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炒了很多年股仍然亏损的老股民,你会选择退出股市吗?为什么有人在网上公开自吹自擂,天天挨骂、被喷,仍然大肆自吹_股市_林徽因_志愿军

本文目录

  • 作为一名炒了很多年股仍然亏损的老股民,你会选择退出股市吗
  • 为什么有人在网上公开自吹自擂,天天挨骂、被喷,仍然大肆自吹
  • 在头条拍视频五个月,涨粉22万,收益31000元,仍然感觉很迷茫怎么办
  • 有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仍然用大量的时间给本科生上课,你觉得这是不是大材小用呢你怎么看
  • 有些专家学者的评论和预测很差却仍然大言不惭,为什么
  • 请实际回答下男人到了而立之年仍然无所作为这件事
  • 北京队双塔不负众望表现出色,但仍然输球了,究竟问题出在哪
  • 任然和仍然区别
  • 那些你以为死了却仍然活着的历史人物,你能说出来几个
  • 林徽因如此优秀,如此完美,她的母亲为何如此奇葩

作为一名炒了很多年股仍然亏损的老股民,你会选择退出股市吗

作为一名炒股了很多年的的老股民,结果还是继续亏损,如果是我的话肯定不会选择退出股市,反而会更加坚强地留在股市。

相信很多股民不会明白既然炒股很多年,仍然成为亏损的老股民,但不会选择退出股市,还继续坚定地留在股市呢?根据个人做事风格,以及股票市场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大理由证明留在股市是对的。

理由一:炒股几年仍然亏钱选择退出股市,那说明半途而废,也可以认定为认输出局,做任何事要想成功,必须要经历过很多磨难,只要克服一切困难向前冲,才能有机会成为成功的那个人。

类似这种如果炒股几年亏钱了,在这个时候去退出股市,不管是认定为认输还是中途放弃,这种风格不是做大事的人,遇到一些困难就退出或者认输,做任何事都不会一帆风顺,退出和认输都是等于逃避炒股亏损的问题,这是一种错误的决定。

有句话这样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用在股市的含义就是,想要成为炒股高手,必须要让自己意志坚强,内心磨练强大起来,只要你内心够强大了,才有希望在股市扭亏为盈。

理由二:谁都不是天生就会炒股,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成长起来的,三分是天份,七分是后天努力;所以对于这种炒股很多年,依旧处于亏损状态,这是作为股民非常正常的,假如这样的股民都选择退出股市,那么根本就没有散户了。

要清楚a股市场大部分人都是亏钱的,别说炒股几年的,就是那些炒股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骨灰级的股民都同样是亏钱的,这些人都没有选择退出股市,依旧坚定的留在股市奋斗。

其实真正的炒股高手都是经历过前面的亏损,通过亏损成长起来,善于总结和观察,寻找一条在股票市场的生存之路,正因为这些人坚持下来了,才能成为股市真正的高手。

总之对于那里炒股几年还亏钱的,不会选择退出股市,而且选择继续留在股市奋战,理由是对股市不认输,更不认命,暂时的亏损不代表以后还会继续亏损,只有继续留股市才能成为真正的股市能力,成为股市的最终赢家,退出股市的话认定股市的失败者。

为什么有人在网上公开自吹自擂,天天挨骂、被喷,仍然大肆自吹

天天挨骂,时时被喷,好事啦!这样围住骂,喷,流量就上去了,自然收入也提高了嘛!

