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权力最大的五个太监分别是谁?豫剧陈派纷争不断,竟出现“坟头拜师”闹剧,当时牛淑贤为何保持沉默_果敢_缅甸_同盟军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杨茂贤 果敢 缅甸 同盟军

本文目录

  • 明代权力最大的五个太监分别是谁
  • 豫剧陈派纷争不断,竟出现“坟头拜师”闹剧,当时牛淑贤为何保持沉默
  • 12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 你了解多少关于缅甸果敢老街的历史

明代权力最大的五个太监分别是谁

郑和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名马和,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赐马和郑姓,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下西洋,支费浩繁荣,库藏为虚(《明史》卷三百三十二)。据粗略统计,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了约二千艘海船。另据计算,每只宝船造价约五六千银两,由此可见,下西洋船舶耗资之巨。 这还只是一部分,此外,对大量的外邦来朝贡者,论级行赏,数字极为可观,《永乐实录 卷一百一十九 》:成祖说:“朝廷取四夷,当怀之以恩。今后朝贡者,悉以品级赐赍,虽加厚不为过也。“

王振

明朝蔚州人,今河北蔚县,略通经书,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善于伺察人意。

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后,掌司礼监,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统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官员。英宗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争相攀附。十四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杀。

刘瑾

刘瑾(1451-1510),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从此改姓刘。

刘瑾在明孝宗在位时侍奉太子朱厚照,刘瑾便千方百计地讨好太子,博得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被判以凌迟。

冯保

冯保(1543-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人。明代太监。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万历六年(1578年),冯保在《清明上河图》上题跋,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司礼监太监”,兼总内外,权倾一时。

冯保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他在司礼监任上刻了许多书,如《启蒙集》、《四书》、《书经》、《通鉴直解》、《帝鉴图说》、《经书音释》等,直至崇祯年间,还在宫中流传。他的书法颇佳,通乐理、擅弹琴,并造了不少琴,“世人咸宝爱之”。

万历四年(1576年)五月,冯保会同三法司进行全国“大热审”,平反昭雪了许多冤狱。 张居正评价他:“勤诚敏练,早受知于肃祖,(世宗)常听为“大写字”而不名。”

后来冯保被明神宗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魏忠贤

魏忠贤(1568年-1627年),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 魏途中闻讯自缢死。其余党亦被肃清。

王承恩

王承恩(?-1644年),汉族,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人。 王承恩隶属曹化淳名下太监,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攻克北京。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王承恩陪伴下登上煤山(景山),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老槐树上。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

李自成进入皇宫后,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三月二十一日,在树上吊了三天的崇祯和王承恩被发现,停放在东华门外,装入柳木棺内。李自成命令于四月四日埋葬崇祯。并将王承恩附葬陵侧。 南明弘光帝听说后,赐谥王承恩“忠愍”。 清朝顺治皇帝为王承恩题碑“贞臣为主,捐躯以从”;康熙大帝也曾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树碑立传。

豫剧陈派纷争不断,竟出现“坟头拜师”闹剧,当时牛淑贤为何保持沉默

2018年是豫剧大师陈素真诞辰100周年,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河南豫剧陈派发生了很多事,让河南众多戏迷和网友非常关注和焦虑,甚至惊动了全国戏曲圈的注意。无论是“坟头拜师”的笑话,还是“关门拜师”的闹剧,包括豫剧陈派传人、祥符调元老关灵凤老师屡次就此事发表的声明视频,都令所有关心豫剧和陈派的人感到无奈和忧心。近日,又听说金丽丽转而抛弃师父牛淑贤,改拜关灵凤门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不过,我也发现,在这一连串的纷争中,有一个人一直保持沉默,那就是屡次事件的中心人物——牛淑贤。作为豫剧大师陈素真的关门弟子,又是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牛淑贤的名号,肯定不是白来的。她一定有艺术的造诣和过人之处。我发现,在屡次事件中,她保持了罕见的沉默。不发声、不澄清、不参与、不表态。作为当今豫剧陈派传人队伍的中坚力量,不知道牛淑贤本人究竟如何处理、决策这些事情。但我们透过这些沉默背后,似乎隐约感受到她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其实,戏曲已经到了濒临保护的边缘,它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各个剧种、各个流派,各个艺术家群体都应该团结起来,摒弃私怨,踏踏实实地为传承多做一些事情。作为陈派传人来说,无论是88岁的关灵凤,还是70多岁的牛淑贤、郭美金,其实都在尽着自己的全力。依关灵凤老师的威望,陈派在河南戏曲的发展上还能凝聚一批力量。当然,这肯定是要众多传人亲密无间的团结在一起的。我相信,作为陈素真大师本人来说,肯定也希望她的徒弟们团结在一起,真正为陈派发展办些具体的实事。

