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是妄人吗?钱钟书说,二十不狂没有志气,三十犹狂是没有头脑,你怎么看_康有为_少林_雁门关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妄人 康有为 少林 雁门关

本文目录

  • 康有为是妄人吗
  • 钱钟书说,二十不狂没有志气,三十犹狂是没有头脑,你怎么看
  •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的释义
  • 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什么意思
  • 《天龙八部》中的玄慈为何不主动承认自己是带头大哥,害那么多人为他枉死

康有为是妄人吗

1917年,民国六年,60岁的康有为成了通缉犯。

这一年,张勋复辟。赤手空拳、无兵无权的康有为企图利用张勋的军事力量,实现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主张。

复辟实施前半年,康有为在上海伏案,精心设计他心目中的国家蓝图,拟了很多诏书。

康有为想做首席大学士。传言复辟大功告成后,他为掩人耳目,剃掉胡子,化装入京。结果,瑾太妃嫌他发辫短,没胡子,说本朝从未有过没胡子的宰相。

康有为只得了个弼德院副院长的职位。

事实上,入京后,康有为与张勋早已发生了分歧。康有为主张用虚君共和制,定国名为“中华帝国”,开国民大会,议定宪法……而张勋身边的人,顽固自专,并未采用。

康有为于是准备辞职南下,这时,讨张战争已经打响,只好避入美使馆。

随后,冯国璋、段祺瑞控制的北京政府发布通缉令,五名复辟犯赫然在列,康有为排在榜首。这是1898年戊戌政变以来,康有为第二次成为通缉犯。

虽然北京政府只是做做样子,通而不缉,但康有为还是被激怒了。

半个月后,他发出通电,痛斥下令通缉他的代理大总统冯国璋才是复辟的主谋,强烈要求他一起到案候审。

他在通电中赌咒说,我平生从不污蔑人,也不作戏言,上帝看到了,四万万国民也看到了,如果我有半句假话,就“绝我子孙”。

康有为一生不离政治,以圣人、国师自居,但自戊戌政变被迫流亡以来,他从未触及政治核心圈层。张勋复辟是康有为晚年唯一一次看到政治理想回光返照的契机,所以,失败被通缉,他的愤懑可想而知。

实际上,戊戌政变后,在世俗意义上,康有为的人生还是很成功的。但这种世俗的成功,与他一触碰政治理想就失败的尴尬,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

1

1899年,戊戌维新失败的康有为,郁闷地流亡到了加拿大。一直到1913年回国,他在海外漂了十几年。

这十几年,他的人生并未失败,而是继续开挂。

很多人知道“保皇会”,但不知道其全名叫“保救大清皇帝公司”。这家公司是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的,名为公司,实为政党,是用企业方式运转的政党。

康有为自任保皇会总会长,是公司的一把手。他的学生梁启超、徐勤分任副总会长。按照公司规定,加入保皇会,不仅要认同其纲领和宗旨,还要缴纳入会费。

入会标准,最早是1美元,后来提高到5美元。

通过拉人头入会,这家初创公司发展迅猛,资金雄厚。几年之间,就在全球拥有百万会员,1905年最高峰的时候,在160多个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分会),规模远远超越同一时期的革命党。

用现在的话说,保皇会是一家超级跨国企业集团,涉足领域十分广泛,比如在美国开设华美银行、琼彩楼饭店等,在墨西哥投资地产、电车、铁路、轮船公司;在香港开设中国商务公司、中华酒店等,在内地则开设有书局等业务。

从鼓吹维新变法的政治失意者,到集政商巨头于一体的人生赢家,康有为是如何做到的?

他最开始利用了海外华人对中国政局的关切与同情心理。国内戊戌政变之惨烈,早在康党的舆论宣传下尽人皆知。康有为的身份特殊,尽管他实际上仅同光绪帝见过一面,有过一个小时左右的应诏对答,但这不妨碍他在海外宣传时,把自己打造成光绪帝最信赖的人。

一个主要物证,就是他逢人必说的所谓“衣带诏”。康有为宣称,在戊戌政变前夕,光绪帝预感到危机来临,皇位不保,于是给他写了密诏,要他赶紧出走,从长计议,设法勤王。

衣带诏成为康有为海外事业的起点与信誉担保。

1898年10月中旬,刚刚逃亡到日本的时候,康有为就表现出了奉命出外谋求营救办法的高傲。当时,孙中山也在日本,托人向康有为示好,不料康有为拒绝与孙见面。

康有为说,我有光绪帝的衣带诏,不便与革命党来往。

如今的创业者,不管产品如何,先要讲好故事。康有为堪称当下创业者的祖师爷。他不断通过文章和演说,把发动政变的慈禧塑造成老顽固的形象,为支持变法的光绪帝编出“瀛台泣血”的悲情故事,以此博取最广泛的同情与支持。

