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简介(关于宋朝历史你知道多少)_北宋_南宋_宋朝

本文目录

  • 关于宋朝历史你知道多少
  • 宋朝历史中都有哪些名人
  • 关于宋朝历史的书籍,有哪些比较值得阅读请大神们推荐
  • 历史上宋朝时期的宋哲宗赵煦是个怎样的人宋哲宗简介
  • 北宋和南宋是怎么回事
  • 为什么很少看到关于宋朝和元朝的历史

关于宋朝历史你知道多少

陈桥兵变,大将赵匡胤被推上龙椅,逼迫了柴周王朝禅让,建立了北宋。

赵匡胤统一了南方十国,却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让武将解甲归田,不让"五代"大将夺权史重演,文官渐渐成了主角。文风兴盛,武风式微。宋词和散文达到了顶峰。宋朝经济也是史上名列前茅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例证。

赵光义继位,"釜声烛影"成了悬案,"金匮之盟"有待新说。

农民起义不断,王小波等先后起事。外患常扰,辽、西夏、金兵接连不断。涌现出杨志、杨延昭杨家家。

澶渊之盟,宋辽120年安宁。宋金共同灭了辽国。金兵成了强敌。1279年靖康耻,金兵席卷宋都,将二帝和宫中全部打包西迁大漠,北宋亡。

赵构是唯一漏网而幸存皇子,"衣冠南渡"建立南宋。

岳飞背上有岳母刺字"尽忠报国",岳家军抗金打得金兵鬼哭狼嚎,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哀号。

但岳飞被十二道令牌强行半途召回,以"莫须有"罪冤死风波亭,岳飞和长子岳云及张宪同时遇难。"天日昭昭"是岳飞最后仰天长叹!

宋词是足与唐诗并驾齐驱的诗坛又一高峰,涌现了无数精彩篇章。

辛弃疾"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状元丞相文天祥"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誓死不降,英勇就义!

崖山一战,陆秀夫背着宋幼帝,带领十几万军民跳入大海,成了南宋绝唱!

宋朝历史中都有哪些名人

宋朝三百年的历史中,风起云涌,各个领域的名人层出不穷,群星璀璨。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出现了非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皇帝方面:

1.“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赵匡胤,其实我更喜欢他的另外一个故事就是“千里送京娘。”

2.“仁者之君”宋仁宗——赵祯,那可是脾气好得不得了的一位皇帝。

3.宋徽宗——赵佶,作为中国历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皇帝,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蹴鞠骑马样样精通,唯独不会做皇帝,落得个北宋灭亡的下场。

4.宋高宗——赵构,这位就是“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的那位皇帝。他最著名的事件就是金兵南下的时候被当时的场面给吓到了,然后跌下马来,落了一个不能人道的病根。

5.“南渡诸帝之称首”的宋孝宗——赵昚,内政方面比较优秀,是南宋历史上唯一一个拿得出手的皇帝。

文臣方面:

1.“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赵普,为了北宋的开国立下汗马功劳。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士大夫气节的代表人物——范仲淹,甚至可以说是北宋士大夫的精神领袖,死后谥号为“文正”,乃是当时文臣最高荣誉。其填《渔家傲·秋思》为该词牌之首。

3.“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北宋第一猪队友,第二代“网红”——欧阳修,第一个就是《朋党论》,竟然主动对皇帝说要有所谓的“君子党”,这种结党之事还要去向皇帝当面述说的也就只有他了。第二个就是上书反对自己的朋友狄青担任枢密使,活活把狄青给气死。

4.“先儒司马子”的尚书左仆射——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作者,这部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水平最高的一部史书了,毛主席也是十分喜爱读这部书。

5.“天变不足俱,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北宋改革家,参知政事——王安石,第一个敢于打破封建礼教的士大夫。

6.历经四朝的宰相——文彦博。

7.“王佐才也。”宰相——富弼。

8.汴京保卫战的指挥官——李纲,进士出身。

9.“六贼之首”的大奸臣——蔡京。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太平宰相——晏殊。

11.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的参知政事——寇准。

12.抗元名臣,背着小皇帝跳海而死的左丞相——陆秀夫。

1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爱国政治家——文天祥。

14.“宋末三杰”之一——张世杰。

15.电视剧著名人物,龙图阁直学士——包拯。

还有其他就真的太多太多了。北宋时期的文臣实在数不胜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文学艺术方面:

