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记载晋景公的死法是否说明那个算卦的很厉害为什么?为什么马桶要叫“马桶”而不是“牛桶”_晋国_赵氏_巫师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晋景公 晋国 赵氏 巫师

本文目录

  • 《左传》记载晋景公的死法是否说明那个算卦的很厉害为什么
  • 为什么马桶要叫“马桶”而不是“牛桶”
  • 赵氏孤儿唯一生存者赵武,能逃过屠岸贾的追杀,是晋景公放水吗
  • 春秋五霸晋占四霸: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为什么三家分晋
  • 春秋时晋景公是被厕所的大便淹死的,可谓窝囊你还知道哪些奇怪奇葩的死法

《左传》记载晋景公的死法是否说明那个算卦的很厉害为什么

《左传》中记载的晋景公之死让人觉得有点奇,但细细想来也不奇。

一, 晋景公死的过程

晋景公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六代君主,公元前599年—前581年在位。

当年晋景公生病后做了一个恶梦,梦见一个披头散发的恶鬼来索取性命。景公被吓醒之后就找巫师解梦,结果巫师说病情严重,恐怕景公吃不到新麦了,晋景公一听很气愤,说如果他能吃上新麦就杀死巫师。景公便寻来一个叫医缓神医诊治,医缓也认为他已病入膏肓,但还是尽力为他治疗。转眼到了麦子也到了收割的季节,景公催促橱师用新麦做食,并把说的吃不上新麦的巫人押进宫里,吃新麦饭时把巫人杀掉。

新麦饭盛上来之后,晋景公突然觉得肚子发涨,去了茅房,结果掉进了粪坑,当被人发现时已经淹死了。

读了这个故事首先让人觉的真是无奇不有,晋景公的死并不奇,人没有不死的,奇就奇在巫人能从景公的一梦就知他什么时候死,说景公吃不上新麦食,结果饭到嘴边就没吃上。但是读完故事细细品来,又觉的不奇,若不信听我分析:

其一,晋景公得病后好做恶梦,这说明景公得的是心血管疾病,因睡眠中脑部缺氧才导致屡做恶梦。再说古代易丶医是相通的,巫人也是很懂医道的,他在为景公解梦的同时,通过望丶闻丶问,已经看出了景公病的严重性,根据病情是可以大体推断出患者还能活多久的。其实,巫人说景公吃不上新麦,实际上“新麦”的意思是指的夏季,指景公活不过夏天这段时间,并非就是吃不到新麦。

其二,晋景公因胃涨饭前入厕被淹,再一次证明他属心血管疾病突发,因为人屏住呼吸使劲大便时,血压要突然升高很多,是脑溢血丶中风突发的诱因,景公大便导致疾病突发昏迷,然后掉入厕内被类水淹死是很可能的。饭到嘴边沒吃上死在厕所也只不过是事情的一种巧合而己。

其三,因为多数人或多或少有些迷信思想,只是看了巜左传》中这段记载只钻在“奇”的牛角尖里,没走出来想想而已。

为什么马桶要叫“马桶”而不是“牛桶”

现在楼上的卫生间用的都是马桶,一般是陶瓷制作而成。(如图)

讲真卫生间用马桶乃是时代的进步,幸亏用了马桶,否则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掉到茅坑淹死呢!

这不是危言耸听,春秋战国时期晋景公就是如厕时掉到茅坑淹死了。

据说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两个小人在他肚子里打架。天亮后他就召来巫师为他解梦。

巫师听了晋景公的叙述,说:“大王,你赶紧看医生吧,否则你吃不上今年的新麦!”

景公不以为然说道:“我平时身体很棒,怎么会生病呢?一派胡言乱语。”

“大王,你肚子里的两个小人,一个是疾病,一个是身体的抵抗力,当抵抗力无法抵挡疾病进攻时,那时再看病就晚了”。巫师苦劝道。

大王生气怒道:“你这巫师分明是咒我,本想一刀砍了你,暂且留你一命,等新麦下来后,我吃了新麦再砍你不迟,滚吧!”