他在保皇会下面成立营救众筹基金。在他的招股说明里,每个会员,通过缴纳会费和资金投资,事成之后,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加官进爵,不在话下,甚至“凡救驾有功者,布衣可至将相”。

按照他的设想,海外500万华人,平均每人捐5美元,就有2500万美元。有了这笔钱,就可以开办银行,发行钞票,然后办轮船,建铁路,开矿业。这些事业经营下来,不仅每个投资人(股东)都能分红,而且还有钱去办一切救国事业,以养才能之士、忠义之人,做勤王之事,则中国有救了。

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保皇会不是一般的公司,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救出皇帝,让皇帝重新掌握大权,从而使保皇会成为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说白了,这家公司是在赌一个国家的未来。这是入会者、投资者对它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2

应该说,人格背书+回报许诺,是晚清党人海外政治活动的两大根基。保皇党如此操作,革命党也如法炮制,而且他们分割的是同一块市场,所以实力难免呈现此消彼长的局面。

我们都知道,1905—1907年之间,保皇党与革命党进行过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围绕中国未来走哪条路展开,本是观念之争,没有对错,各走各的,事后证明就是了。

但是,双方却都把这场论战上升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到了词穷之处,造谣、骂娘、人身攻击都使了出来。

为什么这么拼?把保皇党、革命党想象成同一市场中抢夺客源的两家公司,就不难理解了。

这场论战的结果,保皇党输了。原先对康有为信心满满的海外投资人,转而押宝孙中山。康有为曾经对孙中山爱搭不理,如今却高攀不起。

此时,康有为正在墨西哥大举投资,涉足房地产、电车、银行等行业,资金链崩得很紧,不得不在一封信中坦言:“筹款无术,四面交迫。”

随着革命党的强势崛起,以及清廷开始推行新政,康有为的“筹款勤王”项目,如同泡沫,破了。

▲康有为在纽约。

创业项目虽然失败了,但不妨碍公司创始人康有为,先富起来。

保皇党衰落,除了外部冲击,还源于内部分裂。起因是一些主要投资人对康有为随意调配善款,任意使用资金,早已心怀不满,于是发起多次讨康行动

梁启超在落魄的时候曾向康有为求援,康有为问他需要多少钱,梁启超说三千银圆。康有为大笔一挥,每年给五千,都是公款。

保皇党资深党员、美洲华侨富商叶恩,痛责康有为妄自骄贵,生活奢侈,“拟于欧美帝王”,甚至“吞并公款、私图生意”。

1908年,日本驻瑞典大使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康有为买下了瑞典境内某小岛的一半土地和房屋,并进行了奢华装修,“家具及装饰等极其豪华,似乎颇为富裕”。

没有证据表明,这笔投资房地产的款项,来自康有为的个人出资。

但这成为康有为个人炒房的开端,在政治失意、保皇党名存实亡的时候,他再次华丽转身,成为资深炒房客。

3

1913年,民国二年,康有为结束海外流亡生涯,回国。袁世凯多次请他入京参政,他甩都不甩。

他与袁世凯不是同道中人。在讨袁的二次革命中,他甚至卖掉香港的房产,得了两万元,让弟子徐勤率19艘兵船攻打袁党广东都督龙济光。

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除了张勋复辟时,他短暂地兴奋并蹦跶了一下,其余时间,这名脾气古怪、固执倔强的过气名人,只是作为国内二流政治人物附庸风雅、装点门面的工具而存在。

他自认名气犹存,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未来负有责任,但实际上,他从未获得参与设计国家路线的机会。

很多时候,他只能持续蹭政治热点,刷一下存在感。比如五四运动风起云涌,他不甘落伍,遂发出通电,怒斥曹汝霖、章宗祥,说全国人民要剥他们的皮食他们的肉。他站在学生一边,说学生代表了四万万民意。

可是,人家激进派根本不领他这个人情。

所以,他的晚年,最有心得的,恐怕只剩下炒房与纳妾了。

回国后,康有为基本定居在上海,最早租住的是盛宣怀的辛家花园。这座花园占地10亩,园内不仅种植瓜果葡萄,还养了大龟、海豹、袋鼠等动物。

不过,租住终归不方便。1921年,康有为自己购地10亩,仿照辛家花园,建了一座豪华园林式住宅“游存庐”。园内光各种花树,就种了1200余株。动物除了原来养的,又增添了孔雀、麋鹿、金丝猴和野驴。

