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特朗普成功连任,他会不会更加任性?蓝玉的死和强行占有元王妃有很大关系么_沙俄_黑海_奥斯曼

本文目录

  • 如果特朗普成功连任,他会不会更加任性
  • 蓝玉的死和强行占有元王妃有很大关系么
  • 在二战时期,苏联红军在巅峰时期为何没能乘势拿下黑海出海口
  • 唐昭宗是个志大才疏的苦逼皇帝吗
  • 康熙即位后,为何怒斩吴良辅,真是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吗
  • 明朝大将蓝玉为什么敢霸占蒙古王妃
  • 如果来女士被现任丈夫杀害,其财产将如何分配呢
  • 联合国和国际红十字会拒绝帮助瓜伊多获取人道主义援助这是为什么你怎么看

如果特朗普成功连任,他会不会更加任性

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成功连任的话,美国和特朗普都会更加任性,因为这意味着特朗普的极右主义又成功了。最近美国财政部再次推出1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美国的股市继续在吹泡泡,目前已经涨到了27,000点,不得不说,美联储还真的是很有一套。这显示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决心,虽然现在他的民调落后拜登10个百分点以上,但是特朗普仍旧信心满满,认为那些民调都是假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把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形容成一个社会主义者的傀儡,而且还是一个左派分子。由此可见,作为一个老板的特朗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极右派。那么特朗普继续连任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首先,美国的阶级对立会更加严重,美国的阶层分化也会变本加厉。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借着民粹主义上台的,美国民众是希望特朗普调和美国内部矛盾的,因为以前的美国民众不相信美国精英集团。结果特朗普上台以后并没有调整内部矛盾,反而利用贸易战的方式搞乱了整个世界,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打劫,然后用世界财富满足美国人的欲望,去弥合美国内部的矛盾。但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后,美国的真实情况开始显现出来。

第二,美国总统特朗普会对其他国家肆无忌惮的打击,而且还是无差别的打击。如果特朗普当选了,就意味着他的政策是对的,就会实行无差别的贸易战,不仅对我国以及欧盟进行要挟恐吓,而且日本韩国也不例外,这种唯我独尊的处事方式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第三,美国的底层民众会更加遭殃。由于特朗普不顾民众生命和健康,疫情下执意开启经济,如果他还能连任的话,那么特朗普就不会再实行封锁了,基本上就是让底层民众自生自灭,因为他只顾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商业公司以及集团老板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的民众极有可能会爆发民粹主义危机,也就是说走上大街抗议。

第四,美国的种族问题还可能重来一遍,因为特朗普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他的支持者都是一些白人至上主义者,或者是一些社会的上层人士,那么底层人士的利益得不到照顾的话,很多问题可能再度爆发,美国还会继续混乱下去。

第五,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把自己内部的矛盾推向全世界,特别是把这种矛盾推移到世界其他地区,也就是说让其他地区为美国的损失买单,最后就是利用强大的武力来保证这种方式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最终世界很多地区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第六,最糟糕的情况就是特朗普很有可能会发动贸易冲突,最后导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现在特朗普在蛊惑民众,称如果不选他很有可能会出现上世纪30年代的事情,可见要是特朗普再次当选,真的有可能会出现那种情况,美国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挑起新的冲突,因为这种极右主义无法解决目前美国的种族问题以及社会对立问题,美国有可能会发动对外战争。

所以说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高票连任总统的话,对美国和世界都可能是一种灾难,会导致他的路线得以变本加厉的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全世界可能会走向对立时代,而且有可能破坏全球化,引起经济危机,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引发战争。

蓝玉的死和强行占有元王妃有很大关系么

蓝玉之死主要是因为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为了帮朱允文清除隐患而发生的,和他强占元王妃关系不大。

蓝玉是朱元璋手下的大将之一,在徐达、常遇春之后成为明军的主要统帅,征讨北元时屡建功勋。蓝玉为人有些居功自傲,行事也骄横。在征讨北元的战斗中,蓝玉抓获了不少北元的皇室成员。蓝玉看上了其中一个王妃,硬是把她强占了。

而蓝玉干的事还不止这个,在班师回朝时,大军开到喜峰口时天色已晚,城门关闭。蓝玉下令守关将士立刻开门,由于过了开门时间,守军不敢开城。蓝玉竟然下令部下攻下喜峰口,强行通过。

不过蓝玉回到朝中以后,朱元璋仅仅是申斥了几句,还是把他封为凉国公,简直和罚酒三杯没什么区别。朱元璋对蓝玉如此宽容,主要还是因为蓝玉虽然胆大妄为,不过却和太子朱标关系很深。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的女儿则嫁给了太子朱标,也就是说蓝玉是朱标妻子的舅舅,而蓝玉也一直很鲜明的拥护朱标。朱元璋对朱标很喜爱,一直把他当继承人培养,为他网罗了很多文物人才。这蓝玉就是朱元璋为朱标选择的人才之一,自然也是爱屋及乌,格外宽容了。

