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平民百姓服饰特点?元朝存在多少年_元朝_蒙古_元代

元朝平民百姓服饰特点

元代百姓服饰特点

元代汉族平民百姓多用巾裹头,无一定格式。蒙古男子,则戴瓦楞帽、棕帽及笠帽。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图为扎巾、穿短袖衫的男子(《斗浆图》局部)。

本图为扎巾或戴笠帽、穿襦裙或背子的妇女及扎巾、穿袍衫的男子。(山西永乐宫纯阳殿壁画)

本图为扎巾、穿襦裙、披帛的妇女。(山西永乐宫纯阳殿壁画)

纯阳殿是永乐宫中的第二大殿,殿中壁画以连环画形式,描绘了吕洞宾的一生。从吕洞宾降生咸阳画起,一直画到他赴考、得道、辞家、超度凡人和游戏红尘等等,共五十二幅画面。画中人物繁多,身份各不相同,所穿服装也各有特色。对了解元代的社会风尚、生活习俗,特别是平民百姓的衣冠服饰有较大参考价值。故有“元代《清明上河图》”之称。本图为扎巾、穿左衽袍衫的男子及妇女(山西永乐宫纯阳殿壁画)。

元朝服饰特点

元朝是一个让史学家有些尴尬的一个朝代。虽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但更为之骄傲的应该是蒙古人。元代最主要的服饰是蒙古的“质孙服”——冠、衣、履从上至下都用一种颜色,很单调。好在当时还可以穿保留唐宋遗制的汉服,但这种汉服不可避免地沾上了蒙古的元素,形象有些模糊。元朝的衣服有如元散曲,句式简短,可添加衬字加以发挥,但整体水平低于宋词,仿佛进入服饰的低潮期。

文献来源:元朝各身份人的服饰特点:皇帝、贵族、官吏、百姓(sohu.com)

元朝存在多少年

九十八年。

内容介绍: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等。

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扩展资料

元朝范围介绍:

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即尼布楚地区),经由历代蒙古诸汗的经营及三次西征后,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

成吉思汗时期分封东道诸王与西道诸王,东道诸王是铁木真之弟,大多分封于塞北东部与东北地区,从属性较强;西道诸王则是铁木真之子,其中分封长子术赤于咸海、里海、巴尔喀什湖以北的钦察草原,后由拔都建立钦察汗国;封次子察合台于锡尔河以北的西辽旧地,史称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分封于乃蛮旧地,后由海都建立窝阔台汗国;

塞北、汉地、东北、青藏及新疆东部则由幼子拖雷获得,后由元朝直辖。1279年,元世祖攻灭南宋一统中国,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记载,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皆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自灭南宋后虽然多次对日本、缅甸、安南、爪哇等国有所冲突,然而疆域大体趋于稳定。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国,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的漠西领土,国土面积达1372万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纬55°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则有2267万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

元朝—百度百科

元朝历史—百度百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