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南宋灭亡让很多人感到痛心和惋惜?南宋兵力衰弱,但南宋在元朝建国八年后才灭亡,是元朝太弱吗_南宋_北宋_灭亡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南宋灭亡 南宋 北宋 灭亡

本文目录

  • 为何南宋灭亡让很多人感到痛心和惋惜
  • 南宋兵力衰弱,但南宋在元朝建国八年后才灭亡,是元朝太弱吗
  • 南宋王朝是如何亡国的
  • 如果岳飞出生在南宋末年,南宋还会被元朝灭亡吗
  • 南宋如果没有灭亡,会不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社会
  • 北宋和南宋是因为杨家将和岳家军的覆灭而灭亡的吗
  • 北宋是怎么灭亡的南宋又是怎样建立的
  • 南宋灭亡与北宋覆灭,哪个更惨烈
  • 为什么说南宋的灭亡不值得同情
  • 朝代灭亡时,南宋和清朝臣民的表现,为何天壤之别

为何南宋灭亡让很多人感到痛心和惋惜

令人痛心的是,南宋没有亡于内部的“农民起义”而是亡于“外患”入侵。更让人惋惜的是,南宋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已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对外开放程度也比较高。

南宋时期,社会比较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宋朝立国之初,就提倡“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并一直延续到了南宋。期间,朝廷积极改革“科举取士”制度,不仅放宽了录取的范围,而且还增加了录取的名额。一时间“科举之风”盛行,朝廷录取了大量的人才。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亦顺势调和了很多的社会矛盾。平民通过“科举考试”登堂入室,改变了自己的身份,进而实现了“阶级的跃升”。从此,一些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情绪,又通通化为了“报效国家”的热情。纵观宋一朝,能臣辈出,大都怀有“治国平天下”的野望。于是,社会一片稳定祥和,自然就没有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了。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南宋继承了北宋以来的“重文轻武”国策,杜绝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局面的出现。转而积极发展经济和文化,国力获得了极大的增强,算是践行了“好战必亡”的道理。但南宋没有汲取北宋灭亡的教训,不知“忘战必危”矣!更不知“外患”的威胁才是“首当其冲”的。先前,金国步步紧逼,导致中原丧于其手。后来,又盲目“联蒙灭金”失去了屏障,以至于换来了更大的“蒙元”威胁。要知道,其实力和侵略性可远大于金国啊!虎视眈眈毫不掩饰。最终,南宋也不可避免的步上了北宋的后尘,那就是“亡于外患之手”。此等结局,难免令人痛心疾首,不能自己。另外,政治上软弱,军事上无能,加上掉以轻心,不知“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也是南宋被“葬送”的重要原因。

南宋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达,已经有“资本主义萌芽”的苗头出现。南宋坚持“农商并重”的国策,经济繁荣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时期,人民生活安宁稳定,很少发生民乱事件。文化上,出现了“程朱理学”,各学派彼此争论不休,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和繁荣。人们的思想,也由此获得了丰富发展,社会一片祥和稳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物质条件已然具备了,只待时机一到就会遍地开花。可惜,社会的发展有时是停止的,甚至是倒退的。

综上,南宋的灭亡是值得让人同情的。既感到无比的痛心,又感到无比的惋惜。而所涌现出的各种情绪,亦是极为复杂的,唯有向前看,才能获得些许的“安慰”吧!

南宋兵力衰弱,但南宋在元朝建国八年后才灭亡,是元朝太弱吗

诚邀,如题。元朝建立于1271年,南宋灭亡于1279年,那么为何已经衰弱的南宋还能支持长达8年之久呢?小编觉得,原因在于元军没有啃下长江重镇——襄阳

史料记载,1271年元朝建立到1273年襄阳陷落,元朝与南宋在襄阳进了残酷的攻防战。元军为了拿下襄阳,短短一年就集结了10万部队;南宋方面吕文德的部队虽然人少,但是战斗力强大。尤其是吕文德在襄阳地区摸索了十多年,凭借地利和坚固的城市,元军攻势虽猛,短时间却也无可奈何。

后元军采取稳扎稳打的方法,步步蚕食襄阳外围阵地,使得襄阳变成了一座孤城。1273年,襄阳陷落。

值得注意的是,忽必烈攻打襄阳的同时,元军对四川也完成了包抄,吞食。而早在二十年前,蒙古就灭了大理,此时元朝已经完成了对南宋的三路包抄,成吉思汗大迂回战略已经完成,宋朝已无回天之力,1379年,南宋灭亡。

