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智高为什么要入侵大宋,而不入侵安南李朝?如何评价狄青平定侬智高之乱_北宋_交趾_越南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侬智高 北宋 交趾 越南

本文目录

  • 侬智高为什么要入侵大宋,而不入侵安南李朝
  • 如何评价狄青平定侬智高之乱
  • 后人对侬智高起义有什么样的评价
  • 如果侬智高不死,他建立的大南国能像西夏一样跟北宋抗衡吗
  • 如何评价广两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
  • 侬智高有什么事迹
  • 侬智高创立的大南国国祚有多少年他是中国人,还是越南人
  • “广”是什么意思
  • 北宋名将狄青平定侬智高叛乱之时,为什么要扔一百枚铜钱预测胜负
  • 历史上侬智高母亲吃人,是真事吗

侬智高为什么要入侵大宋,而不入侵安南李朝

说到侬智高,了解的人恐怕不多,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悲苦的大英雄,在今广西等地,侬智高的故事依然流传着许多。

侬智高(1025年—1055年),北宋时期广西广源州一带的少数民族首领;同时期,越南处于李朝时期,而北宋则处在宋仁宗在位期间。

侬智高生长在北宋与交趾接壤的广西广源州,当时,由于北宋朝廷的放任,原本属于中国的邕州之地,实际上却受交趾的控制。
自1010年越南李朝建立后,李朝统治者多次入侵北宋的哀劳地区,并不断北进,对中原地区垂涎三尺,同时李朝对广源州地区更是进行大规模征讨,搜刮奴役当地百姓。

侬智高家族出自广源州实力最为强大的四个姓氏之一的侬氏,其祖父侬民富被宋太宗封为检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国。

其父侬全福被宋朝任命为傥犹州知州,可见侬智高一家本为大宋臣民,那么侬智高为何最后又揭竿而起,入侵宋朝呢?

这是由于当时的广源州天高皇帝远,越南李朝虎视眈眈,频频入侵,而宋朝却对越南的入侵无动于衷,出于抵抗越南侵略的需要,侬智高在1041年于傥犹州建立“大历国”,以此来调集当地所有资源以备战。
李朝对侬智高的抵抗不能忍受,遂派兵征讨,侬智高兵败被俘,后被释放。但侬智高始终没有臣服李朝,四年后,侬智高占据安德州,建立南天国。

在侬智高面前,越南李朝很强大,南天国与之相比好比芝麻与西瓜,于是侬智高数次向北宋朝廷请求内附,但都没有得到北宋的同意。

北宋朝廷既不能保境安民,又不同意侬智高的内附请求,面对强大的越南李朝,侬智高只能率领边民奋起反抗。

但想要有能够抵抗李朝的实力,就需要拥有同样强大的力量,这就需要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和土地。

为此,侬智高便想要在长江以南建立起一个足以和越南相抗衡的国家,于是侬智高将目光喵向了广西广东等地。
侬智高曾言:“今吾既得罪于交趾,中国又不我纳,无所容,止有反耳!”于是反宋,并挥师东进,并占据广西,广东大片地区。

