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9)?三多的生平_大臣_库伦_蒙古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铨叙局 大臣 库伦 蒙古

本文目录

  •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9)
  • 三多的生平
  • 张元奇的人物生平
  • 北洋政府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
  • 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 安武军的相关信息
  • 郭则澐的人物生平
  • 郭则沄的人物评价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9)

  八月丙申,总税务司赫德卒,晋太子太保衔。予故成都将军、前伊犁将军马亮於伊犁建祠。壬寅,庆亲王奕劻复请免内阁总理大臣及管理外务部,不许。甲辰,裁直隶督标、提标,通永、天津、正定、大名、宣化各镇标官弁马步守兵,提督依旧。丙午,江南提督刘光才以疾免,调张勋代之,以张怀芝为甘肃提督。丁未,定国乐。庚戌,置盐政院,设大臣以下官,废盐务处。命载泽兼任盐政大臣。癸丑,端方、瑞澄奏,湖北境内粤汉、川汉铁路改归国有,取消商办公司,议定接收路股办法,诏嘉之,并以深明大义奖士绅。甲寅,革命党谋乱於武昌,事觉,捕三十二人,诛刘汝夔等三人。瑞澄以闻,诏嘉其弭患初萌,定乱俄顷,命就擒获诸人严鞫,并缉逃亡。乙卯,武昌新军变附於革命党,总督瑞澄弃城走,遂陷武昌。诏夺瑞澄职,仍命权总督事,戴罪图功。命陆军大臣荫昌督师往讨,湖北军及援军悉听节制,萨镇冰率兵舰、程允和率水师并援之。丙辰,张彪以兵匪构变,弃营潜逃,夺湖北提督,仍责剿匪。停永平大操。弛山西、河南运粮禁。武昌军民拥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官黎元洪称都督,置军政府。嗣是行省各拥兵据地号独立,举为魁者皆称都督。革命军取汉阳,袭兵工厂、铁厂,据汉口。丁巳,起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岑春煊为四川总督,俱督办剿抚事宜。命贝勒载涛督禁卫各军守近畿。戊午,王人文罢,复以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停奉天今年贡。己未,岑春煊辞四川总督,诏不许。趣梁敦彦来京供职。京师开粜济民食。壬戌,诏长江水陆诸军俱听袁世凯节制。谕川、楚用兵,原胁从,自拔来归,不咎既往,愿随军自效,能擒献匪党者,优赏之。获逆党名册应销毁,毋株连。两省被扰地方抚恤之。免裁各省绿营、巡防队。寿耆免,授连魁荆州将军。癸亥,皇太后懿旨,发帑银二十万两赈湖北遭兵难民。福建龙溪、南靖两县河溢堤决,发帑银二万两赈之。以湖北用兵,谕山东、山西两省购运米麦济军。甲子,命副都统王士珍襄办湖北军务。

