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缅甸佤邦强大?出生于云南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你最喜欢谁_缅甸_云南_果敢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普朝柱 缅甸 云南 果敢

本文目录

  • 为什么缅甸佤邦强大
  • 出生于云南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你最喜欢谁
  • 云南有哪些历史名人
  • 云南出过哪些名人
  • 云南省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 云南有哪些牛人

为什么缅甸佤邦强大

在缅甸北部,有大大小小17支武装力量,这些力量各自控制一片区域,名义上他们都属于缅甸联邦,但是,实际上却处于独立状态,当然,在缅甸人眼里,这叫“高度自治”。

佤邦,就是缅甸北部一个高度自治的区域。

缅甸,至今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究其原因,和他国家的不统一有一定关系,当然,缅甸不能统一缅北,也是有很多历史因素的。

提到缅北,很多人会傻傻分不清楚,掸邦,佤邦,果敢,特区,这些名词经常会把人给弄糊涂。

我们就先梳理一下缅北的历史,看一看佤邦和其他高度自治区域,都是怎么形成的。

缅北的历史

缅甸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多到什么地步,全国有135个民族,这个数字,是中国的两倍多,但是,主体还是缅族人,占到全国人口的70%。

对于那些缅甸的少数民族,和中国云南的土司制度一样,长期以来他们就保留着部落氏的生活方式,每个部落都有一个族长,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族长拥有绝对的权力。

1885年,英国出兵攻打缅甸,结束了缅甸的贡榜王朝,缅甸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在历史上,缅甸一直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因此,当英国占领缅甸后,大清政府派曾纪泽到英国进行交涉,结果可想而知,自己都被英国按到地上摩擦了,那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附属国。因此,大清承认了缅甸为英国殖民地的事实。

对于缅甸的统治,英国沿用了以前的方法,对于缅族人集中的区域,实行了直接管辖,对于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实行了“头人”自治的方针,这就为以后缅北的混乱局面,埋下了隐患。

二战时期,日本占领了缅甸,为了对日作战,英国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强行的把今天的果敢地区,佤邦地区划给了缅甸,这两个地区,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二战结束后,缅甸获得了独立,成立了缅甸联邦,同时,缅共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内部分歧,缅共被排挤出了新成立的缅甸联邦政府,因此,缅共开始在缅北山区进行游击战。

此时,缅共内部再次产生分裂,分为“红旗”派和“白旗”派。

红旗派,主张向苏联学习,白旗派,主张向中国学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72年,红旗派被缅甸政府军完全消灭,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白旗派的日子也好不到那里去,吴奈温上台后,采取了高压态势,对缅共进行了多次围剿,缅共被迫退到中国境内,在云南,四川一代落脚,并在当地结婚生活,养育出了下一代。

几年后,这些缅共二代们,开启了缅共的高光时刻。

1949年,果敢地区一个叫彭家声的年轻人,参加了土司杨振才开办的军事培训班,同班同学还有罗星汉和坤沙,给他们上课的教官是张文华、赵国柱。这两个人的身份不一般,他们是逃到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部。

而彭家声,罗星汉,坤沙这三个人,日后也成为了搅动整个缅甸,甚至是整个世界的枭雄人物。

1963年,为了统一缅北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缅甸政府军突袭了杨振才,杨振声组织了1000人的队伍,进行反击,彭家声被任命为副大队长。

由于罗星汉的叛变,这1000多人很快就被缅甸政府军给打败,彭家声也开始了逃亡生涯。

缅甸政府军进驻果敢后,并没有为果敢带来和平,反而是更大的灾难,缅甸实行的是大民族主义,缅族人高人一等,其他少数民族都会被歧视,连最起码的公平待遇都做不到,因此,引起了果然地区人民的反抗。

1965年,彭家声再次回到果敢,带着30个人开始打起了游击。

彭家声的表现,引起了在中国的缅共的主意,此时的缅共空前的团结,他们陆续回到缅北,而彭家声也接受了缅共,双方开始合作,成立“缅共人民军”,势力一步步壮大,最终将缅甸政府军赶出了果敢地区。

在果敢地区站稳后,缅共人民军迅速向萨尔温江西岸进发,占领了更多的地盘。至1975年,缅共已经控制了萨尔温江以东的大块土地,在萨尔温江以西,也建立了根据地。

它的势力范围,北边是几乎所有的缅中边界地带,往南走,它的势力范围已达缅老边境。其鼎盛时期,缅共控制了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50-200万人口,武装力量达到近3万人。

