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曹操传博望坡之战怎么打?三国时邓艾偷渡阴平损失了多少人马_阴平_人马_损失

三国志曹操传博望坡之战怎么打

1李典于禁你应该没练级吧?所以没用的,你有没有只练23个高级厉害的将领,然后和低级的将领一起出场?这样敌人级别就会低于你高级将领,这样就好打,如果不这样,可以利用他那里的火做防御,夏侯惇顶住赵云刘备他们,其他的人后面补血啊,顶关羽张飞他们,这样全灭也行!2顺便问一下果子吃完上升以后会降么?不会的,但是如果你武将能力有90以上就不用吃,吃了也没用,给那先能力88,78,68的吃,这样才有用

三国时邓艾偷渡阴平损失了多少人马

前面几个答案都答非所问了,人家题主问的是损失了多少人马,不是问带了多少人。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三国演义》,这里先引用一下演义的记载,《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内容如下:

却说邓艾一面修密书遣使驰报司马昭,一面聚诸将于帐下问曰:“吾今乘虚去取成都,

与汝等立功名于不朽,汝等肯从乎?”诸将应曰:“愿遵军令,万死不辞!”艾乃先令子邓

忠引五千精兵,不穿衣甲,各执斧凿器具,凡遇峻危之处,凿山开路,搭造桥阁,以便军

行。艾选兵三万,各带干粮绳索进发。约行百余里,选下三千兵,就彼扎寨;又行百余里,

又选三千兵下寨。是年十月自阴平进兵,至于巅崖峡谷之中,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皆

是无人之地。魏兵沿途下了数寨,只剩下二千人马。前至一岭,名摩天岭,马不堪行,艾步

行上岭,正见邓忠与开路壮士尽皆哭泣。艾问其故。忠告曰:“此岭西皆是峻壁巅崖,不能

开凿,虚废前劳,因此哭泣。”艾曰:“吾军到此,已行了七百余里,过此便是江油,岂可

复退?”乃唤诸军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

之。”众皆应曰:“愿从将军之命。”艾令先将军器撺将下去。艾取毡自裹其身,先滚下

去。副将有毡衫者裹身滚下,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鱼贯而进。邓艾、邓忠,

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度了摩天岭。

根据小说内容:邓艾让邓忠带5千精兵开路大桥,自己选兵3万,总兵力3万5千,每走一段路,就分一部分兵力就地扎寨。20多天走了7百多里路,扎了好多营寨,到摩天岭时,只剩下2千人,邓艾带着这2千人,以及邓忠的开山壮士,渡过了摩天岭。偷渡阴平全程结束。

分析演义这一段内容,邓忠5000人,邓艾30000人,邓艾一路分兵扎寨,到渡过阴平时只剩2000人和邓忠带领的开山壮士(约5000人),但并无记录有兵力上的损失。可以认为,少掉的那28000兵力,是邓艾分到路上扎寨去了,并未损失掉。至于邓忠的开路大桥的兵力,也未记载有损失。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邓艾偷渡阴平,一路上除了地形上的阻碍,基本上未曾遇上任何抵抗。最终邓艾2000兵邓忠5000开山壮士,大约7000人渡过了阴平,邓艾28000兵留在了路上扎寨,邓艾参与入蜀总兵力7万左右,至于为什么留28000兵力扎寨,估计是用来接应剩下的一半部队后续进入蜀地,以及准备前线部队遇到阻力时进行接应的,是邓艾用来降低入蜀成本和风险的一种操作。少掉的28000兵力并未损失,邓艾偷渡阴平基本没损失人马。

下面再来看一下《三国志》卷二八魏书二八《王贯丘诸葛邓钟传》关于偷渡阴平的记载: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

根据三国志这一段记载,只是描述了路途艰险,并无说明邓艾兵力,也无记载损失。因此可以认为,邓艾渡过阴平只是劳了体力,并无兵马损失。

结论:不管根据《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的描述判断,邓艾偷渡阴平都没有损失人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