因为上面的政治家大部分都是大文豪,因此在文学方面就不在叙述了,单纯列举北宋文学方面的名人。

1.“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北宋第一代“网红”,其词风格大多表现男女离愁别虚之情。

2.“出淤泥而不染”濂溪先生——周敦颐,北宋理学大家。

3.“二程”即程颢和程颐。周敦颐的徒弟,北宋理学大家。

4.“又岂在朝朝暮暮”婉约派词宗——秦观。

5.”东风恶,欢情薄。”南宋大诗人——陆少游。

6.”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豪放派大诗人,北宋第三代”网红”——苏轼。其弟其父皆为北宋大文学家,称为三苏。

7.”气吞万里如虎“豪放派大诗人,南宋政治军事家——辛弃疾。

8.“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一说蔡襄)

9.《清明上河图作者》作者——张择端。

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文学家、理学家——朱熹。

女子方面:

1.北宋第一位摄政太后,民间“狸猫换太子”的始作俑者——刘娥。

2.“女中尧舜”北宋最伟大的女性政治家——高滔滔。

3.“人比黄花瘦”婉约派词人,赌徒的老祖宗,古玩学家——李清照。

4.“北宋第一名伎”——李师师。

武将方面:

1.灭后蜀、平南唐的大将——曹彬。

2.征灭南汉,讨伐南唐、北汉的大将——潘美。

3.渤海郡王——高怀德。

4.战西夏;夜袭昆仑关,平侬智高之乱——枢密使狄青。

5.熙河开边,抵御西夏——燕国公王韶。

6.北宋最强军西军的领导者——种师道

7.收复襄阳六郡,北伐中原,“中兴四将”之首——岳飞。

8.“中兴四将”之一——韩世忠。

9.“中兴四将”之一——张俊。

10.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

11.三呼“渡河渡河渡河”北宋名将——宗泽。

科学方面:

《梦溪笔谈》作者,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关于宋朝历史的书籍,有哪些比较值得阅读请大神们推荐

关羽宋朝的史书除了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和元朝丞相脱脱写的《宋史》宋史分为《纪》《表》《五行志》《地理志》《官职》《食货》《列传》

还有《崇文总目》和《崇正辩》前者的作者是王尧臣,分为六十六卷,包括正史,编年史,实录,杂史,伪史,地理,氏族和传记,还有礼仪,正史里包括(三千六百卷,隋志,唐志,)还有崇正辩,作者是胡明仲,北宋人哲宗元年生,卒与南宋高宗二十六年。类似宋朝的史书还有《大宋宣和遗事》,这个记载的是北宋徽宗时期到南宋高宗时期为止,其他的还有沈括的《梦溪笔谈》第一卷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卷二分为:象数,官政,权智,艺文,第三卷分为:异事,杂志,药议,

历史上宋朝时期的宋哲宗赵煦是个怎样的人宋哲宗简介

 仅摘录《宋史》哲宗本纪中的赞曰。有兴趣可以去看《宋史》本纪 卷十七、卷十八。

赞曰:折宗以冲幼践阼,宣仁同政。初年召用马、吕诸贤,罢青苗,复常平, 登俊良,辟言路,天下人心,翕然向治。而元祐之政,庶几仁宗。奈何熙、丰旧奸 枿去未尽,已而媒蘖复用,卒假绍述之言,务反前政,报复善良,驯致党籍祸兴, 君子尽斥,而宋政益敝矣。吁,可惜哉!