在头条拍视频五个月,涨粉22万,收益31000元,仍然感觉很迷茫怎么办

如果你是专业做自媒体,这是5个月收入不如打工了,做自媒体同样有风险的,还非常大。如果是顺带做那就很不错了,可能舍不得粉丝,所以迷茫正常的

有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仍然用大量的时间给本科生上课,你觉得这是不是大材小用呢你怎么看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所以,凡是一流大学,都特别重视本科教育,只要在大学任教,给本科生上课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例外。也就是说,诺贝尔奖获得者给本科生上课,这个问题根本不用讨论,这就是教授的职责。

之所以在我国有诺贝尔奖、院士给本科生上课是不是大材小用的争议,是因为这一方面没有搞清楚教授的基本职责,再就是我国大学普遍不重视本科教育,而重视学术研究,因为本科教育不重要,所以就有“大材小用”之说。这把教师们的精力都导向学术研究,导致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下降,而离开一流人才培养,不管怎么搞学术研究,都不可能建成为一流大学。

我国北大清华等校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的排名已经进入前100,甚至前20,这貌似已经建设为一流大学,但这是靠论文堆积起来的所谓“一流大学”,从人才培养角度看,我国还没有一所大学是真正意义的世界一流大学。

去年,我国针对大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发布了新时代高教40条,再次要求大学必须重视本科教育,必须建立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要落实这一制度,就必须强调院士也必须给本科生上课。不给本科生上课的院士,在校内就不能再聘为教授,这才是真正动真格重视本科教育。

有些专家学者的评论和预测很差却仍然大言不惭,为什么

人至贱则无敌,人不要脸百事可为!为了利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你说为什么?

请实际回答下男人到了而立之年仍然无所作为这件事

这果然是扎心一问,90后的今年已经30,最老的80后都已经40,30而立,40不惑,这个问题对于8090后的人,实在是太过残酷。

这个世界有所谓的天之骄子,当然也有大量的普通人群,关于而立之年仍无所作为这件事情,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而立之年这个无法辩驳,那么区别就在于如何看待作为这件事情,这实际上也是对于自己人生的一种考量吧。

成功的人不必多说,此刻正在享受鲜花美酒,或正奔跑在前进的道路上。

懵懂的人也不必多说,此刻正沉浸在抖音、快手里,享受自己的世界。

唯有扪心自问的人,目前还在头条反思自己,是否是有所作为。

坦白说这个问题,老郑想过,还不止一次。结论其实很悲观的,悲观到有一段时间天天抑郁,看到高楼想跳,看到汽车相撞,看到铁轨想卧,看到大海想淹,看到毒药想吃,唯独没想到要好好活。

可能很多人觉得矫情,有一份工作,看上去还算体面,收入也能温饱,何必跑来和大众抢眼泪。其实大部分医护工作者都有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有关部门需要服务行业用最好的态度来面对顾客,呵呵。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小丑类似。

其实,作为最终的标准,老郑觉得可能是内心的安宁,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于作为的定义也不同,有些人追求金钱,有些人追求权力,也有些人追求家庭和睦。所以,扪心自问,还是要自己的心来回答这个问题。

北京队双塔不负众望表现出色,但仍然输球了,究竟问题出在哪

这话说的,感觉我沈梓捷有被冒犯到,拿了35分,打爆了广东男篮内线,深圳不也输球了么?

所以输赢还是要看整体。

先说北京好的一面,那就是防守了

浙江队应该是CBA那么多全华班球队中最能突和投的队伍了,打疯起来,谁也拉不住,但今晚只拿了92分,算是被北京队把节奏降下来了。

北京一直是慢节奏的防守球队,浙江队喜欢打快,一快一慢,所以场面上就会显得抑扬顿挫;

浙江的几个小个,吴前,程帅澎,陆文博拼命想提速,所以浙江队看起来就毛躁毛躁的,青春无极限,每个人都有使不完的劲,今晚他们全队一共出手了82次。

浙江队想提速,北京队就拼命给你降速,拉阵地战,北京队现在已经不习惯打快攻了,或者说他们就没快攻的体系,因此攻防转换里只有防,没有转,防守成功了还是慢吞吞推进,浪费机会,所以你看北京队只有75分,这种分数能赢才怪了,但好处就是不会跑的太累。

北京得分为啥怎么低,因为出手次数比浙江少了13次,但两队的失误差距并不大,北京只比浙江多了4个而已。

上面说北京喜欢慢节奏的进攻,打阵地战,那么在阵地战里,谁最吃香?