1053年2月,北宋名将狄青率领宋军精锐与侬智高交战于邕州,侬智高兵败,后侬智高西逃而去,后死于大理。

如何评价狄青平定侬智高之乱

谢谢悟空邀请,看过动画片大英雄狄青,北宋边患不断,除了应对北方剽悍勇猛野蛮的游牧民族,还要应对南部少数民族,他们也想自立为王,当然不服从大宋管理也正常,大宋派兵镇压叛乱也有道理,不可能谁也想称王,公元1048年北宋,宋仁宗皇帝庆历八年在位25年,因为老天也不长眼阴雨不断,宋仁宗改年号为皇祐,皇祐1049年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县,部落首领侬智高占领交趾,今越南河内,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安德镇,建立南天国,侬智高建国后向宋廷进贡,自愿依附宋廷,谁也想建国称王,这还了得,宋廷断然拒决,侬智高任用广州进士师宓为谋士,发动部众占领宋廷邕州,今广西南宁,侬智高自称仁惠皇帝,国号大内,侬智高带领兵马连续攻克宋廷八个州,在攻占广州时由于得到其他州救援才没被攻克,宋仁宗任命孙沔为湖南,江西按抚使,才带领七百骑兵征讨侬智高,孙沔知道自己这点人马太少了,就大造声势震慑侬智高,还别说侬智高不敢越过南岭北进,上书宋廷要求授予邕桂节度使,宋仁宗拒绝,枢密副使狄青请求领兵出战,狄青在北方戌边士兵身经百战,从士兵作到将军,又熟读兵法,做到了指挥使,又上调宋廷,宋仁宗非常高兴,诏令岭南各军,听从狄青指挥,俗话说得好,国乱思良将,使用完了以后又扔到一边去了,狄青在西夏作战屡立战功,狄青统帅步兵,骑兵2万人出昆仑关,直取邕州,当时正是中国正月初一,狄青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故意传令全军放假过节,敌人放松警惕,没有派兵防守邕州屏障昆仑关,狄青的骑兵还为侬智高的盾牌军打造了一种新式武器,能打击敌人盾牌后面的敌人,是根据农民打麦子所用的农具原理改装而成,就是能旋转拐弯打击盾牌后面的敌人,打到盾牌后铁条向下旋转打得盾牌后面的敌人头破血流,惨叫声不断,宋军大胜斩杀二千多人,缴获盔甲辎重堆积如山,侬智高的心腹大将,黄师宓,侬建候,侬志忠也战死,侬智高在也无力对抗宋廷,放弃邕州逃回大理国,以求东山在起,除恶务尽,宋廷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桂州知州指挥下领六州兵马活捉侬智高的母亲,弟弟,二个儿子,侬智高死在大理,持续几年蔓延两广多处侬智高反叛彻底宣告结束,狄青书写《平蛮三将题名》,记录镇压侬智高各级将领姓名,余靖书写《大宋平蛮碑》,公亓1055年,邕州知州陶弼为褒奖平蛮三将,在今南宁人民公园内建三公亭,后来又改三公祠,1917年拆除建镇宁炮台,以后狄青提升枢密使四年后又任命狄青老上级韩琦为枢密使,罢狄青为同中书外放在陈州,今河南淮阳任护国节度使镇守陈州,第二年病死在陈州,1057年一代名将就这样被埋没了终年50岁,大宋有功臣名将只可惜得不到重用,大宋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给果。

后人对侬智高起义有什么样的评价

因为侬智高的父亲自己自封为“昭圣皇帝立自己的妻子为“明德皇后,因为拒绝向交趾奉土称臣,所以被交趾派兵俘虏了,还被斩首了

如果侬智高不死,他建立的大南国能像西夏一样跟北宋抗衡吗

抗衡是不可能抗衡的,它毕竟是一个土人联盟,连基本的国家形态都没有,拿什么与一个主体国家对着干?

从内因来看:侬智高只是众多土司中相对具有实力的一位,其建立的大南国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制。在当时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云贵之地的土司寻求出山发展,而也有一部分土司觉得占据万山之地逍遥的当土霸王也是一种发展,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分成了两派。

在交趾巨大的利益引诱下,这两种势力暂时联手在一起,但其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事实证明,后来狄青攻破昆仑关后,这个联盟顷刻之间便四分五裂,说明土司之间深层次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从外因来看:交趾虽然承认宋朝为宗主国,但李氏野心勃勃,南侵占城,骚扰宋边不断,之所以暗地支持侬智高起兵反宋其实实行的是驱狼吞虎之策,顺便看一下大宋的反应以及宋朝的军备等,然而他万万没想到宋朝承平数十年,军备糜烂不堪,居然让一个小小土司大获成功。当时交趾与占城交战正急,否则就是交趾大规模入侵大宋朝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狄青平叛,恐怕侬智高建立的大南国只是为交趾做了嫁衣罢了,要知道大宋军队不善于丛林作战,但交趾军擅长啊,打侬智高就像玩一样。

