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东北的实际统治者是沙俄和日本吗?_日本_日俄_沙俄

经历了甲午战争后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辛丑条约》租赁旅大港事件,日俄战争,但东北的主权依旧在清政府的手中。

因为无论日俄双方对东北如何争夺,最终还是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签字确认的,毕竟当时已经处于近代文明社会,任何时候都是要讲究国际条例。在这一点上,即使汪郎再怎么讨厌满清,也不能胡说八道。

当然,东北国土经历了这么多事件,其中最让人无语或愤怒的是,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居然无耻的中立了。

也就是说,这场爆发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帝国主义为了争夺霸权的战争,满清政府为了公平起见,两不相帮,干脆地站到一边看着两个强盗打架,谁打赢了就把旅大港的租赁权给谁,把东北的经营权给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日俄战争结束后,东北由沙俄的势力范围,变成了日俄双方的势力范围,出现了由一国独占变成两国分据南北的局面,而这一切都以日俄双方在美国这个和事佬的调停下,签订的《朴次茅斯和约》为准。

但是这个帝国主义的分赃条约,沙俄单方面把旅大港及安奉铁路的经营权让给日本时,并没有通过清政府的同意。也就是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丧失了这场战后的谈判权利,它只能被动接受,没有任何拒绝和讨价还价的权利。

日本在得到旅大港后,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获取了安奉铁路的经营权和修筑权、长春到吉林的铁路(南满铁路北段)修筑权、鸭绿江右岸伐木权,以及增开东三省十六处为商埠(其中有令人恐惧的宁古塔),并在安东(今丹东)、奉天(今沈阳)两地划定租界。

日俄战争以后,对清政府冲击很大。

首先,这场战争受到伤害最大的是东北的普通民众,许多国人丧命在日俄的炮火之下,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粗暴的践踏。

其次,清王朝对东北的控制权被削弱,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开始在东北野蛮生长,关内(主要是山东)汉族百姓开始了闯关东。

然后,清王朝不得不实行清末新政,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专制统治,反而进一步加速了它的灭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日俄战争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造成了当时国人的一些错觉,认为日本人是来帮助中国打败沙俄的,在情感上相对比较亲近日本,被日本帝国主义的“中日亲善”所欺骗,而没有认清日本帝国主义的真正面目。

这一点,即使到了今天,就算有十四年的民族抗战史放在那里,但某些精日分子还是选择视而不见,这是最大的悲哀!

当然,对于日本来说,借此一战跨入了列强的行列,也得到了工业发展需要的大量资源。五年后,即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韩国,将朝鲜半岛纳入了自己的国土,史称“日韩合并”。

展开全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