以上就是元灭南宋的大致经过,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南宋王朝是如何亡国的

南宋灭亡的最大原因在于出了一个内奸:刘整。

中国历史上有过几十个朝代,最后的结局大致有三种:统治集团内乱、大规模农民起义、外敌入侵。

南宋,属于第三种,被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征服而灭亡。

不过,从1234年-1279年,蒙元为了征服南宋,前后花了45年时间,前后经历了四位蒙古大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

蒙古人攻灭南宋,其实花费了非常大的代价,然而,假如前面所提的刘整没有叛变的话,也许蒙古永远也灭亡不了南宋。

1261年,时任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副使的刘整举兵投降蒙古,成为宋蒙交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蒙古进攻南宋,主要有三条战线,江淮、襄樊、四川,从1234年开始,蒙军就试图找出南宋防线的薄弱点加以突破,但却始终找不到这个点。除了在四川有所突破以外,面对南宋强大的防御能力,蒙古人始终找不到“芝麻开门”的秘诀。

1238年,蒙古军队在安徽庐州、湖北襄阳,分别被南宋名将杜杲、孟珙击败,死亡数万人,最终铩羽而归。

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毙命于四川钓鱼城下,未来的大汗忽必烈在鄂州(武汉)城下同样一筹莫展。

可以说,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在面对如同刺猬一般的南宋时,始终没法下嘴。

可以说,忽必烈继位之后,南宋和蒙古双方依然在从西起江淮,至荆湖战场再到四川的数千公里的战线上维持着对峙局面。

刘整是宋蒙开战以来第一个主动投降蒙古的高级将领,他先后转战于南宋的荆湖制置区、四川制置区,熟知南宋内情,他的投降对蒙元来说,有三大重要帮助:

一是坚定了忽必烈找到了打开南宋防线的钥匙:襄阳!

二是帮助蒙古训练此前所缺乏的水军!

三是导致四川战略要地泸州所属大部分州县被蒙军侵占。

正是在刘整的训练,到1270年的时候,蒙古已经拥有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七万人,以及战舰五千艘的水军。

蒙古拥有了如此强大的水军之后,封锁襄阳更加得心应手,最终经过六年的围攻之后,攻克襄阳。

襄阳耗尽了南宋的国力,更打断了南宋的长江,三年之后,南宋也就彻底灭亡了。

谢谢阅读,欢迎点赞并分享您的观点。

如果岳飞出生在南宋末年,南宋还会被元朝灭亡吗

南宋末年,蒙古人崛起于大漠之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內的气势,蒙古铁蹄冠绝天下,蒙古统帅是天才的军事人才。1234年,宋蒙联军攻克蔡州城,灭掉宿敌金国。蒙古人控制了北方人力和物力资源,南宋偏安一隅,更显得独木难支了,加上权臣贾似道专权,没有武将用武之地。岳飞出生在南宋末年,也沒有回天之力。

岳飞(公元1103年一公元1142年),河南汤阴人,天生神力,武力高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军事家和战略家。岳飞三十岁时便成为独挡一面的节度使,在宋代是最年轻

的。岳飞提出联结河朔的战略,主张同北方义军联合夹击金军,并在两次北伐时取得大胜。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以军事统率姓氏命名的军队。

岳家军英勇善战一直打到朱仙镇,收复襄阳六郡,屡次重创金军。1141年,宋金和议,岳飞被迫班师回朝,不久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年仅39岁。岳飞从一个大头兵成长为一个战略级的军事统帅,是历史的召唤,动乱时代造就的。

岳飞从二十岁开始投军,一共四次当兵才被朝庭重用。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

北宋的正规军队损失殆尽,名将殒落。赵构在群臣拥护下称帝,他把各地勤王军队和民间义军重新组编成军队。名将的产生离不开战场,岳飞正是从血与火的战斗中逐渐展露头脚,被长官和皇帝赏识才成为一方军事统帅的。
.岳飞的军事才华是在战场上学来的,是南宋初年特定的历史造就了他的军事才干。假如岳飞生活在南宋末年,河南地区正是蒙古铁蹄横行无阻的地方,一金国统治昏庸,人民流离失所,个人的武功再高也挡不住蒙古军队的洪流。假如岳飞生活在长江以命地区,依靠自己出色众的武功,也只能当个小军官而矣!