反过来再说宋朝,事实证明如果宋朝武人统兵,没有文官乱指挥的话,打仗赢面还是挺大的。终北宋一朝,不是兵员素质不行,而是指挥官素质太差,以文御武其实是犯了兵家大忌。但是侬智高运气不好,它造反轰轰烈烈之时,刚好遇到狄青因战功封枢密使,而又遇到狄青亲自平叛,再加上宋朝强大的经济支持,侬智高不败才是反常了。

因而侬智高的造反对宋朝真造不成太大威胁,他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也不代表先进文化,更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口号,一个沐猴而冠的人,一个被其他野心家利用了的野心家,拿什么跟大宋朝争?

如何评价广两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

侬智高,生活于北宋中期,是广西广源壮族人,曾发功农民起义,建立过大历国、南天国。

侬智高有什么事迹

侬智高是民族英雄,侬智高是一个人的名字。有历史记裁,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如今在靖西市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会讲侬智高一二有关故事,传说中侬智高为反北宋倛压统治,侬智高举杆造反,领导农民起义,当时活动于今靖西德保田东田阳天等,镇结一带组织活动。起义失败后皇帝传旨洙灭九族,把所有姓侬的全部灭族,智慧智商的侬家子民,一夜间把侬字的单人旁改掉为当今的农字。如没有聪明的先辈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姓农了。我只听祖辈传说罢了,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农家人有谁感兴趣可问:竹斋子先去便知绕了。

侬智高创立的大南国国祚有多少年他是中国人,还是越南人

本来侬智高这个人,是想写一个系列的。但怕审核不通过,就一直没动。今天既然邀请回答这个问题,那就借着这个地方简单聊一聊。

侬智高,史料记载只有三十岁。至于三十岁之后,是不是被杀了,莫衷一是。他的家族本就是地方大姓,又因为离宋朝的权力中心遥远,祖上还被封官进爵,加以拉拢。到其父侬全福,已经是当地事实上的土皇帝了,于是干脆注册公司——长生国

但是,你做老大,就要对地方负责。这时候,南方的一个更大的流氓(越南李朝)来收保护费。要的还挺多。不给,就只能拳头说话。

显然李朝的拳头更硬。侬全福被俘虏。并且索要高额赎金。侬智高为救父亲只能交钱。可钱送去了,侬全福也人头落地。

钱没了,人也没了。十四岁的侬智高随着母亲回到广源州生活。

两年以后,侬智高科举应试。落第。想当公务员又考不进编制,就自己当老板。于是借着自己家族的势力,开始重整家族企业——大历国。

不论是长生国还是大历国,其实也就是现在几个县的地盘。位置在中越边境。但,越南因为离着近,所以压榨的就厉害。后面宋朝又不给个名分。也就没有领导群众的名义。

本来想跟总公司要一个分公司经理的职位,但总公司不给。那就只好自己注册公司做老板了。只有这样才有领导以前同事(本地方其他宗族势力)的名义。

但这一次,大历国很快被交趾扑灭。侬智高也走上了父亲的老路——被俘。

李朝的皇帝却没有杀他。反而放了侬智高,还给他官职,领导的地盘比以前的还大。但四年后,侬智高再次自己开公司——南天大理国。

交趾第三次征讨,却碰了一鼻子灰。侬智高终于在斗争中成长起来。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并且主动出兵攻占扈州(现南宁)

怎奈背后的交趾再次来袭,侬智高率部遁入山林。这段时间,侬智高一共四次请求内附宋朝。但都没被允许。

于是,反叛。占据扈州。改国号——大南国

之后,一路顺利挺进广东。直到在广州城下,遇到阻碍。围城五十天,不下。再折返回广西。这样一来一去,“五岭骚然”,朝廷震动。

朝廷派枢密副使狄青为主将,杨文广为先锋率军南下与侬智高决战。部队被击溃。侬智高逃往云南。不知所终。

侬智高反叛,也是无奈之举,“今吾既得罪于交趾,中国又不我纳,无所容,止有反耳!”

