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土尔扈特人东归回到中国,剩下那些留在俄罗斯的后来怎么样了?土尔扈特人冒死也要东归大清,他们在沙俄究竟经历了什么_卡尔_沙俄_苏联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土尔扈特 卡尔 沙俄 苏联

本文目录

  • 17万土尔扈特人东归回到中国,剩下那些留在俄罗斯的后来怎么样了
  • 土尔扈特人冒死也要东归大清,他们在沙俄究竟经历了什么
  • 当年土尔扈特部东归路途上遭遇了什么为什么伤亡人数超过一半

17万土尔扈特人东归回到中国,剩下那些留在俄罗斯的后来怎么样了

留在俄罗斯没走的土尔扈特人就是现在的卡尔梅克人。实行大俄罗斯主义的沙俄和苏俄对卡尔梅克人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其下场都很悲凉,直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反省前人的民族政策,卡尔梅克人的状况才有所好转。

1618年,土尔扈特人的一支20万至25万人的小分队,选择从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迁徙到伏尔加河两岸萨拉托夫以南、里海以北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牧场。在其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带走了几乎整个部落。他们一起向西移动,穿过西伯利亚南部和乌拉尔山脉南部,避开了敌人哈萨克人领土中心地带的更直接的路线。途中,他们突袭了俄罗斯的定居点和巴什基尔人的营地。

关于土尔扈特人第一次迁徙的说法,一种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这是由于准噶尔部的政治和军事扩张引发了土尔扈特人的不满。另一种说法认为,由于北方的俄罗斯人、南部的哈萨克人和东部的准格尔人正在侵占他们的领土,侵占造成人畜拥挤,从而减少了粮食供应。土尔扈特人在寻找新的牧场。第三种说法认为,土尔扈特人已经厌倦了和阿勒坦汗国之间的战斗。

土尔扈特人迅速巩固了他们的地位。奥斯曼帝国南部的卡诺亚大草原,都逃到了亚细亚的大草原上。小规模的诺盖斯人寻求在阿斯特拉罕的俄罗斯驻军的保护。剩下的游牧部落成了土尔扈特人的附庸。

俄国沙皇还没有准备好在该地区扩张,也没有能力阻止土尔扈特人在该地区扎营。但出于远交近攻的考量,为了确保土尔扈特人不会与其突厥邻国结盟,沙俄选择与土尔扈特人结盟。从1630年和鄂尔勒克统治下的土尔扈特出现到1724年其后裔阿玉奇汗国末期,这一时期被俄罗斯史学家描述为边疆时期,土尔扈特人也被沙俄称为卡尔梅克人。

在边疆时期,卡尔梅克人和俄罗斯人之间几乎没有持续的相互关系。日常接触主要是在阿斯特拉罕、察里岑和萨拉托夫进行卡尔梅克牲畜及其产品的季节性商品交换,以购买诸如砖茶、谷物、纺织品和金属制品等游牧必需品。这是游牧民族与城市工匠和商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关系。

政治接触包括一系列关于卡尔梅克汗国名义上效忠俄罗斯的条约安排,以及停止卡尔梅克人与哥萨克人和巴什基尔人的相互袭击。一些卡尔梅克贵族逐渐俄国化,名义上是基督徒,他们去莫斯科希望得到沙俄的帮助,以实现他们在卡尔梅克草原上的政治野心。然而,沙皇对卡尔梅克贵族的示好只是后来才成为一种有效的政治控制手段。卡尔梅克人的亲王们的利益逐渐与沙俄密不可分,并逐渐受到沙俄的控制。

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也为了对抗邻近的穆斯林帝国,卡尔梅克人成为了俄罗斯的盟友,卡尔梅克汗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保护俄罗斯南部边界的条约。卡尔梅克人与卡拉卡尔帕克人作战。曼格斯拉克半岛被卡尔梅克人占领。

在阿玉奇时代,随着沙俄寻求更多地使用伊拉特骑兵来支持其对南部穆斯林大国的军事行动,如伊朗萨非王朝、奥斯曼帝国、诺盖斯、库班鞑靼人和克里米亚汗国,卡尔梅克人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日益显赫。阿玉奇还发动了反对哈萨克人的战争,征服了土库曼人,并多次远征北高加索的高地人。这些军事行动的成功让卡尔梅克汗国成为一个缓冲区,将沙俄和穆斯林世界分隔开来,使得沙俄可以抽出身来在欧洲和远东进行扩张。

