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战时,如果换成日军去攻打斯大林格勒,能打赢吗)_斯大林_德军_格勒

本文目录

  • 二战时,如果换成日军去攻打斯大林格勒,能打赢吗
  • 从军事角度如何解读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转折点意义
  • 二战历史上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红军的瓦杜丁将军是如何牵制德军的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库尔斯克会战,这两场战役哪场战役意义更重大哪场更重要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何能取得胜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德军为什么要攻占巴甫洛夫大楼,而不是炸毁它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到关键时刻,斯大林为何撤换了第62集团军司令洛帕京
  • 为什么有人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最惨烈的战役
  • 如何看待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政府对平民的态度
  • 诺曼底登陆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哪个对二战的走向影响大

二战时,如果换成日军去攻打斯大林格勒,能打赢吗

就给当时日本倭寇,在二战攻打俄罗斯也打不赢,俄罗斯武器有点占优 ,俄罗斯打到最关键时刻俄罗斯出现民族英雄 ,打常规战日本倭寇哪里是俄罗斯对手, 日本倭寇最多是用阴毒科学家发明病毒, 日本倭寇占优阴毒科学家己经拿中国人来做细菌病毒试验 ,就拿中国来讲 ,日本倭寇宣称用三个月占领中国都打不赢,二战中国这么落后,用武器也是落后,日本倭寇用武器比中国来讲是最先进,过来日本倭寇再用细菌武器 ,中国人也能团结一致 击败日本倭寇14年取得胜利 ,日本倭寇阴毒病毒的细菌武器 ,打不赢中国 ,日本倭寇怎么能打得赢俄罗斯 ,日本倭寇侵略过中国和俄罗斯打赢哪一次,不管是任何国家,有野心的国家一心想侵略俄罗斯和中国不可能打得赢 ,只有死路一条 ,不要整天想跟俄罗斯和中国打仗, 只有互相尊重 ,一起走共同富裕路 ,就改变战争。 各个国家大家要珍惜和平 ,想要全世界爱好和平是幻想,外交部发表讲话 ,美国佬有病毒实验室和化学共 336个,想世界和平难 ,美国佬有336个细菌实验室不可能自己全部销毁 。

从军事角度如何解读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转折点意义

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东线战场的转折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战损比的变化,通过比较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后的东线苏德两军的损失可以直观的感受东线局势的明显逆转。

我们以斯大林格勒苏军大反攻发起日作为节点,也就是1942年的11月19日,在此之前,也就是德军的“蓝色”行动期间,苏军沿沃罗涅日到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各方面军共伤亡了121万人,其中70万是不可挽回的损失(阵亡、被俘、失踪)。而对应的德国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在“蓝色行动”期间伤亡了约13万人,罗马尼亚军队4万人,匈牙利军队3万人,以及德军第2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的伤亡,总计应该在25万人以上,也就是说在11月19日苏军反攻之前,双方的损失比是121万:25万,这几乎是接近5:1的战损了。

而在11月19日到第二年的2月2日,即从苏军发起“天王星”行动到德军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这段时间,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参战的诸方面军,一共伤亡了48.5万人,其中15.4万人是不可挽回损失。而轴心国的伤亡则达到了50万人,其中斯大林格勒包围圈损失超过25万人,罗马尼亚第3、4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德军B集团军群的损失也有10万多人,顿河集团军群在12月到次年的1月也损失了10万人。这样这一时期苏军和德军的战损是48.5万对50万人,近乎1:1的比例。

以上的对比相信大家都可以明白为何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战争的转折点了,战损比的根本转变反映出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后双方态势的急剧变化。在此之前,苏军付出了120万人的伤亡没能歼灭轴心国任何一支成建制的单位,而在此之后苏联歼灭轴心国整整4个集团军(德军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此外还重创了两个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和德军第2集团军)。最为关键的是苏军可以迅速的弥补这170万人的损失,而轴心国这100万人的损失却是无力弥补的,5个集团军在德军的作战序列中消失,德军再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实施之前那样的大规模战略进攻了。

二战历史上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红军的瓦杜丁将军是如何牵制德军的

忘記了。

天气对战爭的影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一个突发的天气出現,常常会在战争中的形势出現逆转,还有很多因素影响..

