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诗在民国时期排第几位?为什么看完《红楼梦》之后会有「娶妻当娶薛宝钗」这个念头为什么会很不赞同黛玉和宝玉_鲁迅_红楼梦_平平

本文目录

  • 鲁迅的诗在民国时期排第几位
  • 为什么看完《红楼梦》之后会有「娶妻当娶薛宝钗」这个念头为什么会很不赞同黛玉和宝玉
  • 自媒体做历史领域的怎么写原创历史文章
  • 我在家待业,打算做头条自媒体赚零花钱,期望成功后以此维持家庭生计,这样行得通吗
  • 《红楼梦》原著中,林如海为什么对贾雨村这么好
  • 王国维后,中国再无国学大师,这句话怎么理解
  • 这首诗很有味道,敬请您解析一下好吗

鲁迅的诗在民国时期排第几位

说起鲁迅,大家都知道他的前期是以白话短篇小说,后期以犀利的杂文而闻名的。其实鲁迅先生一生也创作了很多诗词作品。二零零七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鲁迅诗词全集》共收录有八十余首。虽然从数量上来说不是太多,但质量绝对是上乘的。鲁迅诗词的最大特点是他从来不“吟风颂月,无病呻吟”,也从来不在茶余飯后无所事事时作些应酬之类的诗词。他的每一首诗词都是有“的“放“矢“。从思想高度上看,鲁迅的诗词每首都饱含着坚韧的战斗精神,都饱含着对民族解放,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和积极进取精神。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鲁迅的诗大有唐人风韵,哀切动人,可称絕唱”。例如他的《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祭轩辕。

再如《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在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除了以上二首外,鲁迅的很多诗词中还有不少名句和警言,如“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中听惊雷“,“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等等。可以说鲁迅的每一首诗都不是无病呻吟,都是有“的“放”矢“,象一把把匕首,利剑刺向敌人的心窝,令敌人胆寒。

民国时期,中国有名的诗人是很多的,如毛泽东,柳亚子,陈毅,胡适,徐志摩,闻一多,艾青,郭沫若,茅盾……等。但依农夫看来,鲁迅在诗歌上的成就和影响,仅次于毛泽东,是应该排在第二位的。

为什么看完《红楼梦》之后会有「娶妻当娶薛宝钗」这个念头为什么会很不赞同黛玉和宝玉

看完《红楼梦》后,为什么绝大多数有“娶妻当娶薛宝钗”,而不赞同黛玉和宝玉?是因为:

1.从尘世上讲,看《红楼梦》的人都是凡人,凡人在尘世中必须考虑生存,必须考虑使用价值,从而当然会有娶像薛宝钗这样,善解人意又事事周全的做妻子啦。

2.从仙境上讲,看《红楼梦》的人都不是从仙境走出来的,尽管都知道是黛玉和宝玉是仙缘,但是毕竟还无法懂得仙缘到底应该是啥样子,只能用肉眼凡胎来评判。

3.薛宝钗是现实世界的字典,现实讲究的是生存,是实用。林黛玉是诗和远方,诗和远方讲究的是通达,是意象。因此,人世间自然就会出现“娶妻当娶薛宝钗”,不赞同黛玉和宝玉啦。

最后,说句玩笑的话,这也是人世间为啥有众生苦苦修炼,想成仙得道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人间能以宝钗为伴,举案齐眉,在仙界能与黛玉相挽,一席两寛。

自媒体做历史领域的怎么写原创历史文章

自媒体作者要想写好关于历史的文章还是应该从一下几点入手。 1、首先要加强自己对文史的研究和学习,只有广文博见才能有更多的发言权。 2、充分的尊重历史,这样的文章才更有价值,比如乾隆年见是否有“香妃”一说,如果没有调查历史,只是凭借“还珠格格”这本小说和电视剧就认定有这个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小说是最不能信的,虽然新疆有一个“香妃”庙,但是清朝那段时间的文献根本没有“香妃”一说,不过乾隆皇帝是有一位“嫔妃”叫“荣妃”,而且根据考古发现乾隆皇帝确实有一位五官是新疆人的嫔妃,至此大家就会明白小说是再加工了。 3、多研究集大成的学家对历史文章著述观点,就像练习书法一样先学会“描红”,这样不断的坚持下去定会融汇贯通,提炼出自己文章的独特观点和风格。写的不好,大家多多见谅,也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谢谢。

我在家待业,打算做头条自媒体赚零花钱,期望成功后以此维持家庭生计,这样行得通吗

老规矩,先给答案。

不建议新手小白在家全职待业做自媒体养家糊口!

