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有五虎上将,卧龙凤雏为什么还不能统一三国?三国四大奇才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其中蜀汉有三个,为何蜀国还早早灭亡了_卧龙_凤雏_刘备

本文目录

  • 刘备有五虎上将,卧龙凤雏为什么还不能统一三国
  • 三国四大奇才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其中蜀汉有三个,为何蜀国还早早灭亡了
  • 三国电视剧中,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事实是如此吗
  • 三国时期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哪个更厉害
  • 卧龙、凤雏、冢虎、幼麟里,为何蜀汉得其三还是灭亡
  • 卧龙凤雏从什么时候变成了贬义词
  • “卧龙凤雏”是什么意思
  • 《三国演义》除了“卧龙”“凤雏”,还有什么别致的称号吗
  • 求贤若渴的曹操明知“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为何在郭嘉死后不去找被称为“卧龙”的诸葛亮
  • 卧龙,凤雏,冢虎,幼麟,鬼才,毒士,虎痴,恶来,吴国除了小霸王,怎么都没外号

刘备有五虎上将,卧龙凤雏为什么还不能统一三国

答案其实很简单:说调侃点,刘备命短死得早。

说直白点,那就是历史注定了刘备没有能力统一三国。

一个统一王朝的产生,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

刘备,在其殒命之前,关、张已死;凤雏早丧命。蜀政权已经失去了“人和”这一重要因素。

再放眼看,曹操挟着天子,坐拥中原。孙权拿着国玺,占据江南。而刘备,只能算是在四川等地界上,武装割据的大军阀而已。

刘备的地盘,不过是靠掠夺(强占刘表)或是租借(求借孙权)而来的。由此埋下了重重危机,也是造成蜀政权衰弱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五虎将再英勇,卧龙凤雏再机谋,也不只过是雄霸一时。蜀政权能做到保家卫国就很不错了。

所以,历史注定,刘备不能统一天下。

三国四大奇才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其中蜀汉有三个,为何蜀国还早早灭亡了

建立蜀汉政权的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四大谋士独得其三,为什么最终还是不能避免覆亡? 老崔认为谋略之士固然重要,但并非是战火纷争年代,国家存亡的唯一要素。

立国之本,首重大道

相当于我们今天做企业,首先得有愿景,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蜀汉立国愿景,刘备与诸葛亮《隆中对》已定下基调,“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提出的是“跨有荆、益,结好孙权,三分天下”,期望的是“诸侯霸业”。反观曹操,“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格局显然站得更高,看的是“整个天下”。

所以,即使蜀汉有再多的有才之士,没有“王天下”的战略指导与追求,只能偏安一隅,最终走向灭亡。

天下英才,非皆归蜀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站得是蜀汉立场,对于蜀汉的各方面用的都是褒扬手法。其实,曹魏、孙吴手下,也是人才济济。曹魏的郭嘉、荀彧、贾诩、荀攸、程昱、司马懿、刘晔、戏志才等,孙吴的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张昭、张纮、顾雍、孙韶、骆统、薛综、严畯、虞翻、濮阳兴、诸葛瑾等,均是一时才俊。

国之存亡,时也势也

当然,决定蜀汉最终灭亡的原因还有很有很多,诸如人心、军备、国力、地利、武将等。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卧龙、凤雏、幼麟再厉害,也只是诸多强国要素中的一部分而已

所以,蜀汉覆灭,实为大势所趋也。

三国电视剧中,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事实是如此吗

很高心能回答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事实并非如此。

政权的建设和发展不能只靠一两个人

无论是在乱世还是盛世,一个国家的建设都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就拿刘备的对手曹操来说吧!

