自荆、岳二州至崇明县五千馀里,设提督一员。总兵五员,以六标分汛,营哨官七百九十八员,兵万二千人。”次年春,回籍,因渣江老屋荒圮,于衡州府作屋三重,曰“退省庵”。   同治十一年(1872年),奉命巡阅沿江水师,见多有弊端,事常摊派,篙师舵工,或不能按桨操舟。疏陈整理事宜,劾罢营哨官180馀人,荐李成谋为提督,奉命嗣后每年巡阅一次。   光绪七年(1881年)诏署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次一品),再疏力辞,仍留督江防、海防。   光绪九年(1883年)晋兵部尚书(次一品),疏辞不允。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奉旨赴广东办理防务。调集湘军4000人由海道前往,自率随从由陆路到达广州。湘军既集,察看地形,检查各炮台、营垒,整修虎门要塞,加强沿海完备,并在沙角设防,凿山石为炮洞,以便掩护士卒,组编沙户渔船,分守横门、磨刀门、崖门等沿海一带海口。与两广总督张树声协商,就地举办团练,按照陆军规制,慎选营官,勤加操练,短期内训练出一支守土御侮兵力。   光绪十一年(1885年),法军进犯谅山,窥伺广西,率老将冯子材抗击法军,遣师出粤,遣部将防守钦州、灵山阵地。在镇南关、谅山一战,大获全胜,多次上疏主战,反对和议,疏中有“五可战,五不可和”之语。。未几,和议已成,停战撤兵,他不胜愤慨之至,犹疏请严备战守,以毖后患。是年秋,因病乞归。   光绪十四年(1888年),扶病巡阅长江水师,至安庆后以衰病开缺回籍。   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病卒于衡州湘江东岸退省庵。平生能诗,常气盛言直,别有风格;尤喜画梅,枝干纵横,繁花满树,海内多有流传。赐太子太保,谥刚直,并建专祠。著有《彭刚直公奏稿》、《彭刚直公诗集》。

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李鸿章、张之洞中,哪些人是晚清的四大名臣呢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清代人物。(约570字,阅读需时3分)

关于晚清四大名臣这种归纳性称呼有好几种:晚清四大名臣、清末四大名臣、中兴四大名臣等等。具体四位所指说法不一,但是有一个主流的说法,也就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说法,那就是这四位: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无论哪种分歧,曾国藩和李鸿章都在这四个人里面。

曾国藩是湘军的创立者,而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最大的功臣,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湘军,清王朝不一定能扛得住太平天国的进攻。所以,曾国藩是保住清王朝的第一位功臣。李鸿章是淮军的创立者,也是镇压捻军最大的功臣。这两位影响力巨大,都曾带兵,都热心洋务,都任重要的地方大员。曾国藩由于去世得早,很多事都没赶上,李鸿章对晚清的影响力显然是要超过老师曾国藩的,不过因为签订了一些条约,骂名也随之而来。

胡林翼和彭玉麟不过是湘军手下的两位比较重要的将领罢了,如果他们能位列四大名臣,那么刘坤一等为何不可呢?

左宗棠虽然也是湘军的要员,但后来基本上从曾国藩手下独立出来自己发展大,左宗棠的部队又被称为“楚军”,左宗棠还当过“宰相”——入职过军机处,还干了一件可谓中华民族的大英雄的事——收复了新疆。张之洞出身清流,但后来在地方官上,干出来一番事业,尤其是洋务运动,民国时期的很多军阀使用的汉阳造步枪就是张之洞创立的汉阳铁厂制造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去世后,汉人就数张之洞的威望最高了,其名列四大名臣当之无愧。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