謝謝?!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库尔斯克会战,这两场战役哪场战役意义更重大哪场更重要

无疑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要性和意义更大,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军第一次完全粉碎了德军的战略进攻,并向德军发起了一场成功的战略反击,德军一个完整的野战集团军和另外四个联军集团军被苏军所歼灭,这使得德军再也没有能力发起之前那样的长达上千公里的战略打击了,东线也转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从整体战略上来看,德国所面临的威胁并非只有苏联一个,随着盟军不断的在英国本土和北非战场增加兵力,德国急需加强这些方向上的防御,而这些兵力只能从东线战场抽调,所以德国必须迅速取得东线的胜利才能转而去应付其他战场的危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彻底打消了德国的这一战略企图,东线德军已经不可能从军事上打败苏联,德国取得最终胜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二战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库尔斯克会战同样是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会战,德军第一次在夏季的攻势中遭到严重的挫折,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成功阻止德军的夏季战略攻势,即便苏军在1941年的冬季给东线德军造成了重创,到1942年的夏季德军的“闪电攻势”再次席卷东线战场,给南翼苏军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在苏德两军中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在夏季德军将占据明显的优势,而在冬季苏军将重新夺回主动权,所以在1943年的夏季,即便苏军在去年冬季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仍旧决定在夏季实施战略防御而不是继续进攻。反过来德军在经历了冬季作战的严重损失后,仍旧在1943年的夏季选择了继续进攻,双方围绕库尔斯克会战投入了空前的兵力,战场上坦克的密度是最高的,最终的结果是苏军顶住了德军的战役进攻,德军装甲部队遭受重创。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宣告了德军1942年东线战略攻势的失败,也宣告了德军在东线战略进攻能力的丧失,德军已经不可能在军事上打败苏联。而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的失败则宣告了东线两军战略相持阶段的结束,德军被迫全线转入战略防御,而苏军则开始实施规模宏大的、连续的战略进攻,也就是说库尔斯克会战宣告了德军在东线的失败。从1944年苏军在白俄罗斯战役中几乎歼灭了德军整个中央集团军群就可以看出东线的平衡已经被打破,东线德军已经无法抗衡苏军的进攻。

考虑到1943年盟军已经在意大利开辟新的地面战场,而在西线的登陆准备也已经基本完毕,并吸引了近100万的西线德军,从战略上来看德国已经失败了,即便德军取得了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也没有新的战略预备队可以发展胜利,而苏军却有大量的预备队投入反击,而且一旦盟军提前在西线发起登陆行动,西线德军基本不可能抵挡住,最终德军还是要从东线抽调部队前往西线,所以东线的攻势也不可能得以维系,所以从全局战略上来看,库尔斯克会战的胜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则远比库尔斯克会战要艰难,刚刚经历了1491惨重损失的苏军不得不再次和德军主力展开决战,而1942年盟军在西线和北非战场并没能牵制太多的德军,这场胜利赢得更加艰难,意义也更为深远!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何能取得胜利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前,德军已经有多个成功的大城市攻坚战的经验,甚至连塞瓦斯托波尔这样的要塞城市都被德军所攻陷,总得来说,德军只是不愿意进行这种代价高昂的城市攻坚战,但并不是说德军没有进行这种特种作战的能力和经验。但是斯大林格勒是德军第一个投入重兵却最终未能全部占领的城市,德军对列宁格勒并没有发起进攻,而一直是进行围困封锁,不能算作其中。