然而朱标因病去世以后,朱元璋改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储君。朱允炆年幼,朱元璋担心他无法驾驭那些功高的老臣,所以罗织罪名,大开杀戒,处死了不少功勋大臣。蓝玉一向做事狂妄,朱元璋对他更不放心,自然也难逃一死。最后蓝玉以私养兵马等罪名被处死,并牵连上万人,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蓝玉案。

蓝玉死时距离抢占元王妃已经过去多年,所以两者之间关系不大。

在二战时期,苏联红军在巅峰时期为何没能乘势拿下黑海出海口

没什么特殊原因,苏联当时实力不足。尽管斯大林在波兹坦会议上强硬的要求英美同意让苏联代替土耳其接管黑海海峡,英美在原则上也没反对。但后来土耳其力扛苏联,又适时投入北约的怀抱。斯大林因此也就没敢再打黑海出海口的主意。

俄国盯上黑海海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彼得大帝父亲阿列克谢一世时期。

公元1653年,原属奥斯曼帝国附庸的东乌克兰宣布并入沙俄帝国版图。奥斯曼苏丹随即联合克里木汗国、波兰立陶宛、西乌克兰一起共同抵抗沙俄。结果是沙俄胜利,逼迫奥斯曼帝国签署了《巴赫奇萨莱和约》。将东乌克兰和基辅并入沙俄帝国的版图。

由于乌克兰丢了,奥斯曼帝国在黑海北岸的零星据点无法抵御沙俄的侵蚀。于是到了彼得大帝时期,沙俄吞并了整个黑海北岸,开始盯上了黑海海峡。

其后将近两百年时间,沙俄和奥斯曼帝国在黑海沿岸打打停停,由于奥斯曼帝国本身的实力不弱,再加上英国为了遏制沙俄,经常帮奥斯曼帝国。因此沙俄也就始终没能够吞并黑海海峡。

到了1833年,沙俄才终于迎来机会。这是沙俄吞并黑海海峡第三接近成功的一年。(后来还有两次更接近成功)

当时,奥斯曼帝国和埃及大打出手,沙俄表示可以给予奥斯曼援助,但代价就是奥斯曼要出让黑海海峡的部分权益。奥斯曼苏丹为了尽快搞死埃及,就跟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安吉阿尔-斯凯莱西条约》。

这个条约的大体内容就是俄罗斯和奥斯曼如果发生内乱,或者被侵略,双方都有义务予以支援。比如,俄国受侵略时,土耳其必须封锁达达尼尔海峡,只允许俄国军舰进入。

这就相当于,奥斯曼帝国变成了替沙俄把守黑海海峡的看门狗了。

眼见奥斯曼被沙俄拉过去,英国很不爽。这么重要的海峡被俄国掌控了,以后还怎么遏制沙俄南侵?

于是在1841年,英国拉拢奥地利、普鲁士和法国,逼迫沙俄一起与奥斯曼帝国重新修约。五国在伦敦签署《海峡公约》。

根据这个条约,奥斯曼帝国有权在和平时期封锁黑海两海峡,英法等列强“集体保障”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独立。

这一国际公约是英国外交的胜利,它第一次把黑海两海峡置于国际共管之下。

但是俄国很不爽,到手的肥肉丢了。于是沙俄在1853年再次入侵奥斯曼,这一战在历史上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持续了三年,沙俄被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法国一通围殴,惨败收场。

战后,沙俄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还丧失了之前取得的很多利益。并且,由于战败的影响,沙俄国内还爆发了革命和农奴危机。为了稳定国内局势,沙俄不得不暂时放弃和奥斯曼帝国的较量。

但是,沙俄眦睚必报,不会忘记侵占整个黑海海峡的计划。它们只是暂时偃旗息鼓,如果有机会,一定会趁虚而动。

1877年5月这个机会来了。这是沙俄吞并黑海海峡第二接近成功的一年。

当时,由于奥斯曼帝国内部发生内战,沙俄国决定趁机收拾奥斯曼。

这一次,沙俄学乖了。在正式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前,提前向英国承诺,不会占有君士坦丁堡和改变两海峡现状。

但是,沙俄一向不讲信用。俄军在战争过程中摧枯拉朽,一度把战火烧到了离君士坦丁堡只有12公里处的亚得里亚堡。

英国见沙俄如此不讲信用,便派了一支舰队开进达达尼尔海峡,威慑俄军。同时英国首相还表示,一旦俄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就立刻和俄国断交、开战。迫于压力,沙俄停止了进军君士坦丁堡的步伐。