12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缅甸内战是缅甸国内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战争主要发生在缅甸政府军与缅甸国内各个少数民族武装力量之间,长年的内战不仅对缅甸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对与缅甸接壤的国家也造成了影响,包括中国。

我们先来看看缅甸内战的起因。

1962年,缅甸的军事强人、“缅军之父”尼温(又叫吴奈温)创建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并担任主席,成为缅甸最高领导人。之后,他开始采用强硬手段进行缅甸同化运动,建立军事独裁,否决少数民族的自治权。这引起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极大不满,于是纷纷建立自己的武装与政府军对抗,包括掸邦军、克钦民族阵线、克伦民族联盟、新孟邦党、佤邦联合军和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等。

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

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简称果敢同盟军,联合了克钦独立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多支“地民武“(地方民族武装) ,领导者为掸邦第一特区主席,中国四川籍华人彭家声。其前身是缅共在缅甸北部山区的一支割据武装。1989年,时任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的彭家声发动军事政变,宣布脱离缅共,成立果敢同盟军。彭家声的诉求是追求民族和解以及民族自治。在彭家声的号召下,缅甸国内的其余15支民族武装同意放下武器,同政府军讲和,一时间,彭家声成为缅甸的民族英雄。彭家声也在果敢实行民族自治,果敢进入和平年代至今,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但是,1992年,果敢同盟军内部发生内讧,彭家声与杨茂良为争夺兵权而兵戎相见,彭家声不敌,撤出果敢。三年后,彭家声重新打回果敢,但在此前杨茂良已经邀请缅甸政府军入住果敢,稳定局势。政府军进驻果敢后,就赖着不走了,而且占领了果敢境内的大部分军事制高点,和民主同盟军互相牵制。

就这样,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时间来到了2009年。2009年8月8日,果敢境内的缅甸政府军以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私造军火为由,向果敢同盟军进攻。双方对峙19天,17名缅甸警察被杀,引发矛盾升级。缅甸政府很快派出边防军攻打彭家声,果敢同盟军不敌政府军,彭家声本人也远逃他国。

这就是8.8事件。

8.8事件后,虽然彭家声流亡国外,但是果敢同盟军并没有就此瓦解,他的儿子彭德仁接管了果敢同盟军的指挥权,继续同政府军战斗。而彭家声经过多年辗转流亡后,也于2014年找到果敢同盟军,与儿子彭德仁一起同缅军战斗。

佤邦联合军

佤邦联合军是缅甸佤邦各族的武装力量,简称佤联军,总部设在邦康,为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佤联军的前身也是缅共的一支武装力量,也是在1989年发动军事政变,将缅共势力赶出了佤邦,成为佤邦地区唯一的武装力量。

这支部队的使命和缅甸其他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一样,反抗缅甸政府的民族同化,武装保卫佤邦人民。虽然佤联军近几年来少有与政府军大规模交火的记录,但是双方小规模摩擦也是不断。2015年,在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军冲突时,缅甸军方发言人就称,包括佤联军在内的至少5支民族武装参与了攻击政府军的行动。

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2009年,缅甸政府军敢大规模进攻果敢同盟军,而多年来,却一直对佤联军坐视不管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 果敢同盟军与佤联军的实力不同

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1995,彭家声重新返回果敢后,重新组建了果敢同盟军,下辖5个营,4个步兵营,一个炮营,总兵力才六百人。而佤联军辖区比果敢大得多,辖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辖区面积约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辖区面积约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6万。佤联军是缅甸国内最大的一支民族武装,正规军总数约3万人,实力远远强于果敢军。政府军当然不敢去轻易招惹这么强大的对手。

