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什么一场什么十场什么成语?苏德战争初期,纳粹德国打胜了那么多战役,为何一场斯大林格勒会战就元气大伤_斯大林_苏联_德国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一场 斯大林 苏联 德国

本文目录

  • 一场什么一场什么十场什么成语
  • 苏德战争初期,纳粹德国打胜了那么多战役,为何一场斯大林格勒会战就元气大伤
  • 当年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底有多火你是怎样知道这首歌的
  • 为什么足球游戏都是5到30分钟,而没有完整90分钟的比赛
  • 有什么“输了一场战役,赢了战略胜利”的例子
  • 美国的独立战争本质上是不是一场内战
  • 一场演唱会都没听过,会觉得人生有遗憾吗为什么
  • 金庸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对此,你怎么看
  • 绝美的爱情原来是司马相如的一场蓄意的阴谋,卓文君后悔了吗
  • 如果现在的生活是一场梦,你希望醒来时回到哪一年

一场什么一场什么十场什么成语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释义: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话。说明秋季一来,天气就一天天变冷了,并不是说真的下了十场雨就要穿棉衣。

详细释义:秋季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进入秋季后各种天气变化就非常明显。这时太阳直射光线逐渐向南移动,照射在北半球的光和热一天天减少,这样就有利于北方冷空气积累增强,并南下进入我国。

苏德战争初期,纳粹德国打胜了那么多战役,为何一场斯大林格勒会战就元气大伤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乃至于欧洲战场上的转折点,都被认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一场战役就能成为整个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呢,为什么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就能够使得横扫天下的纳粹德国元气大伤?

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德战争开战以来,在莫斯科遭遇第一次大规模惨败之后,曾横扫欧洲大陆的德国军队终于力不从心,希特勒的全面进攻计划因此破产。但是显然,骄傲固执的元首绝不甘心失败。

一方面,希特勒开始全力在本国和仆从国收集炮灰,集结了200多个师,超过600万的部队。另一方面,又开始变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决定集中兵力,进攻苏联南翼,夺取斯大林格勒和南高加索,在包抄莫斯科的同时,夺取德国最需要的高加索油田。

1942年4月5日,在希特勒第41号作战领的要求之下,苏联境内的德国纳粹军队集结了150万人,约97个师,1600多架飞机,1200多辆坦克,1.7万门火炮,开始对苏联南线战场发动进攻。

斯大林格勒战役示意图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德国军队就横扫苏联南部,兵锋直逼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作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部经济区的交通战略要道和苏联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地,斯大林格勒绝不容有失。因此,在斯大林“寸步不退”的命令之下,惨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爆发。

面对90多万进攻的德国军队,此时的苏联守军只有38个师,这其中还有20个师严重缺编。在这种劣势之下,苏联军队视死如归,与德国军队展开了惨烈的厮杀,占据优势的德国军队一度突入了斯大林格勒的市区,双方开始了惨烈的巷战。

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房屋,每一幢工厂,都反复争夺。而与此同时,离德军只有几百米的工厂,勇敢的工人们依然在冒着炮火坚持生产。例如,“红十月”冶金厂的工人,就是在一边抵抗敌人进攻,一边冒火生产,仅战役最激烈的9月份,他们就制造了200辆坦克,150辆牵引车。

斯大林

工人们甚至经常驾驶着刚刚装配好的坦克直接冲出工厂大门,进入战场与敌人战斗。这样惨烈的巷战,持续了三个月之久,德国始终未能彻底占领斯大林格勒。战斗到1942年11月,加上增援部队,德国军队依然拥有80个师约100万军队。

但是此时,集结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苏联军队已经高达三个方面军,110万人,苏联军队在人数、装备等诸多方面开始超越对手。尤其是苏联最新装备的一千多门喀秋莎火箭炮,威力极为恐怖,给德国军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1942年11月19日,终于喘过气来的苏联军队凭借自己人数、装备、后勤等全方面的优势,开始大举反攻。反攻的苏军不但收复大量失地,还直接将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22个师包围了起来。

苏联红军

虽然希特勒尽竭力的搜罗兵力,组成顿河集团军,援救被包围的德军第六集团军,但是,这些行动都被早有准备的苏联军队挫败。

与此同时,多次击败德国军队并给德国带来巨大伤亡的寒冷再次降临,被包围的30万德军(包括仆从国军队),每天只能获取1/7所需的给养物资,不但伤员大量死亡,许多健康的士兵也因为饥饿和寒冷奄奄一息,被包围的德军已经进入穷途末路。

即便如此,德军依然坚持到了1943年。但是,由于希特勒拒绝军队投降,苏联军队发动了全面进攻。1943年2月2日,被包围的德军全部被歼灭,其中,被俘虏的德军有9.1万人,其中包括了24名将军,在战役最后时刻被希特勒提升为元帅的保卢斯也在俘虏之列。

斯大林

为什么一场战役就可以让德国军队元气大伤,乃至已成为苏德战场上的转折点?