沙俄希望的“自由通过黑海两海峡,自由进入地中海”预期目标,依旧没有实现。

随后的四十年时间,沙俄和奥斯曼帝国没有再发生大战。这种和平的局面一直到1914年爆发第一次大战后,才被打破。

一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选择站到德国和奥匈帝国一边,加入了同盟国。

作为同盟国对手的英国和法国为了尽快拉拢沙俄参战,就在1915年3月和沙俄达成一个秘密协议,即《君士坦丁堡和海峡问题秘密协定》。

根据这个秘密协议:君士坦丁堡、黑海海峡和马尔马拉海全部划归俄国;英国放弃阻止俄国走出黑海海峡的传统政策。

这一协议,是沙俄吞并黑海海峡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机会。

但是就在协议签订后仅两年,沙俄就爆发了革命,沙皇政权被推翻,苏联成立。

新成立的苏联为了减少树敌,专心对抗西方协约国,就在1917年12月3日发表的《告俄罗斯和东方全体伊斯兰教劳动人民书》中宣称:废除关于强占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的秘密条约,取消关于瓜分土耳其和从土耳其手中夺取亚美尼亚的条约。

不过众所周知,苏联人说的话不能当真。当苏联稳住局势后,其对黑海海峡的野心再次暴露出来。

起先,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统治,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为了得到苏联支持,就跟苏联秘密缔结了一份《苏土友好条约》 ,宣称“原奥斯曼帝国所属海域属于土耳其和苏联”。

但是对于这个结果,协约国非常不满意。于是在1922年10月11日,协约国又逼迫土耳其签订了《穆达尼亚停战协定》。

根据这个协议,协约国承认土耳其对原奥斯曼帝国的海域有管理权,但其海域的周边国家都有自由出入的权限(有吨位限制)。对于这个结果,苏联一直都表示反对。

于是在1936年7月20日,黑海海域周边所有国家再次签订《蒙德勒海峡公约》,规定黑海海峡在和平时期可以随便走,战争时期由土耳其决定谁能走。

这一次缔约,苏联才勉强同意。

此后九年,苏联不是在防备德国,就是在跟德国开战,无暇顾及黑海问题。

到了1945年7月,当德国被彻底搞死后,苏联又再次重提黑海海峡问题。

当时,斯大林在波兹坦会议上大放厥词,公然声称“一个受英国支持的小国,竟然卡住了堂堂苏联的咽喉,不给苏联出路,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为此,斯大林提出修改《蒙特勒公约》,要求英美同意“苏方船只自由地进出黑海,而且在土耳其没有能力保证自由通航时,由苏联用武力来保卫自由通航”的建议。

由于当时英、美希望苏联尽快对日宣战,便没有会议上硬顶斯大林,而是做出:《蒙特勒公约》在原则上需要修改,但具体修改事宜应由美、英、苏各自与土尔其单独谈判的决定。

斯大林当时觉得土耳其这种小国必然会屈服于自己,也就同意了这个决定。

但是谁能料到,日本投降后,苏联的利用价值大大降低。英美给土耳其打气,让土耳其什么条约都别跟苏联签。于是在此后的谈判中,苏联和土耳其也就没有能达成任何新协议。《蒙特勒公约》继续有效,不做任何修改。

斯大林被摆了一道,非常不开心,于是苏土关系恶化。在面临苏联强大军事压力下,土耳其硬杠了几年,实在扛不住,就选择彻底投入西方的怀抱,成为了北约成员国。

土耳其抱了大粗腿,斯大林拿他没辙。关于黑海海峡的问题,到此也就只能罢休了。

截止今天为止,1936年签署的《蒙特勒公约》仍然是黑海海峡的国际法依据。

唐昭宗是个志大才疏的苦逼皇帝吗

唐昭宗李晔的命运,和明朝的崇祯皇帝,简直一模一样。

他们都是兄终弟及继承了大位,也都有力挽狂澜的志向,最后都落得了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唐昭宗的苦逼程度,估计也只有和他同病相怜的崇祯帝能理解了。

一、唐昭宗属于临危受命。

唐僖宗做皇帝的时候,整天就想着逃跑。由于菊花诗人黄巢,带着60万大军杀入了洛阳和长安,吓得唐僖宗放下筷子就跑到了四川。

唐朝皇帝有这么一个习俗,一言不合就往四川跑。因为四川这地方四面环山,易守难攻,至少能躲一时的清净。

  1. 等到节度使们各显神通,平定了黄巢起义后,唐僖宗也顺利地回到了长安。可他刚回来,又遭遇了“襄王之乱”,唐僖宗莫名其妙被架空为太上皇,吓得唐僖宗又溜出了长安城。
  2. 等李克用和王重荣平定了襄王之乱后,正打算回长安的唐僖宗,又遭到了李昌符的追杀。他撒丫子就跑路,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3. 李茂贞等人平定了李昌符之乱后,唐僖宗终于再次回到了长安。可由于长期的惊吓和颠沛流离,使得唐僖宗刚回到长安没多久便去世了。