除了这处住宅,他晚年还购置了几处别墅,包括杭州一天园、上海莹园、青岛天游园,分别占地30亩、15亩、9亩。

坐拥当时一线城市的几处豪宅,康有为的家业不容小觑,说他是近代最为著名的炒房客也不为过。

他常年雇佣的仆人、厨师就达四五十人。有人替康有为算账,每年大约要花掉两万银圆,约为现在百万元左右。

这些家业及开支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康有为一生有六位妻妾,集齐了中美日三国女子(三姨太何旃理,美国华裔;四姨太市冈鹤子,日本女佣)。除了元配过门时22岁,其余五个妾,都在20岁以下。其中,有四个妾,是康有为在50岁以后纳的。

纳最后一个妾时,康有为已经62岁,在西湖偶遇19岁的浣纱女张光,一见倾心,千方百计请人说媒,硬是把她娶过门。

据说,1919年,康有为与张光在上海举行婚礼,他的妻妾儿女集体缺席婚礼,以此表达对这门婚事的抗议。

康有为反对一夫多妻以及立妾的封建恶习,倡导西方的一夫一妻制,然而现实中,他不断破戒,不断扇自己嘴巴子,成为当时的一个笑话。以至于有人编排故事,说他在生命的倒数第二年,69岁的时候,还找德国医生做了“返老还童术”,以确保在性事上生龙活虎,永久不衰。

康有为一生以“圣人”自居,自号“长素”,意思为“超越素王(孔子)”,野心之大,可见一斑。但最后却沦为猥亵故事的主角,不能不说是人生最吊诡的事了。

炒房、纳妾,这些世俗的成功,在一个理想滑落的年代,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膜拜;但在一个哪怕有点精神追求的时代,这些,理应成为大众鄙夷的对象。

“康圣人”,离封圣还差得远!

钱钟书说,二十不狂没有志气,三十犹狂是没有头脑,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句话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因为细想得话,狂并不能代表志气。狂也并不能否定头脑。如果没有与狂相对应的才学,不管年纪多大我都觉得是没有头脑。

人们常说持才而骄傲,说的是有才能得人一般比较骄狂。但这也不是什么褒义词。只是单纯的说一种现象。可见狂在任何年龄都不是一个让人喜欢得性格特点。

所以钱钟书这句话的意思中,二十岁的狂应该是指的青年人的朝气和自信。三十岁的狂指的是不懂藏拙内敛。

所以我觉得年轻人,理解这句话千万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不然容易陷入狂妄无知的境地!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的释义

1、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释义:凭借近世来了解远古,凭借一件事物来了解上万件事物,凭借隐微的东西来了解明显的东西,说的解释这种道理。

出处《荀子·非相》。

2、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

释义:那些无知而胡言乱语的人说:“古今情况不同,古今之所以治乱者,其道不同。”

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什么意思

意思是二十岁不狂是没志气,三十岁还狂就是没头脑。

(钱钟书是这样理解的)望采纳。

《天龙八部》中的玄慈为何不主动承认自己是带头大哥,害那么多人为他枉死

玄慈身世

公元1040年,西夏李元昊带兵围困延州,并在三川口伏击增援的宋军,双方展开激烈交锋,夏军惨胜。不久之后,宋将许德怀带兵奇袭西夏军营,夏军不能抵挡,只能仓皇逃跑,延州之围解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川口”之战。

在袭击西夏军营的人中,有一位武林中的泰斗人物,就是少林寺的方丈灵门大师。延州之围解除后,他回少林途中,遇到一位骨骼惊奇、资质上佳的小乞丐,于是收他为徒,带回少林,并为他赐下法号“玄慈”。

佛门天才

玄慈不负灵门大师的期望,对武学、佛法都很有天分,虽然谈不上惊才绝艳,但也是千里挑一,甚至是万一挑一。在灵门的刻意培养之下,玄慈十五岁时便协助师父处理少林事务,二十岁时便开始代表灵门出席武林中典礼、大会之类的盛事。