俄国作为历史上背信弃义最多的国家之一,总有过河拆桥的一天。1724年阿玉奇死后,卡尔梅克人的政治局势变得不稳定,因为各派系都在角逐汗位。沙俄趁机逐渐削弱了卡尔梅克汗国的自治权。例如,鼓励俄罗斯人在卡尔梅克人的牧场上建立定居点,挤压卡尔梅克人的生存空间。此外,沙皇同时继续向卡尔梅克人征兵,以减少卡尔梅克人的数量。而且俄国的东正教向许多卡尔梅克人施压,要求他们接受东正教教义。

1771年1月,沙皇的压迫迫使大部分卡尔梅克人,约3.3万户,17万-20万人,迁移到准格尔。阿玉奇的曾孙,最后一位卡尔梅克汗渥巴锡,决定将他的部族送回他们的祖籍地准葛尔。渥巴锡在俄土战争期间,趁沙俄抽不开身,派遣了3万名骑兵在迁徙前获得武器装备。在查阅了占星术图后,他确定了返回日期,但在出发的那一刻,伏尔加河上的冰层减弱,只允许东岸的约20万人卡尔梅克人离开。西岸的10万到15万人被迫留下来,沙俄女皇凯瑟琳处决了其中有影响力的贵族,以阻止滞留的卡尔梅克人继续迁徙。

大约六分之五的土尔扈特人追随渥巴锡。凯瑟琳闻讯渥巴锡东迁后,下令俄国军队、巴什基尔人和哈萨克人追击所有的迁徙土尔扈特人。由于未能阻止渥巴锡的迁徙,凯瑟琳废除了卡尔梅克汗国,将其所有权力移交给阿斯特拉罕总督。卡尔梅克汗的头衔被废除了,剩下的最高的头衔是副汗。沙俄通过任命副汗,企图继续统治剩下的卡尔梅克人。

经过七个月的跋涉,只有三分之一的土尔扈特人到达了中国西部边境巴尔喀什湖。清政府将土尔扈特人转移到五个不同的地区,渥巴锡不久后就去世了。东归后的土尔扈特人放弃了游牧生活,转而从事农业。

(渥巴锡)

1771年以后,剩下的土尔扈特人继续沿着顿河和伏尔加湖游牧,他们与杜尔伯特部,和硕部通婚聚居,形成了如今俄罗斯卡尔梅克人的主要组成。一部分土尔扈特人加入了叶梅利恩·普加切夫领导的哥萨克农民起义,希望他能带领土尔扈特人重新崛起。普加切夫的起义被击败后,凯瑟琳把副汗的职位从土尔扈特部转移到杜尔伯特部,因为杜尔伯特的贵族们在起义期间仍然忠于沙俄,而且以此削弱土尔扈特部的势力。因此,土尔扈特部不再是卡尔梅克人的世袭领袖,逐渐在沙俄失势。

东归和土尔扈特部参与普加切夫起义对卡尔梅克人的社会秩序重新洗牌。沙俄为了防止卡尔梅克人再次起义,将卡尔梅克人化整为零分为三个行政地区,根据其各自的位置,隶属于阿斯特拉罕、斯塔夫罗波尔和顿河地区政府,并为其派遣一名沙俄的钦差大臣,负责代表沙俄中央对其进行统治。而且沙俄还在乌拉尔河、特雷克河和库马河以及西伯利亚重新安置了一些卡尔梅克人,让他们无法聚众形成合力。

拿破仑远征沙俄之前,沙皇保罗一世将顿河的卡尔梅克人和哥萨特人的户籍与俄罗斯人合并统一管理,卡尔梅克人的地位也因此得到提高,作为交换,卡尔梅克人必须为沙俄服兵役。卡尔梅克骑兵曾帮助沙俄打败了拿破仑,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卡尔梅克骑兵部队还作为征服者进入了巴黎。