三国时期曹魏的势力是最强大的。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内政方面有荀彧;军事谋士方面有贾诩,荀攸;军事元帅有张辽,徐晃,夏侯渊,张郃等;军事战将有乐进,典韦,许褚,曹纯等;治军人才有于禁。还有很多没提到的人才,在军事,农业,冶金,政治等领域贡献着他们的力量。所以曹魏才能更加强大。但是就算这么多的人才,曹操还发布了三道唯才是举令。可见一个国家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进行辅助。

还有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提倡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说明国家的兴旺和安定是靠各行各业人才的努力,而不是一两个人搞定一切。

比如正是有了这么多医务工作者和各个行业的支援者,我们国家才能这么快的战胜疫情。有了科技工作者,才能实现科技兴国。有了广大的农业工作者,才能养活全国14亿人口。有了教育工作者,才能让知识传承。有了文学工作者,我们才能在工作之余可以更好的陶冶情操......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代,“安天下”永远都不可能靠一两个人去完成,必须有各行各业的人才共同参与。

最终结果证明不是

建安12年到建安13年之间,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带着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出山辅佐刘备。赤壁之战后,庞统以耒阳县令的身份跟随刘备,后经推荐,刘备重用庞统。至此卧龙和凤雏全归刘备。但是在入川之战中,庞统中流矢而亡。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管理蜀汉朝政。最终在第六次出祁山时,病逝于五丈原。蜀汉统一全国的希望彻底破灭。

这是历史事实。也从事实上说明了“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这句话并非事实。

诸葛亮和庞统带给刘备最主要的财富是部分荆州势力的支持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前,每战必败。但是在得到诸葛亮后就开始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不但在赤壁战胜了曹操,然后在入川之战和汉中之战中战胜了对手,建立了蜀汉。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两个人的才能非常强,远远超过了三国时期的所有谋士。但是事实,庞统死的很早,所以并没有非常出彩的计谋。而诸葛亮的主要贡献是在内政和外交。军事方向并非他擅长的领域。

那为什么他们两个投奔刘备后,刘备就开始打胜仗了呢?

答案是:诸葛亮和庞统的背后有荆州世族的力量。

诸葛亮:出生于琅琊诸葛氏,是当地的望族。祖辈和父辈都有为官的。后避乱于荆州。诸葛亮的岳丈---黄承彦是荆襄名士。刘表的后期蔡氏和黄承彦的夫人是亲姐妹。蔡氏也是荆州大族。

庞统:荆州庞氏也是当地有名的世族。

所以有了世族的支持,刘备才有了迅速扩张的力量。作为回报,入川后跟随刘备的的荆州集团,在蜀汉处于绝对统治地位。

备注:曹操南下时,荆州世族内部应该是分成两派。以蔡,蒯两家为首的世家倾向于投降曹操;而以庞,黄两家为首的世家则愿意支持刘备建立自己的势力。

结语

诸葛亮和庞统投靠刘备时,一并带去了支持刘备的荆州世族。所以刘备的势力得以迅速扩张。也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但是“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这句话过度夸大了他们的能力。

三国时期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哪个更厉害

我觉得还是冢虎厉害。

卧龙是指诸葛亮,凤雏是指庞统,冢虎是指司马懿,幼麟是指姜维。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结果刘备的蜀汉得了三位,卧龙、凤雏、幼麟都纳入麾下,也并未得了天下,只得了天下的一洲。最后还先亡了国。

司马徽并未提过司马懿,是他不认识司马懿,还是司马懿因为隐忍的好,司马徽没有发现司马懿这位同宗本家的才能,还是司马懿始终未入他的法眼。不得而知。但司马懿的才能,却是很早就被人发现了。可见他不是无能之辈。司马懿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司马防官居京兆尹,相当于北京市长。这个北京市长生了八个儿子,都带有达字。司马懿是他的二儿子,司马仲达。

很多名士最早发现了司马懿这个人才,比方说南阳太守杨俊、尚书崔琰、隐士胡昭,当然还包括三国英雄曹操。曹操第一次征招司马懿,司马懿装病没去,第二次征招司马懿,严令不来严肃处理。司马懿无奈勉强成为曹操部下,担任文学掾之职。在卧龙凤雏大展才华时,司马懿选择了隐忍。因为曹操怀疑他,先保命要紧,否则杨修就是下场。

司马懿在曹操去世后才得以施展才华,他破辽东,斩孟达,最后耗死了诸葛亮,高平陵之变杀了政敌曹爽,取得了曹魏大权。他不但深知诸葛亮而败之,而且教育得方,培养出了两个英雄的儿子和孙子。儿子司马昭灭了蜀,孙子司马炎灭了吴,最后三分归一统,天下反成了他司马家的天下,成为了笑到最后的人。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卧龙、凤雏、冢虎、幼麟里,为何蜀汉得其三还是灭亡