可怜的唐僖宗,一生至少2次逃离长安,你以为这就够惨了?那是你没看到过他弟弟唐昭宗李晔的下场。

唐僖宗属于猝死,他没有指定接班人。那个时期,指定谁就是跟谁有仇。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一合计,便将22岁的寿王李晔立为了新皇帝,也就是唐昭宗。

唐昭宗继位的时候,唐朝集团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了。这时候唐朝是什么状况呢?

长安和洛阳,被多次洗劫以后,早就荒凉了。安史之乱以后,朔方节度使们,也不听朝廷的诏令了。李晔的老爹唐懿宗在位期间,各种用兵,导致赋税重地东南地区,也不堪重负,当地老百姓怨声载道。此外:

李昌符手握陕西凤翔之地,

王重荣占着山西运城,

诸葛爽手握河南洛阳,

孟方立手握河北,

李克用占领山西太原,

朱温坐拥河南开封,

秦宗权占据河南许州,

朱宣手握山东南部,

王敬武拿着山东北部,

高骈占着江西,

秦彦手握安徽宣歙地区。

这些军阀互相攻伐,在自己的地盘上收税,压根就不把唐朝朝廷放在眼里。就问你唐昭宗接管这么个朝廷,有啥意思呢?

这样的唐朝,或许你没有了解过,但的的确确出现过。唐昭宗接手这样的烂摊子,无疑就是在拿自己的名誉开玩笑,为啥?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亡国之君。

二、唐昭宗曾4次逃离长安。

刚才我们看到了,唐昭宗的哥哥唐僖宗,至少2次逃出长安。其实唐昭宗比哥哥要惨得多,这哥们足足有4次逃离长安。

第一次,逃到了终南山小住了1个月。

公元895年,李茂贞杀掉了宰相崔绍纬,随后攻占长安。而唐昭宗无奈之下,只好打算跑到河东,寻求李克用的帮助。半路上他在终南山住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二次,被幽禁3年之久。

公元896年,在李克用的帮助下,唐昭宗暂时回到了长安。可是李茂贞利用朝中力量,强行赶走了李克用。这就再次给了李茂贞染指长安的机会了!

唐昭宗看情况不对,撒丫子就跑。结果半路上就被李茂贞的人给追上了。这下可惨了,唐昭宗身边的重臣和皇亲国戚都被李茂贞杀了,而唐昭宗本人也被幽禁了3年之久。

第三次,被强行带到了凤翔。

公元901年,李茂贞跑到长安,要求加封岐王。结果宦官韩全诲便和李茂贞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他们把持着长安,相当于操控了朝廷。

朱温越看越生气啊!二话不说发兵攻打韩全诲。韩全诲无奈,只好带着唐昭宗逃到了凤翔。这回纯粹是唐昭宗被迫的行为。逃亡在外的唐昭宗,整天喝小米粥,差点给他喝虚脱了。

第四次,被朱温带往洛阳。

公元904年,李茂贞缺粮后,只好向朱温做出妥协,不仅诛杀了韩全诲等宦官,还把唐昭宗送给了朱温作为见面礼。

朱温带着唐昭宗大摇大摆地回到了长安,后来他为了更好地控制唐昭宗,索性就带着唐昭宗跑到了洛阳。不久后,唐昭宗就被朱温给杀害了。

由此可见,唐昭宗这一辈子,曾经4次逃离长安,比他哥哥唐僖宗要惨多了。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唐昭宗如此凄凉的下场呢?这是否跟他的志大才疏有关系?

三、唐昭宗把本钱都给折腾光了。

谁说唐昭宗没有志气,那是有失偏颇的。唐昭宗是个很能折腾的皇帝,他的志向就是要恢复唐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可他登基以后,所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唐朝。他单纯地认为,唐朝的问题就出在朝廷的军事实力太弱,地方军阀实力太强上。

所以唐昭宗使出了洪荒之力,花光了府库里所有能花的钱,招揽了10万禁军。他希望利用这10万禁军为自己撑场面。因此他开始折腾了。

第一,征讨西川陈敬瑄。

陈敬瑄大有在四川割据的意思,而四川是历代唐朝皇帝跑路的必选之地。因此唐昭宗第一个要拿下的,就是西川。

唐昭宗让韦昭度做主帅,杨守亮、顾彦朗一起带兵征讨陈敬瑄。结果久攻不下,无奈之下韦昭度只好回去复命,最后反倒是让韦昭度的部下王建捡了个便宜。

王建诛杀了陈敬瑄,随后把西川的大门一锁,自己留在西川自立为王了!好家伙,唐昭宗这次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啥也没捞着。