在俄罗斯的卡尔梅克人逐渐放弃游牧生活,建立起有房屋和寺庙的固定定居点,取代了移动的圆形毡房。二月革命爆发后,卡尔梅克人出现了分裂,一部分认为,俄国革命后将允许他们在文化、宗教和经济方面享有更大的自治和自由,他们对俄国革命的热情很高,期盼着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

而另一部分卡尔梅克人又再次和哥萨特人站在了一起,他们加入了拥护沙皇的白俄军。这部分卡尔梅克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原因主要是对布尔什维克倡导的无神论可能会破坏他们的宗教信仰,而且布尔什维克在实行土改时,有些卡尔梅克人成为了土改的对象,对于其土地被剥夺而怀恨在心。

这些卡尔梅克人在阿斯特拉罕被苏军俘虏后,布尔什维克对卡尔梅克人进行了清算。到1920年10月,苏军在克里米亚粉碎了兰格尔将军的抵抗,迫使大约15万名白军士兵及其家属撤离到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一部分在顿河定居的卡尔梅克为了避免被清算,设法乘英国和法国船只逃走。1922年,数百名卡尔梅克人在苏联大赦下返回家园。而包括德米特里·通杜托夫亲王在内的一些返回者被监禁,不久即被处决。

这部分逃亡西方国家的卡尔梅克人,一部分后来在二战期间参加了纳粹德国的军队,并参加了对抗美军和英军的战役,二战结束后被俘。而在苏军进入欧洲后,另一部分卡尔梅克人因为担心遭到苏联的迫害。他们逐渐移民美国,有一部分人在洛杉矶、旧金山、华盛顿特区、纽约和芝加哥等地及其附近安家落户。他们分成三个团体,一个在费城,两个在新泽西。

卡尔梅克人最大的群体最初主要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和新泽西州。他们在1920年底逃离俄罗斯,流落到法国、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后来的德国等地。由于他们几十年来通过欧洲的移民,许多原始移民卡尔梅克美国人除了俄语和他们的母语卡尔梅克语外,还会说德语、法语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二战结束后,许多卡尔梅克人被困在德国流离失所者营地数年。1955年,在托尔斯泰基金会赞助下,他们移民到美国。在新泽西州蒙茅斯县有几座卡尔梅克佛教寺庙,绝大多数美国卡尔梅克人居住在这里,还有一个藏传佛教学习中心和位于新泽西州华盛顿镇的修道院。

在美国的卡尔梅克人,后来大部分人和非裔妇女结婚。他们的后裔知识分子较少,但也有不少是汉学家和卫拉特学家。现在约有3200多人,信仰藏传佛教,但逐渐被美国同化。为了抵制和转变这种局面,1954 -1956年,费城的卡尔梅克文化保护社团首先为学龄儿童建立了卡尔梅克语学校。1974-1976年,在新泽西的赫布伦斯维克和赫威尔镇以及费城,也分别建立了这样的学校。有些学校由卡尔梅克蒙古研究会主办和管理,并且于1955年、1958年、1970年和1971年相继落成了卡尔梅克佛寺四座。 1977年1月22日,又落成了卡尔梅克—西藏佛教建筑综合体的新的佛教堂。1984年12月,费城的卡尔梅克人也建成了自己的佛教堂。农历的三个主要宗教节日,新年、春节、灵光节之际,卡尔梅克人会在佛教堂举行庆祝活动,旧金山市有卫拉特蒙古人的喇嘛昭和敖包。

而还在苏联的卡尔梅克人,在1922年苏联的饥荒中,蒙古曾提议接收其同文同种的卡尔梅克人,但蒙古也罩不住,很快就被苏联拒绝。约7.1万名卡尔梅克人在饥荒中死亡。这可能是卡尔梅克人在1926年、1930年和1942到1943年反抗俄国的导火索。1927年3月,苏联将2万名卡尔梅克人驱逐到西伯利亚、和卡累利亚。为了缓解苏联蒙古后裔的抵抗情绪,苏联科学家试图对卡尔梅克人和布里亚特人洗脑,忽悠他们不是蒙古人。

1929年,斯大林下令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迫使阿斯特拉罕卡尔梅克人放弃传统的游牧牧民生活方式,定居在乡村。而凡是拥有500多只羊的卡尔梅克牧民都被驱逐到西伯利亚的劳改营。

