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的主人公是谁(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大戏,他是演员还是被动为之)_赵匡胤_黄袍加身_契丹

本文目录

  •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大戏,他是演员还是被动为之
  •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为何一开始拒绝做皇帝
  • 史书记载赵匡胤一觉醒来,黄袍加身!是谁给他披的黄袍
  •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主谋到底是谁为何后世将它称作千秋疑案
  • 被逼着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如果不从,会被将士们杀掉吗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大戏,他是演员还是被动为之

这么大的事儿是不可能被动为之的。

赵匡胤在后周的地位非常显赫,

是后周开国的名将,战功赫赫,而柴荣即位后,更是对赵匡胤十分倚重。

赵匡胤同南唐作战,屡立战功,为以建立相对统一的北宋做出铺垫。而柴荣病逝后,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皇帝年幼,可是赵匡胤却军权独揽,他的手下更是人才济济,所以无论是他本人还是手下的将领自然对这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很不服气。

陈桥兵变绝对是蓄谋已久的。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显得非常不情愿,推辞了很多次,最后才附加了很多条件的答应了,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这是“篡国”,赵匡胤对于手下的人怎么做心知肚明,大家也是心照不宣,演戏不过是为了留下一个好名声而已。

真正被逼着当皇帝的人是什么样的?比如张邦昌,

当时北宋灭亡,金国人在原来北宋的领地内建立了一个伪政权,强迫张邦昌当皇帝,张邦昌推辞不肯,可是金国人说如果他不肯,那么金军将会屠城,无奈之下张邦昌只能当了这个皇帝。

他开心吗?一点没有,天天哭泣不说,还坚决不肯住进皇宫里面,也不肯穿龙袍黄袍,也不肯让朝臣对他大礼参拜,最后还还政给了赵构,结果还是被赵构赐死。这是被迫的样子,而赵匡胤绝对不是。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为何一开始拒绝做皇帝

原来“黄袍加身”的把戏不是赵匡胤首创,而是跟他的老领导学的!

【清风淡影谈历史】导语:大家都知道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的天下,建立了大宋王朝!

赵匡胤

可是你知道吗,这种把戏不是赵匡胤的独创,而赵匡胤是跟他学的,这个人就是赵匡胤的老领导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

话说郭威评定叛乱,保证了后汉的太平,受到百姓的爱戴,群臣的称赞,但是有一个人非常的不爽。他就是后汉的主宰——皇帝刘承祐!

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什么功高盖主一类的老套故事了!而且刘承祐此人疑心太重,三番五次的试探郭威,可这个郭威也是个愚忠之人,虽然一直表忠心,却没想过造反之事!

影视剧中刘承祐

有一次,边境有战事,郭威率军出征,结果,到了地方,敌人早就跑了!于是郭威准备班师回朝,殊不知,这个多疑的皇帝给了他个命令,就地驻防,防止战事再起。这下明白了,这个多疑的皇帝是准备把他边缘化,准备慢慢收拾了!

然而,郭威还是心存幻想,不断的给皇帝写什么信啊,奏折之类的,希望皇帝打消对他的猜忌。可是郭威想的太好了,现实是在这期间,刘承祐直接以欲加之罪“谋反”杀了3个托孤大臣!很明显的下一步就是处置郭威了。

郭威大捷

都到这个份上了,郭威还是没有造反的心,真服了!还给皇帝写信表忠心呢,已经完全不顾自己的颜面了,即使让他摇尾乞怜、哀号流涕,当着皇帝叩头谢恩,也感激不尽!

这样的结果换来了刘承祐的轻视,直接把郭威的家眷杀的一干二净,包括郭威的养子柴荣的所有家人!

历史上许多的人都是这样被逼反的!后面的事就简单了,郭威一路杀到京城,并且把这个杀自己全家的皇帝给砍了头。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后汉不在,应该改姓郭的时候,这个“郭反贼”却去给太后请安!

请安的结果是后汉还是刘家的,不过换了一个刘家的人。郭威还是将军,命令三军即刻启程,北上讨伐匈奴!

当然了,请安的中间肯定是郭威如何阐述自己的“难处”,李太后如何痛骂自己的儿子丧尽天良等等。结果出来后,造反的军队炸锅了,他们实在想不透郭威到底要干什么。

柴荣

所以看官们问题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可以看完留言哦

这些造反的军队不明白了,造反就是为了杀一个皇帝?而且刘家的新皇帝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傻子都明白,肯定是秋后算账,清除余孽了!

郭威有太后给的免死金牌,这些军队的将军和士兵可没有啊,许多将军和士兵的家人都在京城,这就有点悲剧了!

最让将军和士兵气愤的是,我们心急如焚,始作俑者郭威天天悠闲的喝茶聊天,俨然忘了我们当初是为了谁报仇才造反的!

黄袍加身

气归气,也得考虑出路啊,于是乎,这些将军和士兵达成了一个共识,只有让郭威继续当反贼,让郭威当上皇帝,我们才有出路!

