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六君子(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和康有为是一路人吗康有为说谭嗣同无将相之相是不是妒忌)_变法_光绪_康有为

本文目录

  • 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和康有为是一路人吗康有为说谭嗣同无将相之相是不是妒忌
  • 戊戌变法,“康圣人”是如何逃出来的
  • “戊戌六君子”你最佩服哪一个为什么
  • 在戊戌变法后,说慈禧要斩七个人,为何最后只有“六君子”呢
  • 戊戌变法后,谭嗣同本有机会和康有为逃到日本,为何非要送死
  • 戊戌变法六君子菜市场斩首,为什么有的围观百姓却不知为何受刑
  • 戊戌六君子被处决时为何老百姓拍手称快

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和康有为是一路人吗康有为说谭嗣同无将相之相是不是妒忌

回答之前说明一下,康有为不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戊戌六君子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政变,逮捕并杀害的六位维新志士,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而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前听到风声躲过逮捕,最后逃往国外。

谭嗣同与康有为绝非一路人。

首先,二人的出发点不同。

康有为早期科考不顺,“大肆力于群书”,久而渐厌之,对传统的文化学术发生怀疑,开始接触西学,并致力于传播自己所学;甲午海战中方失败后,举国上下处在怨声之中,康有为乘机上书要求变法,救国图强;其目的是在挽救清王朝的同时实现自己跻身社会上层的愿望。

谭嗣同早期受王夫之思想影响,就有民贵君轻、仁人济世救国的情怀,并游历祖国山川,结识大刀王五等底层豪杰,对中国国情有深刻认识;谭嗣同的变法目的可不单是维护光绪皇帝的统治,而是借变法改变中国之败局。

其次,二人的做法不同。

谭嗣同一边宣扬新学,一边把《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含有民族主义意识的书籍发给学生,向他们灌输革命意识;明显比康有为更具有革命性,没有康有为那种忠君思想束缚。

换句话说,谭嗣同是革命派,康有为才是真正维新派。章士钊曾说“谭氏北上的用意,绝非效忠清廷”,而是“先为北京之行,意覆其首都以号召天下。

最终面对变法失败,康有为、谭嗣同二人的选择不同也说明一切。康有为对清王朝还没有失去信心,才会选择逃亡日本,希望重新被满清起用。谭嗣同对满清没有丝毫的幻想,才希望通过自己的流血唤醒国人对此王朝的幻想。

戊戌变法,“康圣人”是如何逃出来的

这问题中:康圣人三字用的极为妥帖;康圣人加上引号更是画龙点睛入木三分。

中国自古以来能称圣人的也就是一个孔子,康圣子也替自己加了圣人二字。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位康圣人一生中做了三件大事:变法,立宪,保皇。乍一听上去很高大上,貌似是为中国寻找一条新的出路。可实际上呢:

他用东拼西凑的西方法治,准备在中国照猫画虎;

变法失败后被镇压了,他马上改为了君主立宪制;

大清亡国了,他想了想,摇身一变,成了保皇党;

原本是想处处效仿先贤圣人,但自己却时时惜命惜身;圣人教导的奢舍身取义,杀身成仁,在他这儿却变成了有便宜就上,有困难就跑。

对了,康有为还是坚定的一夫一妻制的拥护者!!!

虽然他自己有6个老婆。

1戊戌变法六君子慷慨赴死,康圣人却跑的快。

谭嗣同,杨锐,杨深秀,刘光弟,林旭。这5位参与变法的君子,为了变法舍生取义,非常值得我们尊重与敬仰。

而戊戌变法有六君子遇难,剩下那个人本应是康有为康圣人,但实际上死的却是他的弟弟,康广仁。而他的弟弟并没有参与变法。康广仁死亡的原因是:康有为在逃跑的时候,竟然没有来得及通知他的亲弟,导致康广仁替他的哥哥挨了这一刀。

2.变法失败,君主立宪失败,康有为又选择了保皇,为什么?

