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山震虎的典故(你知道“指鹿为马”的故事吗)_鳌拜_康熙_大臣

本文目录

  • 你知道“指鹿为马”的故事吗
  • 丈母娘的丑事被我无意发现,怎么办
  • 康熙皇帝生擒鳌拜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你知道“指鹿为马”的故事吗

巨鹿一战,项羽解决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攻占了咸阳的东大门武关。消息传来,秦二世心惊胆颤、坐立不安。

此时,胡亥的宠臣赵高却在暗自思量:趁机杀了秦二世,自己做皇帝。但大臣们能同意吗?能认可吗?于是,赵高心生一计。

鹿马前奏,一探究竟。这天,赵高去上朝,但与往常不一样。他既没有坐车,也没有骑马,而是旁若无人地牵着一只梅花鹿上了大殿。这让秦二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赵高谄媚地看了看秦二世,又傲慢地望了望众大臣,然后毕恭毕敬地说:“这是我刚得到的一匹宝马良驹,特意给陛下。”
鹿马前奏,一探究竟。这天,赵高去上朝,但与往常不一样。他既没有坐车,也没有骑马,而是旁若无人地牵着一只梅花鹿上了大殿。这让秦二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赵高谄媚地看了看秦二世,又傲慢地望了望众大臣,然后毕恭毕敬地说:“这是我刚得到的一匹宝马良驹,特意给陛下。”

虽说起义军叩关在即,大难即将临头,秦二世心中郁闷。但听了赵高的话后,不由得哈哈大笑:丞相真会开玩笑,这明明是鹿,怎么能说是马呢?

赵高没有理会胡亥的疑问,而是眯了眯那双暗藏杀机的眼睛,昂首挺胸地面向诸位大臣,沉郁自信、不容置疑地说:这是马!这是马!这明明是一匹宝马良驹,怎么能说是鹿呢?如果陛下不相信,可让大家说说,这究竟是鹿还是马?

见赵高如此坚定,秦二世蒙圈了。于是,他命令大臣们都去仔细地辨认一下,看看这玩意儿到底是鹿还是马。

许多大臣都不明就里,不知道赵高包藏了什么祸心,只是围着那只梅花鹿观看,却什么也不敢说。但是赵高圈里的几位朝臣,为了讨好赵高,却罔顾事实,极尽拍马溜须之能事,高声宣称:这是马!是马!怎么会是鹿?有几位一贯不买赵高帐的、正直的大臣,看不下去了,竭力反对说:这是鹿!是鹿!这绝对不是马!

至于胡亥弄明白了没有,天知道。但是,赵高的目的达到了——谁,因害怕我,而不敢说实话;谁,因讨好我,而不敢明言;谁,因反对我,而直言真伪…… 戏已经演完,一清二楚了。接下来,赵高就要秋后算账了!

正戏上场,悔之晚矣。赵高煞费苦心地为那些“指鹿为鹿”的大臣,一一编排了个罪名,在诱导胡亥认可后,把他们都关进了大牢。 敲山震虎!

自此以后,不管是有良知还是无良知的大臣,都畏服于赵高了,朝廷上再无杂音了。

蒙蔽了胡亥,控制了朝臣,赵高开始行动了。

这天,赵高命令自己的女婿阎乐、弟弟赵成率领军队去杀秦二世。他们包围了皇宫,以“强盗闯进了皇宫,你们不管”为由,解决了守门的卫兵。

接着,赵成便命令士兵箭射皇宫。经过搏击,宫里的卫士们都被杀死了,皇帝之位就要易主了。

胡亥在大难临头之际,斥责宫内的一个宦官:你怎么不早告诉我?以至于弄到这种地步!宦官怨恨地说:我以前敢跟你说实话吗?要是把实话告诉你,恐怕您早就把我杀了。说完,那个宦官逃命去了,秦二世成了光杆司令。

宦官跑了,阎乐闯进来了。虽属造反、谋逆,但阎乐照样“正义凛然”地责骂了秦二世一番:无道昏君!罪大恶极!

秦二世,不想死。他想哀求他的丞相放他一马:皇帝给你做,能给我个诸侯王吗?再不行,给个万户侯吧!实在不行,就饶我一条小命吧!

可是,他现在想见丞相,比原来朝臣们想见他还难。

阎乐给他的答复是:不行!不行!不行!丞相还等着呢!但是,你可以选择一个比较体面的死法。

秦二世明白了,什么都完了。他不由得想起了被腰斩的李斯,李斯若在,焉能至此。他终于明白了“鹿马之争”到底是怎么回事,赵高都能“说啥是啥”了,自己还懵懂不知。唉,自作孽,不可活啊!

“颠倒黑白”地做了皇帝,又“颠倒黑白”地丢掉了帝位。时年只有二十三岁的胡亥,恋恋不舍地自杀了;凄凄惶惶地见他的老爸去了……

丈母娘的丑事被我无意发现,怎么办

最近因为岳母手机运行变得很慢,让我给她把手机删除下文件,恢复下设置什么,查看到文件夹中的垃圾文件时,无意发现了很多她的出轨信息,目前就我发现了。接下来更让人惊讶的是。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回自己公寓,看见老婆又没有回来,打电话也无人接。

我便去岳母家找她,用钥匙打开门后,看到地上的衣服鞋子很乱,我连忙上前想去收拾好,不料我上前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鞋子。

然后我一开门,见到我,他们并没有慌张,而是慢条斯理地穿好衣服。那个男人轻蔑地看了我一眼后离开了,岳母也没有一句解释。

我回到公寓左思右想 这个事情跟不跟老婆说,又怕不好收场,不说,自己心里好别扭,面对她们家的人时,也感觉难受。岳父和岳母长期一个在外务工,一个在家带老婆和小舅子读书。现在都大了,我发现了这事。我应不应该单独跟她聊一聊大家说呢?