必然是内线啊,谁最高,谁最好用,李慕豪,范子铭,首当其冲要打在最前,这两位的出手次数也是北京队队内最多的。

范子铭和李慕豪轮流攻框,一共拿下29分,一共出手16次,替补的内线常林邱天,加起来也有8次出手,翟晓川也在攻框,他是今晚打的最勤快的,常林还好,4中3,邱天简直就是辣眼睛,各种秀不进。

朱彦西是个外线炮台,他已经失去凿内线的技能包了,就不多说了。

数数看,内线有多少次出手,占了全队多少出手数,只要不是邱天那种基本功差的,数据能不好吗?

李慕豪和范子铭也不能算是表现出色,因为一个命中率低,一个提前犯满毕业了。

再来说一个北京队输球的原因——没外援。

没小个外援,进攻端便秘不是没有缘由的,两个后卫刘晓宇和方硕,表现太让人失望了,梳理进攻不行,自己投篮也不行,上个赛季还有个林书豪,能帮着解决很多组织和单打,现在没了林书豪,北京就不会打球了,因为没主心骨啊。

任然和仍然区别

现代语言中没有任然这个词,一些人是错误的把仍然都写成任然,这是不正确的。

但文言文中或许有“仍然”这个词,见得很少;如果有,“任”是“任凭”之意、“然”即“这样”之意,即任其这样、任其发展的意思。

仍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réng rán,同“仍”。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近义词为依旧、依然、如故、照旧、还是,反义词为不再。

那些你以为死了却仍然活着的历史人物,你能说出来几个

这就要提到一位还健在的开国将军了。

他是目前还健在的六位开国将领之一。

他12岁参加红军,在历次作战中,成长为合格的战士,蜕变为国之干城,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西沙海战,四次抵御外敌作战。

他是志愿军团长,在朝鲜战场上打破了美军骑兵第一师的不败神话,他遭遇美军轰炸,被活埋38个小时,靠两只苍蝇活了下来。

这样的传奇英雄,简直就是小说主人公一样。

他就是开国少将王扶之。

开国少将王扶之

01、美军开国元勋师

美国陆军有两个重型主力师,其中一支番号是1st Cavalry Division,First Team,翻译为中文就是美军第1骑兵师,简称美骑1师,而First Team,就是这支部队的荣誉称号。

美骑1师,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在独立战争时期组建的第2骑兵团,南北战争时期重新组装,后改称第2骑兵团。

1921年,第2骑兵团与第3骑兵团、第7骑兵团组建成美骑1师。

这支部队及其前身部队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印地安战争、美墨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众多战役,被誉为“开国元勋师”。

二战期间,美骑1师,是第一支进驻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和日本首都东京的美军部队,因此有了First Team光荣称号,号称建军160年,从无败绩。

美骑1师

1950年7月6日,远东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命令美骑1师少将师长霍巴特·盖伊少将率部仁川登陆,入朝参战。

美骑1师成为最早参加朝鲜战争的部队之一。

全机械化的美骑1师果然不愧是美军传奇精锐,初上战场,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无可阻挡,朝鲜人民军被打得节节败退。

10月28日,美骑1师编入美第1军(军长米尔本)建制,在军长米尔本和师长盖伊的亲自指挥下由平壤继续北上。

10月31日,美骑1师的先头部队骑8团进抵朝鲜北部的云山,师主力则在云山以南的龙山洞。

在这里,美骑1师迎来了一段永远都不想回首的噩梦,因为站在他们前面的是一群他们永远无法想象的英雄。

02、王牌对王牌

就在这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要求,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参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就在美骑1师进入云山后,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命令志愿军第39军火速进入云山作战,阻击敌军。

志愿军第39军前身是四野王牌主力军第39军(首任军长开国上将刘震),由吴信泉任军长,徐斌洲任政委,谭友林任副军长,李雪三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沈启贤任参谋长,下辖第115、第116、第117师。

第115师,师长王良太,政委沈铁兵,下辖第343、344、345团;

第116师,师长汪洋,政委石瑛,下辖第346、347、348团;