第一,斯大林格勒战役,消耗了大量德军最精锐的部队。虽然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德国依然拥有数以百万计的部队,单单苏德战场上,包括仆从国军队在内,德国兵力高达520万。但是,此时德国的军队战斗力比战争初期,却有天壤之别。因为,随着惨烈的战役,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大量德国最精锐、最善战、装备最精良的部队被消耗,最具战斗力的老兵几乎都已战死。

第二,德军的对手,也就是苏联军队,开始恢复元气。苏联不但在战场上训练中大量英勇善战的精锐部队,同时,凭借远比德国潜力更为深厚的国力,苏联军队已经发展至640万人。而这640万的军队,不仅仅是人数,在大炮、坦克、飞机、后勤补给等多方面,都超越了德国军队。

巴巴罗萨计划

也就是说,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已经喘过气来的苏联开始全面超越对手。德国面临的对手,再不是准备不足、战略误判的苏联,而是全面转入战时体制,不但工业实力、人力资源全面超越对手,战争初期不堪一击的军队,也转变为成了一支在战火中淬炼出的精锐大军。

第三,最重要的是,斯大林格勒德国最大的损失,并不仅仅是百万人员的伤亡。最重要的是,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军队并没有达到预先的战略目的,也就是夺取高加索油田,同时切断苏联的能源补给。

希特勒

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之败,不但使德国军队伤亡惨重,同时,德国庞大的战争机器,依然饱受能源短缺之苦。不过,即便如此,苏德战场上,一直到战争后期,多数战斗和战役,虽然德国屡屡失败,但就伤亡而言,苏联军队反而要大于德军。

因此,德国军队最终失败,就军队本身而言,甚至可以说一句非战之罪。德军之败,而是由于石油和后勤补给的不足以及严酷的环境所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彻底破灭了德国军队补上能源短板的可能。自然,德国军队只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愈发短腿。胜利的希望自然也更加渺茫。

当年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底有多火你是怎样知道这首歌的

非常感谢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还记得当年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12岁冬天放寒假的时候,经过邻居家的窗口,听到里面飘出了那句经典歌词: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晚一些!当时根本不知道是谁唱的,只是感觉嗓音很特别,歌声听起来挺好听的! 那个时候用的还是DVD机放的光盘的歌曲,就跑到邻居家问这个是什么歌名,才知道原来这首歌的名字叫《2002年的第一场雪》!最后才知道这首歌是刀郎演唱的!

还记得这首歌当时在大街小巷都在放,不管走到哪里,在街上,在车上都能听到这首歌的旋律,而且很多人都会哼唱,简直火到爆!红遍了大江南北

如果说要我形容他这个歌有多火,可以说上到80岁老人,下到3岁小孩都能跟着哼唱他的歌曲的曲调!

这么多年过去了,刀郎的其他的经典歌曲《西海情歌》《情人》《冲动的惩罚》等都依旧是受很多人的喜爱!

为什么足球游戏都是5到30分钟,而没有完整90分钟的比赛

玩一场90分钟的比赛,太枯燥漫长了。。正常10分钟的比赛,选择合适的难度,最终的数据统计会跟现实相差不大。

不信你可以去下载个nba2k系列的篮球游戏体验一下。我试过时间调成完整的48分钟,一场比赛下来要1个半小时才打完,数据统计上天了都。。。

有什么“输了一场战役,赢了战略胜利”的例子

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会战”正是如此,中国军队虽然最后没能守住九省通衢之地的武汉,但是在历经三个月的大会战中,通过层层防御和不断消耗敌人,实现了“以血肉换空间、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构想。而日寇受占领区扩大、补给线加长和精锐师团伤亡严重的影响,在攻取武汉后一度失去了进攻能力,抗日战争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军占领武汉城区)

中国军队吸取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教训,正确提出了“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战略指导思想,即在武汉外围利用山川地利,逐次抵抗和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一旦外围各要地和要塞失守,则绝不死守武汉城区,主力转进长江两岸继续威胁日寇侧翼。

事实证明,近35万日军虽然使出吃奶的力气达成了战役目标,溯江西上经过苦战于1938年底攻入武汉,但未能歼灭中国军队任何一个师级建制,反而是其长江补给线完全暴露在第五和第九战区和大别山桂军的攻击范围内,只得到一座空城而已。

(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

日军“速胜论”的战略就此标志破产,叫嚣“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更成为一句梦话,从1937年7月战争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整整15个月过去了,国民政府没有丝毫屈服的迹象,在战役指挥上反而日趋经验老道,整个武汉会战期间,军事委员会对战争指导和战略判断无一重大失误,一反淞沪和南京的混乱,这是非常难得的。

百万中国军队虽然损失也很惨重,伤亡大约10余万人,但基本保持了建制完整,主力兵团战斗力仍在。已开始着手把部队分为三部分准备持久战:即正面作战部队、敌后游击部队和后方整训部队,其中作战部队和整训部队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轮换。而日军却从长江下游开始向中游伸进,形成一个“蝌蚪状”军事态势,极易受到来自南北两个方向的压迫,漫长的交通线和广大的占领区都需要分兵守卫,势头锐减。

