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庭之哭的故事(秦庭之哭出自:《左传·定公四年》)_楚国_秦国_发兵

秦庭之哭的故事

秦庭之哭的故事(秦庭之哭出自:《左传·定公四年》)

春秋时,吴国攻打楚国,即将灭亡楚国。已经隐居的楚国的大夫申包胥听说后,发誓要拯救楚国。

申包胥想到楚昭王是秦哀公的外甥,要拯救楚国,只有去向秦哀公求助。于是,他马上动身到秦国去,请求秦哀公发兵救助。可是,秦哀公不肯发兵相救,说:“我们秦国在偏僻的西方边陲,兵微将寡,自顾不暇哪里还能出兵救楚呢?”

申包胥听了,跪在地上叩求说:“大王,秦楚边界相邻,唇齿相依,吴国如果灭掉了楚国,也决不会放过秦国的,请大王三思!”

秦哀公听了,还是犹疑不决,说:“你先到驿馆休息一下,让我和大臣们商量了再说。”

申包胥哭着说:“我的国君逃亡到了随国,我怎么能安心在驿馆休息呢!”

秦哀公不再理睬申包胥,退了朝。申包胥见了,立在秦国的朝殿里,放声大哭,一连哭了七天七夜,连一粒饭、一滴水也不吃。

第八天,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派大将子蒲、子虎率兵救楚,打败了吴兵,把楚昭王救回了郢城。

后来,“秦庭之哭”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求援、救国情真意切,也用来形容悲伤至极。

秦庭之哭出自:《左传·定公四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