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儿女考清华均名落孙山,林徽因不信复查考卷,世人都说可惜_林徽因_清华_清华大学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在民国时期有着许多才女,诸如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不同凡响的张爱玲,文学大师冰心等,在这繁星之中,始终有一颗星的光芒是注定大放光明的,她就是林徽因,一位几乎惊艳了整个民国的奇女子。

她是徐志摩的魂牵梦绕,是金岳霖的爱而不得,是梁思成志同道合的一生伴侣。如此惊才绝艳的女性,其儿女却在求学清华的路上纷纷折戟沉沙,名落孙山,让人大感意外。林徽因不信复查考卷,而她得知结果后的所作所为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林徽因

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林徽因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是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爱妻,曾参与过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等诸多与建筑有关的论文。

抗战结束后,百废待兴,国内大学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生机。1946年,梁思成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林徽因也以特聘教授的身份在清华教书育人。

林徽因夫妇膝下育有一对儿女,女儿梁再冰比儿子梁从诫大两岁。梁再冰聪明可爱,自幼便受到父母的熏陶,对建筑学情有独钟,立志要考进父母所在的清华大学建筑系。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可谓中国最顶尖的学府,即使是放到现在,若家中小辈考进清华大学,那是必要请来戏班大唱三天三夜的,还要再摆上几天的流水席,不如此无法表达喜悦之情。清华!清华!多少学子的大学梦啊,又有多少人在此折戟沉沙。

有着这样优秀的父母,梁再冰的天赋毋庸置疑,再加上她自幼敏而好学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梁再冰面对高考虽然难免有些紧张,却表现的胸有成竹,林徽因见女儿颇为自信,一直担忧的心也舒缓下来。

展开全文

林徽因与子女

让人望眼欲穿的高考成绩终于出来了,林徽因一家却没有一丁点儿的欢喜,梁再冰出人意料的落榜了,清华大学从此成了她遥不可及的梦,而她也再不可能像父母一样从事自己喜欢的建筑学了,这对梁再冰而言就像晴天霹雳。

林徽因无法相信以自己的女儿成绩会考不上清华大学,于是她走完程序亲自拿到女儿的试卷复核,但是结果没有改变,并没有她意料中的错判误判,既如此林徽因也不再纠结,与梁思成商议决定让女儿转投北大,于是梁再冰进入了北大西语系,后来成为一名驻外记者。

梁再冰肯定会难以释然吧,父母皆在清华任教,她的叔叔也是清华出身,甚至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还是出自梁再冰的爷爷梁启超。考进清华,在梁再冰看来是自己的家庭传统,是理所应当的人生经历,也是她自小的奋斗目标。

清华梦碎对她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但是林徽因还是鼓励女儿坚强,勇敢接受现实。林徽因个性要强,极重原则,她不会为了女儿要求学校大开"方便之门",即使她知道这件事可能会导致女儿一蹶不振。对待大学的规章制度,林徽因一以贯之,困境之中更显气质芳华。

林徽因与梁思成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子承父业,这是最好的传承。1950年,林徽因夫妇的儿子梁从诫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考验——高考。不同于姐姐梁再冰,梁从诫的身上担负着父母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

而梁从诫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学习天赋,他的成绩一向出众,在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中也是名列前茅,照这样看来,清华大学唾手可得,林徽因夫妇也表现出对儿子的强烈信心。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灾难总是接踵而来,不给人喘息之机。两分,它无情的摧毁了一对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林徽因看着儿子的成绩久久无法平静,她无法相信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会在清华路折戟沉沙,于是她迫切的走完程序,再次查看了梁从诫的考卷。

梁从诫与梁再冰

在复核过程中,林徽因发现梁从诫的答案很是完美,只是一些题目似乎给人故意答错的感觉。林徽因正疑惑不解时,她发现在一张卷子的空白处有一行小字,梁从诫许是知道母亲会来查卷,所以故意留下这一行字,向父母表明自己的心迹,他真正热爱的是历史而不是他们强加在他身上的建筑系。

林徽因在这之后才知道自己儿子的志向,她很后悔自己从没问过孩子的意愿,把自己与丈夫的心愿强加在儿子身上,差点便毁了儿子的人生。

林徽因是一个优秀的母亲,虽然梁从诫没有能够子承父业让人遗憾,但是她选择尊重梁从诫的选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她心里,只要梁从诫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已经极好了。最终梁从诫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北京大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历史专业。

梁再冰/梁思成/林徽因

特权之下

洪武三年,朱元璋低调前往汝宁府,一位巧厨师精心的用九龙潭中的泉水沏了一盏灵山茶,茶香扑鼻,朱元璋喝完赞不绝口,当即下旨要给厨子官升三级。一位随行官员嘟囔道:"十年寒窗苦,何如一盏茶。"朱元璋一听便对那个官员说:"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陈春秀山东一个农家女,她早年参加高考,被山东理工大学录取,但并未收到通知书,多年后查询学籍时,发现自己已经入学并离校,经查证,她的学籍被同县的一人顶替。

苟晶,山东人,在高考中连续两年被冒名顶替,其中一个顶替者还是苟晶高三班主任的女儿,而她本人则莫名其妙的被湖北黄冈的一所中专学校录取。

从古至今,特权无处不在,人皆道寒门再难出贵子,不仅是因为贫家子接受到的教育远远比不上那些富贵阶层,还有可能贫家子寒窗苦读十年后,拼命取得的成绩却在不知不觉中为他人做了嫁衣,本该高歌猛进的人生,从此被打入尘埃,一蹶不振。

因此,林徽因夫妇没有利用自己在清华大学的身份地位和影响力为儿女大开"方便之门",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令人肃然起敬。

但是如同林徽因一般高情远致的人物终究太少。唯愿芊芊学子的辛苦付出不被辜负,让他们能够如愿以偿的背上塞满梦想的行囊,行走于追求理想的路上,一路阳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