  九月乙丑朔,日有食之。资政院第二次开会,诏勖议员。湖南新军变,巡抚余诚格奔於兵舰,巡防营统领前广西右江镇总兵黄忠浩死之。丙寅,陕西新军变,护巡抚布政使钱能训自杀不克,遂走潼关,西安将军文瑞、副都统承燕、克蒙额俱死之。丁卯,皇太后懿旨,发内帑二十四万两赈直隶、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浙江、湖南、广东诸省饥,立慈善救济会。戊辰,张荫棠免,以施肇基充出使义墨秘鲁三国大臣。革命党人以药弹击杀广州将军凤山。己巳,皇太后助帑於慈善救济会。资政院言邮传大臣盛宣怀侵权违法,罔上欺君,涂附政策,酿成祸乱,实为误国首恶,诏夺职。端方奏,访查川乱缘起,实由官民交閧而成,请释谘议局议长蒲殿俊及邓孝可等九人,湖北拘留法部主事萧湘并免议,从之。以唐绍仪为邮传大臣。命陈邦瑞为江、皖赈务大臣。庚午,皇太后出内帑一百万两济湖北军。召荫昌还,授袁世凯钦差大臣,督办湖北剿抚事宜,节制诸军。命军谘使冯国璋总统第一军,江北提督段祺瑞总统第二军,俱受袁世凯节制。以春禄为广州将军。赠恤遇害广州将军凤山。冯国璋与革命军战於滠口,水陆夹击汉口,复之。壬申,以瑞澄失守武昌,避登兵舰,潜逃出省,偷生丧耻,诏逮京,下法部治罪。癸酉,下诏罪己。命溥伦、载泽纂宪法条文,迅速以闻。资政院总裁大学士世续以疾免,以李家驹代之,达寿为副。桂春回仓场侍郎任,赵秉钧署民政大臣。夺湖南巡抚余诚格职,仍权管湖南巡抚事。山西新军变,巡抚陆锺琦死之。云南新军变,总督李经羲遁,布政使世增及统制官锺麟同、兵备处候补道王振畿、辎重营管带范锺岳俱死之。命汤寿潜总办浙江团练。开党禁。戊戌政变获咎,及先后犯政治革命嫌疑,与此次被胁自归者,悉原之。资政院言内阁应负责任,请废现行章程,实行内阁完全制度,不以亲贵充任。诏韪之。顺天府平粜。甲戌,江西新军变,巡抚冯汝骙走九江,仰药死。安徽新军犯省垣,击散之。乙亥,授袁世凯内阁总理大臣,命组织完全内阁。庆亲王奕劻罢内阁总理大臣,命为弼德院院长。那桐、徐世昌罢内阁协理大臣,及荣庆并为弼德院顾问大臣。罢善耆、邹嘉来、载泽、唐景崇、荫昌、载洵、绍昌、溥伦、唐绍仪、寿耆国务大臣,俱解部务。载涛罢军谘大臣,以荫昌为之。起魏光焘为湖广总督,命速往湖北。陆海各军及长江水师仍听袁世凯节制调遣。丙子,召袁世凯来京。命王士珍权署湖广总督。用张绍曾言,改命资政院制定宪法。丁丑,资政院奏采用君主立宪主义,上重大信条十九事。发内帑十万两赈四川遭兵难民。戊寅,诏统兵大员以朝廷与民更始,不忍再用兵力之意谕人民。谕统兵大员申明纪律,禁扰民。命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署山西巡抚。袁世凯辞内阁总理大臣,温诏勉之。赠恤殉难山西巡抚陆锺琦。贵州独立,举都督,巡抚沈瑜庆遁。革命军陷上海。袁世凯命前敌诸军停进兵。寻遣知府刘承恩、正参领蔡廷干诣黎元洪劝解兵,不得要领而还。己卯,诏许革命党人以法律组政党。资政院言汉口之役,官军惨杀人民,请敕停战。谕袁世凯按治军官罪,商民损失由国家偿之。吴禄贞奏,遣员入敌军劝告,下令停攻击,亲赴娘子关抚慰革命军,诏嘉之。裁广东交涉使司。江苏巡抚程德全以苏州附革命军,自称都督。浙江新军变,巡抚增韫被执,寻纵之。庚辰,予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侍郎衔,宣抚长江。绍曾称疾不赴。命张勋充会办南洋军务大臣。赵尔丰免,命端方署四川总督。趣袁世凯入京。释政治嫌疑犯汪兆铭、黄复生、罗世勋於狱。辛巳,广西巡抚沈秉堃自称都督。内阁铨叙局火。壬午,江宁新军统制徐绍桢以其军变,将军铁良、总督张人骏、提督张勋拒守。镇江陷,京口副都统载穆死之。安徽新军变,推巡抚朱家宝为都督。癸未,诏特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从资政院奏,依宪法信条公举,故有是命。吕海寰请依红十字会法,推广慈善救济会,从之。广东独立,举都督,总督张鸣岐遁。福建新军变,将军朴寿、总督松寿死之。甲申,皇太后懿旨罢继禄,起世续复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召锡良入觐。以朝廷於满、汉军民初无歧视,命统兵大员晓谕之。乙酉,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告独立。顺天府奏立临时慈善普济赤十字总会於京师。罢贝勒毓朗军谘大臣,以徐世昌代之。丙戌,赏恤江宁战守将士。命吕海寰充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兼慈善救济会事。东三省谘议局及新军要求独立,总督赵尔巽不从,寝其议,仍令解劝之。丁亥,命近畿各镇及各路军队并姜桂题所部俱听袁世凯节制。戊子,分遣被兵各省宣慰使,徵国民意见。命各省督抚举足为代表者来京与会议。赵尔巽以川事引咎请罢,诏不许。吴禄贞以兵至石家庄,为其下所杀。御史温肃劾禄贞包藏祸心,反形显著。诏陈夔龙按查。王士珍以疾免,命段芝贵护湖广总督。永定河合龙。袁世凯来京。己丑,以张锡銮为山西巡抚。溥颋免,以锡良为热河都统。庚寅,袁世凯举国务大臣。诏命梁敦彦为外务大臣,赵秉钧为民政大臣,严修为度支大臣,唐景崇为学务大臣,王士珍为陆军大臣,萨镇冰为海军大臣,沈家本为司法大臣,张謇为农工商大臣,杨士琦为邮传大臣,达寿为理藩大臣,俱置副大臣佐之。於式枚、宝熙充修律大臣。绍昌、林绍年、陈邦瑞、王垿、吴郁生、恩顺俱充弼德院顾问大臣。辛卯,命段祺瑞署湖广总督。起升允署陕西巡抚,督办军务。壬辰,浙江巡抚增韫坐擅离职守夺职。癸巳,以督攻秣陵关馀党,将士奋勇,赏张勋二等轻车都尉世职。甲午,资政院上改订院章,颁布之。