第二,对付李克用。

沙陀军团的战斗力很强盛,是朝廷的重大威胁。因此唐昭宗在对付陈敬瑄的同时,又派出一支人马去收拾李克用。

不得不说,唐昭宗的心真大,居然敢于两线作战。他当然有自己的考虑,除了朝廷的兵马外,唐昭宗还让朱温、李匡威等人各自带了一支人马前去。

结果这支松散的部队,还没来得及抱团取暖,就被李克用给击垮了。自己辛苦积攒下来的禁军力量,也都被李克用给消耗干净了。

从这时候开始,唐昭宗的本钱就都被败光了。此后各路节度使谁都瞧不上他,这才有了李茂贞开始欺负唐昭宗的那段故事。

总结:唐昭宗志大才疏,也很苦逼。

志大才疏,的确可以用来形容唐昭宗。这位老兄的初衷是好的,只可惜没有那么大的能耐罢了。对于一个22岁的小伙子来说,其实办不成这些事情,一点儿也不丢人。只可惜历史没有彩排,永远都在现场直播。

唐昭宗没有一次试错的机会,这是他最苦逼的地方。他就那么一丢丢本钱,这些本钱打光了,他自然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傀儡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康熙即位后,为何怒斩吴良辅,真是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吗

1661年,8岁的玄烨登基称帝。次月,他就下令处死了太监吴良辅。很多人怀疑,他这么做,是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的事实。

玄烨还是皇子时,太监吴良辅经常溜进佟妃寝宫:“让奴才来疼您。”儿子玄烨看在眼中,却不敢声张。

玄烨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但做皇子时,他和母亲都不受宠。

他的父亲是顺治皇帝,但顺治皇帝6岁登基,14岁大婚,24岁去世,10年间生了14个孩子,可他一心扑在董鄂妃身上,别的皇子、妃嫔,他一概不管。

玄烨的生母佟妃,出身低微,也不是科尔沁草原的女人,因此,孝庄太后也不怎么庇护她。

一个不受宠的后宫女人,在后宫生存,一定要找靠山。

傍不上君王、太后,佟妃就只能另谋出路。而她选择的出路,就是太监吴良辅。

吴良辅是顺治非常看重的人,而他恰好垂涎佟妃的美貌。

郎有情,妾有意,很快,两人就抱在了一起。

他们支开了所有宫女,以为无人知晓,却不知玄烨被他们吵醒,恰好目睹了全程。

他不敢声张,韬光养晦,一直倒1661年,24岁顺治病重去世,8岁的玄烨在孝庄太后的扶持下成了康熙皇帝。

他当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变祖宗久定之典章”为理由,处死了吴良辅。

他处死吴良辅太着急,着急到让很多人怀疑,他是否是在为生母报仇。

当年,他亲眼目睹吴良辅对母亲的染指,可一个不得宠的皇子又能做什么呢?如今,他成了一国之君,手握天下大权,终于可以一雪前耻。

乍一看,这种怀疑有理有据,为母报仇、为母遮丑,似乎情有可原。

想当初,秦始皇也是处死的嫪毐,摔死了赵姬与嫪毐的两个孩子。

但是,细想一下,我们又会发现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康熙没有能力杀了吴良辅。

1661年,康熙的确当上了皇帝,可他只有8岁。

一个8岁的孩子,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

而真正把控朝政的,是孝庄太后。

的确,当上了皇帝的玄烨,想要处死1名太监,的确没什么难度。可问题是,吴良辅可不是个普通的太监。

吴良辅是顺治身边的红人,有自己的势力;他曾经提倡要将内务府改成十三衙门,效仿明朝,被顺治采纳;他结交外官,受贿作弊……

这一桩又一桩的事,充分说明吴良辅是个有势力、有地位的太监。

而且,在顺治的纵容下,他已经干涉朝政,结交了不少有实力的大臣。

此时,康熙压根没亲政,想要处死吴良辅,恐怕很难办到。

第二,佟妃不会被吴良辅染指。

佟妃是个不简单的女子。

她非常懂得算计和权谋。

当年,她刚怀孕,就对孝庄太后说,自己梦见身边有龙在环绕,引起婆婆的注意。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后妃》:顺治十一年春,妃诣太后宫问安,将出,衣裾有光若龙绕,太后问之,知有妊。