就这样,950年的一天,历史上首场真真正正、原汁原味的“黄袍加身”大戏,开始正式上演!郭威被数万大军包围,异口同声的喊道:“郭将军,请当我们的皇帝!”

在数万士兵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一个被“黄袍加身”的郭威出现在了众人面前,一个新的皇帝就此诞生!

郭威

郭威终于成为了一个新国家的皇帝,而赵匡胤作为这场大戏近距离的亲历者,把这种把戏看了个清清楚楚,学了个明明白白,并在以后的生涯中运用的炉火纯青!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还是那个问题,郭威开始不当皇帝为什么呢?【清风淡影谈历史】

史书记载赵匡胤一觉醒来,黄袍加身!是谁给他披的黄袍

黄袍加身的事十有八九是赵匡胤与其属下自导自演。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分析。一是时代背景。赵匡胤所在的时代是五代十国后期,五代十国就是地方割据,军阀混战的时期,黄袍加身的事并非是赵匡胤的首创,只是取前朝而代之的形式有所差别而已。二是后周郭威去世后,第二代皇帝年幼,威望不足,难以驾驭属下。与之对应的是赵匡胤雄才大略,却有开国之君的水平。三是赵匡胤麾下人才济济,文臣武将众多,尤其赵普富有谋略,其弟赵光义也颇有水平。属下从私心的角度考虑,也会让赵匡胤称帝,自己则有拥立之功,荣华富贵自然手到擒来。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账号,历史的书虫!!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主谋到底是谁为何后世将它称作千秋疑案

主谋应该是赵胤禛兄弟俩,以及宰相范质等人。在宋朝的官方记载中,郑重声明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

但这种欲盖弥彰的手法,没有多少人会相信!

实际上,辽兵进犯应该是赵胤禛等人预谋的开始,非常有可能是赵胤禛和辽国事先沟通过。如果没有辽国进犯,赵胤禛就没有带兵出去的机会。

疑点一:

据史书记载: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进犯,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这么大的事,作为宰相,在不调查的情况下就派大将出征,很违常理!况且幼主太小,所以,范质也是有嫌疑的!

更离奇的是:赵匡胤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这个范质不作调查研究,就轻易把全国的军队交给大将赵胤禛,怎么看都像是在演双簧!

疑点二:
赵匡胤率兵变后统领部队回京城逼幼主退位。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主动打开城门接应。

这是里应外合的节奏啊!

疑点三:

赵匡胤即位后并没有迎击辽军,辽兵即自行撤兵,并且《辽史》中也没有这次南犯的记录。

疑点四:

有一次,赵匡胤要封兵权于一臣子,赵普不但坚决反对,还扣留了赵胤禛颁发的委任书。

赵胤禛质问赵普,赵普却反问:陛下您有了兵权后,怎么就做了对不起恭帝的事了呢?

太祖满头大汗,顿时语塞。 如果赵匡胤真的没有预谋,他心虚什么?!

陈桥兵变,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改了朝换了代,这在历史上都是很罕见的!试问哪次改朝换代不伴随着血雨腥风?

而这个“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怎么看都像是早有预谋的军事政变,主谋是赵胤禛兄弟和宰相范质等人。或者说是周世宗不想看到幼子误国,有意让赵胤禛取而代之也说不定。

大家对陈桥兵变有何不同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被逼着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如果不从,会被将士们杀掉吗

正史上把赵匡胤黄袍加身,写成是士兵逼迫的,甚至是极不情愿的。真相是这样吗?黄袍加身的史实是:赵普和赵匡胤的精心策划,蛊惑士兵完成的一次不流血的政变。这个过程具体是由赵普总导演,赵匡胤主演,士兵群演完成的。

一、赵普导演的剧情

一是编造了契丹入侵的理由。正史上是怎样描述陈桥兵变的呢?

及世宗晏驾,北边奏契丹入寇,太祖以兵出拒之,行至陈桥,军变。《龙川别志》

说公元960年,契丹入侵,赵匡胤率领大军北上抗敌,当部队来到陈桥驿的时候,赵匡胤晚上喝了酒就呼呼大睡去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根本不知道,陈桥兵变根本与他无关。事实上,契丹入侵是一个完美的欺骗理由,真相是:960年大年初一,周世宗柴荣死了,国丧。突然镇州(今河北正定)长官飞马来报,北汉契丹联军入侵了,军情十万火急。符太后和宰相范质商议,派谁出征,没有一个武将主动请战,兵力最强的赵匡胤也不表态,范质没有办法,只能请求大将赵匡胤率兵出征,赵匡胤显得很勉强,但是表示愿意以国事为重,统帅三军将士北上抗敌,就这样赵匡胤率军北上出征。

让史学家困惑的是,为什么赵匡胤一到了陈桥,契丹的大军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为什么查遍相对完整的契丹国史,根本没有记载这次南征呢?原来,这是赵普精心策划的一个骗局,编造了契丹的入侵理由,并且要赵匡胤驻在镇州的心腹大将,赶在正月初一到京来送信。

