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书法作品欣赏(米芾与王铎谁的书法造诣更高)_米芾_书法_太师

本文目录

  • 米芾与王铎谁的书法造诣更高
  • 你怎样评价“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书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如何欣赏米芾的作品
  • 米芾性格狂怪,学他的书法应该注意什么
  • 谁能告诉我米芾书法表达书写者的激烈情绪明显的作品有哪些
  • 米芾书法如何欣赏
  • 米友仁书法与其父亲米芾相比如何你怎么看
  • 如何简单、快速评价欣赏一件书法作品的水平
  • 米芾的书法怎么样
  • 收藏了一副圈子里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挺喜欢的,和大家分享,欢迎点评

米芾与王铎谁的书法造诣更高

米芾和王铎虽都出自“二王”门下,也都是书风各异,个性极为鲜明的书法大家。非要判定谁的书法造诣更高?挺难。书法写到老米和小王的水平,风格又如此迥异,这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很难理性的量化判断。

如非要在两人中定高低?我倾向老米。相比小王,老米资历老点,出道早点,书龄老点,名气大点……。

以下为拙作赵孟頫《洛神赋》,请书友们指教。

你怎样评价“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书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米芾的书法特点是:沉着痛快。

米芾自称刷字,字字不同,实际上是他用笔手法丰富多变,他说:善书者只有一笔,他独有四面。

所谓只有一笔:就是中锋行笔。

所谓独有四面:就是笔毫从四面入纸,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都用(见下图)。

如:殊、行二字(见下图)的运笔轨迹可以看出米芾用笔起伏摆动幅度之大,此即所谓“刷字“。

米芾说过:蔡京不得笔,

蔡卞得笔而乏逸趣,

蔡襄勒字,沈辽排字,

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

他自己刷字。

鹏誉轩笔庄认为:对于米芾的“刷字“,历来解释不一,但结合他以上所说,大致有两点,①是快捷,②是多变,正如他说的——笔笔不同。

米芾书法是建筑在极其深厚的学古,学传统的基础上的,以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强烈的个性,纵横的才气,佯狂玩世的态度,能如此尊崇传统而不走捷径,对后世如何对待传统的学习应该有启发作用的。

宋四家中数米芾对现代的影响最大,他阐发了二王笔法,虽在书法史上他偏于守旧,但能在旧中蜕化出崭新的面貌。

如何欣赏米芾的作品

米芾行书作品如《李太师帖》,劲健畅快,闲散飘逸。有王献之行书笔意。

(米芾李太师帖)

(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米芾行书主要从王献之行书中汲取了哪些笔意?

一,用笔外拓。

行笔洒脱放纵,线质属外肆型的,既沉着又痛快。(掌握沉着痛快的用笔之法有一定难度,力量感要强,如果笔力弱就达不到沉着痛快的用笔效果,只有通过学习篆书、隶书、楷书,练好强劲的笔力,然后由慢至快的转换,这时用较快的速度写行书,才能避免用笔飘浮、避免笔画呆滞,才能有沉着痛快挥洒状态所写出的既刚劲又婀娜的效果。)

(米芾李太师帖局部。)

(王献之行书更等帖局部。)

二,体势多有倾斜之势,跌岩纵逸。

多数字呈左低右高之势。《李太师帖》中有的字左斜右正,有的字左正右斜。有的字上正下斜。

(米芾李太师帖局部。)

(王献之更等帖局部。)

三,强化呼应,行气贯通。

《李太师帖》中有首尾相邻笔画相连的实连,如王戎二字相连,真宜批三字相连。其余的字为笔断意连的虚连。

(米芾李太师帖局部。)

(王献之更等帖局部)

四,章法方面。字距变化丰富,加强字的大小对比。取其斜线贯气法。

如下图中这一行字分为三个字组单位。子敬上为一组,真宜批三字为一组,帖尾二字为一组。敬字最大而重,上字最小而轻。《李太师帖》通篇看,较大而重的字分布在左上角,右下角的字偏轻的较多。形成重与轻的字群对比。下图这一行的行中轴线向右斜。

(米芾李太师帖局部。)

(王献之更等帖局部。)

下图为笔者临帖习作。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米芾性格狂怪,学他的书法应该注意什么

学笔法练习画各种线条,研究宋画不见得会画但要深入研究

米芾(1051一1107),初名黻,41岁后改作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迁襄阳,定居润州(今镇江)。徽宗时为书画学博士,后任礼部员外郎。米芾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和书画鉴赏家,善画山水。他在书画方面富有创新精神,他认为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已经被前人陈法所束缚,缺少独创意识,他创造了“米点山水”。但真迹未留传下来。他的书法,以行草成就最高,其书风潇洒、舒畅,圆润遒劲,熟而不俗,险而不怪,奇正相生,出手自然。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谁能告诉我米芾书法表达书写者的激烈情绪明显的作品有哪些

一般书写者的作品流露出激烈情绪明显,书写节奏起伏变化较大,如字形大的较大,小的较小,对比悬殊,笔画轻重比对也明显。书写速度快,字势险。

米芾《葛君德忱帖》是他晚年时期作品。节奏感较强,下笔放纵,线条跌宕,沉着痛快。字势左欹右侧,大小叁差,奇相正生,直中有曲,刚中有柔,一任自然。气韵生动。苏轼赞其“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此帖为致葛德忱书札。葛德忱疑即葛蘩,名字相发之义本《诗经.召南.采蘩》序毛传。乃葛蕴、葛藻长兄。

(上图为米芾所书《葛君德忱帖》,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米芾书法如何欣赏

米芾书法是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同苏、黄、蔡、颜及历代书家一样具有各自的特色。

许多书学者单独提出对米书的关注,正是因为其书法的特点明显,引人注目。如何理解和欣赏米书呢?