三多的生平

三多在同治十年辛未(1871年)五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清朝浙江省杭州府,他出身杭州的驻防旗人,隶蒙古正白旗。本姓钟木依氏,汉姓张,蒙古全名三多戈,字六桥。三多少聪慧,精骑射,尝自语:“我朝家法文武并习,顾独以韬钤自囿耶?” 遂奋志读书,先后从王廷鼎、俞樾等大师学书法、诗画、琴技,精通汉文。他曾遍读石湖、剑南、李商隐、西昆诸集,而以杜牧自比。三多发迹较早,自幼承其叔父难荫得袭三等轻车都尉,食三品俸,17岁中举,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仅24岁便官至二品红顶戴,任杭州三等驻军都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后任浙江武备学堂总办及督练公所洋务局提调,继为杭州知府,第一标统兼候补道。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升任民政部参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任归化城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副都统。
三多在归化任职期间,积极主张对蒙区进行改革,建议在蒙古族地区“遍设半日学堂以开蒙智”;选拔内外蒙古王公勋旧子弟入陆军贵胄学堂学习,并指出“时势日急,外患更深,整顿蒙旗,万难再缓”。同时也提议对内外蒙古的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将内外蒙古地区分为四部,其中外蒙古分为二部,喀尔喀东二盟为一部,治所设于库伦;西二盟和科布多等地为一部,治所设于乌里雅苏台;每部设类似于东三省总督兼将军的大臣一员,其下设警政、垦地、编练、交涉等12个局;开办初每部拨给经费120万两,以后逐年减少拨款,五年后完全自收自支,“以蒙财治蒙地,当可安中夏而御强邻”。 清廷对他的前两项建议基本采纳,对后一项即对蒙区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改革的建议予以否决。由于三多治蒙颇有成效,故清政府于宣统元年(1909年)11月命三多署理外蒙古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办事大臣(1911年6月实授),于是三多开始卷入了外蒙古最动荡的政局之中。 库伦是外蒙古最大的城市,也是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驻锡之地,库伦办事大臣即是清朝在外蒙古地区设置三名大臣(其他两个是乌里雅苏台将军、科布多参赞大臣)之一。宣统元年(1909年)11月,库伦办事大臣延祉因病解任,由归化城副都统三多署理库伦办事大臣,1910年3月正式接印视事。三多响应清朝中央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方针,积极在外蒙古地区推行各种改革。三多为人“年力精壮,好文事,有干练才”,但行事不免操切。他“以俄人谋蒙日亟,力纠积弊”,在外蒙古力行新政,主要是兴办教育,移民实边,开放招垦,编练新军,整顿摊派,禁止喇嘛教寺院对蒙民的横征暴敛,加强库伦市政建设,奏请修建张恰铁路(张家口—恰克图)等,在外蒙古筹建实业调查诸局等机关20多处。