为什么?

理由原因我大概给你罗列几个主要的。

1.目前头条已经是快速发展的阶段了,不是刚刚开始的那个野蛮生长圈粉,丰厚补贴的时候了。目前这个阶段主要是看内容原创质量,再加上会运用综合运营手段辅助,才能有成功的机会。

2.自媒体内容创作也是一种创业,创业变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学习成长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不要想着做一段时间马上就可以赚钱养家,这种思维是很危险的。

3.对于新手,早期建议先兼职做,找到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比较有优势,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领域。

4.你还是需要一份较为稳定的本职工作,最好是加班比较少的,朝九晚五的那种,如果可以跟你选择的头条领域创作工作相关,或者是相辅相成,那就最好了。

5.如果经济确实比较紧张,又有一些闲余时间的话,也可以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兼职工作,赚点生活费,具体可以看我的头条号上面的副业赚钱攻略推荐文章。

最后,大概就这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红楼梦》原著中,林如海为什么对贾雨村这么好

谢谢邀请!林如海为什么对贾雨村这么好,这是有原因的。贾雨村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得到甄士隐50两银子的资助,进京赶考,中了进士,还做了官,可见贾雨村有真才实学。贾雨村初入仕途,还是不怎么圆滑的,办事不力,得罪了上司,免去了官职。为了谋生,做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这时的贾雨村,落魄了,必然变得老实,时时处处给人一种老实相。在林如海的眼里,贾雨村长得相貌堂堂,一副清官面孔,做黛玉的老师,尽心尽力,这样的人,怀才不遇,做官也是一个好官,这是林如海对贾雨村产生好感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他为了有口饭吃,隐藏了阴险狡诈的一面,并非贾雨村真实的面孔。

林如海为贾雨村写举荐信,是出于对贾雨村的同情,林如海本身是探花,贾府的女婿,贾政又是他的小舅子,给贾雨村弄个官职,不算什么大事。贾雨村做了官以后,对甄士隐恩将仇报,可见林如海没有认清贾雨村这个人。

王国维后,中国再无国学大师,这句话怎么理解

首先感谢“莲蕴佛心”师友再次邀答。对您的问题咱们共同探讨吧,不对之处请指教,共勉。

王国维是闪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颗文学巨星,被称之为名符其实的国学大师。他平生虽学无专师,确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文学的结束人,和八十年来学术的开拓者。

他一生寡言,以书为伴,就好像我昨天对的一幅对联“忱书入梦,捧卷出香。”

他淡薄名利,成就卓越,集文学家,史学家,理论研究家,考古学家,翻译家寻于一身。他视野开阔,立说无数,著述丰厚,贡献之伟大,是新史学的开山,是中国文学上的丰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大境界是他成功之根本。也是让国人有目共睹的。但由于人们的审美和观念不同,所以评价也不一样而已。

以上是我的一些拙见,希望让您满意,谢谢!

这首诗很有味道,敬请您解析一下好吗

这首七律是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范成大,字至能。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的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语言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和一些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议论,明显深受江西诗派的影响。不过范成大在学江西诗风的同时,广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最终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有他自己的特点。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大家对这首诗的三四句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多次被《红楼梦》引用,特别是剧中的“铁槛寺”、“馒头庵”完全就是脱胎于“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不过估计对原诗就没有那么熟悉了,实际上这首七律算得上佛道儒三界写遍,充分体现了它脱胎于江西诗派的特色,用典纷繁精巧,抒发感情却是逍遥豁达。

我们来看《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写的什么呢?我们看标题:《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重九日,那就是重阳节了,重阳节古人是要登高的,所以范成大就爬山去了,“行营”是寻访或者路过看见的意思,他看见了什么?“寿藏之地”。这个就是活人为自己将来修的墓穴,也叫做“生圹”。

