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最经典的诗(林徽因的这首《无题》真是有让人难以说尽的美与思,你认为这诗好在哪里诗见问题描述)_林徽因_诗人_那份

本文目录

  • 林徽因的这首《无题》真是有让人难以说尽的美与思,你认为这诗好在哪里诗见问题描述
  • 林徽因的诗有哪些

林徽因的这首《无题》真是有让人难以说尽的美与思,你认为这诗好在哪里诗见问题描述

看到了林徽因这首小诗,感觉写的很纯美,因而也想对这首诗,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不想再去陈述林徽因的生平及情感路程,只想从这首《无题》的小诗中,读出诗人写这首诗时,所表达出的情感或情愫。那么,就请先读一下原诗作。

这首诗,开句便言“什么时候再有…”,这就透露出了诗人对“曾经拥有”的美好情感的无限思念,同时从字行中这种美好情感已成昨日黄花,是不可能再有了。因为,一个女人最纯洁的爱恋,只有一次,这纯洁的初恋式的爱恋,随着大江东流去,是永远不会再有了,即便以后的爱再热烈,也决没有了那份最纯洁美好的情感。

接着诗人展示了自己曾经爱的景象。“那一片静,溶溶在春风里立着,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这分明是在诉说,诗人与曾经拥有的纯洁爱恋对象,将爱之心却已沉浸在爱河之中,早已忘却周围的一切,感觉世界一片宁静,任心灵之爱随意溶入春风之中,两位恋人四目相对,注视着对方,或者在相拥而轻吻对方,这表达的是少女初吻时的无限美好的感觉。“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这里用了问号,说明恋人已完全沉醉于爱之中,这山这河分明是有,却又似无,这种境界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诗的第二节,是对第一节的升华。“什么时候还是那样/满掬着希望;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这段是诗人心之声对曾经的纯洁爱恋的进一步呼唤,那时她与恋人沉醉于爱河之中,对未来充满爱的希望,那富于诗情的恋人用诗化的语言,在“她”的耳边轻轻诉说着爱的话语,这爱的话语就如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醒了少女爱的心田。此时恋人的心,仿佛登上高楼,登上云端,让那一声钟响启航她/他们爱的航程,也为此时爱奏鸣出一声高亢。

诗的第三节,是对曾纯拥有的最纯洁的爱恋的无限思念,随着“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岁月;”那人,那钟声,那份爱之静,是一去不复返了,虽然诗人心中希望这份纯洁之爱,再在心田中划下一道影,但诗人也言说了“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这说明诗人也无法再找寻回那份纯洁之恋,这里说的“怎样”,就已说明诗人对那份纯洁之恋只有美好的回忆,而现在中的“今天”,是不可能会再有的。

大才女林徽因这首《无题》,可以肯定的说,是写给自己的初恋的,那么她的初恋是谁呢?有人说是徐志摩,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徐志摩认识林徽因时,已有妻室,这样一位曾经沧海的男人,又怎能给林徽因那份最纯洁最纯真的爱恋呢,徐志摩给林徽因的只能是热火般的诗人之情。那么林徽因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呢,我认为这首诗写给的即不是徐志摩,也不是金岳霖,也不是梁思成,而是少女时,共同启发了双方共同的初恋的一位少男。

林徽因的诗有哪些

  在文学方面,林徽因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诗集》(1985年)等。1931年3月,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附近平房养病。先后发表诗《那一晚》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另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