三多为了顺应内地的宪政潮流,除了在外蒙古兴办教育以外,还进行了辖区户数统计、年收入支出总数统计,试编了1911年财政预算。又拟裁撤原设的理刑司员和领催,在库伦和恰克图成立审判厅、检查厅,建立新式的司法机关。其经费来源有二,一是裁撤理刑司员等腾出的经费,二是开征车驮木植薪炭各捐。库伦城的77名巡警未受教育,素质很差,三多委任民政部巡警学堂毕业生觉罗铭佑为试署库伦九品警官,令其对这些巡警加以训练,完善了库伦的警察制度。三多也像内地省份那样,在外蒙古筹练新军,他招募内地青年入蒙参军,成立了库伦兵备处,北京的军谘府委派唐在礼为兵备处总办。唐在礼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曾充近畿教练处总办。1911年1月底,他到达库伦。库伦原设立营务处裁并,宣化营、巡防步队、喀尔喀东二盟军务、台站卡伦官兵统归兵备处节制。三多奏准将原应上交中央政府的1910年金矿税19万多两全部截留,充作练兵经费。1911年6月三多奏准,库伦新军包括马队、机关炮营两部分。但由于外蒙局势变化,新军一兵未练。
三多治蒙一年多,极大推动了外蒙古地区的近代化,开创了外蒙古地区的近代邮政、近代教育、近代警政、近代采矿业等事业,促进了外蒙地区与内地人民的交流。但是,他新设一系列机构加重了外蒙古人民的负担,也引起了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外蒙喇嘛及王公势力的极度反感,外蒙古独立倾向更加暗潮涌动。1910年(宣统二年)发生喇嘛与库伦大臣的冲突事件。喇嘛因购木料争吵,继而聚众抢劫德义涌木厂,库伦办事大臣三多亲往弹压,拘捕首犯僧人。喇嘛聚集数千人向三多乘舆投石抗捕,并于途中抢回被捕喇嘛。三多责令沙比衙门交出正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中旬,杭达多尔济一行赶回库伦,密谋宣布外蒙古独立,组成以杭达多尔济为首的临时总理蒙古国务衙门。11月30日,杭达多尔济等人,向清朝驻库伦办事大臣三多提出最后通牒,宣布“将蒙古全土自行保护,定为大蒙古独立帝国,公推哲布尊丹巴为大皇帝,不日登极”,要三多立刻出境。
据中文史料记载:在农历十月“十四日,三多见蒙人无加害之意始由领事馆雇车数量,逃至恰克图。恰克图署任章京见三多至,再三挽留,不令其去,三多坚执不从,遂乘俄国火车,逃归奉天,旋又逃至天津”。12月16日,库伦独立集团正式宣布成立大蒙古国,以共戴为年号,奉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为皇帝。
辛亥蒙古变,蒙军包围库伦参赞大臣衙门,限三多三日内出境。三多卫队由俄兵搜械解散,行辕由俄兵会同蒙军看管。四日后,由哥萨克骑兵将三多等押解出境,逃至恰克图。恰克图署任章京见三多至,再三挽留。三多这位自小深受汉文化熏陶的蒙古人因无限忠于中国政府,严厉反对外蒙古独立,更为反抗沙俄的分裂活动,于是坚决不从蒙方之“再三挽留”,偷乘俄国火车逃至奉天(沈阳)。这时,清朝政府已经消亡,他又奔天津,坐起寓公,暂缓政治避难。 民国时期,三多先后任盛京副都统、山海关副都统、金州副都统、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咨议、国务院铨叙局局长(相当中央组织部部长)等。
伪满洲国时,三多仍为高官。“七七事变”后,常常往来于北京—东北之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过三多的事迹。三多曾居北京东城板厂胡同。著书有《可园诗钞》四卷、《可园外集》、《可园文集》、《柳营谣》、《库伦蒙城卡伦对照表》、《库伦奏议》等多部。《柳营诗传》四卷,“集杭州满洲驻防营中诸老辈诗,附采诗余,并及闺秀。”
后历任库伦办事大臣,盛京副都统兼守护大臣等,世袭轻车都尉。民国元年(1912)以后,再来沈阳,管理沈阳故宫和清朝关外三陵(新宾永陵、沈阳福陵和昭陵),由张作霖拨给管陵费用。伪满时去伪新京(长春),溥仪赐宅以居,并出任伪满电气株式会社总裁。伪康德七年(1940)卒,终年六十九岁。他自幼聪慧,为人慈祥恬淡,且好施济,家教严格,勤于文学,受业于浙江俞曲园(樾)太史,尤以诗词得心太史嫡传而著称。工书法,善隶书,笔法遒劲,海内驰名,憾无书画集问世,在沈阳只见有书题匾额德古斋。

