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狠心拒绝徐志摩,多年后对女儿说出原因:他爱的人并不是我_林徽因_摩的_两人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讶,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首诗是1926年5月徐志摩在伦敦初识林徽因时为她写下的《偶然》,包含了浓厚的情感,也表达了对爱与美的消逝的感叹,它不是一首简单的爱情诗,更是人生的一首感叹曲。

此时的徐志摩虽然下笔忧郁,但内心却是欢欣鼓舞的,因为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深爱一个人。

徐志摩对林徽因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作为一个爱情至上的浪荡才子,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从来没有进行过修饰,那种浓郁的爱恋,让当时很多人都期盼着他们两人能最终走在一起。

即便是大文豪泰戈尔来中国的时候,也让这对才子佳人作陪,只是他们最终成为了彼此的遗憾,而徐志摩的《偶然》似乎也一语成谶,两人分别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最终不见了踪影。

那么林徽因和徐志摩为何会分道扬镳,他们两人究竟谁是这段感情的终结者?

展开全文

很显然,并不是徐志摩,毕竟他对林徽因的感情,或许连后来出现的陆小曼也无法相提并论,所以答案就只可能是林徽因。

林徽因是个才女,放眼整个历史进程,或许能在才气上力压她一头的也就只有宋朝的李清照了,那么她为何会狠心拒绝徐志摩的追求?

时隔多年之后,林徽因对自己的女儿梁再冰说出了原因:

他爱的人并不是我。

那么林徽因为何会这么说,徐志摩和梁思成相比,究竟又有哪点不如他?

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

在不少人的眼中,徐志摩只是一个浪荡公子,实际上徐志摩是绝对有这种资本的,他的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是当地有名的首富。

徐志摩是家中的长子,自幼便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贵生活,值得一说的是,当时的徐家亲戚关系网非常庞大,比如说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甚至徐志摩和钱学森也有亲戚关系。

可是生在大家族中,并不见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对于徐志摩来说,家族身份则犹如一把卡在他脖子上的枷锁,令他窒息。

当他18岁的时候就奉父亲的命令娶了张幼仪为妻子,对于这段婚姻,徐志摩并不愿意接受,但他又无可奈何。

后来徐志摩离家去了英国留学,在这里他感受到了自由,更令他兴奋的是,他遇到了林徽因。

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的时候,已经是两岁孩子的父亲,而林徽因则还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妙龄少女。

徐志摩觉得这一定是命运的安排,在他渴望真正爱情的时候,为他送来了令他痴迷的才女。

两人同样有才,彼此也相互吸引,一段美好的恋情,就此拉开序幕,而徐志摩的诗匣子也因为林徽因而被打开,他为林徽因写了不少情诗,可以说是林徽因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

只是让徐志摩备受煎熬的是,林徽因对他的追求一直没有热烈的回应,她始终用理性来审视这段感情,最终也使得她在徐志摩的疯狂追求中,果断脱身。

徐志摩与林徽因相知

徐志摩似乎明白林徽因为何会有这种态度,毕竟当时的他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

可是这在徐志摩的眼中,根本不是问题,所以在遇到林徽因之后没多久,他便向发妻张幼仪提出了离婚的请求,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

为了成为自由之身,徐志摩对张幼仪非常狠心,甚至还多次逼迫有身孕的妻子尽快签下离婚协议书。

最终徐志摩如愿了,但是徐家却一直没有将张幼仪赶出家门,毕竟他的父亲徐申如对这位儿媳非常满意,更何况张幼仪还为徐家生下了儿子。

在此之后,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了,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的活动,一起演戏,经常写信互诉衷肠。

可是让徐志摩没有想到的是,林徽因会不辞而别,在他本以为要触摸到真正爱情的时候,林徽因跟着父亲回了国,两人尽管还有书信往来,但徐志摩明白,他与林徽因的感情已经不会再开花结果了。

泰戈尔访华期间,特邀林徽因和徐志摩陪同,这或许是两人最后的恬静时光,在此之后,徐志摩跟着泰戈尔访问日本,而林徽因则跟着梁思成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是的,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狠心地拒绝了徐志摩的追求。

徐志摩与林徽因相离

一旦分离,便已是遥遥无期。

两人再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而徐志摩也如愿娶到了另外一位才女陆小曼,林徽因则彻底成为了徐志摩可望而不可即的水中月、镜中花。

林徽因在徐志摩的追求中果断抽身,这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明智的,觉得徐志摩的“渣”无法配得上林徽因的“美”。

林徽因能做到如此,正是因为她一直没有被爱情的甜蜜冲昏头脑,理性让她无法接受徐志摩的爱。

在徐志摩去世很多年之后,林徽因对自己的女儿梁再冰说:

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林徽因的这句话说得确实很在理,婚姻不是爱情,甚至有人将它形容为爱情的坟墓,一旦进入其中,琐碎的生活会时时刻刻冲击着爱情的美好,有时候甚至会将原本的爱,撕裂成碎片。

在婚姻和爱情中,徐志摩是单纯的理想主义,他一直在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可林徽因明白,生活不是理想,所以她无法接受一个活在理想中的人。

至于说林徽因为何会选择梁思成,这是因为梁思成的务实,他虽然没有徐志摩的浪漫,但却值得托付。

最为要紧的是,当时的梁思成没有娶妻生子,林徽因无需为其她女人而焦虑,林徽因的母亲就不是父亲的发妻,她见识到了母亲一生的不幸,自然也不愿意重蹈母亲的覆辙。

后来徐志摩和陆小曼婚后的悲催生活,证明了林徽因的理性让她收获了圆满的一生,徐志摩终究没有找寻到他用诗人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

参考资料:《林徽因传》/《徐志摩传》等。

(图网,侵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