第117师,师长张竭诚,政委李少元,下辖第349、350、351团。

很快,著名的云山战斗即将打响,这是志愿军入朝第一战,此战不容有失。

当时第39军以为对面的部队是韩国军队,并不知道就是美军王牌骑1师。

当军长吴信泉得知消息后,气得破口大骂道:

“本想吃肉,却先啃上了骨头。”

骂完之后,吴信泉又说道:

“既然让我们遇到了,管它是不是王牌,照打不误,就算对方是阎王,也必须过过招,不然还以为中国军人是吃素的。”

11月1日清晨,云山大雾弥漫,吴信泉决定趁机在晚上7点半发起进攻。

他在战前动员时振臂高呼:

“我们把纸老虎当真老虎打,打它个人仰马翻,给全世界人民看。”

开国中将吴信泉

王牌对王牌,这注定是一场恶战。

03、打破神话

11月1日,第39军兵分三路对云山发起猛攻。

第116师担任主攻,从西北方向突入云山城;

左翼第117师由东北方向攻占三巨里,歼灭朝阳洞之敌后,向云山进攻,直插上九洞断敌退路;右翼115师负责在云山南面阻击敌人,断敌退路。

第115师第343团是师主力团,作战任务非常重,需要切断云山至龙山洞公路,阻击北援云山之敌。

第343团绝不含糊,当天晚上,第343团第1连仅用50分钟即攻占龙头洞,歼灭美骑1师第5团1个连100余人,创造了志愿军一个连歼灭美军一个连的战绩,并完成切割任务,驻守阵地,拦住敌人退路。

11月2日,美骑1师派出两个多营的兵力,在10余架飞机狂轰乱炸的支援下,以重炮和坦克掩护步兵,向龙头洞的志愿军阵地发动连续猛攻。

龙头洞迅速成为一片火海,工事大部被毁,可第343团全体将士,愣是咬紧牙关,誓死不退,击退了美军一次又一次潮水般的进攻,击毙、击伤美军400余人,迫使敌人放弃北援云山的企图。

云山战役作战形势图

11月3日,第343团协同各部,取得了云山战斗的胜利,此役,第39军共歼美骑1师第8团大部和南朝鲜军第1师第15团大部,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40余人),击毁、缴获大批精良武器和军用物资,取得了志愿军首次与美军作战的胜利,打破了美骑1师不可战胜的神话。

而当时担任志愿军第39军115师343团团长的就是王扶之。

王扶之初上朝鲜战场,就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04、虎军虎将

王扶之,1923年出生于陕西省子洲县人一个贫寒家庭。

王扶之5岁那年,母亲就不幸病逝,从小就跟随爷爷、父亲相依为命。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王扶之父亲为维持生计,背井离乡来到延安,给地主家打工,懂事的王扶之成为地主家的一个小放牛娃。

王扶之的父亲特别有远见,到处拖关系,让王扶之在一家私塾上了三个月学。

虽然求学时间很短,但王扶之非常刻苦,努力学习。

王扶之特别善于思考,当他看到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与穷苦百姓休戚与共后,他大受启发,萌发了要当红军念头。

1935年7月,王扶之报名参加红军。

当时他只有12岁,并不符合红军要求,可王扶之身材高大,身高1米6。

为了加入红军,他谎称自己已经17岁了。

就这样,年仅12岁的他成功加入了红26军,当了一名小红军战士。

小红军

王扶之参军后,进步非常大,参军当年就,加入共青团,第二年就光荣入党。

在红军作战期间,王扶之历红26军78师少共营战士、红25军75师战士、红25军团78师测绘员。

先后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

抗战期间,王扶之历任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测绘股长,新四军第3师8旅22团通信参谋,2营6连副连长,师司令部通信股长,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张店、盯店、曹甸、郑潭口、淮海区和盐阜区反“扫荡”、叶纤子、阜宁、两淮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王扶之任东北民主联军营长,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5师作战科长,5师14团副团长等职。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军长刘震,政委吴法宪,副军长吴信泉,参谋长王良太,政治部主任李雪三)。

王扶之任第115师343团团长。

解放战争期间,王扶之先后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战役,

身经百战的王扶之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成长,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期间,有人说林彪手下有“四只虎”,这四支虎军就是第38军、39军、40军、43军。

王扶之就是虎军里的虎将!