张元奇的人物生平

张元奇(1860-1922)字贞午,侯官县(今福建闽侯县)人,自幼饱读经书,曾赴台教书。围棋大师“昭和棋圣”吴清源的外祖父。
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湖南岳州知府、奉天锦州知府,以弹劾权臣载振闻名。因弹劾皇亲国戚,被西太后贬官至浙江省。民国元年(1912年)4~5月,任北京政府内务部次长。同年11月至次年11月,任福建民政长。民国3年5月,任政事堂铨叙局局长。同年9月,任奉天巡按使。民国4年9月,署内务部次长,兼参政院参政。民国5年2月,任肃政厅肃政使。民国9年5月,任经济调查局总裁。晚年回乡,被推为福州鳌峰书院山长。位高至满洲奉天省长。

北洋政府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

北洋政府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甄用 

保荐人员的审查任用制度。北洋政府时实行此制,依照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九月三十日公布的《文官甄用令》的规定,凡有下列资格之一者,得由保荐官切实保荐,依法甄用:一、有和简任官或荐任官相当资格,由考试出身者;二、有和简任官或荐任官相当资格,但非考试出身,曾任实职五年以上确有特别成绩者;三、有荐任官以上相当资格,历办地方行政事务八年以上成绩卓著者;四、有特别才能、通达治术而夙著闻望者;五、办理国家特别事务有异常劳绩者;六、有和委任官相当资格,曾任实职十年以上有特别政绩者。保荐官以下列各员为限:一、特任文职;二、各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三、依《文官任职令》规定得呈请荐任文职的简任长官。每人保荐名额以二人为限。保荐人须将被保荐人的履历和证明文件等呈请大总统令交文官甄用委员会甄用。保荐官若有徇情滥保或与事实不符的,发觉后须受处分。被保荐人在文官甄用委员会审查合格,由铨叙局带领觐见大总统后,分发候用。

词语分解:

  • 甄的字典解释 甄 ē 审查,鉴别:甄审。甄别。甄选。甄录(选择录用)。甄品(鉴别品评)。甄拔(甄别人材而荐举使用)。 制造陶器的转轮;制造陶器:甄陶(引申为对人的陶冶和造就)。 姓。 笔画数:; 部首:瓦; 笔顺

  • 用的字典解释 用 ò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用。用心。用兵。用武。 可供使用的:用品。用具。 进饭食的婉辞:用饭。 花费的钱财:费用。用项。用资。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用。有用之才。 需要(多为否定):不用多说。 因

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南京临时政府官制基本采取美国式的总统制,不设国务总理,而由临时大总统直接统辖各部。临时大总统和各部总长组成国务会议,决定重大政务。

临时大总统为最高行政首长,临时副总统的地位仅次于临时大总统,均由各省都督府代表会选举,以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当选。因属临时性质,任期未作规定。临时大总统因故不能视事,得委托临时副总统代理;因故去职,则由临时副总统升任。

扩展资料

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各部有陆军、海军、外交、内务、财政、司法、教育、实业、交通等九部。各部设总长、次长各一人。

总长由临时大总统提名,各省都督府代表会同意。次长由临时大总统简任。九部之外的中央重要行政机关,还有参谋部、大本营、卫戍总督府等军事机关,及法制局、印铸局、公报局、铨叙局、稽勋局等。

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实施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解散,由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继承,权力归入不同机关。