二果敢同盟军内部不稳定,佤联军内部较为稳定

虽然在1989年,彭家声策划了军事政变,成立了果敢同盟军,但是军队指挥权并不在他手里,副司令员杨茂良掌握了大部分兵权。彭家声主张禁毒,而杨茂良则大肆贩毒,双方发生冲突,随后爆发内乱,极大的削弱了自身实力。而且这次内乱还导致了一个极为糟糕的结果,那就是缅甸政府军进驻果敢,监视同盟军。这也是在2009年,政府军敢对同盟军发动攻击的理由之一。此外,彭家声在果敢并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领导方式,而是大量任用自己的兄弟、儿子等亲属,这种家族统治并不牢靠。而佤邦内部虽然有很多少数民族,但是大家都充分达成了共识,铁板一块,一致对外,抗击缅军。

三中国的影响

我们一般都知道,果敢是缅甸境内的唯一一个华人民族,大部分中国人都对果敢怀有同情心。果敢人虽然认同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但有时候也屈服缅甸政府,比如之前的杨茂良。而反观佤邦人,虽然也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认为自己与中国境内的佤族是同根同源,对中国怀有很大的亲切感。早在以前,佤邦人民就主动寻求国中国的帮助,邀请中国电力部门支援他们的电力建设。甚至,2013年,有消息称,在缅甸北部发现了中国M99式12.7毫米狙击步枪,疑似中国向佤联军提供了军事援助,这无疑增强了佤联军的实力!

我是一卷青史,欢迎评论加关注,一起聊历史!

你了解多少关于缅甸果敢老街的历史

如图,阴影部分就是当前果敢版图。

果敢的历史就是一部战斗的历史,果敢的历史和杨家息息相关,后杨家的历史完全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看不到什么未来。

1.蛮荒果敢

1644年清军入关,南京武举人杨高学加入反清大军,一路追随永历帝到云南,1657年在大理安家,1662年,永历帝在昆明殉难后,杨高学过着隐居生活。1682年杨高学儿子杨映结婚后,生活美满,不幸被诬告反清,杨映和妻子背着两年幼的儿子杨高才和杨献才逃难到科干山(现果敢)一个叫兴达户的地方,当时的果敢,属于蛮荒无政府状态,各地头人相互攻击抢夺资源。兴达户的头人叫陈驸马,软弱无能,百姓常受周边部落欺负,横行怒江的江匪袭扰,大家苦不堪言。长大后的杨献才表现出了非凡才能,训练民兵,打败周边部落、江匪,保卫百姓,深得人心,从此开启了果敢杨家时代。

由于杨献才受到百姓拥戴,成为头人,在战斗中四面出击,逐步控制了科干山大部分地区,把科干山改名果敢。

在和傣族的冲突中,果敢获胜,占领滚弄和常青山,杨家势力越过怒江,进入怒江西岸。在果敢北部不断遭受克钦(景颇)进攻,杨家把被克钦打败逃难到果敢的傈僳族安置在果敢北部,奠定了今日的果敢版图。

太平天国时期,云南被回军起义浪潮席卷,一支回军败退果敢,回军首领是果敢土司杨国华结拜兄弟,所以回军被收留安置果敢,但是杨国华弟弟杨国正不同意,通知清军进入果敢清缴,把回军驱赶到佤邦户版。导致果敢和回军结仇,回军攻入果敢,抢劫掳掠,果敢进入动荡时期。

清廷衰败,1897年果敢割让英国,并打下界桩,从此果敢进入英缅时代。所以中缅边界果敢段不存在争议,1961年中缅勘界条约根本不涉及果敢段,就不存在1961年把果敢划入缅甸的造谣说法。