北宋和南宋是怎么回事

宋代简介 两宋包括北宋和南宋。从广义的中华民族观念来看这个时代还包括辽、夏、金,是四个政权四个国家交互并存的时期。在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就。中华文化在继唐之后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鼎盛期。在教育、经学、史学、科技、词等方面都超越了唐代,享誉千古。商品经济水平更是超越以往,城市、市镇繁荣,货币流通扩大,诞生最早的纸币。而在技术改进与租佃制的推动下,农业生产获得显著发展;手工业分工细密,工艺先进,产品闻名于史。在科学技术领域更是硕果累累,而活字印刷、指南针及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更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宋代在对外武功上显得积弱不振,在与辽、夏、金上一直处于下风,某种程度上,宋代疆域并不如前代,及后世元、明、清。宋疆域东、南临海,北境以今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辽接壤,西北至今陕西白于山、甘肃东部、青海东北部与西夏、吐蕃毗邻,西南与越南接界。据《宋史》:“全国共计四个京府,三十府,二百五十四州,一千二百三四个县“。南宋的疆域则是北至淮水,经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东)二州至秦岭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一线与金为界,东南、西南同北宋同。宋代自公元960年宋太祖 赵匡胤 代周,到公元1279年前后达三百二十年,共有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帝昺共十八代君主。北宋定都开封,南宋定都临安。 北宋的建立 后周末年,后 周世宗 去世,只有七岁的恭帝柴宗训 即位,由于年少,大权操纵在一些老臣手中,正当此时,镇州、定州传出契丹入侵的消息, 朝廷便紧急派出赵匡胤出兵,,公元960年兵发至陈桥,赵匡胤在他麾下的几位部下拥立下,黄袍加身,率军入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称帝,,是为宋太祖。史称“陈桥兵变“。宋太祖当了皇帝后, 首先将内部巩固,镇压不服管束的后周将领,之后, 再来便是开始平定南方各国,进行全国统一。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伐,赵匡胤消灭了后周藩镇势力的反抗,攻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宋太宗即位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平定北汉。于是自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多年的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基本上结束。中国遂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纷扰局面。宋太祖即位后开始有意识的加强中央集权,吸取唐代藩镇的权力太大,致使君弱臣强的教训。建隆二年二月, 宋太祖利用酒宴邀请五代残余籓镇,以软硬兼施的方式使五人自动解除兵权。史称“ 杯酒释兵权 “。自此中央控制了地方的军政,虽然使内乱减少,但却走入另一个极端,使军队束缚了手脚,从而便有了不断地外患侵扰,使得军事上无法与契丹、金、蒙古抗衡,此举可谓是有利有弊。文治为主流的宋朝重文轻武也就成为宋代重要特征。 前期(公元960年-公元997年)即宋太祖、宋太宗统治时期,北宋统治者除了致力于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之外,着重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以确保宋朝统治长治久安。其主要的改革措施有:一是军制改革,使军队指挥权相互制约,并直接对皇帝负责。二是行政改革。宰相下设数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其军、政、财三权,使宰相无法独揽大权。规定地方财政每年赋税收入,除支度给用外,凡属钱币之类,「悉辇送京师」。经过改革,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这对政治稳定,结束分裂局面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高度中央集权也带来「强干弱枝」,地方权宪太小,军队战斗力削弱等消极后果。 北宋的发展及灭亡: 中期(公元998年-公元1099年)即 宋真宗 至宋哲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是北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由于实施两税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经济制度,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增加,垦田面积的扩大,铁制工具制作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倍增等等。据统计,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北宋户籍上有523万多户,而到宋仁宗嘉八年(公元1063年),北宋户数已逾1246万多户。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而至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增至5.2亿多亩。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北宋的造船、矿冶、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都超过了前代。商业市场打破了旧的格局,大小城镇贸易盛况空前,纸币的出现及广泛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也是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期。尤其是闻名于世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大发明,开发和应用主要是在这个阶段。