康熙皇帝生擒鳌拜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康熙智擒鳌拜,是大清历史上最精彩的故事,皇帝为什么没有动用朝廷的高手呢 ?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康熙生擒鳌拜的历史背景

1661年正月,24岁的顺治帝驾崩,遗诏8岁的皇子玄烨即位。

因为皇子年幼,顺治帝又在临终前遗诏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4位大臣辅佐小康熙。

在顺治灵前,4位辅政大臣盟誓,表示要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事实证明,这盟誓有多真,后来的背叛就有多深!

在4位辅佐大臣中,鳌拜的势力本来最弱的。但是,鳌拜资格老,军功又高,在辅政的路上日益骄横,根本就没把其他3位大臣和小皇帝放在眼里。

1667年6月,索尼病死。同年,康熙亲政。然而,辅政大臣依旧,鳌拜的狂傲依旧。

为了解除鳌拜对皇权的威胁,苏克萨哈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

这一招触及到了鳌拜的要害,因为皇帝如果恩准了苏克萨哈,就意味着两外两名大臣也要卸任。

鳌拜不愿意就这样退出政治舞台,他设法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

康熙眼睁睁地看见苏克萨哈因为自己被杀,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保护他和他的家人,少年的康熙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自此,4大辅臣中,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为人庸懦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虽然康熙已经亲政,鳌拜却不想归政于他。

因此,康熙与鳌拜之间的矛盾逐渐上升!

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

鳌拜能够在康熙面前,目中无人,是有根深蒂固的原因的。

鳌拜,出身将门,他精通骑射,在青年的时候就在军中效力,战功赫赫,有“满洲第一勇士“的称号。

也许年轻的时候心思单纯些,鳌拜一直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1643年8月,皇太极逝世,皇室内部在帝位继承上,出现了尖锐的矛盾。

鳌拜带领效忠皇太极的一批将领,不惜以武力对抗觊觎帝位的多尔衮,说道:

“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就这样,多尔衮作出了让步,6岁的顺治继位,多尔衮摄政。

之后,因为上面的原因,鳌拜多次受到多尔衮的迫害。这种窘境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了才结束。

鳌拜的忠心耿耿,使顺治帝对鳌拜非常敬重,并视之为心腹重臣。从此后,鳌拜随侍在顺治帝身边,直接参与并管理国家各类事务。

于是,深得皇帝赏识的大红人鳌拜,在朝廷内外如鱼得水。

对皇权并不是很热衷的顺治帝,个性鲜明。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顺治帝醉心于佛教,又遭遇董鄂妃离世。年青的帝王心灰意冷,这时候,许多的政事都由鳌拜来处理。

因此,在朝廷内外,许多重要部门里,鳌拜有意无意都安排了许多自己的人。

小皇帝亲政,却没有势力

康熙8岁(虚岁)丧父,10岁丧母。康熙回忆说,幼年的自己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颤颤巍巍地坐上了皇位,在朝廷没有一点根基,没有一个心腹。在金庸的《鹿鼎记》里有描述,有一天,康熙问韦小宝:

“你觉得朕人怎么样?”

韦小宝对康熙说:“我觉得你挺可怜的!”

我最开始看《鹿鼎记》的时候,很小很小,根本不懂韦小宝怎么会认为皇帝可怜。但是,这句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现在回头再来看,一定是金庸大师借韦小宝的嘴,说出了他对少年康熙这段处境的同情。

所以,就算大内有高手能拿得住鳌拜,但是,少年的天子在朝中根本拿不住这些大内高手。更何况,这些大内的高手,难保没有鳌拜的同党。

如果康熙真的启动这些高手,也许行动还没开始,康熙就被鳌拜给整下去了。这个险,康熙不能冒,也不敢冒。

一群摔跤的少年,擒住了“满洲第一勇士“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有“千古一帝”之称。

柏杨评价康熙大帝说:

“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年轻气壮,有刘邦豁达大度的胸襟和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智慧。”

所以,少年的康熙在对付鳌拜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

他召集了一帮少年,每天和他一起练习摔跤,谁都不知道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大家都以为小皇帝练着好玩。

包括鳌拜自己,都对这群小孩熟视无睹。皇帝年少,沉迷嬉乐,鳌拜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而暗自高兴。

可是,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帮孩子在玩耍时,孩子们却在成长,和皇帝一起成长,包括孩子们摔跤的本领!

终于有一天,康熙请鳌拜入宫。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一切,就像做梦一样,连鳌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会被几个孩子捉住!

聪明的康熙,走的是双保险的计划。

如果擒拿鳌拜计划失败了,大不了说是孩子们淘气,想和“满洲第一勇士“决一输赢。

如果,擒拿鳌拜的计划成功了呢?

成功了的话,鳌拜就从此滚下台了呀!

三少说:

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你的对手,否则会输得很惨。

比如,鳌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