说到侬智高是中国人还是越南人,肯定是中国人。至于为什么有人会提出侬智高属于越南人,主要有两点:

一是,侬智高的母亲出生地广源州,现在归越南。侬智高在父亲侬全福死后,也是在母舅家生活了一段时间。但那时候的广源州地处偏远,本就是宋朝的羁縻之地。宋越熙宁战争之后,宋朝在战胜越南李朝的情况下,主动将此地赐予越南。至今便成为了越南领土。而在此之前,此地是中国领土。

二是,侬智高建立南天大理国时,被越南擒获。鉴于侬家在当地的地位,越南非但没杀他,反而给他加官进爵。这样一来,侬智高的地盘比当年起义时还大。侬智高依靠越南册封,也是为了拉拢他。等于两者互相利用。谁也不欠谁。

侬智高作为一个地方反叛势力的领袖,被宋朝廷镇压。也造就了一代名将狄青的功业。

现在很多广西壮族人,有姓侬的。而广西很多人的祖上也是追随狄青南下平叛的将士。所以,千余年前的一对宿敌,现在子孙们也和谐的生活在一起。

不论是狄青,还是侬智高,都是中华民族塑造过程中,血与火的交融后,构成的一个整体

至于说,大南国有多少年?如果按照侬智高占领扈州城,改国号开始算也就三年时间。

“广”是什么意思

知道广东、广西的界分标志之“广”在哪里的人,恐怕不是很多的。有专家曾经在广东封开县和广西梧州考察的时候,从《水经注》知道这里正是桂江与贺江“入郁”(西江)的地方,即西汉时的“广信”,是当时统辖岭南九郡的“交趾部”首府所在地,是依据汉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统一岭南时所下的圣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中取出“广信”二字命名;后来以此为界,广信之东为广东,广信之西为广西,这即“广”之由来。“广”字虽出自圣旨,但实是指桂江与贺江入汇西江之地域,故其内涵是两江交汇的意思,这也是中国早有水文化意识的一个体现和佐证。 宋朝建立,统一中国,设置广南东路与广南西路。广南西路,包括今广西全境、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广西“之名即始于此。广西曾发生过侬智 高反宋战争。侬智高扼昆仑(昆仑关),占邕州(今南宁),建立南天国。皇五年(公元1053年),北宋王朝平定这次战争后,便把广西分为邕、宜、融三路,官署设桂州(今桂林),亦称静江府。 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这个详细点

北宋名将狄青平定侬智高叛乱之时,为什么要扔一百枚铜钱预测胜负

北宋仁宗年间,西南广源州(今越南境内)蛮族首领侬智高发动叛乱,攻陷了岭南重镇邕州(广西南宁),并且以此为抵抗北宋的基地,在北宋的领土上建立大南国,还自称“仁惠皇帝”。北宋的地方部队本来就是弱旅,最为惯战的主力都在西北对付西夏,一时间叛军一路披靡,北宋南方战场形势吃紧。

西北的战事刚消停一会儿,南边烽烟又起,名将狄青临危受命率部奔赴南方平叛前线,途经广西桂州附近一座庙宇时,他下马进庙祈福。狄青掏出一百个铜钱对众将说如果此番出征获胜,这些铜钱抛出落地后都将是字面朝上。边上的小将劝说狄青,百个铜钱哪可能都是字面朝上,万一不灵势必挫伤自家锐气。狄青不理睬,照样抛出钱币,最后出乎意料奇迹出现,所有的铜钱都如狄青所愿字面朝上,顿时三军雷动,欢呼雀跃。狄青让人把这些铜钱立即钉在地上,认为是皇天保佑,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起动这些祥瑞物品,等大军来日凯旋再来还愿祭拜。

