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日本交战历史(二战时日本和德国侵略过哪些国家,描述一下兵力分布和时间拜托各位大神)_日本_德国_缅甸

本文目录

  •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侵略过哪些国家,描述一下兵力分布和时间拜托各位大神
  • 二战的历史
  • 二战其间日本和多少个国家开战
  • 日本和几个国家打过
  • 二战的大事时间表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和交战双方分别是什么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侵略过哪些国家,描述一下兵力分布和时间拜托各位大神

日本1931年入侵中国东北,37年全面侵华,41年12月初对美国作战,同时开始进攻东南亚的菲律宾等国。德国在大战开始前吞并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又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9月进攻波兰宣告了二战开始,德军由此开始大举进攻西欧,占领了荷兰、比利时、挪威等国,并打败了法国,随即进攻英国,受阻于英吉利海峡难以取得进展,于是进攻矛头转向东线,于1941年6月进攻苏联。苏联战场消耗了德军大部分陆军兵力,而德国海军则主要是和英国皇家海军作战。在欧洲作战的同时,德国还攻打非洲的英法等国殖民地。

二战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法西斯国家:
  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
  反法西斯国家:
  中国、前苏联、美国、英国、波兰、南斯拉夫王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印度、法国等47个国家。
  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根本原因
  由于一战战过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直接原因
  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1929年10月2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这场被称为“大萧条”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是这种背景下,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中国沈阳,其后全面吞并中国东北,为以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继任了总统,成为了第三帝国唯一的真正拥有实权的最高领袖,在德语中称为“元首”。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征兵制,公开挑战《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后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诺门罕战役,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交战。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此战后,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间接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了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签定完毕。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26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战其间日本和多少个国家开战

二战期间由于三国轴心的组建日本德国意大利三个国家是共同宣战的,也就是说日本向所有和德国意大利开战的国家都有战争关系,主要国家有包括所有的反法西斯国家
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中华民国。
其他盟国包括: 法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称为衣索比亚)、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等。

日本和几个国家打过

和日本打过战的有中国、美国、缅甸、俄国、朝鲜。

1、抗日战争(日本和中国)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

日俄战争(英语:Russa-Japanese War;日语:日露戦争;俄语: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

日俄战争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战争暴露了帝国的弊端,导致了1905年革命的爆发,动摇了沙皇的统治。日本经过战争跨入列强的行列。

这次战争地区跨度极大,横跨整个西伯利亚。许多高科技发明被应用于战争。

3、缅甸抗日战争(日本和缅甸)

缅甸抗日战争是指在1940年代由于日本入侵缅甸而导致的缅甸人民抵抗日本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抗日战争一直坚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

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这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但在这之前缅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占。远征军第200师与日军在缅甸同古展开交火。然而日军在饭田祥二郎指导下率优势兵力兵包围了同古,迫使中国远征军突围。

不过,中国远征军在孙立人等将军的指挥领导下,在缅甸曾多次击败日军的进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

不久,中英两国军队预定在曼德勒筹划会战,但日军在同时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并领兵迂回至中国军队背后。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结果联合作战失利,远征军被迫后退。

在日军的不断打击下,英军一路溃败,最后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国军队与后方联系的要点腊戍被日军占领。远征军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两路分兵撤回中国境内。

最终缅甸失陷,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突围时牺牲。

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

4、太平洋战争(日本和美英等)

太平洋战争(英语:Pacific War,日语:太平洋戦争、大东亜戦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日本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和以英美国为首的同盟国于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期间进行的战争,范围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

太平洋战争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先导,以日本投降结束,参战国家多达三十七个,涉及人口超过十五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八个月,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

5、朝鲜半岛抗日战争(日本和朝鲜/韩国)

朝鲜半岛抗日战争又称韩国独立运动(韩语:한국의 독립운동)是指1910年日本迫使韩国和日本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日韩合并),朝鲜半岛变相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之后,朝鲜半岛民众持续30多年的要求实现民族独立的反日斗争。

1919年的“三一运动”是独立运动的第一个高潮,韩国独立人士于中国上海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32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策动了举世震惊的虹口公园爆炸案。

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后,上海被日本攻下,临时政府的核心人员十余人流亡到了重庆。从1939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重庆组织光复军。

光复军利用其通晓日语的优势,主要从事书写标语、对敌广播喊话等瓦解敌军工作以及审讯敌军俘虏、破译敌军口令等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俄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缅甸抗日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洋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半岛抗日战争

二战的大事时间表

1、波兰战役

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也是世界战争史中著名的“闪电战”。

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国称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同时,在世界各国中,统称这一行动为“德军‘闪击’波兰”。

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在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2、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Dunkirk Evacuation,法语: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在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但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

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西欧除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区被德国占领。

3、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英文: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文:真珠湾攻撃)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

4、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途岛战役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在此战役中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 [

中途岛,面积只有4.7平方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该岛距美国旧金山和日本横滨均相距2800海里,处于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名中途岛。

另外它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中途岛一旦失守,美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珍珠港也将唇亡齿寒。

最终美军以仅损失一艘航母“约克城”号的代价击沉日本“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取得初步扭转太平洋战局的胜利。

5、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俄语: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德语:Schlacht von Stalingra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

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万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波兰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敦刻尔克大撤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偷袭珍珠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途岛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和交战双方分别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独裁分子战斗的世界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分别是轴心国阵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和同盟国阵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利坚合众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关于告发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的伦敦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从1945年开始对法西斯德国主要战犯进行了国际审判。

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由中、苏、美、英等11国代表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1946年开始在日本东京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了审判。《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及其司法实践,对战争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际法院于1946年在海牙设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