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梁思成决定再婚,再婚对象得罪了所有人_林徽因_清华大学_二人

1962年,61岁的梁思成决定再婚,对象是比自己小27岁的林洙。

消息一经传出,梁思成的朋友圈炸了。

与梁思成同为古建筑学家的刘敦桢寄来了一封信,信上只有四个大字:多此一举。

与梁思成相交多年的无党派人士张奚若放下狠话,倘若梁思成娶了林洙,他便与梁思成绝交。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两个孩子梁再冰和梁从诫,更是打出了强烈反对的旗号。

其实,从梁思成当时的境况来看,他选择再婚是可以理解的。

晚年梁思成

梁思成年轻时出过车祸,由于当时医疗技术落后,这场车祸给梁思成留下了终身的后遗症。

他的左腿短了一厘米,又患有严重的脊椎病,常年需要佩戴一个铁质装置来支撑自己的背部,到了晚年连几百米的路都走不了。

自从他和林徽因结婚起,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便和他们一起生活。1955年,林徽因去世,梁思成独自承担起了赡养何雪媛的责任。

当时何雪媛年过八十,身边时刻需要有人照顾,而梁思成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无法亲自照顾何雪媛。

此外,梁思成已经过了七年的鳏夫生活,儿女早已成家立业,不能经常回来探望他。梁思成需要一个人陪伴自己度过晚年,想必林徽因地下有知亦不会反对。

梁思成的朋友都是高知名流,思想并不保守,当然不会反对梁思成再娶的决定。他们反对的,仅仅是梁思成的再婚对象——林洙。

林洙究竟做了什么事,让所有人都如此看低她?

著名作家和文物学家沈从文性格温和,一向不编排别人,这一次却直言不讳地指出:“林洙就是爱钱。”

展开全文

林洙与梁思成和林徽因相识很早。1948年,20岁的林洙高中毕业,追随未婚夫程应铨来到了北京。

林洙

高大潇洒的程应铨是清华大学建筑系规划教研组组长,业务水平精湛,教学成绩傲人,深得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赏识。

林洙当时的计划是考取清华大学建筑系。由于英语水平不过关,她打算先去清华大学先修班学习英语,可巧那一届先修班停办了。

林洙和林徽因都是福州人,二人是同乡又是同宗。林洙的父亲与林徽因是旧相识,他给林徽因写了一封信,请求林徽因帮林洙补习英语。

林徽因患有严重的肺病,工作上的担子又十分繁重,但是她仍然接下了这个麻烦的活计,每周二、五下午为林洙补习英语。

尽管有林徽因亲自教导,学业平庸的林洙仍然达不到清华大学的入学要求。后来,林洙放弃了考大学的计划,于1949年和程应铨结婚。

林洙和程应铨结婚前,二人手里都没有多少钱,两家父母又不在北京,帮不上什么忙。

二人正在犯难之际,林徽因拿出了一张存折交给林洙,说这是营造学社(梁思成等人于1930年创办的研究古建筑的学术团体)资助年轻学者的专款,让林洙拿去结婚用。

林洙发现存折上写的是梁思成的名字,感到有些疑惑。林徽因笑着解释说:“营造学社的钱当然要用思成的名字啊!”

林洙顺利地和程应铨结了婚。婚礼上,梁思成亲自担任了他们的证婚人,林徽因还送了一套名贵的清代官窑青花茶具作为他们的结婚礼物。

后来林洙找到林徽因,提出自己要还钱,林徽因大笑道:“营造学社都不在了,你还给谁啊?快别提这事了。”

这时林洙才反应过来,原来林徽因资助自己结婚用的钱不是营造学社的专款,而是她和梁思成的私人存款。

从这些事情上来看,林徽因对林洙是有恩的。

林徽因

婚后,林洙在清华大学担任职工,先后生下了一儿一女。1953年,林洙进入由梁思成主持的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史编纂小组工作。

1957年,程应铨因支持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古建筑保护思想,被错划为右派。林洙受到丈夫的牵连,降格进了资料室。

林洙无法接受,以保护孩子们的前途为名和程应铨离了婚。

离婚前,林洙告诉程应铨,和他多年的婚姻里只有两件事让她感到满意。

一是1956年作为中国建筑家代表团的成员出访波兰等东欧国家,林洙作为年轻建筑学家的妻子感到很风光;二是程应铨翻译了一本高水平的建筑学著作,得了不少稿费。

两件事直指名利。林洙没有爱过程应铨,她爱的仅仅是程应铨给她带来的好处。

离婚后,林洙将孩子们的姓氏改为林姓,不许孩子们和父亲来往。

三年困难时期,程应铨心疼孩子们吃不饱,自己从口粮里省下馒头,切成片放在宿舍的暖气上,孩子们放学后去父亲的宿舍拿馒头片吃。

林洙发现了,狠狠地打了孩子们一顿。

梁思成鳏居后,林洙积极向梁思成靠拢,二人越走越近,直到梁思成做出了娶林洙为妻的决定。

梁思成当时是副部级待遇,月工资400元,收入是普通职工的十倍有余,住在二层小洋楼,家里配有接送他上下班的专车和打理家务的保姆。

以梁思成的身份地位,娶个后妻易如反掌,但是他娶谁不好,偏偏要娶弟子程应铨的前妻、仅比自己女儿梁再冰大一岁的林洙?