做为三国的爱好者,其实以前也回答过同类问题,我也来讨论一下。

一、马云在一次节目访谈中说过:“刘关张这样的团队组合是千年一遇,而更多的是《西游记》师徒四个那样的组合。有人有坚定的目标。有人武艺很好,但总出事故。有人勤劳肯干少有怨言......。”。本来团队组合还蛮强的,但一直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一段时间投奔在这,又一段时间投奔在那,是后来与卧龙先生交流互动才把总个战略调整过来,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二、刘备集团当时有卧龙之后, 凤雏庞统后来来找刘时,只是给了一个县令让庞统做,后来才让他做谋士,有人说是他的长像问题,可能也有点关系。之后入川,又不久就被射杀了, 一生展现才华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前后也就三年左右。 一个人有能力,有本事是很重要的,但还要有相应的展现才华的时间,比如:齐白石七十多岁时做的画才慢慢出精品,到九十多岁才去世,也有二十年左右才华流露的时间。又比如郭子仪五十多岁才有机会带数量比较多的兵,但后来还有二三十年可以有机会展现才华。

三、到了三国的未期,全国在战争中人才紧缺, 姜维(号幼麒)本来是曹魏那边的人,后来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才把幼麒拉到蜀汉这边来,当然姜维也是很有品德的,为蜀汉也是坚守到底和全力以赴,最终以死相报。但这样的人才在未期全国总数太少,培养也来不及,有人也比较过卧龙与曾国藩的区别,曾国藩在后续人才的推荐上和培育上是做的较好的。

四、荆州和关羽一失,同时当时三兄弟结拜时又约定:“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所以刘备一下子没有想到其它可以暂缓报私仇的方法,即使孔明逼刘备进皇位,刘备做为第一领导人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暂时放下私仇。如果打曹魏,最起码正当性要充足一些,最终因私害公。

五、再后来又与吴和好之后,六出祁山的战斗行动中,碰到了曹魏兵员和粮草较充足,及司马懿(冢虎)这样很强的对手,司马懿吸取了周瑜失败的教训,多次坚持不与蜀军对战,而且以守待攻,让只能速战的蜀军多次受阻。

以上是我的回答,望大家共同讨论。

更多职场(可以发您需要的内推公司信息给我)与生活干货欢迎关注坚持出干货的工程师“他说历史与生活”微信公众号,致力于写出生活的道理,也过好现实的生活(职场、家常或者溜狗、实现人生价值),搜索就能找到我哟~图片均来自网络,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卧龙凤雏从什么时候变成了贬义词

卧龙凤雏什么时候是褒义词?“卧龙凤雏”出现在《三国演义》中,从一开始就应该是贬义词的。什么是“雏”?就是羽毛还没长全的雏鸟。雏鸟无论将来是凤凰还是鸡都是无能低能的,对它物他人都是没有任何贡献和功劳的,都是靠他人养活的纯消耗的吃货,所以应该是贬义词。之所以有些人将其看成褒义词,是因其过分崇拜凤凰的缘故,这些人只要一接受到凤的信息,就不管雏成,就将其定性为褒义词。

“凤雏”与卧龙诸葛亮是好友,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则,那么,“卧龙诸葛亮”也应该是被贬者,可是世人对诸葛亮吃捧崇信有加,可知世俗文化风尚颠倒了本末。即对无能之辈大力赞颂,岂不是对有真才实学能力的豪杰才俊莫大的打击和抹杀。这就是作者处在末世庸人当道之背景下所发出的深层的暗自抒怀。“卧龙”与龙相对,“龙”形容的川流不息不停歇永远向前永恒发展提高的人类生产制造技术和对未知自然的探索,而“卧龙”表达的则是停歇不能站立、不能发展提高的僵死的历史文化观,形容的就是儒学史观。