南宋权臣贾似道专权,不重视武将,反而以清查财务为名,打压武将,逼反了不少重要军事将领,加速了南宋的灭亡!假如,此时,岳飞是镇守一方的总兵。他没有经过几十年血雨腥风的战场撕杀,他的军事能力不一定比别人高多少,在战场上不一定有什么太大的作为。在历史大势面前,或者向守襄阳的吕文焕那样,势穷投降,或者以自殉国。

南宋如果没有灭亡,会不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社会

谢谢邀请。进入资本主义的核心要素是“科技革命”,资本主义在西方的确立,依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以前,西方的资本主义也是不稳定的。所以,宋代会不会发展成资本主义,关键就是会不会发生像工业革命那样的科技革命。这一点,从宋代的历史来看,是不太可能的。

事实上,宋代已经是中国古代科技创新环境最好,取得的成就也最大的时代了。四大发明,真正运用起来,也是在宋代。宋代在某些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也完全可以说是世界一流。但我觉得宋代仍然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可能。

上图是宋代的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是一座巨型机械天文钟(高12米,宽7米),上层放置浑仪,中层放置浑象(和浑仪配合成为,模拟天象和天体运行的装置)下层的主体则是依靠水运动力的漏刻机械传动系统。下层的侧面是报时装置,共分五层,以机械动力驱使不同的木人摇铃、击鼓和持牌显示时辰,报时装置五层共用小木人(不同颜色的衣服)162个,这个报时系统包括了演示装置、音响装置、视觉装置,设计之独到,规模之宏大、结构之复杂、功能之多样,堪称当时世界科技之最。

这个伟大的科技成就是一个叫做苏颂的人做出来的。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苏颂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但苏颂真是一个科学家吗?苏颂在北宋先后担任过地方行政长官、中央财政部门的副长官、最高法院大法官、“两制官”、外交官(多次出使辽国),最后官至宰相,达到官场事业的顶峰。他还是一个诗人,一生写有近600首诗,还从事古籍文献校勘的工作多年。他的科技成就更是时代的巅峰,他不但设计了水运仪象台,还撰写了设计的原理《新仪象法要》。他也是药物学家,编撰了宋代的大型中医药典《图经本草》。

苏颂看起来十分完美,官至宰相、多才多艺,既是文科学霸,又是理科天才,是个十足的人生赢家,水运仪象台为他赢得了世界级的声誉,但在当时真正使他成为人生赢家的,是他拥有的士大夫身份,却不是他的科技天才。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和国家权力结构联系在一起的,古代中国缺乏像西方那样的,专业知识分子阶层,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文官体系分不开,这样的知识分子所创造的精英文化——士大夫文化成为中国古代人才的蓄水池,但在士大夫文化下,技术发明和科学研究本身恰恰不会为人们带来财富,声望和地位。

士大夫文化或者士大夫阶层的存在,基本上切断了科技进步向工业革命发展的人才供应,资金、技术和人才是工业革命的必备条件,但在士大夫文化下,人才无法从科技创新中获得好处,也就不可能形成人才源源不断地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长效机制,所以只要有士大夫阶层的存在,中国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就很难发生,而宋代,恰恰是士大夫文化最繁荣,士大夫阶层最强大的时代。

想一想1980年代以来,我们搞改革开放,在既缺资金又缺人才的条件下却很快就成功,为什么呢?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古今之间的中国社会,最大的差别是士大夫文化和士大夫阶层的消失,因为近代的几十年的巨变中,中国的士大夫文化和士大夫阶层基本上被彻底消灭了。这虽然使得如今的中国文化显得很粗鄙,但却为中国经济的成功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北宋和南宋是因为杨家将和岳家军的覆灭而灭亡的吗

北宋的“杨家将”和南宋的“岳家军”皆因《杨家将》和《岳飞传》的演义小说和评书的广泛流传而人为的夸大了其历史作用。

杨业,字重贵,小说的评书中戏名为杨继业。原为“五代十国”之北汉将领,在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的过程中,归顺宋朝。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攻辽,力战而死。 追赠太尉、中书令、大同军节度使。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下攻入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北宋灭亡。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写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从杨业战死到北宋灭亡相隔141年。杨业之后有子延昭,孙文广在北宋为将也有战功,但远非《杨家将》演义小说描写的功勋卓著,《杨门女将》也多为虚构。可见,北宋的灭亡与杨家将的存在与否,并无直接和重要的关系。

岳飞南宋抗金将领,多次率军抗击金兵屡立战功,所部被称为“岳家军”。岳飞被史称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后因其兵权过重,加之其抗金思想与朝廷的议和方略相左,而被解除兵权,授为枢密院副史。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死后,南宋又存国134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 临安(今杭州),南宋灭亡。可见,南宋的灭亡与岳飞和岳家军的存在与否也无直接的关系。