安武军的相关信息

倪嗣冲率领的这支武卫右军全面统一安徽全境后,以战略上为考量,没有将军政中心放在当时的省会安庆,而将督军府(又称将军府)设在了当时还是津浦路上的一片茫荒之地--蚌埠。随着军队的迅速扩展及对当时全省政治、军事的全面控制,在提拔军队高级将领及地方重要部门的首长时,除继续重用一批原从毅军及北洋六镇调来组建此军的股肱干将,另外大批培养并录用倪氏族人及姻亲家族成员,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形成了这支部队的骨干力量,故时人亦称这支军队为“倪家军”。
倪嗣冲这种广聚家族人才,及用文人管理军队之思想,实是对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及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控制军队的一脉传承。曾国藩当年对清朝绿营兵对太平天国作战屡战屡败即指出“彼营出队,此营张目而旁观,哆口而微笑。见其胜,则深妒之,恐其得赏银,恐其获保奏;见其败,则袖手不顾,虽全军覆没,亦无一人出而援手,拯救生死呼吸之顷者”。随将湘军建军的指导思想定为:摒弃行伍出身,“官气”十足的旧官弁,实行乡土结合,建立严格的封建依附关系,物色“血性忠义”的儒生作为各军将弁。湘军的成军办法是由曾国藩直接物色水陆各将领,各将领利用宗族、师生、亲友、同乡关系,各自去物色所属各“营官”;“营官”物色“什长”;“什长”招募所属部卒。这种层层隶属关系,使各军各营成了各级头目的“家兵”。整个湘军从总体上看自然成为“曾家军”了。但曾国藩也只能增增节制,不能越级指挥。实际上是将原来绿营的“兵为国有”改变为“兵为将有”了。
倪嗣冲本人即是秀才出身,文人领军,尊儒礼士,且安徽为袍泽乡里,故能充分将湘、淮各军的成军经验应用在“安武军”的创立中,“安武军”将领中较著名的“军旅书生”或“家族宗亲”有:
倪毓棻(字香圃)—— 倪嗣冲胞弟,人称“三将军”,民国中将衔,任皖北镇守使,安武军司令;
倪道杰(字幼丹)—— 倪嗣冲长子,历任直隶州知州,督军公署高等顾问,安武军粮饷局局长,中华民国国务院铨叙局主事,参议院议员等职;
王普(字慈生)—— 倪嗣冲女婿,毕业于早期的“保定军校”及北洋时期的“陆军大学”,任第三混成旅旅长,兼皖南镇守使,安徽省长及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军长;
倪道煦 —— 倪嗣冲胞侄,民国陆军上校衔,任“援湘军”模范营营长,督军公署副官长;
倪道煌(字腾辉)——倪嗣冲胞侄,任将军府总办;
王平阶 —— 倪嗣冲表侄,任江防司令兼长江水上警察厅厅长;
华毓庵 —— 倪嗣冲外甥,任第五混成旅旅长;
李良臣 —— 倪嗣冲侄婿,任第八路统领;
李中蒸 —— 倪嗣冲侄婿,任督军府电务处处长;
倪朝荣(字灿墀)—— 倪嗣冲堂孙,任第一混成旅旅长;
倪金镛(字老德)—— 倪嗣冲侄孙,任第二混成旅步兵团团长;
倪朝臣(字赞卿)—— 倪嗣冲堂孙,任安武军团长;
倪朝杰(字用三)—— 倪嗣冲堂孙,任安武军营长;
戎鸿举,戎孟明 —— “三将军”亲家族人,任统领及第四混成旅营长。
家族、姻亲、师生的加入,大大加强了这支部队的凝聚力,使这支实力强大的“安武军”也成为了支持倪嗣冲治皖八载,及在后来的与“南方作战”、“督军团干政”等重大民国风云事件中,成为关键角色的后盾。
1920年倪嗣冲因长期卧病下野后,安徽军政首脑更换频叠,从中央到地方更有太多的人打这支由5个混成旅组成的队伍的算盘,分化、拉拢无所不用。在各方面情况均不利的局势下,“安武军”还是保持了6到7年的完整性,起到了对皖省的保护及剿匪之职。直至1927年大部分军队在王普、马祥斌带领下,分别归附了国民革命军。

郭则澐的人物生平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授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不久,回国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二等秘书官。宣统元年(1909年),改任浙江金华知府,后署浙江提学使,创机织学堂。后任浙江温处道道台。民国建立后,历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厅秘书、政事堂参议、铨叙局局长、兼代国务院秘书长、经济调查局副总裁、侨务局总裁。民国11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去职,在京、津购地建房隐居,讲学著作。民国26年,在北海团城创办古学院,被推为副院长兼教师,访求古籍,研读古文,培养人才,校印古书,暇则撰写小说。北京沦陷后,拒任伪“礼制会顾问”、伪“北京政权秘书长”等职,只在国学书院任研究班词章门导师。民国31年,周作人请则澐出任日伪“华北教育总署署长”职务,则澐坚决拒绝,并在国学书院《国学丛刊》上发表《致周启明(周作人)却聘书》,以明心志。逝世后安葬于香山云巢坟园。著述甚丰,有《瀛海采风录》2卷、《十朝诗乘》24卷、《清词玉屑》12卷、《旧德述闻》1册、《竹轩摭录》8卷、《庚子诗鉴》4册、《南屋述闻》1册、《辶豚圃詹言》10卷、《知寒轩谈荟》多册、《龙顾山房全集》等20余种刊行,还有《洞灵小志》、《洞灵续志》、《洞灵补志》传世,小说《红楼真梦》(又名《石头补记》)是《红楼梦》续书中最有影响的著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印行。

