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过去70年一直动乱不断,昂山素季上台后,能走上正轨吗?_缅甸_果敢_同盟军

2016年4月,昂山素季缅甸国务资政,开始着手恢复被军政府破坏的缅甸社会,修复缅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

2017年5月26日,昂山素季与缅北果敢同盟军司令彭德仁进行会谈,虽然没有取得太大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缅族与华族的关系。

对于果敢来说,缅甸政府是强占他们领地的入侵者,而对缅甸政府来说,果敢自始至终都是缅甸的一部分。

过去七十年间,这块仅有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爆发了数次战争,给当地百姓及整个缅甸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那么为何缅甸举全国之力,都无法击溃果敢同盟军,而果敢同盟军又怎么能在中央政府的围剿下存活七十余年,这一切都要从明末开始讲起。

一 、南明残部

公元1658年,南明政权在八旗铁骑和吴三桂大军的攻击下已如风中残烛,永历帝朱由榔仓皇逃亡缅甸,在当地缅人以及满清平西王吴三桂的夹击与围剿下,南明政权的部分军士逃入到缅甸境内科干山深处避难。

展开全文

公元1690年,由于满清政府在西南边境实行苛政,当地居民苦不堪言,大批边境居民徒步迁往科干地区开荒求生。

这些拓荒者多以籍贯或民族形成部落,各自为政,成为一个个原始的社会组织。其中原南京应天府人士杨高学,在明末迁居科干之后,建起了“兴达户”部落。

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兴达部在杨家后人的带领下迅速发展,势力日渐壮大。

1795年,杨家后裔杨有根继任兴达户首领,此时的兴达户较之前相比,土地面积已扩大三倍,邻近村落纷纷选择归附达兴达户之下,而杨有根也将兴达户改名为果敢。

二 、脱离中国

清道光二十年,云南总督念杨有根捍卫边防有功,奏封杨有根之子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并颁发印信。自此,果敢成了有官方认证的自治地区。

而在英国殖民者攻克缅甸之后,软弱无能的满清当局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缅条约》,将果敢以及北丹尼地区划入英属缅甸版图之中,自此,以汉族为主体的果敢各族人民成为了英属缅甸居民。

1948年1月4日,缅甸获得独立,时任果敢地区领导人杨振材被选为缅甸首届上议员。杨振材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缅甸首届国会中提出了“果敢地区系缅甸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的合法公民权益”等议案。

此议案旋即被缅甸国会通过,并被记入了缅甸宪法。1962年2月,中缅两国于北京商讨了国境线划分,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版图。

三 、动乱不断

果敢并入缅甸之后,杨振材得偿所愿,让杨家成为了果敢地区的世袭领导人。

然而好景不长,缅甸新政府上台之后,决定将果敢纳入到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取消杨家在果敢地区的自治特权,同时缅甸军政府又开始奉行缅族至上政策,排挤歧视缅甸华族,以上种种导致整个缅北地区动乱不堪。

到了1964年,果敢进入了其历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地方反政府武装层出不穷。1965年,先前被政府军大败逃往泰国的杨振业率部返回果敢,与彭家声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缅甸政府。

而亲政府的罗星汉则与政府军联合,围剿杨彭二部。原本铁板一块的果敢地区逐渐形成分裂、割据局面。

1967年初,杨振勋也率领原果敢土司部分武装从泰国返回果敢,加入彭家声的反政府行列之中。

与此同时,被缅甸政府军以及罗星汉军围剿的杨振业走投无路,选择率部向缅甸政府投降,并命手下士兵伙同政府军围攻杨振勋及彭家声。

结果杨振勋再度败走,彭家声则被迫率部退入中国境内,接受缅甸共产党的领导。其部队经过训练,改编为缅共人民军果敢第一支队。

从此,杨姓世家被在果敢上层销声匿迹,而彭家声则继承了杨家的政治遗产。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彭家声已官至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的影响下,缅甸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也走到了尽头。

1989年3月11日,彭家声伙同缅共部分高级军官发动兵变,对外宣布脱离缅共,成立果敢同盟军。

彭家声本人则出任同盟军司令,和一心想世袭果敢的杨姓家族不同的是,彭家声看清了局势,3月31日,果敢同盟军与缅甸军政府签订了合并协议,其辖区被中央政府划为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兼任特区政府主席。

为了巩固自治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六十年代缅政府收回自治权的情况再度发生。彭家声决定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购进大批量军火,为了能够维持住庞大的军事开销,果敢同盟军开始大规模种植罂粟。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特区罂粟种植面积达到了二十万亩,果敢地区成为了世界第一海洛因生产基地,以毒养军,果敢同盟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贩毒武装。