北宋是怎么灭亡的南宋又是怎样建立的

宋徽宗不理朝政,政务都交给以蔡京为首的六贼。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大兴党禁,排斥异己。蔡京即位次日,就下达了一个禁止元祐法的诏书。此即谓元祐奸党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当他看到辽国被金国进攻后,便于重和元年春,派遣使节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双方商议两国共同攻辽,北宋负责攻打辽的南京和西京。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过去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改缴金国。此即为海上之盟。但宋朝军队却被打得大败。最后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并克扣营、平、滦三州。宣和七年,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赵佶吓得立刻传位其子钦宗。钦宗患得患失,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后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启用李纲来保卫东京。虽然一度取得了胜利,但是金朝并未死心,二度南下。靖康元年九月,太原沦陷。十一月,开封外城沦陷,金军逼迫钦宗前去议和。闰十一月卅日,钦宗被迫前去金营议和,三日后返回。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银。钦宗因此大肆搜刮开封城内财物。开封城被金军围困,城内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在少数。靖康二年二月六日,徽、钦二帝被金太宗所废,贬为庶人。金朝掠走北宋宫厅几乎所有皇室成员和财宝后,建立了一个名为“大楚”的傀儡政权,另立张邦昌为帝,稍后于1130年建立一个大齐政权,立刘豫为帝,史称“刘齐”。徽钦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史称“靖康之难”。徽宗被封为昏德公,钦宗被封为重昏候。最后两人客死异乡五国城。

1127年,金朝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五月初一(1127年6月12日),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又称归德军,金称之为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正式即位,重建宋朝,是为宋高宗,即年改元建炎。张邦昌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当时宋朝仍控制河南、关中。高宗重用主战派,以李纲为相、宗泽镇守汴梁,曾多次大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但是,高宗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罢免了李纲、宗泽等人。不久高宗南逃扬州,宗泽亦忧愤而死。

高宗二年(1128年),金完颜宗弼又继续大举南侵,宋高宗南逃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以备日后建都。1129年秋,完颜兀术继续挥军南下,高宗乘船出海避难。翌年春,金军回师,宋将韩世忠率八千精兵,堵塞五万金军在黄天荡四十八日,史称黄天荡之战。1130年秋,金专注进攻关中,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之统治。

建炎三年(1129年)至绍兴八年(1138年),建康(今南京)曾短暂地是南宋之实际首都。绍兴八年(1138)正月,宋高宗离开建康,定都临安(今杭州)。终南宋一朝,建康依然为留都,因建康太邻近淮河,为免金人南侵迅即攻破,宋高宗定都临安,故都开封始终视为正统首都。

南宋灭亡与北宋覆灭,哪个更惨烈

别人比谁更强,两宋比谁更惨。我认为,这个比惨大会北宋赢了。

一、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北宋堪称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时期,好比手里拿了两个鬼、四个二,最终却打输了。

就拿GDP来说吧,北宋时期曾经占到全球经济的70%。辽国,金国的经济水平还不够塞牙缝儿的。由于失去了对草原的控制,仅有的关中马场支撑着北宋骑兵的发展。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对外作战的胜率接近70%。当然,宋军打的每一场战役几乎全是抵抗外来侵略的防守战。如果像唐军一样胜率在60%左右的话,恐怕北宋早就亡国了。我们的印象中,唐军很强,宋军很弱,其实则不然。北宋从来没有出现过天子九逃,国都六失的局面。这与宋朝比较完备的作战体系有很大关系。

看过《清明上河图》,大家都知道,北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达到了中国古代空前的高度。当年强大的契丹骑兵,在澶渊之盟之后,得到了点小小的实惠,从此不在南侵,宋朝靠着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把一群如狼似虎的契丹军队,养成了一群圈养的猪。女真人崛起之后,挥师南下,诗词绘画样样精通的宋徽宗,竟然不知道如何调兵遣将御敌。他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今人会一举攻破汴京,否则他早跑的建康去了。直至靖康事变,国都沦丧,国家蒙难,皇族受辱。

北宋是一个光芒万丈的巨人,突然间踩空了一步,掉进马里亚纳海沟。此种屈辱亘古未有。

二、南宋的灭亡虽然也很惨,但依靠着半壁江山苟延残喘,悲惨的结局皆在情理之中。

南宋自打定都临安开始,基本已经没有信心光复中原,更没有信心复兴大宋王朝。南宋最想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赵昚登基之后,任用主战派人物挥师北上,梦想一举收复失地。但这次兴隆北伐非国力所能支持,兵役徭役负税加重,明天反对之声日起。最终也以兴隆和议收场。江南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比北宋,政治资源战略资源,经济资源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南宋王朝能够延续100多年,已经不算辱没先人了,更别提如何面对BUG级存在的蒙古骑兵了。

从宋王朝故地来的张弘范,在崖山海战中,一举击破宋军最后的防守,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10万军民自杀殉国,留下千古忠魂。悲惨与壮烈,也属史上罕见。但南宋这手牌,不但手里没有炸弹,甚至连个顺子都没有。宋王朝江河日下,惨遭上帝之鞭蹂躏,相比欧洲和西亚,也实属正常。

惨烈比的不是看谁死的人多,而是该不该那么惨。南宋的结局合情合理,北宋的结局则让人扼腕捶胸。如果我们可以把惨烈看成相对的,那么北宋比南宋惨烈得多。

您有什么不同看法?