郭则沄的人物评价

“君才如天马行空,恨不得共支边局耳!”——徐世昌《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调编修郭则沄赴东
襄理文牍片》
“以君之才,遭遇雍乾盛时,其承旨敏捷、膺眷发舒,其成就庸在张文和、汪文端诸公之后?”——陈曾寿《龙顾山房诗续集》序
武昌变起,公在温处道任内,时杭州乱,各郡惊扰,公素为部民悦服,被缨定变,辖境以安。旋朝廷逊位诏下,乃挂冠北上,温民遮道攀留,公不可,遂如京师,省文安公,且商归田之计。文安公曰:「国体虽变,天下事未可知,汝年尚可为,当忍辱负重,以匡王室,此狄梁公所以唐也。」公受命退谒东海徐公,授以显列,不拜,为长秘书,得于簿书中尽知天下情变,每就商大计,移日晷。至丁巳复辟,召公直议政处,寻赐头品顶戴,阶光禄大夫。然公深感仓卒举事,速之适以厄之,不旬日,事竟败。既见时事日纷,知艰于有为,居常郁郁。迨法驾狩天津,公亦引向以退,然近朝行在,远谒诸陵,犹以君恩亲命终无以报,引为遗恨。未几,丁文安公忧,遂杜门不闻时事。逮山陵之变,与遁荒于远隅皆会南朔耆旧驰书当轴,力事营护,其始终厥志如此。——许钟璐《清故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赏戴花翎署浙江提学使司提学使侯官郭公墓表》
“公博学能文,虽颠沛忧危之际,未尝朝夕废文字。在天津,结冰社、须社、俦社。在旧都(北京),结钵社、律社。与一时硕彦耆儒商量旧学,皆推公为祭酒。尤以立诚持毅守约居仁行恕主敬知耻之学,身体而力行之,兼以课士。平生著述凡数十种。”——许钟璐《清故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赏戴花翎署浙江提学使司提学使侯官郭公墓表》
“山亭低唱,类多变徵之声;花径微吟,亦溅哀时之泪;匪独上嗣两窗,直可远方二主。”(两窗,指南宋词人吴文英和周密,吴号梦窗,周号草窗。二主,指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邢端《独茧词》弁言
“天才轶举,靡不精诣,而感时揽物,托寄微至所不尽,时出曼声,于悱于恻,回荡于肠魄;一珠一泪,拍 浮于酒悲。读所著词,但觉织绡腕底,去尘眼中。菽夏中仙,郁焉何远。”——徐沅《龙顾山房诗余·序》“蛰云三世仕渐,词品柔丽芳缛,有竹坨(朱彝尊)、樊榭(厉鹗)之风。”——陈声聪《闽词谈屑》
“郭蛰云丈(则沄)才艳敏给,外舅晚读先生帮办铨叙局时,曾于白事之际,见其草拟……四六文三百余言,顷刻而就。”——陈声聪《兼于阁诗话》
郭则云乃饱学之士,长于经史文章,又工书擅画,书风遒丽灵巧,不甜俗不呆板。且喜蓄砚,写字悬肘,不藉几案,与方地山、袁寒云相同。曾见郭的一行书题跋,写得平和典雅,灵动美丽又含力度,和穆雅致却无平淡呆板之嫌,有意无意间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意境。上款为“式之老兄同年属题即正”,下款为“辛未腊八日则沄”。(式之即章钰(1865-1937),1904年甲辰科进士,于经史、词章、金石、考据各门,无不博洽专精。辛亥后,绝意仕进,迁寓天津,潜心学问,1927年受严修延请,主崇化学会讲席数年。“辛未”即1931年,正是两人在津相处的年月)。
——章用秀《“须社”郭则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