二是选在了大年初一的时节。大年初一,朝廷不办公,没有时间,没有足够多的人员坐下来慢慢讨论,因为一讨论、一推敲、一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破绽。

三是骗到了调兵虎符。周世宗是个雄才大略的人物,他在生前设计好了对付叛国者的关键就是:军队调动权和军队日常管理权分开,赵匡胤当时虽然是京城禁卫军的首领,可调兵的虎符却在大将韩通手里。赵匡胤要想把军队调动出去,必须拿到调兵的虎符。想啥来啥,在大年初一的早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商议后,要求韩通把调兵的虎符拱手送给赵匡胤。

四是诱导了士兵纳投名状。赵普让楚昭辅扮做假道士,在士兵中忽悠天无二主,通过制造舆论,鼓动士兵造反。赵普采取“三逊三辞”的办法,让士兵说出了造反的话和造反行为,将士兵推向火坑,让士兵们纳下了投名状,形成了士兵激愤造反的态势。

五是提前制作了加身的黄袍。如果不预有准备提前制作好黄袍,当赵普和士兵们将赵匡胤抬到交椅上的时候,哪能及时拿来黄袍?这些环节都被赵普设计得天衣无缝。

二、赵匡胤主演的剧情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这出戏的主角。在赵普的导演下,赵匡胤将表演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赵匡胤率军抵达陈桥后,都干了什么呢?就是六个字:喝酒、睡觉、假哭。

首先说说喝酒。大年初三,赵匡胤率领数万大军出了汴梁的爱景门,兵权在握,志得意满,不紧不慢地来到了30里外的陈桥驿,立刻下马休息,将马拴在了今天还能看见的一棵槐树上。带兵打仗时从不喝酒的赵匡胤,立刻叫来一壶老酒,竟然一饮而尽,之后便呼呼大睡。

其次说说睡觉。赵匡胤从大年初三白天到晚上就是睡觉,这期间没人惊动他,他也没起来上厕所。估计他做的美梦肯定是大年初四早上,黄袍加身。在大年初三的晚上,被赵普忽悠起来准备造反的士兵,带着刀枪群情激愤地来到了赵匡胤的帐外,要求赵匡胤带着他们抓紧造反起事。可这时赵普对士兵们说:“我去叫醒太尉”。可面对一个装睡的人,怎么能叫醒呢!

最后说说假哭。公元964年,大年初四的早上,天还没亮。军营已经炸了锅,一帮将校和赵普一起涌入了赵匡胤的元帅大营,把帐篷里还没有睡醒的赵匡胤抬到交椅上,然后赵普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一件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赵匡胤这时候还假装睡意朦胧,看到黄袍披在身上后,他立刻哭了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普等害我不忠呀”!

三、士兵群演的剧情

受假道士蒙蔽起事。赵匡胤率领大军大年初三晚上驻在陈桥驿时,军营中忽然出现一个道士,口中念念有词,经常念叨两句话:“天无二日”和“点检做天子”。这让军营立刻骚动起来,一些将校纷纷摩拳擦掌,认为皇帝年幼,点检做天子,天意不可违。一个道士怎么敢冒杀头的危险,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呢?背后定有人指使。原来,这个人就是赵匡胤的手下门吏楚昭辅,这要是没有赵匡胤和赵普的授意和安排,楚昭辅就是有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赵普就用楚昭辅这个假道士,制造天命所归的舆论,激起无知士兵的情绪,为兵变营造舆论氛围和环境。

受赵普蛊惑起义。楚昭辅出场之后,赵普立刻来到他的心腹军营说:“哎呀,不得了了,天上出了两个太阳,象征国有二君。点检做天子,说的不就是太尉吗”?当士兵被赵普忽悠的群情激愤,说出造反的话来后,赵普又说:“谋反者可是灭九族的呀,大尉如果不从,我们只能一不做二不休了”。当大年初三的晚上装睡的赵匡胤怎么也叫不醒时,赵普已经对红了眼睛,没有退路的士兵们说:“顺应天命是好事情,大家不要把事情搞砸了,我想大尉应该也不会反对,只要大家回到京城别杀人放火,大家都是开国功臣”。赵普的意思很明白,大家别乱来,大尉肯定同意,起事肯定成功。

“硬逼”皇袍加身。在大年初四的早上,已经像打了鸡血似的士兵们,在赵普的带领下,一拥而上将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最终完成了陈桥兵变。

本文不是演义,更不是戏说,除了大、小标题是笔者提炼之外,其余内容皆有章可查。出于正史和尊者讳的原因,一千多年来,给大家的印象是,赵匡胤似乎很无辜,被士兵们拿着刀架在脖子上完成的陈桥兵变,如果赵匡胤不答应,可能被士兵们砍头了。看完此文,应对陈桥兵变内情了解一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