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代表人物(三国诸葛亮也是法家的典型人物啊,你怎么看)_法家_管仲_变法

本文目录

  • 三国诸葛亮也是法家的典型人物啊,你怎么看
  • 中国法家,除了韩非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有何贡献
  • 法家的代表著作有哪些
  • 历史上最著名的法家人物是谁

三国诸葛亮也是法家的典型人物啊,你怎么看

诸葛亮是集军事、政治于一身,难得的全才人物。他的治国思想以儒家思想理念为主,其它学说为辅的的治世方式。这也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世方式。当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减损各家思想占有的份额。蜀国立国后,诸葛亮制定的法律条文近乎严厉,遭到法正的质疑。诸葛亮解释说:“汉初萧何立法,制定的法律宽松,是因为天下百姓受到秦朝的严刑苛法的苦楚已经很久了,现在制定宽松的法律法规,是把天下百姓从秦朝严刑苛法中解救出来,百姓也能对新建的朝廷怀有感恩之心。现在不一样,自黄巾军暴乱以来,人心浮躁思乱,现在用严刑峻法,用来收拢人们那颗狂乱的心,让他们趋于正轨。“说的法正十分叹服。正如古语说的那样:文武之治,一张一弛。

诸葛亮所制定的严刑峻法,当然含法家思想的成份要多一些。但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认定诸葛亮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只不过是个全才的儒生而已。

中国法家,除了韩非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有何贡献

法家是古代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提倡积极入世,以富国强兵为己任,以振兴国家为核心。法家代表人物存在于不同的朝代,如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有管仲、商鞅、韩非,宋朝的王安石等等。在此选择管仲和王安石两人的变法案例给以回答。

一、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今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在齐国齐桓公统治时期(公元前685年)担任国相。他的思想有别于儒家以德治国的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以法办事。他还重视发展经济,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国家经济丰厚,百姓丰衣足食,才能知法守法,社会才能安定。他还主张尊重民意,“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

管仲根据当时春秋诸侯纷争四起的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国家行政区划方面,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便于行政机构的层级管理。在经济方面,通过减少税收,鼓励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提高齐国的总体人口数量。对盐商等富人加以重税,限制贫富的差距。在军队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实行居民服兵役。类似现代的农垦兵团建制,闲时训练,战事时出征。这样既解决了粮食贮备,又提高了士兵战斗力。

管仲任职期间,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力推改革举措,落实富国强兵战略,改变了齐国的落后面貌,使齐国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强盛期约有250年,在春秋时期是一流的强国。

当时鲁国的孔子就称赞管仲说:“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由此评价,可见管仲对齐国的巨大贡献。

二、王安石(1021年-1086年),今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宋神宗赵顼统治时期,这位少年皇帝面对北宋国土,常常受制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辽、西夏、吐蕃等政权的侵扰,极愿富国强兵,誓言要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于是发掘栋梁之才心切,将时任江宁知府的王安石调入中央,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

王安石当时虽身处地方官,却忧国忧民。面对北宋长期重文轻武,导致国力衰退,国库空虚,疆土还时常受到周边小国的欺凌。王安石立志要为国家改变这一“积贫积弱”的现状贡献力量。当遇到宋神宗器重时,他立下宏愿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激励自己推动改革,实行变法,提升宋朝的国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1069年2月,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

变法涉及方方面面,其主要内容有: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免行法、方田均税法、将兵法、保甲法,设置军器监,还改革学校与科举制度等,在神宗主持下,新法基本上得到推行。但到了1085年,支持变法的皇帝换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任皇帝宋哲宗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全被废除。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北宋政治危机为目的,涉及国家治理体系各个领域,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虽然短暂不彻底,又得罪了大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而遭到反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

三、总 结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辅佐齐桓公以法治国的成功案例,得益于齐桓公的大力支持,并提供了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使国家富强,百姓生活受益。而北宋王安石变法,虽然改革体系庞大,措施细分,初心很好,但变法生不逢时,外族经常侵扰,皇帝更迭,君臣常换,改革政策没有连贯性,所以国家很难发展强盛。虽然王安石变法失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改革的先进思想,对于当时内忧外患的宋朝来说,无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祁连鲁冰)

法家的代表著作有哪些

1、《管子》:《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包括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其中以黄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8篇,其余各家杂之,其中的法家思想是道家影响下的法家思维。

2、《商君书》:《商君书》也称《商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3、《慎子》:慎到他把法家所主张的“法”和道家所主张的“道”或“理”等同起来。慎到则认为人君在法面前也应“事断于法”、“无为而治”。

4、《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

5、《法经》:《法经》成为以后历代法典的蓝本,它的制定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 李悝也在魏国魏文侯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推行新政,其中之一就是制定了《法经》。

历史上最著名的法家人物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法家】人物应首推商鞅,商鞅立柱,取信于民。商鞅立法,使秦国富强而统一天下。次为李斯,韩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