(日寇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

武汉会战结束后,由于伤亡高达40000余人,日军的素质比例严重下降:1937年的现役士兵只剩11%,其余的全部是预备役、后备役和补充役士兵,年龄最大的甚至超过40岁。几个精锐师团为了恢复元气,也不得不调回国内休整,比如第9、第16师团等,同时将新组建的第33、34、39、40等二流师团派往中国战场。

比如后来大破日军的上高战役,罗卓英当面之敌就是第33和第34两个新建师团,战斗力远不如那些老牌师团。中国军民一年半的坚持抗战,使日本军费开支巨增,国内物价飞涨,国力不足的恶果开始显现出来。

(武汉警备总司令罗卓英)

在武汉会战期间冈村宁次第11军消耗弹药达39400吨,而后面三年(1939到1941)总共才用掉13300吨,显然库存不够了;更由于武器不足,日本人把军校的训练用枪都集中起来送到新兵手中,倾举国之力进行的会战,满以为一战即可决定胜负,最后才发现毫无结果。

武汉会战的另外一个成功之处,是国府有充足的时间将大批物资、工厂、院校和机关内迁,通过宜昌转运大西南后方,为抗日战争的持久战做好了人员与物资的储备,重庆的兵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步枪和手榴弹被运往前线,而富金山、万家岭等战役也让中国军民信心重塑:日本人不是不可战胜的。

武汉沦陷后,以武汉三镇为中心点,南至湖南长沙、北至河南信阳、东至江西九江、西至湖北宜昌战火四起,中国军队甚至有能力进行局部反攻,而日军被压缩在狭窄的长江两岸,战略上反而非常被动,短期内试图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梦想破灭,战略上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

为了摧毁国民政府的抵抗意志,切断外援通道,日本人只好在武汉会战之后继续用兵广州、南宁、越南,开始威胁英法关闭滇缅公路和滇越铁路,进而引起美国警惕,终于使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武汉会战后的江南局势)

美国的独立战争本质上是不是一场内战

美国的独立战争不是一场内战,而是一场寻求摆脱殖民统治的正义战争。个人理由如下:

1,美国原本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土地。至于印第安人当时有没有建立国家,有没有统一的政权。现在已无从考证。白人不会承认真实的印第安历史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英国人当年是非法侵占北美,没有任何合法的法理依据。北美是英国非法侵占,不属于英国合法领土。北美只能看成是英国非法占据的殖民地。

2,在美国独立前夕,英国是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实行的是议会选举制。但凡是英国合法公民,只要符合行使公民权的条件,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当时的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民众,不管您是什么族裔,都无权参与英国议会选举的投票,更谈上有当选的可能性。北美殖民地高官都由英国政府直接任命,而非选举产生。因此北美民众不能被视为英国公民,而应该视为英国奴民。

这一点在回归前的香港也是很最明显的,当时英国伦敦丶伯明翰……的市长是选举产生的,而当时的香港总督是英国任命的,港人无投票权,更谈不上当选。因此香港人不是英国公民,不管港人的祖源族裔如何,在法理上都不具备英国公民资格。

综上所述,一块非法侵占的土地,一群不具备公民资格的奴民。发动起义,争取独立,当然是一场正义的反殖民地的独立战争,而绝非大英帝国的内战!

一场演唱会都没听过,会觉得人生有遗憾吗为什么

谢邀,答:不遗憾,因为我从来就没想过要去听某一个什么星唱什么歌,五音不全咱没音乐细胞,再说吧看看又不能当饭吃,又要花钱,有俩钱我给父母买点好吃的,尽孝心,他们算什么玩艺,我才不那么傻缺来。路上碰到,他不先招呼,我连正眼看都不看他,他以为他是谁,为国为民办不了四两好事,那就是骗钱混饭吃的主。无聊,以后这种问答不要找我回答,找别人去。

金庸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对此,你怎么看

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一部武侠小说,前半生纵情恣意,洒脱妄为,后半生心怀敬畏,有不断向学之心。可敬,可叹!

绝美的爱情原来是司马相如的一场蓄意的阴谋,卓文君后悔了吗

谢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千百年传承,是《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的,其实就是被文人歌颂才变了味。卓文君的父亲是富商,家里特别有钱,司马相如家徒四壁,他到卓文君家就是有目的的,卓文君并不知道,一眼就看上大帅哥司马相如,一夜情后,私奔。到成都后,卓文君就当了家庭主妇,开了一家小酒馆,实在经营不下去,回到卓文君娘家,卓夫给了一笔不菲的嫁妆,生活非常如意。后来,汉武帝知道司马相如的才华,诏他到长安,他毫不犹豫就去了,在长安他要娶小妾,经过几次交战,他还是回到卓文君身边,故事并不像文人渲染的那样美好!

如果现在的生活是一场梦,你希望醒来时回到哪一年

我希望醒来时能回到白垩纪时代,和恐龙生活在一起,最好第二天小行星就袭击地球,然后一切都灭亡!因为我我己经厌倦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冷漠的社会,我的心感觉好累!与其痛苦,还不如一起灭亡,再重造这个世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