为什么说南宋的灭亡不值得同情

我反对这个问题,南宋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大的悲剧。

一、南宋(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朝代

这个曾经产生过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岳飞的朝代,既没有宦官干政,也没有外戚之乱,既没有农民起义,也没有贪腐成风的朝代。

这样一个以民为本的朝代,为何不值得同情?

二、南宋是一个苦苦坚持不肯投降的朝代

当初,幼帝赵昰驾崩时,不少人想解散行朝,陆秀夫抗辩道,“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于是所有人一起拥立卫王称帝。在无比这样绝望的形势下,南宋行朝依然坚持到了崖山之战。

1279年,宋亡,立国320年。宋史记载:皇帝蹈海殉国后,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以后,浮尸出于海者十余万人。

自古以来,天下无不亡之国家、不灭之朝代,尤其是亡国之君的下场各异,既有晋怀帝青衣行酒、晋愍帝洗爵执盖,北宋徽钦二帝北上那样的屈辱,也有陈后主、蜀后主那样全无心肝的人君。

不过,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如南宋这般,在海上流浪颠簸了三年,缺衣少食也不肯投降。直到最后关头,还能做到如此这般的决绝和悲壮,自皇帝大臣以下至普通宫女士兵,十万军民或战死于疆场或殉国于大海。

亲爱的读者们,你说南宋值得同情吗?

谢谢阅读,欢迎各位不吝点赞,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宝贵的观点。

朝代灭亡时,南宋和清朝臣民的表现,为何天壤之别

天壤之别,是因为这两个朝代中间隔着,好几百年了。

清朝的时候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早己未路,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民族国家和民主思想。

这时的人民思想已经不同古代了!

怎么不看下,民国完蛋时,民国臣民的表现呢?有人去自杀殉国么!

日本侵化时,国己快灭,有人去自自杀殉国么!

看下宋灭国的时候,宋的臣民是怎么表现的?

伯颜进攻宋时,一时之间,平时大读圣贤书,肆口天理人性的宋朝各地官员纷纷降元,广德军,岳州,滁州,宁国府等州军皆投降,最终连镇守江陵的南宋京湖宣抚使朱禩孙和湖北制置副使高达也献城降元。

如此战略大郡,不战而降。

而朱又发檄各部号召归附,于是归,陕,郢,夏,鼎,澧,辰,沅,靖,随,常德,均,房诸州,相继皆降。至此,荆南大定,元军再无后顾之忧!

而,身在临安的南宋大臣中有数十高官皆悄悄逃离临安,甚至主管军事的签枢密院事文及翁及倪普也脚底抺油。

谢太后,只好立大榜,求大臣别跑,才让文天祥任签枢密院事,去收拾残局。

身为国相的陈宜中,出城去元营议降,但,他趁机跑了!

而在元军当先锋的全是大宋忠臣,吕文焕,程鹏飞,刘整,范文虎等等!不然蒙古那来的海军!

连南宋臣子自己都写诗讽刺

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侍天明。

侍臣己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

看下崖山的真相!

当时宋军诸将翟国秀等数位宋将解甲向元军投降,剩下船上大部分是宫女和太监,文武官员的家属。

此前,宋军已被阿术纵火烧船惨败,张世杰不吸取教训,能出此下策,把千余艘大船牢结成船变成一字型,还沉锚于海,中舻外舳,贯以大索,这样放火烧船,船上的人,也只有跳海了!

所以,那些大宋臣民投海,是因为诸舟环结,逃走难如登天,又在海上,蒙古人烧船,不跳海也只有被烧死被屠杀,这和气节精神扯的上什么关系!

姐总结一下。

什么天壤之别!

什么宋臣民有气节。

打南宋的急先锋,可都是南宋臣民!跳海也是因为放火烧船逼的。

而,满清的灭亡是现代先进民主,国家,民族新思想对古老落后思想冲击造成的!

这和什么气节无关!

看历史,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去看,而不是,用两个相差七八百年的朝代来对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