而且他的弟子程应铨,还是因为支持他的学术思想才被打成右派的。

由此来看,众人反对梁思成娶林洙,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一向温和儒雅的梁思成,这一次冒着众叛亲离的风险,铁了心要娶林洙为妻。

二人领了结婚证,却没有得到一个人的祝福。

林洙如愿以偿当上了中国建筑学界的第一夫人,和梁思成共同度过了十年的婚姻生活。

林洙有没有爱过梁思成不好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梁思成不爱林洙。

林徽因是梁思成生命中的太阳,她引领梁思成走上建筑学道路,抱着病体和梁思成一起在战火纷飞的旧中国开拓建筑学事业。二人既是生活伴侣也是事业搭档,梁思成亲自盖章林徽因是他的“妻子、同事和朋友”。

林徽因不到四十岁就被肺病折磨的憔悴万分,不复美人形象,梁思成看她的眼神里依然有光。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梁思成和林洙合照时永远是眉头紧锁,神情严肃。

梁思成和林洙

林洙想抹去林徽因存在过的痕迹,将挂在客厅的林徽因画像取了下来,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见状,扇了林洙一巴掌,扬长而去。

梁思成看到这一幕,没有哄林洙,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何必呢?”

这一巴掌从清华传到了北大,人人听后拍手称快。

1963年,清华大学出了一桩贪污案,有人在采购图书的过程中贪污公款,嫌疑人正是林洙。

梁思成知道此事后,冷冷地对林洙说,如果确有此事,只要她承认了,他就可以帮她赔偿;如果她不承认,将来有一天又被揭发出来,那他们之间就完了。

考虑到梁思成的颜面,清华大学没有追查下去。此事至今仍是一桩悬案。

梁思成每个月给林洙80元,供林洙抚养子女,但是他的存折和工资,却都交给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保管。

林洙的孩子不能住在梁思成的家中,只能住在外婆的房子里,梁思成仅仅允许林洙的孩子每周末来梁家洗一次澡。

有一次,林洙的儿子林哲用梁思成的杯子喝了水,本就对林哲十分不满的梁思成气得摔门而出,连续二十天没有回家。

梁思成对林徽因和林洙母亲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脾气古怪,但是每当何雪媛生病,梁思成都会守在岳母身旁亲自服侍,端水送药,尽半子之责。

林洙的母亲患有糖尿病,林洙出差在外,写信给梁思成询问自己母亲的病情,梁思成简单地回了一句:“姥姥的病情我没有去了解,不过我看她状态挺好的。”

两相一比,高下立判。

1968年,林洙的前夫程应铨在绝望中穿上了自己当年出访东欧的西装,投入游泳池中自尽。

一代建筑才子,就此陨落。

梁思成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但是由于周总理的点名保护,他受到的冲击不算太大,林洙也没有像当年离开程应铨那样离开梁思成,而是陪伴梁思成一直走到了他的人生终点。

1972年,梁思成去世,许多遗物都落在了林洙手中。

1987年,为了纪念梁思成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国家追授梁思成自然科学一等奖,三万多的奖金绝大部分都被林洙拿去。

2010年,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去世。从此以后,林洙再也没有了顾忌,开始了对故去之人的疯狂消费。

2011年,林洙出了一部回忆录,名叫《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有关林徽因的谣言几乎都出自这本书。

例如林徽因婚后说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一个是金岳霖,一个是梁思成。梁思成同意林徽因自由选择,而金岳霖认为梁思成比自己更爱林徽因,最终让林徽因留在了丈夫身边。

书中说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6月。实际上,当时金岳霖在美国,林徽因怀着儿子梁从诫即将分娩,根本不可能出现“同时爱上了两个人”的局面。

金岳霖一生未婚并非为了林徽因。他和美国女友Taylor保持长期同居关系,二人还育有一女,不婚的原因是他和Taylor都信奉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的试婚制度。

金岳霖有没有爱慕过林徽因,外人不得而知,不过他和梁思成夫妇长期比邻而居,私交甚好,林徽因的子女都喊他“金爸”,后来还为他养老送终。

可见金岳霖和林徽因的关系是光风霁月的。

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送上了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最出名的诗作《人间四月天》,是为了庆祝儿子出生所作,而非为了徐志摩所作。