德军对于城市的攻坚战还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的,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对城市形成的严密的包围,以彻底估计城内的守军,使其无法得到任何的人员和弹药补给,这样守军的抵抗便会越来越弱,直至崩溃。另外就是要大量投入步兵单位实施全面的进攻,甚至是形成多波次的扫荡,不给守军以任何转移的机会,城市内局部的进攻只会击退守军,并使守军向别处转移,甚至是转移到德军的后方,对德军的补给单位和伤兵造成打击,所以德军特别强调进攻的规模。最后一点就是战术技巧,为了避免步兵过大的伤亡,巷战中应大量运用爆破技术,对于炸药、手榴弹、各种炮弹的消耗是巨大的,对于后勤补给的要求很高。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对于上述的条件都没能具备,这也造成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中倍感艰难,拖延的时日太过长久。斯大林格勒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本身很难被彻底包围,斯大林格勒是背靠伏尔加河而建的,整个城市呈一个狭长的矩形,德军无法对斯大林格勒形成真正的包围,除非德军能够前出到伏尔加河以东,而德军又没有这样的实力。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城内的苏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增援,这应该是德军未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最重要原因。苏军前后调入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增援部队是原守军的2倍多,也就是说如果斯大林格勒在彻底被包围下,德军早已经歼灭了城内的守军,德军在巷战中和苏军的损失比一直在1:2之上,可见德军即便在巷战中也有很大的战术优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要在战略上的高度才能得到清楚的认识,德军B集团军群7个集团军中只有2个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投入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进攻中,其他5个集团军都用于侧翼防线的掩护,也就是说整个B集团军群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力可用于进攻,这表明德军的进攻已经到达了顶点,也就是所谓的强弩之末。为了维持进攻,德军不得不将所有可用的兵力都调往了前线,整个B集团军群后方没有任何战役预备队,一旦防线上出现巨大的危机,德军将无力做出有效的应对,迅速恢复原有的态势。反观苏军,虽然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的争夺战中和对附近德军防线的反攻中损失很大,但是相比于之前的运动战中已经损失大减,如此苏军的兵力一直在稳定的增长中,直到集结出一支上百万的战略打击力量。

对于当时的南翼战场来说,形势对于德军岌岌可危,整个战线被扩张到惊人的程度,德军主要的进攻兵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都被牵制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中,并蒙受严重损失,丧失了关键的机动力。而两翼的联军集团军也由于赋予他们的防御阵地太宽而变得越来越脆弱,斯大林格勒方向的B集团军群已经陷入绝境。即便保卢斯能在11月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也无关紧要了,你能指望已经没有坦克和燃料的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去阻止上百万苏军的突破吗,B集团军群的态势不是它自身实力能够解决的,也不是几个师的增援能够解决的,他们缺少的是一个完全的野战集团军,而这个集团军却在高加索苦战(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任何一个都行)。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德军是败于战略,败于最高统帅部的错误指挥,而苏军也正是利用了德军的致命错误,最终取得了这场大决战的胜利。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德军为什么要攻占巴甫洛夫大楼,而不是炸毁它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攻心!为何当初德军统帅部会下令国防军不惜代价要攻占斯大林格勒呢?除了因为斯大林格勒扼守着产油丰富的高加索地区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要给苏联军民造成心理压力,消磨他们的抵抗意志。斯大林格勒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希特勒认为如果可以占领它,对苏联军民来说就意味着“领袖垮了”,可以大大消磨他们的意志,为战争继续向苏联纵深推进营造便利。

同样地,对于攻击巴甫洛夫楼房的战斗来说,这也是一个“攻心”的好机会。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期,苏联英雄巴甫洛夫军士带领一个班的苏军战士进入这栋大楼,并占领了这栋4层楼高的红砖建筑。围绕这栋楼房的攻防战斗随即拉开帷幕。

▲现在的“巴甫洛夫大楼”,为红砖建筑

想要摧毁这栋楼房,对于德军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德军将近把斯大林格勒夷为了平地,也不会在摧毁这栋楼房上有多大困难。但真正困扰德军的是,如何摧毁坚守在这栋楼房里的苏军战士的意志。倘若他们的意志没有了,德军拿下这栋楼房不会是什么难事,拿下斯大林格勒也不会是什么难事。

巴甫洛夫军士在他后来写的一篇叫《坚守一座楼房》的文章中说道:

“是什么让我们的战士这么乐观呢?是我们永不动摇的心。我们知道,此刻,全世界都注视着斯大林格勒。”

不仅德军想要攻占斯大林格勒,苏军也想要守住斯大林格勒,双方都明白这座城市对于苏联军民来说有巨大的精神价值,而且似乎全世界,不管是法西斯阵营还是反法西斯阵营,都明白保卫这座城市的意义。