70年代后期,中国的局势发生变化,严格执行“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失去中国的支持,缅共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来源。

当时缅共忙于战争,没有任何的经济收入,迫于无奈,他们干起了金三角的老本行,鸦片贩卖。

罂粟花是美丽的,也是害人的,它害的不仅是吸食鸦片的人,还有贩卖鸦片的人。

鸦片是一个暴利行业,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下,缅共开始出现堕落,腐化,组织能力和战斗能力迅速下降。

1989年,彭家声公开声明脱离缅共,正式和缅共决裂,成立“缅甸同盟军”,自任总司令,接管了整个果敢地区。

4月11日,时任缅共北佤县长的赵尼来,和云南佤族头人后裔鲍有详一起宣布起义,脱离缅共,成立了“缅甸民族联合党”和“缅甸民族联合军”。

4月19日,缅共“八一五”军区也宣布起义,成立“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军政委员会”。

走投无路的缅共中央跑到了101军区的地盘,接连开了几天的会,也没讨论出一个结果,没想到,101军区也起义了,宣布成立“克钦新民主军”。

不到一年时间,缅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四分五散,缅共领导人德钦巴登顶含泪离开缅甸,到中国渡过了余生,至此,缅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缅共分裂后,分别成立了四支武装力量。

彭家声控制的“缅甸同盟军”,所在地就是果敢地区,缅甸的官方称呼是“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鲍有详控制的“缅甸联合军”,所在地就是佤邦地区。缅甸的官方称呼是“缅甸掸邦第二特区”。

八一五军区控制的“缅甸掸东军”,所在地是掸东地区,缅甸的官方称呼是“缅甸掸邦第四特区”。

101军区控制的“克钦新民主军”,所在地是克钦邦,缅甸的官方称呼是“缅甸克钦第一特区”。

缅甸是一个联邦国家,他管辖下的“掸邦”,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这个“掸邦”之下,又有独立的果然,佤邦,掸东等地区。

掸邦,是缅甸的“国中国”,果敢,佤邦,又是掸邦的“国中国”。

1989年,同盟军成立后,彭家声首先和缅甸政府达成了停战协议,在他的带领下,缅北15支武装力量都与缅甸政府达成了停战协议,为缅北赢得了难得的修养生息时间。

同时,彭家声还大力提倡禁毒,发展农业以代替罂粟产业,一度在世界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但是,果敢最终还是走向没落。

2015年,缅甸政府宣布已经控制果敢,并大力引进缅语教师,开始对果敢地区进行“缅甸化”。

同样位于缅北的佤邦,却是越来越强,不但一直处于高度自治状态,而且,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甚至有赶超缅甸之势。

佤邦为什么强

在缅北的独立武装中,果敢佤邦是发展的最好的两个,也是最特别的两个,这两个地区,原本都属于中国,二战中被英国强行划给了缅甸。

中缅建交的时候,新中国承认了这一事实,也就意味着中国放弃了收回这两个地方的权力。

我们先来说一下果敢。

果敢地区,主要人群是汉人,是历史上六次人口大迁徙后,逐步沉淀下来的。

第一次,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马帮带来的,他们一部分人在这里定居下来,成为果然地区最早的原住民。

第二次,是南明永历皇帝南逃,进入果敢地区,他被吴三桂杀害后,他说带来的官兵就留在了果敢,成为果敢人。

第三次,是清朝初年从上元县柳树湾迁来了杨高学的后代,杨家先是被迁移到大理,后来又从大理迁移到果敢。

第四次,是二战时期的远征军后人和解放战争后,国民党的残部逃到果敢,留下的后人。

第五次,是缅共辉煌时期,吸引了云南的知识青年过来,留下的后人。

第六次,是改革开放后,到果敢地区经商的汉人,留下的后人。

因此,从文化渊源和历史归属上讲,果敢地区对于缅甸是没有认同感的。

彭家声虽然和缅甸政府达成了停火协议,结束了外部战争,但是,果敢内部却是内乱不断,发生了三次内部分裂事件,最终让缅甸政府接管了果敢地区。

第一次,1992年,杨茂良兄弟和彭家声不合,公开驱逐彭家声,接任了同盟军总司令的位置,彭家声带着600多人投奔了自己的女婿林明贤。

第二次,1995年,果敢同盟军128师副师长李尼门兵变,杨茂良派兵镇压,导致清水门兵力空虚,彭家声趁机打了回来,在佤邦,掸东,克钦的支持下,彭家声再次主政果敢。

第三次,2009年,缅甸政府颁布新宪法,在新宪法中规定:“全国范围内的武装力量统一归国防军指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缅甸国防军打算对各地方武装进行改编。