是徐庶向刘备推举推荐的诸葛亮,可知“徐庶”与“徐庶之母”都应被贬之。“徐”,双立人、余,与“立人”、珍希大用相对;“庶”表达的低俗,与“正”相对;作者用徐庶表达的低俗无用的文化观念,“徐庶”文化就是抹杀珍贵高贵的凶手。高贵珍贵文化就是仓颉所定的“一”文化,为了表达“一”的重要重大,仓颉将“一人”造成“大”字,将其尊一敬一、重一的思想牢牢固定在文字中。“一”就是人与自然(天)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前所未有生产制造技术或人造产品,“一”就是“天人合一”的结果,所以作者将其称之为天子。曹操携天子令诸侯就是言曹操重“一”尊“一”,重视技术创新。这就是曹操要扼杀封杀软禁“徐庶”的原因。徐庶进曹营“一言不赞(濳)”,就是表明徐庶反对“一”、不尊“一”,他们所尊所赞的是什么?是“仁”这个“二”。由此可知,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义、礼义文化就是徐庶之母。这就是曹操先囚禁徐庶之母的原因。那么,利用低俗扼杀割杀中华民族珍贵文化理念(珍贵文化为国之重器,即“玄德”,即“备”,“刘”就是刈杀之意。)的刘备也应该全力贬之。

“卧龙凤雏”是什么意思

“卧龙凤雏”出自三国演义,指的是诸葛亮和庞统,形容那种绝世的人才。

拓展资料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早年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庞统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被追赐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三国演义》除了“卧龙”“凤雏”,还有什么别致的称号吗

三国演义中有称号的人很多,除了“卧龙”,“凤雏”还有水镜先生,此外,江东的小霸王,锦帆贼,活神仙;曹魏的恶来,千里驹,虎侯,三人一龙等,这些人你都知道是谁吗?一起来看看吧~

江东

  • “小霸王”孙策。初时,对战刘繇,孙策曾于阵上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威风霸气。

  • “活神仙”于吉。说起来,于吉与孙策还颇有渊源。孙策见于吉被百姓所敬重,称为“神仙”,便认为他妖言惑众,将其斩首。恰逢被刺客所伤箭伤未愈,孙策也因此受到惊吓而亡。
  • “锦帆贼”甘宁。甘宁未投孙权时,起初为游侠,尝招合亡命,纵横于江湖之中;腰悬铜铃,人听铃声,尽皆避之。又尝以西川锦作帆幔,故时人皆称为锦帆贼。投靠黄祖不得重用后转投孙权,最终成为东吴大将。

曹魏

  • “恶来”典韦。夏侯惇引典韦来见曹操时,典韦展现武艺,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曹操赞曰:“此古之恶来也!”。可惜不久后便为救曹操而死。

  • “千里驹”曹休。赤壁之后,曹操大宴铜雀台,命众将射箭垛比试武艺,曹休第一个骤马而出,飞马往来,奔驰三次,一箭正中红心。曹操于台上望见大喜,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 “虎侯”许褚。马超为报父仇兴兵攻曹操之时,正值许褚护卫曹操。马超见其睁圆怪眼,手提钢刀,勒马而立。知是许褚后,亦是避其锋芒,自此军中皆称褚为虎侯。而许褚裸衣战马超之后,又被马超送了个“虎痴”的称号。

  • “三人一龙”华歆,邴原和管宁。三人为友,于当时素有才名,时人称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后因华歆醉心功利,管宁遂割席分坐,不复与之为友。成语割席分坐由此而来。华歆即为后来威逼献帝,诛伏后之人。

相比之下,除了“卧龙”“凤雏”,西蜀刘备这边有称号的人反而最少,,常胜将军子龙算一个,锦马超算一个,“武圣”关羽是后世追赠的称号,暂时就想不到其它人啦,欢迎补充!

求贤若渴的曹操明知“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为何在郭嘉死后不去找被称为“卧龙”的诸葛亮

谢谢邀请!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郭嘉死后。曹操有荀彧,许攸能能人辅佐,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曹操听说刘备得到诸葛亮,就问帐下,荀彧说,诸葛亮复姓诸葛单字名亮!年纪二三十岁。夏侯惇大笑道,如此小二当军师,刘备手下无人矣。曹操问徐庶。徐庶说,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曹操问徐庶,诸葛亮比先生如何?徐庶说,岂敢与诸葛亮相比。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扭转乾坤之能,神鬼莫测之计,包藏天地之志,真乃奇士也。而刘备素怀鲲鹏之志,有诸葛亮如鱼得水,恐天下无人能及。 很显然,此时曹操对诸葛亮根本没有任何的认知,根本不知道天下有诸葛亮这个人。也根本不知道诸葛亮的才能如何。他听了徐庶的介绍,依然不屑于顾,还是派夏侯惇领兵十万去攻打刘备,才有了火烧博望坡的事情。所以曹操对诸葛亮一无所知,也就谈不上去找诸葛亮了。

