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四书五经哪个最重要为什么)_周易_元朝_科举

本文目录

  • 四书五经哪个最重要为什么
  • “四书五经”具体指什么
  • “四书五经”包括哪些书,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四书五经哪个最重要为什么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周易》最重要。

为什么?

因为,《周易》是“群经之首”。“易”有容易的意思,并不难懂,只要知其门道就很快学会了。学通《周易》,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它经典一通百通,否则,不知其门道,只能是盲人摸象。

《周易》用一个字概括:“龙(龍)”。因为,《周易》主要是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至九数字一条龙代数,用应用数学乘法互乘,计算行动方案方法,反对占卜的内容。

鉴别学用浩如烟海的解释《周易》及群经的书的铁则是:《周易》首卦乾卦首条说的“潜龙勿用“,意即凡是解释不清这一条龙内容的传统文化的书不要用。

具体理由如下:

《周易》第一卦乾卦的第一条就说:“潜龙勿用”。“卦”字是以“圭“臬,制止占“卜“的意思。“龍“(龙)字的造字意思是:“立“身立言,反对用占“卜“、瞎摸索的经验指导自“己”。人的“語“言就是“言“说“吾五(龙)口“的。

汉字造字的一般原则是:左边的反对、制止右边的。

详见《大众龙学一一应用数学周易的破译》。

文/刘树成

“四书五经”具体指什么

“四书五经” 具体指什么?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五经”包括哪些书,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四书五经”

”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分别是:《诗》《书》《礼》《易》《春秋》。

这些书都是儒家学派的经典教材,成为科举教材是在元朝。

科举考试是从隋唐开始,一开始,考试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儒家思想,考的也不仅仅是文献解读能力,很注重考生经世务实的能力。

元朝,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蒙古人人数不多,控制的疆域面积太大了,自己根本就统治不过来,为了完善自己的统治,想了很多办法。

比如,把中国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他最担心的一个群体是汉族人,于是又把汉族人加以分化,分为汉人和南人,对于其统治极其有利。

再就是行省的划分,在历史上,秦岭以南的地方都归四川,秦岭以北的地方归陕西,元朝统治者,把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划归陕西,这就有效地防止了四川动乱。

同样是为了巩固其统治,他把科举考试教材和范围,就定在”五经四书”里。

元朝开始,废除了科举。大量的汉族汉族知识分子,失去了读书的动力和目标,成为其不安定的社会因素,元朝统治者又开科举,不过,为了箝制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把考试的范围,就定在“四书五经“里,四书五经的核心,讲究的是忠君爱国,这样,就可以极好的完成它的文化统治。

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延续元朝旧制,依然是看中了它的忠君爱国,易于实行愚民统治。

“五经四书“,儒家学说的经典教材。

儒家学说,被汉武帝看中,发现适合用于强调“大一统“思想,地位日渐显赫。

可以说,“五经四书“,一直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让一批读书人的思想仅仅在固定的儒家思想圈子里打转转,没有突破,再也没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

直到上个世纪初西学东渐,人们发现了“民主”与“科学”,这才意识到,儒家思想对人们的禁锢,和对文化的残害,所以才有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所以说,“五经四书“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极其不利的一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