然而,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矛盾日益严重的时期。军队数量猛增,官僚机构庞大,土地兼并加剧,使国家财政连年亏空,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对此,宋朝政府也试图进行改革,以扭转危机四伏的局面。北宋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和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但两次改革收效甚微,北宋逐步走向衰落,朝政日益萎靡,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后期(公元1100年-公元1127年)即宋徽宗、宋钦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北宋王朝统治极度腐朽。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众多的农民倾家荡产无以为生,纷纷起事反抗暴政。其间以方腊、宋江先后领导的起义影响最大。内忧不已,外患又起。北宋长期与辽、夏、金争战不休。与西夏战事刚止,金军又大举南下终酿成“靖康之难“。即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开封。次年二月六日,废宋帝,北宋亡。 南宋的建立、发展及灭亡(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封(今属河南)。次年二月,废宋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同年五月,原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皇族康王赵构,在金军退走之后,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仍沿用大宋国号,史称南宋,年号建炎,是为宋高宗。南宋在江南的统治稳固之后,实施了几项较为成功战略举措。一是加强川陕防御,阻挡金军入川之举;二是建立以长江中游地区为重点连结淮东的江淮防御体系,以阻止金军进攻;三是实施以荆襄为基地,联络河朔,乘隙而进,直捣中原的战略方针。同时,南宋还重视发展军事技术,改革军事制度,加强军队建设,从而使国防力量有所增强,从屡战屡败到胜多败少,战略形势逐渐向有利于南宋方面转化,曾一度出现北进的较好形势。然而,宋高宗昏聩无能,任用佞人,排斥贤相李纲,改积极抗战方针为消极防御。结果导致李纲建国十策难以完全落实,宗泽经营的开封基地前功尽弃,中原抗金义军的活动遭受打击。随后,宋廷采用弃淮守江的战略,放弃两淮,南逃临安。结果造成临安卫军政变,金军亦乘机南下,宋高宗航海走避,南宋险些亡国。金军穷追宋高宗不获,由江南北撤,被南宋韩世忠部拦截在黄天荡,北撤金军险遭灭顶之灾。此后,金军不敢轻易渡江,南宋朝廷得以立足江南。但南宋以妥协求和,偏安自保为基本方针,贯彻以文制武的军事指挥原则,极大地抑制了领兵将帅才能的发挥,妨碍了军事的发展。尤其在绍兴十一年(公元1114年)采取的解除三大将兵权、杀害抗金名将岳飞、缩编军队等错误措施,无疑是自毁长城。结果,南宋在偏安中逐步走向衰弱。 南宋政权趋于稳定后,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尽管南宋国土比北宋减少五分之二,但农业生产发达地区都在南宋境内。因此,南宋农业生产的总体水平并不亚于北宋。由于军事的需要,南宋重视军器制造、采矿冶炼、造船等手工业的发展,因此南宋手工业生产的技术、规模方面都超过北宋。在文化方面影响最大的是理学逐步取得了官学地位。南宋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沿袭北宋,但行政机构较北宋精简集中。南宋对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三省六部进行了调整。而地方府、州、军、监级和县级机构,也基本沿袭北宋制度。南宋中央防御体制前后有所变化。由宰相和执政兼任御营使和御营副使,御营司实际成为统领全军的最高军事机构。后又恢复北宋枢密院管军旧制,枢密院又成为最高军事机构。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先后设置招讨司、宣抚使司、镇抚使司、制置使司等军事统御机构,对维护地方治安和抗击金军起到一定的作用。 公元?年蒙古兴起,在北方,蒙古、西夏、金三国形成激战对峙局面。但是,南宋统治者在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对北方三国杀作壁上观,没有任何积极的行动。待西夏和金相继灭亡后,战略发生转移,南宋失去向外发展的最佳时机。当蒙古军队南攻宋地,南宋才被迫应战。南宋德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宋廷投降。部分大臣南下福建、广东重建小朝廷,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新朝败亡,南宋最终走向灭亡。

为什么很少看到关于宋朝和元朝的历史

元朝历史较短,文化也不昌盛,元朝历史记录主要集中在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而宋朝的历史资料是非常多的,这里介绍几部宋朝正史相关书籍。

1、《宋史》 是我国二十四史之一,都是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同时期历史的《辽史》《金史》。

2、《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李焘创作的编年体史书,为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其书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记录了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年间至宋钦宗赵桓靖康年间共一百六十八年的历史,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

3、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宋高宗三十六年间事,篇幅却达二百卷之多,尤其是建炎元年至绍兴九年这十三年,几乎每年十卷,较《长编》详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