二战期间,苏联怀疑其境内的卡尔梅克人与德国人暗通款曲,于是在将纳粹赶出苏联后,在1943年12月28日将包括卡尔梅克苏军士兵在内的所有卡尔梅克人,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的不同地点。

根据俄罗斯驱逐出境问题的主要专家N.F.Bugai的说法,卡尔梅克人在此次强行驱离中人口锐减,1944年前三个月,卡尔梅克人口中有4.9%死亡;1945年前三个月死亡人数为1.5%;1946年同期死亡人数为0.7%。从1945年到1950年,卡尔梅克人死亡15206人,出生7843人。

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迅速解体,其土地被分割并转移到苏联邻近地区,即阿斯特拉罕州、斯大林格勒州和斯塔夫罗波尔克拉。由于不再有卡尔梅克人居住在那里,苏联把当地城镇和村庄的名称进行俄罗斯化,以祛除当地的历史记忆。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斯大林时期的所有政策进行清算。于是在1957年,被驱逐到西伯利亚的卡尔梅克人约9.7万人被允许返回原住地,但是大约有一半人在被允许返回前死亡。而且苏联在驱逐期间禁止教授卡尔梅克语的禁令也解除。后来这些卡尔梅克人中部分选择移民到蒙古。

返回后的卡尔梅克人发现他们的原居住地已经被鸠占鹊巢,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已经在此定居下来,他们只能再重新选择其他地方定居。1992年,苏联解体后,卡尔梅克人以德报怨,选择继续作为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而俄罗斯大有痛改前非的决心,根据1991年4月26日的《俄罗斯联邦反种族屠杀法》和《镇压其他民族的法律》,承认了在苏联时期对卡尔梅克人犯下的罪行,并对在苏联时期受迫害的卡尔梅克人在就业和就学上实行政策的倾斜。

土尔扈特人的境遇告诉我们,有国才有家,任何想在他国做二等公民的人,只会是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被利用工具,只会被当做外人看待。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只有背靠伟大的祖国,才不会在异国他乡充当受气的夹层。

土尔扈特人冒死也要东归大清,他们在沙俄究竟经历了什么

因为土尔扈特人西迁到伏尔加河流域后,沙俄要求土尔扈特人派兵参加他们与土耳其的战争。俄土战争的残酷,让土尔扈特损失惨重,而且没捞到半点好处,毕竟这场战争不关土尔扈特任何事

土尔扈特部原是卫拉特四部,明朝称瓦剌,卫拉特蒙古主要是活动在新疆与中亚的游牧部落,它主要有四部组成;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卫拉特主要是和硕特部为盟主,明未清初,准噶尔部崛起,取代了和硕特部(通过战争取代),土尔扈特就在这时往西边跑的。

然后遇到了俄土战争,被裹挟参加这场二百多年的战争。

俄土战争是沙俄与土耳其为争夺土地,从17世纪到19世纪打了十二次,二百多年。而土尔扈特部从1620年就开始向西迁,共5万余帐(帐是游牧民族基础单位,并不意味着一帐就是一家或一顶帐篷,它是游牧的最小单位,一般是一个大家庭),到达地点后,又与当地土著开战,并成立一个独立游牧汗国。

如图如示,这是现代疆域地图,当时的奥斯曼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而土尔扈特所选的地点正好是位置奥斯曼与沙俄之间的伏尔加河下游流域。

土尔扈特击败了当地土著诺盖人,并将他们驱离,然后遇到新的敌人——沙俄。沙俄想控制土尔扈特部,并让他们参加对奥斯曼的战争。

谈不陇,双方开战。

1644年(清朝顺治元年)土尔扈特西迁后第一代领袖鄂尔勒克在与俄军作战时,阵亡于阿斯特拉罕城下,他死后,土尔扈特部由他的儿孙继续领导。据史料记载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勉强站稳时,共有十万臣民与八万军队,与最初的5万帐相比,数量少了不少。

此图为渥巴锡,领导土尔扈回归的领袖。

到了1724年,也就是雍正二年,鄂尔勒克的曾孙阿玉奇汗死亡,阿玉奇汗是土尔扈特部很有作为的领袖,他在位期间,继承上任汗的政策,一方面积极参加蒙古卫拉特各族大会(1640年,穿越半个地球回来参加卫拉特大会,并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与各蒙古部落,清政府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与沙作物抗争并妥协,核心目的是保证土尔扈特的独立性。