平时,她也对玄烨严格。在她的教导下,玄烨5岁时就能在顺治的问话中,回答出“原效法父皇”这样的句子。

懂得权衡利弊的女子,自然不会轻易选择傍太监。

毕竟,讨好太监,不如努力巴结婆婆孝庄。

当时的孝庄太后,看好两个科尔沁后妃,可她们一个孩子都没有生下来。

如今,她怀孕了,只需要像《甄嬛传》中的沈眉庄一样努力,就能在后宫好好生存,甚至还能为儿子谋取一个不错的前程。

她是聪明人,肯定明白,这样做要比和吴良辅做交易要划算。

因此,我认为康熙即位之初,吴良辅的死,名义上虽然是当朝皇帝康熙的手笔,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孝庄的意思。

那么,问题来了。

孝庄为什么要处死吴良辅呢?

1661年的正月,顺治才刚刚去世,二月份,孝庄就将顺治百般信任和袒护的吴良辅杀了。

有句话说得好,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

很明显,孝庄根本不打算给儿子顺治一点面子。

当然,还有一句古话,一朝天子一朝臣。

我想,孝庄处死吴良辅,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是一个母亲在泄愤,也是一个政治家在布局。

其一,吴良辅间接造成了顺治的死,杀他,是一个孝庄作为母亲在泄愤。

24岁、正值壮年的顺治,之所以会匆匆离世,是因为感染了天花。而他的天花,是在一场出家仪式上感染的。

董鄂妃死后,顺治一心向佛,想要出家。但碍于自己皇帝的身份,实在走不开,于是他安排了自己信任的吴良辅出代替他出家。

1661年正月初二,正好是吴良辅的出家仪式。

顺治亲自出宫,前往悯忠寺观看。当天晚上,顺治一回宫就发起了高烧,后来被确诊为天花。

“悯忠寺观内珰(即宦官)吴良辅祝发(即剃发为僧)。”(取自《故宫志》)

当时,满清入关不久,天花堪称“无药可治”,只要得了,就一切看命。不到一个星期,年轻力壮的顺治就撒手人寰。

这不仅是大清朝的打击,更是孝庄的打击。

突如其来的儿子去世,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更让她立刻担心起朝政来。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那场出家仪式。

很自然地,身为母亲的她,一定会把账算到吴良辅头上,即便这样看起来有些不太公平。

但母爱,从来不是一个会讲究公平的东西。

其二,吴良辅干政,杀他是杀鸡儆猴,也是在宣告一朝天子一朝臣。

吴良辅,是顺治非常信任的太监,经常在顺治身边出谋划策,很多朝政大事,都离不开他的建议。

而顺治亲政后,和母亲孝庄一直不太相合。

孝庄是个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手段的人,习惯性为儿子多操心,总想为顺治打理好朝政。但顺治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他享受的是绝对的权威。

下人为了照顾他,想要和他同坐辇,他都会直接拒绝:“此非汝所宜乘!”到了母亲这里,他就更容不得孝庄干政了。

可是孝庄不明白这一点,与顺治在婚事、朝政中冲突很多。

而很多时候,吴良辅就会为顺治出谋划策,变着法对付孝庄。

顺治十五年时,吴良辅以权谋私、结交外官的事情暴露,孝庄想要借此机会好好惩治他,最好是要了他的性命。可是顺治却表示:

恐株连甚多,姑从宽,一概免究。”

表面上,这是顺治仁慈,但实际上,这是顺治想要保下吴良辅。

毕竟,当顺治恨毒了一个人的时候,鞭尸都不一定解恨,多尔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可是,顺治越是袒护吴良辅,孝庄越是恨吴良辅。

没准在孝庄心中,吴良辅是导致他们母子失和的罪魁祸首,是反对孝庄政见的“带头大哥”。

而康熙登基之后,对孝庄虎视眈眈的势力依然存在。

孝庄拿吴良辅开刀,就是杀鸡儆猴。她在告诉其他蠢蠢欲动的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康熙登基,以前顺治跟前的红人要看好前路,不要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其三,处死吴良辅最重要的目的是,废掉十三衙门。

吴良辅在历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就是设置十三衙门

顺治在位时,吴良辅建议,将管理关外事务的内务府变更,参照明朝的二十四衙门,改为十三衙门。

这一建议,被顺治采纳。

顺治十年时,顺治就设置了乾清宫执事、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司设监等一系列的“衙门”。

从建制上看,这种衙门可以加强中央集团,加强皇帝专制,但是从实权落地上看,这些权力最终都会由太监们来实际操作,无异于增加了太监手中的权柄。

而到明朝后期,民间百姓人人都在喊“宦官干政误国”。顺治愿意建立十三衙门,愿意继续启用太监,孝庄和一众宗亲大臣并不愿意。

因为一旦十三衙门一直延续,皇帝只要羽翼丰满,其他大臣也好,孝庄也好,基本回对皇宫内院完全失去制衡力。

第二年,顺治感觉十三衙门不够,又增加一个,设置了十四衙门:

“内务府事务殷繁,须各司分理,乃只设十三衙门,其原设之尚方司,未曾议及,著仍旧设立,共为十四衙门,尔部即行通知。”

到顺治去世的时候,十四衙门依然在运转,已经整整八年。

顺治一死,孝庄就想把这对衙门撤掉。

但是,要怎么撤掉呢?难道直接说,顺治之前的旨意不对,如今要更正么?