佛门虽然清静无为,但仍免不了有许多同辈的弟子,对玄慈各种羡慕嫉妒恨,但他们也知道这位十八岁时就练成“袈裟伏魔功”的师弟,不是自己所能招惹。

玄慈二十四岁时,天下佛门召开比武大会,玄慈一路过关斩将,连败一十三名高手,最后在决战中与五台山清凉寺神山上人相遇,两人打到千招开外,仍是不分胜负,最终并定为平手之局。经此一战,神山上人被称为降龙罗汉,玄慈则落了一个伏虎罗汉的称号。

玄慈江湖声威日增,也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如丐帮九袋长老汪剑通、智光大师等人。姑苏慕容世家当代家主慕容博,也对玄慈这位未来方丈的热门人选,着意结交。

又过七年,玄慈武功、威望进一步增长,江湖中人提起“伏虎罗汉”之名,无不心生敬意,竖起一个大拇指。灵门大师看到徒弟如此优秀,非常欣慰。

慕容博假传消息

这一日,玄慈收到慕容博传书,说有急事相商,请他到姑苏燕子坞一叙。玄慈日夜兼程赶到姑苏,被人引入主人卧室。发现慕容博脸色枯败,躺在床上,汪剑通、万胜刀王维义、智光大师等几人也在屋内。

慕容博见玄慈前来,准备挣扎起身,众人急忙阻拦。汪剑通说,慕容家主召集大家前来,是有一件和大宋武林有重大干系之事,要告知大家。

玄慈上前为慕容博把脉,只觉他脉相乍疏乍密,如解乱绳。这种解索脉是脾(胃)、肾阳气衰败所致,说明这个人已神气涣散,命不久矣。

慕容博惨然一笑,说自己三月前突发怪病,不知道请了多少名医,都是束手无策,说已活不过半年。我本想回到北方,埋于乡梓。但在一个月之前,一位朋友冒死送来消息,才令自己放弃回乡。

消息说有一批契丹武士,要来中原夺取武林秘笈。我思前想后,觉得少林七十二绝技,应该是他们的目标。至于那位送信朋友的姓名,恕在下不能相告。

看慕容博说话吃力,汪剑通接过他的话,接着说道,慕容老先生所担心的,是契丹武士一旦夺取了少林的秘笈,回辽之后传于军中,辽人兵力势必大增,到时侵入大宋,兵连祸结,老百姓就遭殃了。

玄慈看到慕容博命在旦夕,仍为少林和中原武林着想,心中早已信了七八分。于是他便和汪剑通等人,商议对策。最后,大家准备召集高手,在雁门关伏击这批契丹武士,教他们有来无回。

智光大师说这件事还需要有一个主事之人,大家纷纷推举玄慈。说他武功很高,少林又执武林牛耳,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为了掩饰玄慈的身份,大家决定称呼他为“带头大哥”。

玄慈和汪剑通等人,最后决定由二十三名高手组成雁门关行动的队伍,事到临头时,有两人因故未能成行。

雁门关之战

雁门关伏击战开始之前,玄慈发现事情不对,因为对方只有一家三口,带着几个仆役,领头一个威武雄壮的大汉,也是笑意盈盈,而且到了乱石谷这样的险要之地,也没有流露出半分紧张的神色。

玄慈本能的想要叫停这次行动,但此刻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结果众人一场乱战,萧远山因妻子惨死,狂性大发。玄慈、汪剑通等二十一名中原高手,被他砍瓜切菜般杀死了十六个。智光大师被萧远山一拳打到树上,赵钱孙看到肢肉横飞,竟然吓晕了过去。玄慈和汪剑通拼力迎敌,也双双在数招之间被点中穴道。最还是萧峰的几声啼哭,使萧远山恢复清醒,这四人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玄慈和汪剑通劫后余生,都震骇得说不出话来。情绪平定之后,他们将萧远山跳崖前抛上来的萧峰带到少室山,交给没有孩子的乔三槐夫妇收养。后来,还安排他学习少林和丐帮的武功,才有了后来的萧峰。

再说玄慈和汪剑通,两人事后到姑苏找慕容博问罪,却被告知他早已死去。玄慈以为慕容博因为给了大家假消息,造成这么大的伤亡,心中愧疚,再加上此前已经病入膏肓,所以才会提前去世,也就不再追究。

雁门关一战,在玄慈心中种下莫大的心魔,使他在后来的三年中,武功、佛学不进反退。灵门大师不论如何开解爱徒,都是无用,心中忧虑。

饮鸩止渴解心魔

这一天,灵门大师收到一封急信,说身在洛阳的少林俗家弟子叶不问身染重病,请他前去施救。叶不问家中颇有资产,为少林捐了不少地产物资,如今有事,少林寺自当回报。

灵门大师想到玄慈在寺内颓唐度日,再如此下去,整个人便要废了。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往洛阳走一趟,开阔胸襟,同时也可以试着借救人之事,缓解心魔。

