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的内容和意义(文景之治是什么时期有何表现)_文帝_文景之治_和亲

西汉建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汉文帝在位期间,意识到民力需养,需要休养生息。因此采取了无为而治”、“轻摇薄役”、“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终于出现了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国力增强的富裕景象。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出现过非常多的治世,“文景之治”、~开星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等等。那么, 文用之治凭什么称作中国第-个治世?因为无为而治所以无所不为!

一、文景之治的含义

西汉建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

内有诸候王割据一方,同中央离心离德:外有匈奴势力劫惊边境,双乱烧杀。因此,百姓的生活可谓是过得非常辛苦。

汉文帝和汉武帝在位期间,意识到民力需养,需要休养生息。因此采取 了无为而治”、“轻摇薄役”、 “与民休息”的政策。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终于出现了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国力增强的富裕景象。

二、文景之治的表现

所谓治世,到底有什么表现呢?

1、善待老人

圣朝以孝治天下,所以,文帝在位的时候对于老人是格外关注的。每月都会赏赐定数量的米、肉、酒水、 帛、絮,让老人可以吃得饱,穿得暖。

2、节省徭役

中国古代,农民需要服役,但是服役不仅辛苦,有时候还会让人民错过耕种。文帝下令 因各敕以职任,务省免费以便民。

3.劝课农桑

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一切的财畜都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所以文帝对于农业非常重视,经常亲自耕种以鼓励天下农夫努力耕种。为了让农民过得好一点, 税赋也是一再缩减。

4、对外和亲

和亲政策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其实是一步好棋,毕竟匈奴势大,且来往快速,备足守军也未必有效抵御,还徒增耗费。

恰逢此时正是休养生息的关键期间,轻启战争对于汉朝来说负担过重。因此,文帝忍下苦水,为天下计,开启和亲。

5、 赈济百姓

中国这片大地,由于深受季风气候的不稳定影响,所以经常闹灾害。小农经济时代,天灾一来, 人民轻则因为田地减产吃不饱饭,重则颗粒无收,甚至与人相食。文帝期间, 遇灾则发粮赈济,可谓善矣。

6.轻刑罚

汉朝的法律中有诽谤罪和谣言罪,文帝认为不太好,以后有人再犯这两样罪就不惩治了。

7.奖励孝悌、三老

文帝重教化,尤其看重孝悌二道。所以, 对于遵守孝悌的百姓,以及掌管教化的三老给予奖励。

B、死后薄彝

文帝在位本就节俭,值夫人衣不曳地,惟帐无文绣,以示数朴,°死后的霸险本应体现帝王气度, 也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图帝即位后,基本延续了文帝的政策。》

至此,经过几十年的休养,汉朝的国力重新得到恢复。 一度出现人口增加,府库粮食充足,铜钱腐朽的现象。

三.文景之治对于后世的意义

文园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称赞的治世,其对于后代的影响更是重要。

文展之后,便是武帝,政策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由内转外。

本来和匈奴和亲,后期直接开启大反击。

那么,汉武帝凭什么能数次大规模对外用兵呢?凭什么穷兵最武?

他所凭借的,就是文隋两朝的积累。

但是,海量的积累也经不住天量的消耗,晚期,武帝还不是发布(轮台罪己诏》,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养民政策?

后世明朝的下西洋杜举,同样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而终止,

耗费甚多,而获利甚少,民力日进,国家渐颓

于是又进入一个蛰伏周期,养民蓄力。

仿佛中国的历史,很大部分就是一个从养民着力到对外开拓的一 个循环过程。

所不同的是,两者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