05、大难不死

抗美援朝爆发时,王扶之年仅27岁,他第一个响应号召,入朝作战,云山战役后,他又先后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春季、夏季巩固阵地作战等战役。

每次作战,王扶之总是一马当先,身先士卒,沉稳指挥战士们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1952年,王扶之因为战功显赫,升任为第39军115师代理师长。

1952年8月2日上午9点,王扶之在朝鲜临津江一个山洞中指挥部研究战况。

就在这时,美军一家B—25重型轰炸机又来轰炸,山洞被炸塌方。

当时山洞指挥部,总共有8人,8人全部埋在了山洞里。

等王扶之醒来才发现,除了作战科长苏盛轼和参谋陈志茂,其余人全部壮烈殉国了。

而他们三人都受了伤,被木头土石给压住,生命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王扶之爆发了坚强的意志。

他勉励两位同志不要放弃求生的希望,说完他用手扒开压在身上的木头石块,足足扒了三个小时,从土石堆里挣脱了出来。

王扶之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自己和外部断绝了所有联系,连声音都传不出去。

不知道在山洞中呆了多久,王扶之他们又渴又饿,只能用尿液接下来解渴。

王扶之并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战友绝对不会抛弃自己。

然而,王扶之并不知道,地面上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

当彭德怀、吴信泉得知他们被埋在山洞后,都下了死命令要把他们救出来。

志愿军工兵救援队

可工程部队的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顶着空袭在紧急挖掘了24个小时后,只找到了牺牲者遗体,并没有发现王扶之等人的迹象。

到了第二天的十点左右,美军发现了志愿军救援行动,派飞机大炮进行轰炸。

在没有发现王扶之等人生命迹象的情况下,志愿军只能中止救援行动。

吴信泉万分无奈,含泪给总部发电,王扶之等人生还无望。

总部得知后,在干部花名册上王扶之一栏的后面被注上了“牺牲”二字。

就在这时,细心的工兵连副连长刘文才从坍塌的石缝中看到有两只苍蝇飞了出来。

他意识到,山洞里还有空气,师长王扶之有可能还活着。

志愿军得知消息后,赶紧增派部队,加快救援速度。

当晚11时30分,王扶之在被埋38个小时之后,终于成功获救。

这就是王扶之,他在朝鲜战场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甚至险些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06、国之干城

1955年9月27日,全军大授衔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如期举行。

王扶之被授予大校军衔,此后王扶之历任第39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

1964年,王扶之晋升为少将,成为开国将军。

1968年,王扶之被中央军委调入总参谋部工作,任作战部副部长,部长。

1969年,王扶之参与指挥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74年,王扶之又参与指挥了西沙海战。

至此,王扶之先后四次抵御外敌。

他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国之长城!

王扶之将军

目前98岁的王扶之如今依然健在,是六名健在的开国将领之一(其余五人分别是:邹衍、杨永松、张力雄、文击、涂通今)。

国家有幸,民族有幸,愿将军永远庇佑中华。

林徽因如此优秀,如此完美,她的母亲为何如此奇葩

在近现代文化史上,林徽因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精灵”,胡适评价她是“一代才女”,沈从文称赞她“绝顶聪明”,徐志摩更是为了她抛妻弃子,舍身相随。

总之,在林徽因身上,寄托了中国女性的大多数优点,成为无数年轻女性的偶像。

很多人都会提出一个疑问:林徽因如此优秀,如此完美,那么培养她的母亲,应该也是一位绝顶聪明的生活达人吧!