玄慈领命而去,一路欣赏壮丽山河,总算稍稍恢复了几分生气。

到了叶不问家中,玄慈发现他其实是因为年纪老迈,加上多年旧伤复发,才一病不起。于是玄慈以少林内功为叶不问疗伤七日,终于将其救回,但他也坦言告知叶不问,由于一些内脏伤势已不可逆转,所以他的寿命,也只剩下了不到一年。叶不问平静的接受了这一事实,并让玄慈先不要告诉女儿叶玉。

叶不问膝下无子,五十多岁时,妻子才为他生下一个女儿,自己却因大出血而死。叶不问视自己这位女儿如珠似玉,为她起名叶玉。

叶玉此时刚过二十,生得明眸皓齿,丰肌秀骨。玄慈心疼这个花朵一般的女孩,对父亲转危为安,高兴得像个孩子,却不知父亲还活不到一年,于是言语、眼神之中,便多出了几分怜惜和温柔。

叶玉对救了父亲的少林高僧,心中非常感激,又见他丰神俊朗,仪表不凡,渐渐就生出一些少女心思。

玄慈此时还不知道,他因雁门关一战生出的心魔,那种恐惧和挫败交织的情绪,早已将他的禅心,破坏得处处都是破绽。因此,面对叶玉从崇拜和感激,逐渐变得暧昧,乃至逐渐大胆接近自己的言行,没有生出该有的警惕。

于是一个风雨之夜,玄慈和叶玉有了肌肤之亲。借着征服美丽少女的胜利,玄慈觉得自己重新焕发了斗志,禅心也渐渐稳固下来,心中大喜,却不知这种破戒以解心魔的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玄慈告诉叶玉,自己的身份决定了两人不可能有好的结果,但身处幸福中的女孩,觉得自己强大无比,表示曾经拥有便已足够。玄慈走后,她也能好好照顾自己,不会再去纠缠于他。

两个月后,玄慈见叶不问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便向这对父女告辞。分别之时,叶玉虽然不舍,但她想着自己腹中的那个秘密,便冲淡了几分伤感。

少林方丈

玄慈回到少林寺后,已经恢复了当初的那份自信,继续精尽武学、佛法。四十岁时,玄慈忽然心血来潮,要修炼七十二绝技中,最为难练的功法之一——大金刚掌。

佛家所谓金刚,是传说中佛门护法,曾掌司雷电与战斗的神灵帝释天的武器,比喻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是坚固、不灭的象征。

玄慈自觉内力大成,禅心稳固无比,已符合了“大金刚掌”的要领,便动手修炼,半年而成。成为百年来少林修成这门绝学的第一人。灵门大师见玄慈已足以执掌少林,便将方丈之位传给了他。

至此,玄慈已经成为武林中最大门派的掌门人。一时间,玄慈志得意满,睥睨天下。他不知道,就在他离开叶家七个月后,叶不问就因为伤势复发而死。叶不问去世没多久,叶玉诞下一子,她为了让孩子记住父亲的身份,便在他身上留下二十七个香疤。

叶二娘诞生

叶玉虽然没了父亲,好在还有儿子可以寄托,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大难不死的萧远山夺走了叶玉的儿子,并把他放在少林寺。叶玉不见了孩子,精神崩溃,后来变得喜欢偷盗别人家的孩子玩乐,成为臭名昭著的“四大恶人”之一。

她清醒的时候,感到自己这块曾经完美无瑕的美玉,死了父亲,就像“玉”字没有了上面一“横”,没了孩子,就像没有那一个“点”,而自己的男人,作为中间的一“竖”,也根本没办法依靠。

一个“玉”字,只剩下两条“横”,便成了一个“二”字。于是,她就叫自己叶二娘。

保守秘密

再说玄慈,灵门大师传位之前,玄慈向师父请教,自己要不要把雁门关一事,告之天下武林同道。灵门大师告诫玄慈,他马上就要成为少林寺的方丈,一言一行都关系着门派清誉,千万慎重。

于是,玄慈带着这个秘密生活了二十年,就连智光大师、赵钱孙等人接连被杀,也没有想过要向萧峰和天下人坦白。

直到少室山大战,萧远山现身,揭破玄慈和叶二娘的私情。玄慈才明白: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经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或者这样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