他既然对大清皇帝的感情这么深,他为什么又非要这么折腾呢?康有为晚年在瑞典又是买小岛,又是在日本买书,又要养他的6个老婆,12个孩子,这都是需要钱的,这钱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康有为他对所有人说:他有光绪皇帝的衣带诏。凭着这个东西,他从清朝的遗老遗少中,敛财供自己挥霍。

最后戊戌六君子中,杨锐的儿子杨永昶拿出了真正的衣带诏,康有为这拿着鸡毛当令箭来敛财的办法才算是彻底被人打了耳光。

怪不得他要保皇。

3.梁漱溟先生曾经记载了康有为盗窃的事。

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曾经明文记载,康有为偷过陕西西安卧佛寺的佛经;还曾经向银行家余承凡借名画不归还。

梁老先生作为中国的思想大师,甚至与毛主席还都曾经一起交流过。所以他说康有为的这些作风问题还真有可能是真的。

4.为什么我对康有为如此的不满?只是因为康有为他怕死吗?我告诉大家不是的,真正我讨厌汤有为的原因是他是个卖国贼。

康有为曾经提出一种主张叫中日合邦,并私下与日本驻清国大使矢野文雄形成了合约。

这份合约的主要内容是让日本人与外国人全面接手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外交等一切事务。

这是真正的卖国!

“戊戌六君子”你最佩服哪一个为什么

当然谭嗣同。

据说谭嗣同被捕之前,伪造了很多封父亲劝他不要变法维新的信。后来他被抓进监狱,那些抓他的人在家里搜出了他伪造的信,因此父亲得以保全。

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拼尽全力保家人周全,着实令人敬佩。

在戊戌变法后,说慈禧要斩七个人,为何最后只有“六君子”呢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哗然,堂堂中华居然赔款、割地予东瀛岛国,有识之士纷纷要求变法强国,日本得以打败我国,靠的就是变法,在全国的愤慨中,清政府也明白了,之后变法才能变强,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

在这个背景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向世人展现他们的风采,1897年冬天德国强占了胶州湾,光绪帝接见康有为,表示自己不做亡国之君,要变法自强,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马关条约原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康有为回到居住的地方,便于自己的学生们谈论变法之事,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一道《应诏统筹全局折》,6月慈禧让权给光绪帝,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

由于当时的情况非常严重,光绪帝、维新派为了尽快把国家变强大,颁布了一些不符实际的诏书,使变法渐渐地失去众多人的支持,之后又伤及了保守派的利益。

9月21日凌晨,慈禧突然从颐和园回到了紫禁城,直接将光绪帝软禁到中南海瀛台,然后再次训政,并下令逮捕维新的人,主要有康有为、梁启超、谭翤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等人。

康有为、梁启超两人都逃出了北京,康有为经香港逃到了日本,谭翤同拒绝逃跑,英勇就义刘光第自首,其余的都被逮捕。

杨深秀原本没什么事的,慈禧将光绪软禁之后,他不畏强权,引用古义,请慈禧归政于光绪帝,慈禧大怒,于是将其逮捕。

被捕的维新人士中的谭翤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被杀害,史称其为戊戌六君子。

慈禧太后当时要斩的原本是七人,但是最后只斩了六人,没被斩杀的是徐致靖,徐致靖高居从二品,他是慈禧太后亲笔批文立即斩杀的第一个人,但是最后却逃过了一死。

徐致靖没有被斩杀全靠李鸿章。

徐致靖江苏宜兴人,出生官宦之家,其父亲与李鸿章父亲是同科进士,两人也是好朋友,私交很好。

徐致靖一心想国强,看到国家被外敌入侵,心中很不是滋味,他认为只要变法才能挽救时局,德国强占胶州湾后,他心中忧虑更加加重,之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虽然办报,发表自己变法言论,但是根本无法被光绪帝接见。

徐致靖不是居住皇宫的人,他知道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他跑到光绪帝面前,向光绪帝推荐了康有为、梁启超谭翤同、黄遵宪等人,之后光绪帝接见康有为,要求康有为上奏变法折子,随后让康有为主持变法。

变法的节奏太快,慈禧太后在百日之后从颐和园又回到紫禁城,软禁了光绪帝,这个官居二品的礼部侍郎随即被逮捕,由于康有为等人是他推荐的,再加上他在维新派中的地位,慈禧太后批文斩杀的第一人便写了徐致靖。

9月24日,官兵前往徐府捉拿徐致靖,徐致靖刚好外出,官兵扑了空,徐府的人都慌了,不知所措,晚上徐致靖回到家,听了此事。徐致靖并没有惊慌,反而向家里交代了后事,然后自己一人赶到刑部自首。

李鸿章听说了此事,决定救出徐致靖,但是这时的李鸿章并不好出面,他才签了《马关条约》,背上了一口大锅,而且还被免职了,李鸿章只好找到自己的老熟人、慈禧的大红人荣禄。