果敢同盟军制毒贩毒的行为,自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谴责以及不满,而缅甸政府也因果敢同盟军的行为背上了沉重的国际主义包袱。

对于缅甸这个多民族国家而言,缅甸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除了果敢华族同盟军外,缅甸边境仍盘踞着大大小小数十个不同的地方武装,而缅甸政府军也是由各族地主武装出兵组成,颇有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样子。

而中央政府的颓势自然带来了地方局势的动荡,果敢也不例外。1992年10月,因为毒资分赃不均,果敢联盟军内部发生内讧,杨茂良击败彭家声,出任果敢同盟军司令兼任特区政府主席,狼狈不堪的彭家声率领残部600名士兵投奔林明贤。

1995年,不甘心失败的彭家声在各地缅甸少数民族武装的联合支持下,向杨茂良部发起闪电战,长期的作战行动使得杨茂良部内耗严重,彭家声重新入主果敢。

后在缅甸政府的协调下,彭家声与杨茂良、孟萨拉三方重新规划了势力范围。经历十数年战乱的果敢区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平和。

四 、有恃无恐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这片仅有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孕育了135个民族。由于早期缅甸政府无力处理北部边境问题,再加上军政府长年把持国政,导致缅族内部民族主义横行。

生活在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家园。在军政府的把持下,缅甸经济停滞不前,招募来的士兵出工不出力,这导致缅甸政府军在面对果敢军时毫无战斗力。

除了缅军极地的战斗力外,另一个令缅甸不敢大规模用兵的原因在于果敢特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果敢背靠中国怒江,有着广袤的热带雨林以及河流天险,这导致缅政府军的重武器无法在这种地形下完全展开。

而且一旦缅政府军使用诸如火炮之类的攻坚重武器,掉落的炮弹壳和哑弹很有可能越过果敢军的头顶落入中国境内,而这无疑将引起中国与缅甸两国的外交纷争。

2015年3月14日,缅甸政府军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不慎将一枚炸弹落入云南一处的小村庄,造成多名无辜边民伤亡。此次误伤事件虽然没有掀起严重的外交争端,但是也迫使缅甸官方停止在中缅边境一带的大规模作战行动。

同时缅甸政府接连不断的军事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战事频发也带来了一定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不少生活在果敢的缅北百姓因战乱沦为难民涌入缅甸各邻国境内。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外交纠纷使得缅甸政府不敢再对果敢军发动军事行动。

虽然缅甸政府在2015年曾对外宣布已经完全控制了果敢地区,但是整个果敢同盟军化整为零,依靠国际社会的华人帮助,仍不断侵扰袭击缅甸军队。

五 、逐渐安定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缅建交之后,由于缅甸军政府以及果敢缅共的存在,导致中缅关系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在2016年缅甸民盟党魁昂山素季上台之后,中缅关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昂山素季在上台之前就多次访华,对中国释放了友好的善意,随着中缅关系的进步,果敢地区成为了中缅关系的癣疾。

而在中缅关系回暖的大环境下,为了回应缅方释放的善意,中方授意中国农业银行冻结了果敢同盟军在其寄存的款项。

面对中方及缅方的双重制裁,以及积重难返的毒品耕种文化,果敢自治区领导人开始和缅甸官方进行谈判,并开始逐步铲除种植罂粟花的药田,指导并劝说当地农民改种正常农产品。

同时缅文学校的大量开设,给了生活在果敢地区华人一个融入缅甸的机会。自昂山素季执政起,曾经混乱不堪的果敢地区开始逐步走向稳定,而缅甸政府也正在一步步收回对自治区的主导权。

六 、结语

果敢区是缅甸境内的一个特殊区域,历史遗留问题给这个地区留下了战乱和与母国斩不断的渊源。缅甸政府将这些华人命名为果敢族,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失去对中国的依赖以及寻求中国保护的可能,以利于对这些华人实施管理。

然而早期缅甸军政府却因为内部的缅族沙文主义,排挤歧视华人,以及军队低下的战斗力,加上果敢自治区内部心怀鬼胎的杨彭两家,使得缅甸迟迟没有将果敢纳入到中央政府的管辖下。

然而中国文化强大的留存性,使得果敢百姓在长时间内无法接受自己是缅甸人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缅甸政府军在战事中频频吃瘪的主要原因。

如今的缅甸在昂山素季的民盟领导下,缅甸慢慢走上正轨,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开始逐步增强。随着缅甸政府禁毒事业的蓬勃发展,中缅双方的经济及政治交流日益增多,“胞波”情谊不断加深。

在中缅两国的通力合作下,战乱和毒品渐渐在缅北地区消失殆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果敢能够真正成为缅甸的一部分,中缅两国也能真正构建好“中缅命运共同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