等大军赶到已经是元宵节了,北宋的元宵节是全民狂欢最热闹的节日,狄青设宴犒赏部下,大伙吃喝到下半夜,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狄青安排众人继续宴饮,自己借口告退。等黎明时分,忽然传来狄青已经率精兵攻克叛军凭险据守的要塞昆仑关,原来狄青故意摆出官军无意在元宵节进攻的样子,再加上夜半大雨敌人麻痹大意,成功夜袭了昆仑关。

狄青不愧是大宋的“武曲星”,率领官军经过几次和侬智高的叛军交手,叛军主力被灭,把侬智高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后弃邕州逃入云南的大理国。大理国可是北宋的友好国家,侬智高被大理国斩首,传首汴京。

狄青大军凯旋,再次路过当初的庙宇,揭开了他的“小伎俩”,原来狄青早就命工匠打造了一百枚两面都是文字的铜钱,怎么抛当然都会字面朝上的,立刻让人把钱币钉在地上就是防止小戏法被揭穿而已。

由于之前南疆的北宋官军战斗力孬弱,既损兵折将又接连丢失重镇,部队士气低落,而蛮族叛军攻无不克占据要塞,士兵战斗力旺盛。狄青出身低级士卒,一直在西北抗敌前线,深知军旅要害,失败的情绪在内部大肆蔓延绝对不是好事。利用古人迷信,略施小伎,让士兵在心里对战局有一个良好的预期,在战前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对战役胜负说不上能起决定性作用,至少有所帮助吧。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历史上侬智高母亲吃人,是真事吗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历史上侬智高母亲吃人,是真事吗?”

侬(nóng )智高是何许人?估计知道他的人不多,但是,在广西云南一带的壮族人却是家喻户晓,而且还经常会搞些纪念侬智高的活动。在我国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侬智高作为南方的少数民族,是被称之为是“南蛮叛乱”抵抗北方势力入侵的首领;而相对越南来说又是北方,是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那么,侬智高的母亲真的像题主说的那样吗?

侬智高的生母,阿侬,是广源州(今广西南宁西南一带)四大姓韦、黄、周、侬之一,在宋代初期,侬姓成了当时最有实力的家族,其首领是侬民富。到了侬全福做首领的时期,侬姓的势力得到进一步地扩大。这侬全福就是侬智高的生母的丈夫。在北宋宝元年间,其丈夫侬全福被交趾人俘获至京城,此时侬智高才14岁,其母阿侬凭借着机智的头脑才有幸得以逃脱,待交趾兵退去后,阿侬便聚集残余势力,坚守城池。

后来,她的丈夫侬全福被交趾人杀死后,阿侬就全权代替丈夫主持家族的政事,集聚侬姓族人,并扶助年仅16岁的儿子侬智高建立了“大历国”,希望能够在北宋和交趾人的夹缝中生存下去。据《宋史》记载,她“有计谋,智高攻陷城邑多用其策”,并全力以赴地扶助儿子侬智高发展自己的军队。然而最终还是没能抵抗住宋朝大兵,据说她带领侬军抵抗到最后一刻,但其去向却成了一个谜。

900多年来,我国壮族人民为了怀念民族女杰,各地的壮族村庄都建有娅王庙,“娅王”是人们对她的尊称。而且在每年的农历四月的第一天都会杀牛进行祭祀,据说这一天是当年阿侬征战的出师日。另外,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八还是“娅王节”,这是壮族人纪念阿侬的日子。要说她喜欢吃人,我无法相信,但据野史记载,说她每顿饭都要杀死一名小儿来供她食用。这种说法太离谱了,一天岂不是要杀死三个人,在古代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可杀!所以,我认为不可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