不行,这无异于是在打顺治的脸,孝庄做不到。

又或者,孝庄直接说,如今情势有变,衙门的设置已经不合适了?

这也不行。

之前的8年,都运转地好好的,如今顺治一死,就说不行,这还是在打顺治的脸。

唯一的办法,只能让吴良辅背锅。

算起来,一开始,强烈建议建立十三衙门的人是吴良辅。

因此,在吴良辅的罪名中,有这样几句话:

“巧售其奸。荧惑欺蒙。变易祖宗旧制。倡立十三衙门名色。广招党类……坏本朝淳朴之风俗。变祖宗久定之典章。”

这几句话的深层含义,就是说,吴良辅借着十三衙门,招来了自己的同党,祸乱朝纲。

而最后的处置方案自然是:

“吴良辅已经处斩。佟义若存、法亦难贷。已服冥诛。著削其世职。十三衙门、尽行革去。”

这基本上算是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结局。

在吴良辅之后,清朝基本没有了干政的太监。

太监这群人,要么就老老实实巴结皇帝,得到恩宠,要么就傍着某位娘娘,求个平安。

因此我认为,康熙即位后怒斩吴良辅,并不是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而是孝庄以孙儿之名,处理“毒瘤”。

这场雷霆大怒的背后,藏着的不止是皇室丑闻,还有一个政治家的拳拳苦心。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明朝大将蓝玉为什么敢霸占蒙古王妃

明朝名将蓝玉,他是常胜将军常遇春的小舅子,深得常遇春兵法的真传。如果说常遇春是一个高傲的人,那蓝玉则可以说是一个狂傲的人。

蓝玉作为一个英明神武的大将军,却因为自己狂傲的性格和肆意妄为让自己丢了性命,确实让人扼腕叹息。

蓝玉到底干了些什么荒唐事让朱元璋痛下杀手呢?

一、霸凌北元王妃

蓝玉在攻陷北元王朝后,他以胜利者的姿态肆虐一切。牛羊战俘无数,连元主的老婆也被他欺负了。怎奈这位北元王妃也是性情刚烈之人,被霸凌后的王妃羞愧自尽而死。

按理说,哪怕元朝是战败者,但对于战败方的王妃,将领不是应该把她们交给朱元璋定夺吗?

蓝玉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倚仗军功无视朱元璋,而且此举也违背了朱元璋下达的民族政策。因为朱元璋不仅要征服元朝统治者,更要征服元朝人的心。

蓝玉的行为简直就是在给朱元璋和明朝抹黑,对此朱元璋当然是非常愤怒。但是考虑到蓝玉的功劳实在太大,朱元璋并没有过多的责罚他。

二、蓝玉班师回朝强攻自家城门

得胜班师的蓝玉不可一世,由于蓝玉的北伐大军班师回到喜峰关的时候已是深夜,他嫌守城将士开门慢了,直接让自己的将士强攻城门,对自己的城池破门而入还引以为傲。

这种行为在朱元璋看来简直是丝毫不能容忍,连自家城门都等不及要强攻了,保不定蓝玉哪天会不会强攻京城呢?

所以朱元璋就此下定决心要除掉蓝玉,本来准备要封蓝玉为梁国公的,也变成了凉国公,这是朱元璋要对他下手的预警。

蓝玉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优秀将领,但他太过于居功自傲,认为拿下了元朝,霸占一个王妃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可这在皇帝看来可是绝对的原则问题,因为君和臣的关系绝对不可逾越。

笔者认为蓝玉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霸占蒙古王妃,一是因为他居功自傲,以为朱元璋不会拿他怎么样。另一个原因则是在于蓝玉的性格,说白了他还是一个鲁莽的粗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考虑后果。班师回朝的蓝玉张狂到什么地步呢?

他曾公开对朱元璋表达不满说:

我不堪太师耶?

意思就是说,朱元璋给他封的官职不够大,以他的功劳和能力难道不应该当个太师吗?