彭家声拒绝缅甸政府的改变,双方交火。此时,同盟军的副司令白所成投靠了缅甸政府军,在白所成的帮助下,缅甸政府军驱逐了彭家声。

至此,果敢自治宣告终结,缅甸政府将同盟军改编为边防军,编制为一个营。

再来说一下佤邦。

佤邦主要是佤族人,和云南的佤族是同宗同源。他们不喜欢被称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他们更喜欢称呼自己为“佤邦”。

“邦”,在缅甸是相当于我们省一级的政府组织,他们认为,他们应该是和掸邦平起平坐的,而不是掸邦管辖下的一片地方。

目前,佤邦使用的是文字是汉字,使用的语言是中国话,使用的货币是人民币,甚至连通信信号使用的都是中国移动。

佤邦能够越来越强,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

首先,佤邦能够保持30年的稳定。

自从1989年以来,果敢是内乱不断,但是,佤邦却非常稳定,他们的领导人是鲍有祥,至今都没有换过。

与政府军达成停火协议后,佤邦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这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佤邦领导人曾经表态:“我们绝不会开第一枪,也绝不会激怒缅甸军队,让他们攻击我们”。

2019年,在纪念与缅甸政府军停火30周年的大会上,鲍有祥再次表态:“我们要求的是完全自治,而不是谋求独立”。

这种态度,可以说是给缅甸政府一个大大的定心丸,没有缅甸政府的干扰,佤邦就可以自由的发展自己的经济。

其次,大力发展经济

佤邦位于世界著名的金三角地区,是全球知名的毒品来源地,虽然明知道这是一门带血的生意,但是,为了能快速获得财富,来武装力量,他们也不得不加入这个行业。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鲍有祥被世界称为“毒品君主”。

随着世界禁毒力度的加大,佤邦地区的经济也开始发展起来,他们也绝对放弃这个行业,改种其他粮食和茶叶,以代替罂粟产业。

为了表明自己的禁毒态度,鲍有祥罕见的答应缅甸政府,出兵打败了坤沙集团,并签署了《禁毒宣言》,从2005年开始,全面禁止罂粟的种植。

打败坤沙后,佤邦占领了泰国北部和缅甸接壤的一部分地区,并且没有归还的意思,甚至还从缅北移民过来很多人口,这个地区的开发,也对佤邦的经济做出了贡献。

再次,大力发展军事

佤邦联军负责人说:“我们30年的和平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武装力量,就不可能有和平”。

虽然与缅甸政府达成了停火协议,但是,佤邦始终也没有放松军事要求,他们做好了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

为此,他们购买了单兵携带防空系统(MANPADS)、各种迫击炮和火箭发射器,甚至还有轻型坦克和几架直升机。

鲍有祥说过:“政府想让我们放下武器,只有在全国实现和平才可以,是那个时候,而不是现在”。

这个画风,好像似曾相识。

缅甸政府,始终不能统一缅北的武装力量,其实是有他自身的原因的。

首先,缅甸政府不强大。

想当大哥,首先你自己得有本事,否则凭什么带队伍,真正的老大,不是靠武力去征服,而是靠实力去吸引,让手下人佩服你,才会跟你走。

缅甸政府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自己穷的叮当响,还整天动刀动枪的,即便是暂时征服了,人心也未必会服。

其次,缅甸政府的“大缅甸主义”。

在缅甸,山区的少数民族没有获得认同感,甚至没有获得尊重和平等的地位,以果敢地区为例,缅甸政府始终都没有给他们发放身份证,果敢地区的人也不能出国,只能在果敢地区生活。

这么小家子气,人家凭什么要跟你走。

佤邦很聪明,避开缅甸政府的枪口,闷头发展经济和军事,一句话,我不独立,你缅甸政府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也许,这样的状况会持续很长时间。

出生于云南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你最喜欢谁

出生于云南的各类名人很多,因为题太大了,只能择要介绍。为行文方便,依次介绍名人、科学家、明星等。

一、云南的名人

云南名人很多,这里重点介绍一些对共和国成立做出贡献的人。

聂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多个第一:第一个写出国歌的革命者;第一个为国为民写歌的作曲家;第一个用电影音乐唤起民众的电影音乐家;第一个用群众歌曲传达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个用艺术歌曲塑造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第一个用儿童歌曲呼唤新中国的作曲家。他为中国音乐创作树立了榜样。