巫师伤心地走了。

转眼新麦下来了,晋景公让厨师用新面粉蒸了一锅馒头,当馒头熟了后,他派人把巫师捉进了宫。

巫师一看景公的面容,知道他已病入膏肓,没救了。

但景公不自知。

景公命人拿来新馒头,当着巫师的面吃了起来,并且得意地说:“老头,看到了吧,我吃上新麦了,哈哈……”

你还有什么说的?“来人把他拉出去砍了。”景公命令道。

巫师被杀,景公拿起了第二个馒头,刚咬一口,突然内急,急忙去茅厕。

景公刚蹲下,眼前一黑,掉到茅坑淹死了。原来景公得了心肌梗死。排便用力……

晋景公是中国历史上掉到茅坑淹死的国王,可谓“臭”名卓著。

为了防止掉到茅坑里淹死,后来的皇帝们都在宫里设茅厕。比如明清两朝都用木质马桶。(如图)

(问题来了)马桶为何叫“马桶”而不叫“牛桶”呢?

这个问题要回到西汉初年。

相传汉武帝的骁骑大将军李广,在一次夜间巡逻时碰到了一只吊睛白额猛虎,李广的箭术在历史上数第一,百发百中。他马上张弓搭箭一箭射死了猛虎。

李广平时有洁癖,对厕所里的味道忍无可忍,为了少去厕所,也为了嘲弄老虎,他让冶炼师傅,用黄铜为他铸造了一把夜壶,外观就是一个老虎的样子。

撒尿时尿到老虎的嘴里,带走蔑视老虎的意思。

旁人不知道这是啥东西,李广看尿壶外观是虎形,于是起名为“虎子”。(如图)

转眼到了唐朝,由于唐高祖李渊的爷爷叫李虎,夜壶叫“虎子”犯忌讳,为了避讳“虎”字,从唐朝以后改称“兽子”或“马子”。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马子,溲便之器也。本名虎子, 唐 人讳虎,始改为马。

还有一种说法夜壶的外形像马,所以称“马子”。

(古代把老婆称为马子,即夜壶也,可见古代妇女地位多么低下。现代指暗娼)

到了明清皇宫改用木桶便溺,于是沿习旧称为“马桶”。现代的是水循环的陶瓷制品,依然称为“马桶”。

文/秉烛读春秋

赵氏孤儿唯一生存者赵武,能逃过屠岸贾的追杀,是晋景公放水吗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赵武能够逃过屠岸贾的追杀完全是天意。

赵武刚出生没多久,屠岸贾就派人来搜查,其母赵庄姬(晋景公的姐姐)将初生婴儿藏于胯下,心中默念,若上天有意让赵家绝后,就让孩子哭出声来;若不想让赵家绝后,就让孩子安静吧。结果赵武没发出一点声音,因此而逃过一劫!

但是,整个过程都是屠岸贾在搞鬼,与晋景公没有一点关系!他先是不向晋景公汇报,擅自将赵氏灭族于下宫,然后听到赵朔的遗腹子出生,又带人前来搜查,整个过程都没有向晋景公汇报,晋景公又何来放水之嫌?

《赵氏孤儿》在史书上是有两个版本的,屠岸贾灭赵氏是来自《史记·赵世家》的版本,但这个版本我觉得漏洞实在太多了,很难让人信服!

《史记》在写这“赵氏孤儿”之前,先介绍了赵朔的父亲赵盾因为发现晋灵公杀了厨师,结果被晋灵公报复而逃亡,后来晋灵公被赵盾的堂兄弟赵穿所杀,于是招来了晋灵公的宠臣屠岸贾的不满。

晋景公时期,屠岸贾决定要诛杀赵氏一族,被韩厥制止,认为他“有大事而君不闻”,属于无君行为,但屠岸贾没听,举着为晋灵公报仇的旗号,在下宫杀了赵朔(赵盾的儿子)、赵同(赵盾的弟弟)、赵括(赵盾的弟弟)、赵婴齐(赵盾的弟弟)。

这就是史记中屠岸贾制造的“下宫之乱”,令人奇怪的是,他说要为晋灵公报仇,但所杀名单之中却没有“凶手”赵穿!