徐志摩确实爱慕过林徽因,甚至为了林徽因提出和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是林徽因并不喜欢徐志摩,她说徐志摩爱上的不是自己,而是想象出来的诗人林徽因。

况且,作为一个从小深受礼仪规矩熏染的大家闺秀,林徽因不会做出拆散别人家庭这等授人以柄的事。

张幼仪更是从来没有讨厌过林徽因,她反感的是徐志摩的后妻陆小曼。

徐志摩

林洙上节目说:“林徽因不是一个好太太,她不会做饭。”

且不说会不会做饭是否可以成为衡量好太太的标准,“林徽因不会做饭”本身就是谣言。

抗战期间,梁思成一家人住在条件艰苦的古镇李庄,林徽因操持家务的辛苦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她给好友费慰梅(美国汉学家,汉名为梁思成所取,林徽因和费慰梅长期用英文通信)的信中写道:

我每日一起床就开始洒扫庭院和做苦工,然后是采购和做饭,然后是收拾和洗刷,然后就跟见了鬼一样,在困难的三餐中间根本没有时间感知任何事物,最后我浑身痛着呻吟上床,这就是一切。

林徽因是不是好太太,只有梁思成才有资格评价。

梁思成曾经说过:“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

与梁思成结婚27年,林徽因一边养儿育女,操持家务,一边筚路蓝缕,开拓事业。作为妻子,她问心无愧。

莫说林徽因对林洙有恩,即使林徽因是一个与她毫无交集的已逝原配,林洙也不应该抱有这样的恶意。

林洙做的最过分的事情,是疯狂拍卖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遗物。

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婚后,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曾送给新婚夫妇一部讲解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古籍——《营造法式》,作者是北宋建筑学家李诫。

夫妇俩拿到这部书后视若珍宝,一生都在破译这部皇皇巨著。二人还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从诫,寓意师从李诫。

梁思成在《营造法式》的封面上题字:“林徽因珍藏,恕不外借。”

梁思成和林徽因珍视了一辈子的古籍《营造法式》,被林洙以218万元的价格卖出,连个副本都没有留下。

林徽因结婚时有两只嫁妆箱子,一只送给了费慰梅,被费慰梅小心保管;另一只落到了林洙手中,被林洙卖给了上海艺术博物馆。

此外,林徽因收藏的清代绣片、梁思成的学位证书、二人的订婚文书、合画的扇面……通通被林洙拿去拍卖。

作为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建筑手稿工笔细腻,极具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这些手稿,也被林洙拆下来一张一张地拍卖。

短短几年间,林洙因拍卖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遗物,获利数千万。

当年林洙以保护孩子前途的名义与程应铨离婚,而她和程应铨的两个孩子仅仅止步于初中学历,一生寂寂无名,并没有得到所谓的“前途”。

林洙的两个孙女却过得很好,一个孙女被林洙送往美国学艺术,另一个孙女也能在法国自由购物。

此外,林洙热衷于出书,每到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诞辰,她都会通过出书炒作一番。

1991年,梁思成诞辰90周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大匠的困惑》;

1996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建筑师梁思成》;

2001年,梁思成诞辰100周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困惑的大匠——梁思成》;

2004年,林徽因诞辰100周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2011年,梁思成诞辰110周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201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此书。

一份21万字的书稿,其中至少有10万字引用他人的文字,在大陆5家出版社出了6个版本。

梁思成的学术论文和随笔散文,被林洙拼凑一番后出了《凝动的音乐》、《大拙至美》、《拙匠随笔》、《梁思成谈建筑》等书。

至于梁思成上大学时的课堂笔记、手绘的建筑图稿等,林洙亦是一个都没放过——先后结集出版了《梁思成建筑画》、《梁思成图说西方建筑》、《中国古建筑图典》、《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未完成的测绘图》等书。

据统计,林洙出版的与梁思成有关的图书,多达70余部。而且由于林洙专业水平有限,这些图书里错漏之处甚多,曾有专业人士撰文指出图文不匹配,林洙视若无睹。

林洙和梁思成结婚十年,对梁思成多有照顾,在梁思成去世后还为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送了终。

虽然不能抹杀林洙的功劳,但是林洙在梁思成去世后的吃相实在难看,以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亲戚、朋友和儿女,提起林洙都是一脸不屑。

倘若林洙真的深爱梁思成,敬重林徽因,又怎么会在斯人已去之后,大肆炒作他们的生前事,将二人的毕生心血卖掉折现?

沈从文纵然有婚内出轨的污点,他对林洙的评价却很中肯——林洙就是爱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