朱元璋忍无可忍,最终命令锦衣卫找机会以谋反的罪名除掉了蓝玉。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此言不虚。蓝玉因其狂傲和鲁莽的性格,行事骄纵不法,从一代名将到位及人臣,再到身败名裂,最终被凌迟处死灭三族,死后还被朱元璋录入《逆臣录》,真是让世人嘘唏不已。

如果来女士被现任丈夫杀害,其财产将如何分配呢

据杭州公安局通报消息,目前已经确认来女士被害,而且可以确定其被分尸处理了,因为7月23日在小区的化粪池内,找到了来女士被分尸的涉案工具。因此!其现任丈夫许某某惹上重大嫌疑,目前已经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至于财产分配,笔者认为,如果许某某的儿子被确定没有参与本次作案,作为子女他应该具备父母财产分配的权力。但是现在的情况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如果是许某某杀害了来女士,他很可能存在一个“帮凶”,他儿子的嫌疑同样很大。

我们先来理一理:

办案民警找出来女士遇害、被分尸的作案工具后,第一时间对三堡北苑4号楼802号展开了调查,结果没有发现任何线索,说明这里很可能不是第一作案现场。

而根据当天晚上的情况,许某某的女儿表示,事发当晚没有听到响动。许某某的邻居也表示,平时来女士在家冲马桶,邻居家都能听到,但是当天晚上没有任何响动。也就是说,即便许某某杀了来女士并分尸,分尸的地点可能也不在自己家里。

那么?许某某一个人是如何做到杀人、分尸、运尸(避开了所有监控摄像头)、抛尸以及清理作案现场呢?关键是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这一系列操作他一个人完成不了。说明许某某很可能存在一位隐藏“帮凶”。

那么?这个“帮凶”是谁,其儿子的嫌疑可能是最大的。

如果其子可以排除嫌疑,那么他就有继承财产的权力(杀人犯的财产不会被没收),当然指的是婚后财产。

联合国和国际红十字会拒绝帮助瓜伊多获取人道主义援助这是为什么你怎么看

美国强迫委内瑞拉政府放行提供给自封“临时总统”瓜伊多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真的是发善心,做善事吗?如果是,为什么遭到马杜罗及委内瑞拉军方的强烈抵制与封锁?联合国与国际红十字会为什么拒绝为美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背书,帮助瓜伊多获取这些援助?联合国与国际红十字会当然不傻,很清楚美国的所谓“人道主义援助”只是个幌子,包藏祸心,坚决不当背锅侠!用委内瑞拉的话,美国的“人道主义援助”是政治工具,为推翻委内瑞拉政府打前站。

美国从没收的委内瑞拉100亿美元资金划拨出2000万美元,购买了卫生纸、女性用品、肥皂、剃须刀、牙膏、洗衣粉、保健品、食品、药品等190吨物资,动用美国空军的三家运输机,运输到哥伦比亚边境城市库库塔,将以“人道主义援助”的名义输入委内瑞拉,提供给瓜伊多,分发给瓜伊多的支持者,至于支持马杜罗的底层民众,根本就没份。

对于美国强行“人道主义援助”的霸凌行为,马杜罗怒批美国是在侮辱委内瑞拉人民,是“寡头政治一个糟糕并且廉价的表演”,并认为美国试图以援助为幌子,为军事干预打前站,下令军方强力封锁边境口岸,绝不让美国的“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委内瑞拉。俄罗斯外交部更不客气,指责美国及其北约盟友正在委内瑞拉附近部署特种部队和装备,准备入侵委内瑞拉。

美国为了能让“人道主义援助”突破委内瑞拉军方的封锁,顺利进入委内瑞拉,提供给瓜伊多,请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出手相助。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斯特凡纳·迪雅里克2月7日回应称,提供人道援助不应出于政治动机。他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人道主义援助永远不应用作政治棋子,应符合人道、中立、公正、独立的原则”,不带政治、军事及其他目的。”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这番言论说得比较客气,没有直接点名美国,却也毫不留情揭开了美国向委内瑞拉反对派瓜伊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真面目。

美国将采取一切方式帮助瓜伊多向委内瑞拉境内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目的是制造冲突与人道主义危机,为军事干预委内瑞拉,推翻马杜罗寻找伟光正的理由。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犀利地表态,称美国向委内瑞拉派出的“人道主义援助”车队可能会引发冲突,并为武力赶马杜罗下台创造借口。

龙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如果强行向委内瑞拉运送所谓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一旦引发暴力冲突,将产生严重后果。”他强调,龙方反对对委内瑞拉进行军事干预,反对任何导致委内瑞拉局势紧张,甚至引发动乱的行为。

面对美国的“人道主义援助”,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等中立的国际组织怎么敢去趟美国干预主权国家的浑水,为美国可能的军事干预委内瑞拉的伪善行动背书?躲都来不及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