起句“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接着题目而来,有感而发。题目是看见生圹了,范成大联想到自己。“行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往土里埋。楸树是用来做棺材的,“行楸”就是可以拿来做棺材。咱们扛把铁锹,带上一壶酒,就好像当年喝醉酒的刘伶一样。这里面就有典故了。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就是那位为了不当官喝了酒满街裸奔的人物。但是这儿呢,用的是他另外一个故事。他经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仆人扛着锹跟着,说:“死了就把我埋了。”他置生死于度外就是这样。这故事用在这儿,其实也是反讽那些生前就为自己修坟墓的人,便有生圹,谁知道你?刘伶这种高士,随便埋在哪个角落,也名声传世。

承句“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就是《红楼梦》里妙玉套用的诗句来源了,但是妙玉——也就是曹雪芹在引用的时候改了一个字,把“门限”改成了“门槛”,对应了《红楼梦》书中的“铁槛寺”和“馒头庵”(水月庵别称),又指明了范成大这句诗的出处。因为这两句诗也并非“铁门限”和“土馒头”的原创。

王羲之的七世孙,隋代高僧智永和尚,继承家风在云门寺练书三十年,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因求书者众多,住处门槛几被踏穿,遂包以铁皮,人称“铁门槛”。这里用来显示门庭高贵,长盛不衰。

而“铁门限”和“土馒头”的对应说法呢,则来自唐代诗僧王梵志的二首打油诗,

《世无百年人》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城外土馒头》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这两首打油诗直白浅近,却又有些佛学哲理思考在里面。将坟墓比作“馒头”,将活人比作馒头里面的馅,也算是幽默得很。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作为颌联对仗,意思也很好理解。你便有为了千年长盛打造的铁门槛,终归逃不过人生最后一抔土。

颈联“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这个还是七律写法,“转”。由前面两联的所见所感转入佛家世界观的思考,进一步加深诗的主题。宋诗和唐诗的区别就在这里,唐诗吟风颂月,吞吐万千,意在言外,而宋诗则为讲理诗,就是爱讲道理,所以在诗歌飞扬上不及唐诗的气象。

何为“三轮世界”?按照佛经的说法,世界是安置在风轮、水轮、金轮之上的九海八山,所以大千世界又称为“三轮世界”。这大千世界啊,不过是万千之劫后的余灰。

何为“四大形骸”?佛教认为人分精神和肉体,但是剥离精神,肉体分为四大:皮肉筋骨属于地大;精血口沫属于水大;体温暖气属于火大;呼吸运动属于风大。四大和合就是肉体所依,一旦人死了,皮肉筋骨归于地;精血口沫归于水;体温暖气归于火;呼吸运动归于风。“四大形骸强首丘”,《哀郢》诗:“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传说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头朝着它的洞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若是死了啊,就把这肉体凡胎还给四大,消散在风里面,也比归葬故乡要强啊。

尾联“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律诗行文规则,尾联要“合”,首联是登山所见,尾联自然要合回去,回到重阳赏秋菊。出句“蝼蚁乌鸢何厚薄”又有典故,出自《庄子·杂篇·列御寇》: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要死了,弟子要厚葬他,说如果葬薄了,怕乌鸦、老鹰吃庄子的肉体。庄子说:“露天被老鹰吃,埋在地下被蝼蚁吃,反正都是被吃掉,夺了老鹰的食给蝼蚁,有点偏心呐。”

反正死了就是要被自然回收,随地埋和建造豪华的生圹有什么区别?我在这重阳登高赏菊时,临风拍掌大笑这些看不透的人。

这首精巧构思的七律的内容大致如此,我们再来看下平仄格式。

整诗韵脚,押“十一尤”韵。“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平仄为“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锸”字为入声字。所以这首七律是平起押韵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整诗严合平仄,毕竟到了南宋,格律诗的发展已经定型,只是在内容上力求精巧和用典。平仄验对,唯有第三句“铁门限”是“仄平仄”,不过因为“铁门限”属于固定意象,又和“土馒头”工整对仗,所以采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种变格在格律诗中普遍存在,并非出律。

详细分解赏析了这首诗之后,是不是对不明白的玄妙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更确切地知道了这首诗的味道在哪儿呢?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喜欢请点关注,谢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