一是了解米芾书学轨迹。米芾初师欧、柳,后转师二王,有相当厚实的功底。三十多岁后东坡先生劝其书学晋人,开始集古字,学晋人。由于转益多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从中可以看到,米书特点突出,但不是无中生有,虽大刀阔斧,但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用笔、章法独出机巧。

二是米书特点。用笔特点沉着痛快是其一。章法随遇而变是其二。结体天真自然是其三。历代对米书更是评论多多,褒贬皆有,但米书之美是大多书家所推崇,亦是公认。

三是学米书要内看其字的渊源,外观其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之气势、风格。不可只观表象,不见二王、晋人,只学表皮。

我们欣赏米芾之书,就是要把握理性,不要人云亦云,要欣赏其内在的东西,要得其意趣。

一家之言。

米友仁书法与其父亲米芾相比如何你怎么看

谢大圣邀。已见网友回答米友仁与父米芾比较书法问题就不多赘述,简单评论仅此。米芾作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书法历来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他的书法生性不羁,险绝有余,更有甚者认为是“平民丑书“,还传他书写一首诗赋往往三四遍不过,自己满意的仅二三个字,直到50岁后才渐成自己的风格,但仔细研究他的书法感觉,隶、楷、行、草无一不精,并在书画收藏鉴赏方面很有造诣,我认为人们的欣赏水平不必苛求一致。他儿子米友仁,继承了其父米芾的衣钵也是一位书画家,虽不及父亲名望和成就,但特立独行,自成一体,有些方面与父比较有过之无不及,应该说比起书法他的画更受公众认可,据说高宗皇帝喜欢他的为人和画作,时常让他参与宫庭和社会书画鉴赏,足见米友仁自身功力和社会影响力。我作为一个书画爱好者,在喜爱米芾作品同时也欣赏其子的艺术成就,但愿中国书画艺术瑰宝世代传承,不断创新,发扬光大。

如何简单、快速评价欣赏一件书法作品的水平

如何简单、快速地欣赏或评价一幅书法作品的水平高低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整体,看章法。

一看正文、落款、钤印是否齐全、合理。二看整体布局是否协调。三看行气特别是正文与落款处的气脉是否畅通。四看韵味是否生动。.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眼看上去顺眼,说明这幅作品品位在中等或中等以上,如气脉流畅、气势和韵味生动,此作品可谓上品。

二,从笔墨,看功夫。.

一看用笔的准确性:是否中锋用笔,点画线条是否到位。二看点画线条是否有骨力(力度)。有骨力,点画线条的墨色就有深度—入木三分;有骨力,点画线条的墨色就有立体感。三看点画线条是否有变化和弹性。

有笔墨功夫,点画线条就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三,从结体,看风格。

结体,即字的结构及点画安排。一般讲,字的结体不同书法的风格不同。到目前为止,篆隶楷行草五种主要字体经历数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已经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代表字体。如楷书中的欧颜柳赵等。符合代表字体的我们称之为“上体“,“上体“的书法结体合理,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不“上体“的字尽管看着点画线条流畅,但不符合传统的法度和规矩。因此,上不上“体“是评价书法好坏的重要标志,也是传统书法与伪书法的分水岭。

四,临帖作品和仿毛体作品,其作品高低应从“形“和“神“两方面去分析。好的作品应该是形神兼备,形似神驻。
.

米芾的书法怎么样

米芾,为人癫狂放纵,玩世不恭,见怪山奇石,拜石为兄,后世称其为米癫。米芾在诗文、书画无不精湛,有精鉴赏,好收藏。他创造的“信笔为之,多以烟云掩映,林木不取工细,意似便已”的米家山水,对后世影响颇大。他的书法作品如何呢?我们姑且不论,单看他在《海岳自论》中的这段话: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苏轼是这样评价米芾书法的:米书超逸入神。黄庭坚说: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如上所论,你认为米芾书法如何呢

收藏了一副圈子里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挺喜欢的,和大家分享,欢迎点评

看过一些这样的书法,评价也挺高!

是的!书法功力很深,字也舒展,结构也趋于完美,应该是件好作品。可是,还是美中不足的嫌疑!

这个不足就是有些油滑,太熟练了,太干净了!这是书法艺术的高端感觉!就像颜鲁公的《祭侄文稿》,看起来斑驳淋漓,给人就是感觉自然,震撼!可是,这种漂亮且干净的东西,感觉确是不够真实!

当然,这个要求有些高,有些吹毛求疵,可惜不必介意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