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首都在哪里,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_元朝_首都_燕京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元朝 元朝 首都 燕京

元朝首都在哪里,元朝首都在大都,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北京。元朝首都当时名叫大都,是元朝的都城。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定都大都,开始对中国长达90多年的统治,由于元朝实行人种等级制度,激化了民族矛盾,导致汉民族对元朝的统治反抗不断,农民起义各地纷起,最后在朱元璋領导下的农民起义取得胜利,结束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

北京最早作为首都是在辽时期,作为辽的南京,辽升幽州府为南京,但是那个时候北京只作为辽的陪都,在北京和大同作为辽朝的南京和西京为了巩固对燕云十六州传统汉地统治。

辽五京

后来金和北宋,金最早的都城设在金上京会宁府,过于偏北不利于对淮河以北汉地的统治,于是到了金帝海陵王完颜亮从金上京(今天哈尔滨的阿城)迁到了今天的北京建立了金中都,北京开始是一个王朝正式的都城。

金朝

到了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在开平举行了库里台选汗大会,在部分蒙古宗王贵族和汉族文臣武将的推举下继位为蒙古国的大汗。究竟定都何处?

成为忽必烈君臣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当时,蒙古汗国的首都和林在忽必烈同母弟阿里不哥的控制之下,那里有一批守旧的诸王贵族拥护阿里不哥,并于忽必烈称汗之后的第二个月在和林举行库里台推举阿里不哥为大汗。

哈喇和林遗址

正由于此,忽必烈不可能将和林定为自己政权的首都。忽必烈的志向是,统一全中国,建立一个符合中原士人愿望的正统王朝。

元朝首都在哪里,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全中国统一之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和林自然就会失去全国中心的地位。如果那时还以和林为首都,自然难以控制全国,那不仅会失去支持他的中原汉人的民心,也会影响蒙汉统治阶级的进一步联合,影响对中原和南方的管理。

忽必烈清楚地认识到定都和林的弊端,果断地放弃了大蒙古国的首都和林,决定另选新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忽必烈选择了地处蒙古草原和中原汉地结合部的开平作为自己政权的首都。

元朝首都在哪里,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中统四年(1263)五月,他正式颁发诏书,升开平府为上都。从此,上都正式取代了和林的地位,成为忽必烈掌权的蒙古国的新首都。但是上都还是偏北真正治理汉地,需要一个汉地的中心。

北京在中国政治地理格局中处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中间地带,具备得天独厚、无可取代的优越区位条件。它虽然偏居中国北方,但沃野千里,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治天下。

同时陆路、水路交通都相当便利,可以有效地解决物资供应问题。军事上又占据了有利地形,依山傍海,便于控制塞外的军事力量,也便于抵抗来自海外的入侵。

最为重要的是,它还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巩固。

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不断有人建议建都燕京,郝经指出:燕京东控辽碣,由辽西走廊和东北接壤,西连三晋,背负燕山,左拥太行,右濒渤海,挟五关之险而凭临中夏,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东北和漠北的交通要道,是中原和北方王朝的重镇。

辽朝以此为南京,金海陵王从会宁府迁都于此,修建宫阙,建立宗庙,改名为中都,使之成为一代王朝的都会。我朝龙兴漠北,定鼎和林,至今已经60年。

漠南汉地已归我所有,中原、江南亦旦夕可下,故而定鼎、驻跸之所不应再在漠北的和林,即使开平也不便于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这一是因为开平初建,人口稀少,农、牧、手工业都不太发达,很难满足一个大国首都的物资需求;二是交通不便,定都开平也不利于对全国的统治。

于是有人建议:可以参考唐朝的两都制,辽朝、金朝的陪都制,以燕京为国都,以开平为陪都,也就是建立一种“以燕京君临天下,以开平驾驭漠北”的政治格局。

中统五年(1264)二月,忽必烈下令成立修内司和祗应司,派谢仲温和回回人也黑迭儿修复琼华岛。广寒殿很快修复一新,忽必烈以此作为驻跸燕京的行宫。

同年八月,忽必烈颁发了《建国都诏》,大意是:经中书省臣议,开平府阙廷所在,加号上都。并可在燕京修复宫室,分立省部,作为四方会同的另一个中心,“可称中都路,其府号大兴。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这年下半年,忽必烈下令成立提点宫城所,授命刘秉忠全面负责新城址的选定,城池、宫阙的规划;赵秉温等则是他的得力助手,“与太保公(即刘秉忠)同相宅,公因图上山川形势、城郭经纬,与夫祖、社、朝、市之位,经营制作之方。

帝命有司稽图赴功”。张柔、张弘略父子领导宫城的修建工作;行工部尚书段贞,蒙古人野速不花,女真人高觿,色目人也黑迭儿,乃至石匠提举杨琼等,参与城市规划及建筑工作;水利工程的完成,则得益于刘秉忠的学生与同乡郭守敬。

作为元大都的总设计师,刘秉忠提出了修建元大都的总体思路:

首先,他主张实行忽必烈提出的修建新都的总原则:他认为国都是国家的象征,本朝武功盖世,大业甫定,国势方张,都城宫室非巨丽宏深,超越千古,不足以雄视八方,威震天下。

元朝首都在哪里,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其次,他认为金朝的燕京已经残破,根据蒙古族不在废弃营地上设设营的传统,不便在燕京旧址重建宫殿,而应以燕京东北方的金朝离宫琼华岛为中心,另建一座新城。

其旧城可作为新城的一部分。这样既可减少建城的困难,又可保证新都水源旺盛。燕京旧城依靠莲花池水系,水源不足;新都则可将玉泉诸水引入琼华岛附近的海子,有效地解决城市用水问题。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后海,前海那部分,当时那一片叫做积水潭,是北京航运的尽头。

至元九年(1272)二月,忽必烈下令改中都为大都,定为元朝首都,将上都降为陪都,实行两都制。

至元十一年(1274)正月,大都宫阙峻工,忽必烈御正殿大明殿接受百官朝贺。同年四月开始修建太子宫——东宫。十一月建成延春阁。

至元十三年(1276)即南宋皇室投降的那一年,新的首都大都城大体建成。从此,元大都成为中国第四次统一之后中华民族的伟大都城,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一座首屈一指的国际性大都市。

元朝首都在哪里,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忽必烈以把元朝首都定在大都,以上都为陪都,并确立了两都制,而元朝这种两都制,却是具有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的“以大都君临中原,以上都笼络草原”的制度这是忽必烈实行两都制的真正目的。

正因为如此,几乎每年的四到八几个月,忽必烈都要在气候凉爽的上都度过。往往农历三月、有时二月就从大都起程,一边打猎一边北上,大概用一个月时间方能到达上都。巡幸上都,名为避署,但忽必烈照样上朝,处理军国大事。

朝廷主要机构包括中书省、枢密院等也都迁来上都,在大都只有少数官员留守。八、九月,蒙古草原气候转凉,忽必烈再率群臣回到大都。从元朝建立之时起,这种两都巡幸制就成为元朝的固定制度一直延续下来,直到元朝灭亡。

忽必烈把元朝首都定都在大都,一方面依靠大都有效地控制中原和南方各族,实现了蒙汉联盟,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另一方面又通过上都,笼络和控制了蒙古草原的贵族诸王,加强了蒙古草原与中原地区以及南方的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对保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北京也由此开始成为了首都,直到今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