但事实上,却很出乎大家的意料,林徽因的母亲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相反,是一个让林徽因都感到头疼的奇葩。

林徽因的母亲叫何雪媛,出生于浙江嘉兴的一个小镇,虽然家庭还算殷实,但何雪媛从小就很任性,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读书,不学女红,而且性格也是非常偏激,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

所以,后人都很难理解,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嫁到林家。

再说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跟何雪媛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曾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攻读政治和法律,回国后担任过众议院秘书长、司法总长、福建大学校长,还担任过世界国联总会的中国首席代表,是一位胸怀天下的政治家、教育家。

林长民原本有一位原配夫人,但很早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子嗣,因此,家里人就给他续娶了何雪媛。

两个人出身不同,对世界的认知也有天壤之别,因此两人没有任何共同语言,再加上何雪媛性格上的偏激,让两人的关系非常紧张。

一开始,林长民是想把夫妻关系搞好的,他也曾尝试着和妻子沟通,但每次交流,何雪媛都是一味的抱怨,把所有问题都推到林家人身上,让林长民非常反感,跟她越来越疏远。

后来,林长民干脆跟何雪媛分居,自己住在前院,让何雪媛住在后院。

一墙之隔,却是老死不相往来,这段婚姻,其实早已名存实亡。

林徽因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都说童年时期应该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可对于林徽因来说,童年却是她不堪回首的噩梦。

在林徽因的记忆里,父亲的形象是温文尔雅的,而母亲则是凶神恶煞,她经常跟林徽因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林长民如何对不起她,甚至经常当着林徽因的面,对林长民破口大骂。

更雪上加霜的是,因为何雪媛没有留下儿子,林长民很快又结识了新欢,名叫程桂林,跟她形影不离。

这位程桂林,跟何雪媛一样,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人,但林长民对两人的态度却大相径庭,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

其实,我们从两人的为人处世上就可以得出答案。

何雪媛的内心没有阳光,只有不停的抱怨,在她的心里,自己的生活之所以这么困难,都是因为别人的算计,所以她骂下人、骂丈夫、骂女儿,结果导致她身边的人都对她充满畏惧,敬而远之。

而程桂林则不同,她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也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却待人和善,就算是下人,她也是平等相待,设身处地地为对方去考虑,久而久之,林家上下都对她尊敬有加,认可了她在林家的地位。

林徽因渐渐长大后,出落得非常漂亮,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成为了林家人的“团宠”,但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何雪媛。

每当林徽因去前院见父亲回来后,何雪媛都会劈头盖脸地一通咒骂,在她的认知里,林徽因去前院见父亲的行为,就是一种背叛。

但林徽因还是喜欢和父亲在一起,林长民也很宠她,安排她去欧洲学习,后来又带她去了美国。

林长民想让女儿看到外面广阔的天地,不要被林家大院的琐事束缚住手脚,林徽因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成为一名难得的才女。

可惜,命运注定要给林徽因更多的磨难,在她来到美国的第二年,父亲林长民就意外身亡,让林徽因顿失所寄。

幸运的是,林徽因的身边还有梁思成,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给了她很大的慰藉。

按照当时的规矩,大家族的家主离世后,他的妻妾们需要自谋生路,何雪媛只有林徽因这一个女儿,就搬去跟女儿女婿一起生活。

如果何雪媛能安分守己,以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地位和收入,肯定会生活得很幸福,但有些人就是本性难移,何雪媛在女儿家仍然没有任何改变,跟每个人都闹得很僵,林徽因还在日记中无奈地写道:“我的母亲是个极其无能又爱管闲事的女人,而且她还是天下最没有耐性的人。……我经常和妈妈争吵,但这完全是傻冒和自找苦吃。”

但是,何雪媛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就算再无法忍受,也不能把她赶走,林徽因与梁思成只好忍受着她的低情商。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不幸病逝,临终前把母亲托付给了梁思成。

梁思成后来又娶了一位妻子林洙,仍然把何雪媛带在身边,照顾她的生活。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也不幸病逝,他的妻子林洙继续照顾着何雪媛的生活。几个月后,何雪媛也去世了,足足活了90岁高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