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芝:太后、皇帝、大臣、将领投降元朝,他还坚持战斗_蒙古_扬州_襄阳

1276年,地点扬州,李庭芝被俘虏,拒绝投降元朝。南宋将领朱焕建议阿术处死李庭芝,说他给蒙古军带来重大伤亡。阿术想招降李庭芝,并为他向忽必烈求情,李庭芝坚守初衷,不屈而死。

1246年,号称“机动防御”高手的孟珙病逝,李庭芝非常伤心,并自愿为他服丧3年,报答孟珙的知遇之恩。追随孟珙,李庭芝不但屡立战功,还学习到孟珙的用兵方法,尤其擅长防守作战,为日后坚守扬州打下了基础。

1259年,蒙哥大汗御驾亲征,率蒙古兵、“汉军”攻打四川。东线战场,投降蒙古的李璮率5万“汉军”南下,攻打两淮地区。李庭芝奉命出征,采取设伏战术击败了“汉军”,斩杀2万余人。不久,蒙哥在四川被宋军打死,蒙古军内部相互厮杀,忽必烈、兀良合台、阿术等率兵返回开平。

阿术,蒙古名将,爷爷速不台、父亲兀良合台都是名将,战斗力很强。襄阳之战的主帅就是阿术,他是忽必烈麾下的得力干将。为了夺取襄阳,阿术采取“围点打援”战术,打起一场持久战、消耗战,攻克襄阳的同时,消灭宋军的有生力量。

襄阳危机重重,守将吕文焕、牛富等连续派人向朝廷告急,请求派兵增援。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宋军都打不赢蒙古军,除非孟珙活过来。如此,救援襄阳的任务,只能交给水师,李庭芝、范文虎等率兵出征。

展开全文

李庭芝上奏朝廷,参劾范文虎,说他见死不救。如此,范文虎同意出兵,但作战积极性不高,一路游玩,毫无斗志。史载:“军中为乐,日与妾击鞠宴饮,不进攻。”有范文虎这样队友,李庭芝也是欲哭无泪。

范文虎作战不积极,张贵独自与蒙古兵交战,力战而亡。此时,范文虎距离战场还有三十里,没有交战就溃逃。1275年,范文虎献出安庆,投降元朝,得到忽必烈的重用。1280年,范文虎率10万大军东征倭国,遭遇台风袭击,范文虎率先溃逃,丢弃10万大军,导致元军覆没,又坑了忽必烈。

1276年,谢太后、宋恭帝献出临安,投降元朝,南宋灭亡。国都没了,但李庭芝坚守扬州,拒不投降。阿术派刘整率“汉军”来攻城,李庭芝以密集箭雨射击,在“汉军”退兵途中又设下埋伏,刘整惨败而归。此后,阿术多次派兵来攻城,都被李庭芝击败。

随着战事的推进,包括80岁老将夏贵在内的20多位宋军将领纷纷投降,为蒙古军效力。阿术派李虎来劝降,李庭芝不为所动,直接处死李虎。接着,阿术派出张俊等6人进入扬州,并携带“招降书”。李庭芝将6人全部处死,首级丢到城下,“招降书”在阵前焚毁。

太后、皇帝、大臣、名将,都可以投降元朝,但李庭芝丝毫不动摇,他决心与宋朝共存亡。阿术很佩服他,又派使者拿着忽必烈的亲笔诏书去劝降,李庭芝还是跟之前一样,处死使者,焚烧诏书。对此,阿术再次上奏忽必烈,请求赦免李庭芝的罪过,“阿术请赦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有诏从之。”忽必烈也答应。

1276年底,逃亡中的宋室被元军袭击,李庭芝率7000兵马冲出扬州,去救援赵宋皇帝,扬州由朱焕镇守。谁知,朱焕转眼就投降元朝,还捉拿李庭芝的妻子、儿女,让他们去招降李庭芝。即便如此,李庭芝依然不答应,继续交战。

谁知,朱焕不愿意,他建议处死李庭芝。史载:“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李庭芝宁死不降,被元军处死,扬州民众无不哭泣。

参考书目:《宋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