李鸿章请求荣禄帮忙救出徐致靖,荣禄看在李中堂的面子上,决定为徐致靖求情。

荣禄

荣禄跪在慈禧太后面前,为徐致靖说好话。不料,慈禧太后大怒,认为他是在为帝党开脱,荣禄连忙向慈禧太后表忠心,等到慈禧太后气消了一些后,荣禄又开始为徐致靖说好话,说徐致靖只是个书呆子,肯本不懂新法,光绪帝在变法期间都不召见他。

慈禧太后听后,令人去调查,发现光绪帝真的没有召见过徐致靖,慈禧太后最后看着荣禄的面子上,叛了徐致靖斩监候,1900年徐致靖被释放。

徐致靖自己和家人都认为自己难逃死刑,他的家人在处斩六君子那天抬着棺材去菜市口,最后发现没有徐致靖,心中充满了疑惑,等斩完之后,他们把棺材又抬回去,之后才知道徐致靖没有被判死刑。

徐致靖

徐致靖出狱后便到杭州居住,被改名徐仅叟,意思是六君子被杀,只活了他这个老朽,1917年徐致靖去世。

在他们被逮捕中间还有一个大佬,那就是张荫桓,他是清廷当时的重要大臣之一,倾向于变法,戊戌政变后充军新疆。

戊戌变法后,谭嗣同本有机会和康有为逃到日本,为何非要送死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深想起来可能牵扯很多,老朽一家之见是我们先得搞清楚谭嗣同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维新派,这是他决定赴死是否有意义的关键所在。如果他如当时康梁一般的纯粹维新派,个人觉得他的死毫无意义,因为确实只有保存有用之身,才能有继续变法的希望。而且他们在逃亡在外,光绪皇帝反而可能更安全,迫于外部压力,保守派未必敢直接杀害光绪。

那么谭嗣同真的是维新派吗?我个人的看法即是也不是。谭嗣同是那个时代典型的迷茫者,救国救民的志向不会改变,但到底用什么手段却很迷茫。在维新派里他是激进分子,曾经把《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反清书籍向学生发放。这样宣扬民族意识的书籍,是革命派才会主动传播的。但他又不是纯粹的革命派,1898年光绪诏其入京,他也欣然前往,不符合革命派推翻重建的特征。

其实对于谭嗣同这是很正常的,那一代的的目标是救国救民,维新也好,革命也罢,都是手段而已。如果维新能够成功,就可以避免革命造成的巨大社会破坏,何乐而不为呢?换言之,在1898年之前,谭嗣同的思想是维新和革命之间摇摆,没有一定的倾向,对于谭嗣同来说这两者区别不大。

但是现实泼了谭嗣同一盆冷水,变法失败了,对于康有为等纯粹维新派来说无非是再找机会卷土重来。但对于谭嗣同来说这一切的意义是不同的,他开始隐约明白在中国维新这条路是走不通的,那么剩下的就只剩下革命。所以他才会不顾一切的鼓动袁世凯起兵,这其实已经是革命派的手段,也就是说谭嗣同的思想或者手段最终还是回到了革命派的行列。

那么他的赴死才有了真正的意义,他要用自己的死来警示后来者,维新变法之路是走不通的。他所说的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其实是在说只有流血牺牲才能救国图强,不要再幻想付出很少的代价就能成功,妄想即不造成社会破坏又要强国富民是一条死路而已。后来怀着救国之志的青年们也果然大多放弃了维新之路,转而选择流血革命。

老朽个人对谭嗣同的评价是以维新者而生,以革命者而死,任侠仗义,果敢无畏,这才是谭嗣同千秋不朽的价值所在。当然,这也只是我一家之见,欢迎诸君指正。

戊戌变法六君子菜市场斩首,为什么有的围观百姓却不知为何受刑

个人观点:

一、因为统治者奴役老百姓的思想;文字狱等等禁锢老百姓思想。

二、维新思想并未被广泛传播和实行,更多官员都是观望而已,普通老百姓就更别说有途径知道了。

三、传统封建礼教思想的毒害,老百姓养成了一味只知“听、受”的思维模式,缺少了思考、求知、创新、怀疑、质疑的思维。

戊戌六君子被处决时为何老百姓拍手称快

百姓,你让他称快他就拍手欢呼,你让他称慢他就跺脚骂街!

前提是,你是君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