2.英缅时期

果敢进入英缅时期以前,果敢虽然和木邦经常打战,但是名义上属于木邦管辖,需要给木邦进贡。

英缅时期,果敢在掸邦地位得到很大提高,脱离木邦,直属英国掸邦当局管辖。但是果敢放弃了怒江西岸的常青山和南庄等地。

在英缅时期,杨家子弟多在东枝接受英国的新式教育,如杨振材、杨振声等,杨家新一代人感觉西式教育优于古板的四书五经。

3.抗战时期

1942年远征军战败,英军西撤印度,掸邦众傣族土司纷纷投靠日本,日军不断让木邦传信给果敢土司杨文炳,让杨文炳去木邦首府兴威,就是要求果敢投降。

杨文炳手上无兵,认为中国和英国是盟友,中国有责任协助果敢抗击日军。走投无路之下,进入中国求援,中国官员要求杨文炳写信给蒋介石“带土回归”,然后中方官员安排杨文炳去重庆,受到蒋介石接待,中国派远征军进入果敢驻防。这就是后来谣传果敢愿意“带土回归”,土司后来的记录中暗示是受到“中国胁迫”写了这句话,此后土司也向英国驻昆明领事馆作了说明。远征军驻防果敢期间,必须升起英国国旗,所以不存在国民党收回果敢主权的事情。

远征军给果敢的印象很差,远征军从缅甸败退时候,就有新28师、新29师和93师等溃兵路过果敢抢劫掠夺。远征军驻扎果敢后,不断要求果敢百姓给予各种物资,有一年,远征军甚至“偷”完果敢种的鸦片,果敢大多数是山地,自产粮食不够,鸦片是经济作物,用来换粮食。土司杨文炳要求远征军换防,和远征军矛盾激化。远征军杜撰杨文炳勾结日本人,派兵袭击土司衙门,没收所有土司财物,扶持土司弟弟杨文泰当上土司。杨文炳在英国领事的协助下,获得清白。远征军又进入果敢抓捕杨文泰,同样没收杨文泰家财产,杨文泰被押走前对亲属说“我不敢不做”,远征军在押送路上枪杀杨文泰,杨文泰几个孩子由杨文炳养大。最后国民党当局又扶持土司一个堂弟杨文惠担任“畹新游击司令”驻扎果敢北部,抗战胜利前夕,杨文惠被二司令杨文灿消灭,结束果敢内乱。

抗战时期的果敢深深厌恶国民党军(远征军),解放后,外逃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根本不敢去果敢活动。1951年果敢还积极配合缅甸政府军围剿残军,小小果敢居然触动1200骡马帮助缅甸政府军输送物资,可见恨得多深。

后杨家时代的罗星汉,彭家声都积极配合政府军,人民军围剿残军。

4.缅甸文官时期

抗战胜利后,果敢末代土司杨振材积极参与缅甸的制宪会议。1948年,缅甸独立后杨振材担任国会议员,直到1962年军政府上台。这个期间,果敢得到很大发展,大量果敢青年南下仰光学习,培养一新一代知识分子。又修筑通往果敢的道路,加强果敢和缅甸内地的联系,积极融入缅甸主流社会。

5.掸邦革命军时期

军政府上台后,土司杨振材被迫交出权力,软禁腊戍。土司弟弟杨振声潜回果敢组织自卫队武装反抗,失败后自卫队大部分向缅军投降,被安置拉叔,杨振声出逃江西,然后在李文焕帮助下南下泰北。此时彭家声开始崛起,作为大队的他,拒绝屈服,拉起队伍,和掸邦革命军合作,所部被编为掸邦军五旅。杨振声到泰北后,先后派遣杨振业,杨振勋返回果敢接管第五旅,彭家声主动让贤,担任副旅长。

第五旅陷入内部斗争,杨振业失败后,投降缅军,和罗星汉一起追剿杨振勋、彭家声部,由于受到内外夹击,第五旅损失惨重,杨振勋撤往江西躲避锋芒,彭家声继续率16营营长彭家富部在果敢活动。此时发生了1967年仰光排华,彭家声在收音机中听到排华消息,敏锐地感觉到会形势突变,迅速带兵向边界进军,被中方接纳安置在猛堆,开始整训。彭进入中国后,不断写信给江西的杨振勋带部进入云南汇合,杨振勋感觉自己以往立场,不会得到重用,深思之后,还是向缅军投降。投降后的杨振勋,感觉没有什么出路,申请去英国读书,出国前夜,被突然扣押,没收所有财物。多少年后,杨振勋看到彭家声的成就,后悔不已,“一生最失败的决定”。从此杨家退出果敢的历史舞台。

此后果敢经历了缅g时期,彭家声时期,往后就不说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