沙俄为吞并土尔扈特,企图扶植已经完全东正教化的土尔扈特贵族敦多克夫家族为汗,以取代渥巴锡一脉有统治。敦多克夫是俄姓,此家族是阿玉奇汗第四个儿子的后代,因为长期在沙俄首都圣彼得堡做人质,信仰直接改为东正教。

除了此外,沙俄还向土尔扈地区大量移民,其中最多的是从顿河过来哥萨克部落,这直接导致二部落矛盾激化,二支部落无时无刻不在对抗。

以上因素,土尔扈特还可以应付,但以下因素则直接导致土尔扈特不能接受。

沙俄与瑞典,土耳其频繁的战争,而且沙俄无休无止的向土尔扈征兵。

1765年乾隆三十年,沙俄“屡征土尔扈特与邻国战”“拣土尔扈特人众当其前锋”,也就是沙俄让土尔扈特部当炮灰,史料记载“损伤土尔扈特人众数万,归来十之一二”,出去十个加来就一二个。因此,土部“人人忧惧”,他们即怕沙俄,也怕这无意义,且把自己当炮灰的战争。

再加上,乾隆中叶在平定卫拉特等部后,有一部分人跑到了土尔扈特部,告诉了东方这边的消息,于是土尔扈有回家的念头。他们开始了筹划。

不久,沙俄又要与土耳其开战,并向土部征兵,命令是“十六岁以上者尽行出兵”。此时的大汗是渥巴锡,他明白如果执行这道命令,整个部落将会灭亡,时不我待。

1770年秋,渥巴锡带领土尔扈特部共17万人,开始了返还祖国的征程(其中有一部分没来得及出发,被留了下来)。渥巴锡率领2万大军殿后。

土尔扈部从1770年11月东迁,到1771年6月到达祖国,前后8个月,行程一万公里,到达清朝后,活下来的只有7万人,约10万人死于征途。

东归的过程异常坚苦,除了沙俄派兵追击外,一路上还有哈萨克汗国的军队拦阻。1771年5月到达新疆伊梨,遇上了第一支友军——驻守在伊犁的清军。


土尔扈特部的东归,并不像某些人说的去“征服”东方,土部一路上损失十万余人,还怎么“征服”。当时清朝还有商议怎么对待土尔扈特部,大部分大臣都主张不接纳,因为怕影响清俄关系,好在乾隆比较开明,接纳了土部,并及时送去了大量的牛羊,皮衣等大量物资,并给土部划分了牧区。

当年土尔扈特部东归路途上遭遇了什么为什么伤亡人数超过一半

第一,他想走,俄国不允许。

土尔扈特部之所以要东归,就是因为受不了沙俄的敲诈,又是重税,又是征兵,弄得民不聊生。也就是说,土尔扈特部是沙俄的赋税源与兵源。土尔扈特部走了,沙俄就少一处税源与兵源。

所以,土尔扈特部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沙俄的武装阻拦。据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在东归启程前三年,就下令年轻人不得结婚,以避免怀孕生育,带着孕妇或幼儿长途奔波,路上不便。

土尔扈特部东归,是老弱妇孺(理论上没有两岁以下的孩子,但两三岁、四五岁的也还是孩子)全族迁徙,而沙俄派来阻拦的,一定是精兵强将。强弱之势,一目了然。

第二,长途跋涉,没有接应。

一两个武功高强的人,在野外能靠打猎为生。但是好几万人、十几万人呢?人比猎物还多,靠打猎能吃饱肚子吗?

本来土尔扈特部拥有马牛羊,但在征战与跋涉中,没有时间休养,没有肥美的草场放牧,畜牲的损失太大。畜牲损失了,人的口粮不足,自然会带来人口减少。

还有劳累而缺乏休息之地,还有生病还没有医药,还有迷路走丢的,还有不愿走了又逃跑的……

结果就是到达大清时,损失已经过半。

幸亏乾隆皇帝给予了热情招待,划给地方安置,送去牛羊给养,还给予敕书,从法律上承认土尔扈特部是中国的一部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