卧龙,凤雏,冢虎,幼麟,鬼才,毒士,虎痴,恶来,吴国除了小霸王,怎么都没外号

这些外号中,卧龙、凤雏、虎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

在《资治通鉴》中有载: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三国志》中也有写道,后来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称其为卧龙。不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的说法,则是后来野史杜撰的,至于网上充斥的大量后半句,更是现代作者开花的结果。

诸葛亮大家都知道,在刘备死后,凭一己之力撑起蜀汉。是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还擅长书法、绘画、音乐、医药、数术、建筑等等,是后世历代文臣武将推崇的偶像。卧龙之称实至名归。

凤雏庞统,庞士元,出身荆州豪族庞氏。而卧龙、凤雏、水镜的称呼其实最早出自庞家的家主,东汉著名的隐士庞德公,且得到时人的认可,可见庞统的才能可与诸葛亮比肩。赤壁之战后,庞统投奔刘备,成为其帐下重要的谋士,并随同入蜀。可惜在围攻雒城时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终不能展翅而翔,却是应了凤雏之名。另外庞统死后所葬之地被命名为落凤坡,是地因人得名,而不是人因地而亡。

虎痴指的是曹操帐下许褚,得名原因见《三国志·许褚传》:

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

一是因为许褚力气和老虎一样大,二是因为许褚比较痴,大概就是现在所说的比较“轴”,比较一根筋的意思吧。在典韦死后,许褚一直代替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忠心耿耿,数次救曹操的姓名。后来马超、韩遂和曹操会面的时候,想要趁机杀了曹操,但是担心其身边的护卫就是虎痴许褚,于是便问:“虎侯在哪里?”曹操一指身边的护卫,许褚马上怒目相视,马超出于忌惮终没有动手。于是许褚的虎痴的名号天下闻名,当时很多人甚至以为就是他的本名。

其余的冢虎,幼麟,鬼才,毒士,恶来,小霸王其实都是后来编的。这其中“古之恶来”典韦、“小霸王”孙策都是出自《三国演义》。

冢虎,幼麟,鬼才,毒士则更是现在网络上网友们新创造的结果。

冢虎指的是司马懿,大概是指其善于隐忍,又能活,直到把所有的对手都熬死,就像躲在坟墓里的老虎一样,直到最后才出来爆起吃人。不过冢中之虎,能有什么作为?明显是现代人的取名风格,古人是不会取得这么中二的。

幼麟一般指的是姜维,也有说法是周瑜。不过很明显是为了和卧龙、凤雏、冢虎这几个凑数而取的外号。

鬼才指的郭嘉,本意是指那些不安常理出牌的人才,不过其得名我估计更多是受游戏《三国志》的影响,里面郭嘉的技能就叫鬼才。

毒士,也有叫毒龟的,指的是贾诩,主要就是贾诩每次出的计谋都很阴毒,于是网上大家都以毒士相称呼。

这些外号明显可以看出,是和网上该人物的热度有关的,诸葛亮、庞统从三国热到现在,大家自然都知道卧龙凤雏。而郭嘉、司马懿、姜维、贾诩也都是现在网络上热度比较高,讨论比较多的人物,自然就有人喜欢给他们取外号了,这在网络上是常有的现象。

而东吴在历史中给人的感觉都是偏安一隅,没有太多相关题材的描写。大家的关注点始终是代表炎汉正统的季汉和“大反派”曹魏,那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更容易得到重视和取外号。而存在感不高的东吴众人自然就不会被取外号了,或者有也传播不高了,比如江东十二虎臣、枭姬。

如果哪一天有描写东吴的小说或影视剧大卖,江东人物在网络上热度上来了,自然也会有人给他们取外号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