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不幸溺水身亡。

▲聂耳

罗炳辉(1897—1946)云南彝良人。

参加过4次反“围剿”和长征,对淮南根据地建立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46年6月21日病逝。著有《指挥员熟用手册》、《民兵战术》等。

周保中(1902—1964)云南大理县人。

曾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张冲(1899—1980),云南沪西人。

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张冲

曾泽生(1902—1973),云南省永善县人。

曾任解放军第50军军长,志愿军第50军军长等职,参加过解放鄂西、进军西南作战,抗美援朝时参加过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赵镕(1899——1992)云南省宾川县人。

参加过湘南起义、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晋察冀边区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战役。曾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赵镕

徐文烈(1909—1976),云南省宣威县人。

参加过蒲江、陈家坟战斗,甘南、徽县、成县等地区的多次战斗,参加过120师各次大的反扫荡作战和鄂西战役、成都战役等。曾任南京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徐文礼(1920—1977)云南省宣威县人。

参加过长征,参加过“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榆林战役、宜川战役等战役。曾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朱家璧(1910—1992)云南龙陵县人。

曾任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桂滇黔边纵队副司令员,解放军第14军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过昆明保卫战、滇南战役等。1964年晋为少将。

▲朱家璧

二、科学家,重点介绍熊庆来

熊庆来(1893—1969)出生于云南弥勒市。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的公费生。曾在法国格诺大学、巴黎大学、格伦诺布尔大学、蒙彼利埃大学攻读数学,获理科硕士学位。1934年发表《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论文,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是获此学位的中国第一人。他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

曾任云南大学校长,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等职,为培养中国科学人才做出卓越贡献,数学家许宝騄、段学复、庄圻泰,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钱三强、赵九章,化学家柳大纲等都是他的学生,培养了杨乐、张广厚、华罗庚3位国际知名的数学家。

▲熊庆来

三、演艺明星,重点介绍杨丽萍

杨丽萍,1958年生于云南。

是我国舞蹈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她是内地第一位赴台表演的舞蹈家,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

她主演的舞蹈有《雨丝》、《火》、《绿色》、《拉萨河》、《红色诱惑》、《女儿国》、《心之翼》、《荷花度母》、《牛铃铛》、《催生》、《幻觉》、《云南印象》、《藏密》、《云南的响声》、《孔雀》、《孔雀公主》、《雀之灵》、《版纳三色》、《埃及舞》、《珠穆朗玛》等,被东南亚的观众称为“舞神”。

▲杨丽萍

著名的主持人请读者补充吧。

云南有哪些历史名人

杨增新(新疆省主席,云南蒙自人),朱培德(江西省主席,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云南禄丰人),唐继尧(贵州都督,云南都督,云南会泽人),张耀曾(司法总长,云南大理人)廖云台(云南经济委员会主任,云南昆明人)熊庆来(数学家,教育家,云南弥勒人)聂耳(音乐家,云南玉溪人)王九龄(教育总长,云南云龙人)唐庆林(陆军上将,云南建水人)胡瑛(陆军上将,云南云县人)严清(吏部尚书,云南昆明人)兰茂(医学家,云南嵩明人)。

云南出过哪些名人

云南名人中,今天重点介绍5位,他们都曾是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是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人。

1、罗炳辉

罗炳辉(1897——1946),云南彝良人。早年到滇军唐继尧部当炮兵,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和北伐,曾任排长、连长、少校副官、征兵主任、营长等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工农红军独立第5团团长,红军第6军第6旅旅长,红6军2纵队司令,红1军团第12军军长,红9军团军团长等职,参加了四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5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对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2纵队司令员、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率部歼灭山东韩庄日伪军。因积劳成疾,1946年在山东枣庄战斗中病重,6月21日病逝。著有《指挥员熟用手册》、《民兵战术》等军事著作。

2、周保中

周保中(1902——1964),白族,云南大理县人。早年到云南陆军第一师教导营当学兵,在靖国军任排长、连长、营长,参加过护法战争。1926年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师副师长等职,参加过北伐和讨伐夏斗寅、杨森部叛乱的战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到上海中共中央军委从事兵运和军运工作。同年底,被派赴苏联学习。回国后,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兼军委书记,抗日救国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总参谋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总指挥等职,领导东北抗日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东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吉林军区司令员等职,曾指挥攻克长春、拉法和新站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子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3、张冲