▲电影《斯大林格勒》剧照,红军战士哪怕全身着火,也要冲进战壕与敌肉搏

巴甫洛夫大楼作为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典范,更是受到了德军的“优先关切”。要是能够占领巴甫洛夫大楼,或者困死大楼里面的苏军战士,对于在保卫着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战士们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打击。德军很清楚这其中的意义。因此,德军不求要摧毁这栋楼房,而是要留着它,要占领它,要消灭抵抗的战士,更重要的是消灭他们的意志。若是德军真的能够占领它,那这将会是德军大肆宣传“斯大林格勒将要完蛋”的好机会。

有意思的是,巴甫洛夫军士的班组也知道坚守这栋楼房的意义。他的《坚守一座楼房》中写道,近卫步兵第42团团长叶林上校亲临这栋红砖建筑,为班组的战士们提供一些建议。叶林团长曾说道,“同志们,你们要记住,对于我们的防御来说,重要的不是楼房,而是有利的阵地。你们要想想办法,就算是敌人毁掉了这栋楼,你们也要坚守在这里。”

叶林上校道出了继续抵抗的意义,“哪怕是楼房被毁”,也不能撤离这里。对于斯大林格勒来说,哪怕是城市真的被德军以为平地了,苏军也许也要继续坚守。在这场战役中,这座城市的精神价值已经超过了它的战略价值。只要苏军一天还在这里抵抗,德军就一天都不能宣布“斯大林格勒完蛋了”。

▲城市变成一片残垣断壁,红军战士仍在其中战斗

对于此刻的德军来说,哪怕是炸毁这座大楼,意义也不会比攻占它要大。哪怕是炸毁了这栋“巴甫洛夫大楼”,还会有下一栋“巴甫洛夫大楼”。哪怕是炸死了这一位“巴甫洛夫”,还会有下一位“巴甫洛夫”。德军希望的是占领这栋楼以后,再也没有“巴甫洛夫大楼”,再也没有“巴甫洛夫”。因此,德军还是希望在精神上消灭“巴甫洛夫”,对于他们来说,能在精神上“炸毁巴甫洛夫大楼”,比在现实中炸毁巴甫洛夫大楼,要有意义得多。

参考文献

.军事文摘, 2018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到关键时刻,斯大林为何撤换了第62集团军司令洛帕京

德军于1942年9月3日向斯大林格勒城发起首次突击后,仅仅4天后负责防守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第62集团军司令员洛帕京便被斯大林解除了职务,原因是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对于洛帕京的领导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认为洛帕京坚守斯大林格勒的信心已经发生动摇,最直接的证据就是9月5日洛帕京下令将5个坦克旅从斯大林格勒城区撤往对面的伏尔加河东岸预备防御阵地,尽管这5个坦克旅已经没有了坦克作为步兵单位战斗,洛帕京这一举措表明他已经认为斯大林格勒即将陷落,开始提前部署伏尔加河东岸的防御了,这和斯大林的死守斯大林格勒命令是相违背的,洛帕京被迅速解职也就成为必然了。

当时的斯大林格勒形势对于苏军是极为不利的,由于苏军迅速的丢失了斯大林格勒城外郊区的防御阵地,使得对即将到来的城市保卫战严重准备不足,防守斯大林格勒的第62集团军面临着兵力和补给都严重不足的严重问题,部队刚刚经历了郊外激烈防御作战,没来得及做任何的整补,个别步兵师的战斗人员仅几百人,加上左翼的第64集团军已经退出了斯大林格勒,使得第62集团军的南翼暴露,增加了其正面防御长度,所以洛帕京无法构成一个严密的防线。更加严重的是,斯大林格勒城内的防御工事和物资储备严重不足,苏军还未来得及在城内储备足够的补给以做长时间的坚守,洛帕京对于坚守斯大林格勒一开始就信心不足,一切准备工作都太仓促了。