后来就是赵庄姬藏赵武于胯下,躲过一劫,再由公孙杵臼联合程婴一起施计骗过屠岸贾,将赵武藏在山洞里抚养长大。最后在晋景公面前找个合适的机会将赵武的事说出来,恢复赵家原来的爵位。

《史记》版的赵氏孤儿相当精彩,里面包含了仇杀、玄幻、悬疑、励志等等一系列吸引人的情节,这样的故事不管放在哪一个时代都是非常受大众欢迎的。

然而比《史记》成书更早的《左传》却记载了不一样的“赵氏孤儿”:

公元前587年,赵朔去世,他的老婆赵庄姬与赵婴齐私通。赵婴齐是赵朔的叔叔,他与赵庄姫的行为让赵氏家族蒙羞,于是将赵婴齐逐了出去。

赵庄姬觉得赵氏家族的这一决定让她很没面子,于是她伙同了栾氏、郤氏,一起在弟弟晋景公面前说赵氏的坏话。终于,晋景公中计了,他下令诛杀赵同、赵括。

赵家一下子少了两个顶梁柱,赵庄姬也深感不安,因为自己的儿子赵武年幼,如果这时候栾氏和郤氏要吞并赵家,那赵武也难逃一劫,于是带着赵武住进了宫里。

后来晋景公想将赵氏的土地分赏给其他人,这时候执政大夫韩厥为赵氏说情,他认为赵氏先祖都是有大功之臣,如今落得族散地荒的下场,以后谁还肯为国家尽忠效力呢?

韩厥的话保住了赵氏的土地,晋景公将土地和官职又封还给了赵武,赵氏家族才得以复兴,也才有了后来的三家分晋。

春秋五霸晋占四霸: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为什么三家分晋

1、回答问题之前,先更正一下春秋五霸的说法,这个我们都可以去网上或历史书籍上去查阅,我个人倾向以下图片中的说法。

2、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在秦穆公支持下回到晋国杀晋怀公自立,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开始春秋称霸。

3、晋国一国前后就称霸数百年之久(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在这段时间晋国基本享有领导诸侯之权。在晋文公称霸之后还经历晋襄公接霸、晋景公失霸、最后晋悼公独霸中原。

4、在晋文公建立六卿制度时其实早已经给自己王室埋好了地雷。

春秋晚期,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专权。

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

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见《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从此历史进入战国时代。

春秋时晋景公是被厕所的大便淹死的,可谓窝囊你还知道哪些奇怪奇葩的死法

晋景公一点也不窝囊。

晋景公,姬姓名獳(nòu一种上古神兽),或名据。按理说没有公子獳继位的道理,但是堂兄晋灵公被杀让晋国的继承统序发生了改变。《左传*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赵穿攻灵公于桃园”。赵盾的弟弟赵穿杀了晋灵公,赵盾又立了晋文公的小儿子公子臀,就是晋成公,也是晋景公的父亲。

晋成公在位时重立晋国公室,积极组织中原曹、卫、宋、郑等会盟准备伐楚。只可惜未曾出师晋成公就死于扈(郑地,河南原阳)。晋景公继位后就遭遇了晋楚争霸的邲之战惨败。参惨之后的晋景公并没有消沉,伐赤狄,败秦桓公,会盟中原,终于在鞍之战大败齐国,也算是教训了齐国身后的支持者楚国。

鞍之战后晋景公并没有与齐国结仇,反倒联合齐国,结盟强大起来的吴国,对楚国形成包围之势。正因为有这样远大的目光、规模弘大,晋景公在祖父晋文公之后再一次为晋国开创霸业。晋景公之后晋公又在麻隧大败秦国,在鄢陵大败楚国。晋景公奠定的霸业基础让晋国这一次的称霸一直持续了八十多年,经历厉公、悼公、顷公、定公的时代。

至于说晋景公是怎么死的,《左传》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涨,如厕,陷而卒。”从这一句话里看不出来就是现代人理解的那个意思。毕竟这是两千几百年前的事,不可能只凭这一句话就做出来一个明确的判断。“陷”也可能是落入什么陷阱被刺客所谋刺。不是没这个可能。晋景公虽成霸业,但晚年与诸侯离心离得,又过于压迫郑国,也许是心有所感,晋景公去世前常做恶梦,所谓的有重病不一定是身有重疾,有可能是环境的不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