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个人标签:流质易变(上)_康有为_少年_革命派

梁启超是个名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此篇《少年中国说》脍炙人口,被纳入教科书。

实际上的梁启超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

为何被冠上“流质易变”的贬义称呼?

梁启超是维新派,是康有为最喜欢的弟子,没有之一,

梁启超和徐勤,乃梁启超的左膀右臂。

但梁启超远比徐勤出名多了。

康有为却没被称作“流质易变”,因为康有为一直没有变:

忠君爱国的思想没有变;

忠于光绪的思维没有变;

维新救国的理想没有变。

康有为贪财好色,贪生怕死,但他守住了自己的节操。

哪怕最后变成了反动的顽固派,康有为依然痴心不改。

颤颤巍巍之时,还幻想着和张勋一起,复辟能够成功!

康有为守着光绪帝的“衣带诏”,守着自己理想,一守就是一辈子。

梁启超就不一样了。

维新变法是一件好事,试图通过改良的办法,改变大清国落后的现状。

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变法运动。

也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国家最高政治舞台的捷径。

认识康有为时,梁启超已经成年,康有为名气很大。

拜在康有为门下,比走科举的道路,轻松快捷多了。

梁启超最大的特长是:能说善写,写文章绝对一流。

拜康有为为师时,梁启超17岁。

戊戌变法时,梁启超年仅25岁。

展开全文

年仅25岁,已可以在大清朝廷中翻江倒海,实乃少年得志!

谭嗣同慷慨就义前说:“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梁启超说,这不行啊,这把我和康有为老师至于何地?

大笔一挥,谭嗣同的绝命诗成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意思是,留下来赴死的和逃命的,都像巍峨的昆仑山一样,受人敬仰!

康有为和梁启超怕死,跑到了日本。

巧了,孙中山和革命派,也在日本。

也不巧,日本本就是孙中山革命派的大本营。

孙中山希望和康有为联手,共同为国家出力。

康有为自称身负光绪皇帝的“衣带诏”,而你孙中山和革命派是造反的。

所以拒绝和孙中山见面。派梁启超为代表和孙中山见面。

梁启超就比其老师脑筋转的快。

在大清国内,维新派曾经辉煌过,但现在不是落寞了么?

孙中山和革命派的势力,遍布海外包括日本。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梁启超准备和孙中山合作,并有了实际行动,比如成立一个联合会,孙中山任会长,梁启超任副会长。

梁启超还得意洋洋的给康有为写了一劝退书:

“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改造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吾师春秋已高,大可息影林泉,自娱晚景。”

看到这份信,把康有为气的够呛。

再加上徐勤的小报告,康有为要求梁启超立刻离开日本!

梁启超不敢违抗师命。但是去哪儿呢?

孙中山给梁启超准备了后路——

(未完待续)

本文由寂寞火炉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梁启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