德军投入了三个军的兵力用于进攻斯大林格勒,总兵力约8万人,拥有300辆坦克和突击炮以及900架飞机,而第62集团军只有54000人,坦克100辆,空军几乎没有。德军决心通过一次迅猛突击来占领斯大林格勒,尽量避免在斯大林格勒进行长时间的对峙,所以一开始就投入一切可以调集的兵力,尤其是空军的投入空前强大,对斯大林格勒展开24小时的不间断轰炸,德军牢牢占据着斯大林格勒上空的制空权。德军的突击非常迅速,苏军尽管进行了激烈的防御作战,但仍旧无法阻挡德军的前进,兵力损失非常骇人,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往往在几天后就损失殆尽,德军在几天内就推进了一半的距离(德军战线距离伏尔加河8公里),按照这个进攻速度洛帕京认为斯大林格勒不可能守住也是完全合理的。

事实上当时连斯大林自己对于斯大林格勒的局势也感到绝望,在给朱可夫的电报中,斯大林要求北部的军队集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4个集团军)必须立刻发起进攻,突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北面的封锁线,援助斯大林格勒守军。斯大林强调:“进攻不得有任何延误,延误就等于犯罪,否则斯大林格勒可能在今天或者明天陷落”。当时朱可夫正在组织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反攻准备,计划投入4个集团军同时发起进攻,但到9月3日只有第1近卫集团军做好了进攻准备,其他集团军的进攻兵力还没有到达集结地域,尽管如此斯大林还是下令立刻发起进攻,四个集团军先后仓促的投入了作战,蒙受了巨大的损失(30%),但是成功的牵制住了德军北部集团,使其无法投入到斯大林格勒的突击中。洛帕京被解职后,斯大林任命崔可夫为新的第62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将带领第62集团军展开长达近3个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最终赢得胜利!

为什么有人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最惨烈的战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伟大战役,上承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之骄,斯大林一改前训,不听朱可夫大将的劝阻,采用了希特勒希望的集团军大决战方式,在四二年的春夏之季被以德国精锐的帝国精英曼施坦因打的满地找牙损兵折将,有二十多万大军被消灭了,苏联高层多次易帅,什么铁木辛哥,等几个元帅豪无建树,战争的天平似呼以倒向了第三帝国。到十月份斯大林在也座不住了,还是启用了大将朱可夫为总司令,负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朱可夫老谋深算,利用手中的精兵强将,前覆后继,斯大林格勒一度仅剩下不到%2o的城区在俄军控制下,士兵活不过一天,团长过不了三日,是真正的人间炼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鬼哭狼嚎,冬天是上帝赐于俄罗斯民族的伟大杀器,天寒地冻,零下三四十度,天神也无力回天,但希特勒犯下了战略性的错误,调走了第四装甲集团军群,朱可夫心里慎蜜,动察秋毫,利用这一优势战局,先打罗马尼亚集团军,和保加利尼军队,一举两得横扫当面之敌,令保鲁斯的一百多万大军人心惶惶,无心力战,加上饥渴难耐和天寒地冻,德国元帅保鲁斯领九万之众投降了,苏联红军以雷庭万筠之势打的??德军屁滚尿流,约二百多万之众被无情消灭,从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责点。??德国军队从此以后,再也无力可以肆意妄为的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一九四三年一月间的这次战役惊天动地,令世界震撼,其后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更是一推在推,如果没有朱可夫元帅的伟大果敢和沉稳老谋,恐怕世界历史也要改写了。

如何看待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政府对平民的态度

战争的时候就想着人民,和平的年代就剥削压迫人民!人民是个伟大的词,其实是炮灰!

诺曼底登陆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哪个对二战的走向影响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一个时期、世界上60多个国家上亿人口卷进了“绞肉机”一般撕杀大战……5000万人伤亡。以纳粹德国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彻底失败结束。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纳粹德国与苏联展开的人类近代史最惨烈、死亡最高的战争没有之一、交战国是1:1双方投入兵力达到200万人、时间从1942年6月~1943年2月2日,是二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构成了1942年反法西斯战争的标志性事件。

1944年6月6日早上6:30分爆发的“诺曼底登陆”作战/代号“霸王行动”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一次“三百万人”参与的登陆作战,交战国1:16参战人数360万人,是二战世界大战决定性、历史性的作战行动。

“诺曼底登陆”作战胜利成功的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诺曼底登陆”作战成为了人类近代战争史上两大经典战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