张冲(1899——1980),云南沪西人。彝族,早年曾在滇军唐继尧部任营长,在龙云所部任团长、旅长、师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第60军第184师师长,第60军副军长兼184师师长、新3军军长,第1集团军总部第2路军指挥等职,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

日军投降后,1946年初,参加反蒋斗争,奔赴延安,l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高级参议,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1948年策动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在长春率部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等职。l978年3月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4、周建屏

周建屏(1890——1938),原籍江西金溪,生于云南宣威。早年在云南陆军第一联队当兵,曾任班长、排长等职,参加了辛亥革命。1915年在护国第1军第3梯团第6支队朱德部下当连长,后任营长、团长、旅长和参谋长等职。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营长,参加过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信汀独立第1团团长,江西红军独立第1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军长,红11军军长,红军第19师师长等职,参加过5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后,率24师留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副旅长,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参加过平型关战役。1938年6月13日因病在河北平山逝世。

5、曾泽生

曾泽生(1902——1973),云南永善人。

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黄埔军官学校区队长、广东20师教导团连长,讨伐军第10路军3旅5团副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政府60军184师团长,184师师长,60军军长等职,参加台儿庄战役。日本投降后,率部去越南参加受降。

1946年12月任国民党东北第4绥靖区副司令兼60军军长,1948年3月任国民党政府军第1兵团副司令兼60军军长。因不满蒋介石反动政策,1948年10月率60军在长春起义。任改编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军长。1949年率部参加解放鄂西、四川的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云南还有哪些名人请补充。

云南省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历史上虽说不乏名人名流,可要说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个人觉得是唐继尧。他所参与的两大历史事件,“云南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影响深远,彪炳千秋

一, 幼时“神童”,后东洋留学,投身救国事业。

唐继尧于1883年出生于云南会泽县,自幼聪明好学,过目成诵。长大后考入清朝公派留学,赴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以第一名的成绩入日本士官学校深造。唐继尧深感祖国的积弱积贫,故自号“东大陆主人”,回国后积极投身革命。

二,护国讨袁功勋 重九起义领导

1911年10月,唐继尧和蔡锷等人发动“昆明重九起义”,推翻满清在云南的统治,有力的支持了武昌起义,中国从此走向共和制。

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唐继尧、蔡锷、李烈钧首倡反袁战争,任护国军总司令,史称“护国运动”。袁世凯凄惶死去,中国再次恢复共和制。唐继尧三人被称为“护国三杰”。

其故居有一名联:“将军一剑驱袁逆,陋室千秋宿国魂。”这是对唐一生最光辉的写照。

三, 治滇十四年,有功有过。

唐继尧主滇期间,兴办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前身)。兴办水利,市政,为云南的发展倾注心血。护法战争期间,任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个人威望达到顶峰。后拒绝孙中山提议担任副总统,开始谋划个人地盘,1927年,部下胡若愚和龙云发动叛乱,唐黯然下野,同年病逝。国民政府念其功劳为唐继尧举行国葬,安葬于昆明圆通山。

唐继尧文武双全,现存诗词一百多首。后世说他护国功勋大,治滇无善政。个人认为偏颇,唐大力发展云南教育,市政,民生,不能说无善政,因为继任的龙云背叛唐继尧,有故意抹黑的嫌疑。

在事关云南命运和祖国命运的大事上,唐功劳显著,确实是云南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云南有哪些牛人

云南山青水秀,名人辈出,但不能说是牛人。今天集中列写几位云南籍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一、曾担任国家领导人职务的:

△ 张冲,彝族,彝姓尼娜,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小布坎(现划归弥勒县)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楚图南,云南文山人,曾任民盟中央代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

△缪云台,云南昆明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1983—1988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龙云,彝族人,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松乐村人,民国时期云南省军政首领,爱国民主人士。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二、革命家、军事家:

△罗炳辉(1897.12-1946.6),出生于云南彝良人,著名革命家、军事家。曾任新四军第二师副师长、师长、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等职。

三、开国将军:

△曾泽生,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人,开国中将军衔,曾任解放军50军军长。

△赵镕,云南省宾川县人,开国中将。曾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徐文烈(1909—1976),云南省宣威县板桥镇大堡村人,开国少将。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五十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总政治部副秘书长等职。

△徐文礼(1920年2月17日一1977年11月),云南省宣威县人,开国少将。曾任副军长、军长、军政委、武汉军区副参谋长等职。

四、1988年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

△朱启,云南祥云人,解放军上将。历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参谋长、北京军区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2004年6月年晋升上将军衔。

△王祖训,云南曲靖人,解放军上将。曾任军事科学院院长。2000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