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的洞仙歌?行香子赵鼎诗词翻译_秦桧_南宋_描写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赵鼎 秦桧 南宋 描写

赵鼎的洞仙歌

  洞仙歌  赵鼎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漫悲吟、独自捻断霜须,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奈此九回肠,万斛清愁,人何处、邈如天样。纵陇水、秦云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  洞仙歌  【洞仙歌 赵鼎鉴赏】  作为一个南渡名臣,赵鼎在朝中与秦桧进行过激  烈的较量,但是由于高宗赵构偏袒秦桧,至使赵鼎被  贬谪到岭南。但是他的兴复中原之志从未泯灭,秦桧  的一切加害也从未使他屈服。他为使全家不遭秦桧的  诛杀,而决定绝食自杀,但他在自杀前还在预制的铭  旌(柩前灵幡)上写上两句话: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  作山河壮本朝。”其报国之雄心可谓苍天可鉴。这首  词就是他被贬到岭南时所写的。祖国河山之恋,故土  之思,溢于言表;然而在这词中孤寂、凄苦和愤慨之  情也难以掩抑。  全词写了作者在一个秋夜的行动和思绪。上片重  点写了三个生活细节—— 独酌、悲吟、孤卧。此词头  三句写月下独酌:山雨初过,新月朗照,新酒飘香,  杯浮月影。那正是敞怀痛饮的时刻,可一拿起酒杯,  词人就想起当此良辰美景竟无人共赏,只是一人独饮,  实在扫兴得很。这自然要引起对自己被贬谪的愤慨,  于是有月下悲吟这一举动。“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是说受此屈辱,无处申诉,只好独自长歌悲吟以减轻  胸中的郁闷了。由于这悲吟有深度,有力度,是内心  深处的颤抖与呐喊,所以作者不自觉地连花白的胡须  都拈断了数根。“还就寝”二句写孤衾独卧,说的是  独酌无味,悲吟伤情,还不如回房就寝,可是由于秋  夜天气转凉,孤衾独卧,以及余恨未消等原因,又久  久不能入睡,心绪茫然。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共  同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日子的难  以打发的感情。  下片集中描写他独卧孤衾中的所闻和所感,并且  向更深的心理层次开掘。“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  景语,更是情语,而且是整片意脉的枢纽。窗外的竹  子整夜被西风吹得飒飒作响,撩人愁思,于是有下面  “奈此九回肠”的感叹;然从“可怜”、“不怕”、“弄”  等用语看来,词人又暗暗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  于是才有词尾处梦寻故土的决心。“九回肠”,出于司  马迁的《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言愁怨  极多。此外亦言心中装满苦恨,致使愁肠百结,其可  最主要的就是自己梦寐所求的人远在天那边,同时也  是暗诉自己被远抛闲置在遥远的天这边。前面总冠以  一个“奈”字,赵鼎本人面对这些打击与迫害无可  奈何,明显地流露出一种苦闷与不平。“人何处”的  “人”,连系上下文看,当不只是说家中的亲人、朝  中的故旧,主要还是指九重之上的高宗皇帝。封建时  代的臣子,一旦远谪,总是希望皇帝能够回心转意把  他召回。赵鼎曾两任宰相,高宗曾对他言听计从,称  他为“真宰相”。他为国专以固本为先,这是因为他  认为根本固而后敌可图,仇可复,所以对南宋的中兴  事业有所建树。虽被远贬而此志不衰,因此翘首企望  回朝续展长才。“解铃还是系铃人”,寄希望于皇帝自  在情理之中。故词的结处又从悲怆的叹息,一转而为  热烈而执着的追求:“纵陇水秦云阻归音,便不许时  闲,梦中寻访?”陇水,即陇头之水;秦云,即秦岭  之云。这都是环绕在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进出长安  必须通过这些障碍物,这里用以暗指秦桧一类的朝中  奸臣。这几句说的是纵然有奸邪当道阻挡我回到朝廷,  总不能不许我到梦中去寻求归路。这里所表现的正如  他从潮州移吉阳军(今广东崖县)给高宗上的感谢皇  恩的表中所表示的:“白首何归,怅馀生之无几;丹  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此词不以剪裁巧妙取胜,而以描写深刻细腻见长。  全诗基本上采用了赋的写法,叙述与描写的成分占很  大的比重。首先是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  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  一怀愁绪,梦寻旧乡。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  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其次是描写颇有层次,  上片全是行动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  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  画。如月色、杯影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  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  多,以“邈如天样”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桧”  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等。正因为有这些精细的刻  画,此词才避免了一般用铺叙法写成的作品容易犯的  平铺直叙、平淡无味的毛病,它同样是那样鲜明、轻  巧、含吐不露。

行香子赵鼎诗词翻译

行香子赵鼎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青草茂盛,绵延。雨水点点滴滴落在雕梁画栋上变成一个个痕迹。花朵凋零,花瓣飞舞,已经到了春天将要过去的时候。远处天水相接,满眼都是,在海上船中待的久了,渐觉寂寥。身靠高楼。卷起珠帘,看向远处,将满怀离恨寄去远方。抬头望太阳,看不见长安城。轻轻的眉头皱起,眼中泪水流下,很是凄凉景色。山中的鸟飞走了,榕树的叶子渐渐因为天气变冷了。到了黄昏时候,一个人,依靠栏杆。

南宋时期的赵鼎为何能成为南宋第一相呢

南宋是我国古代经济政治全面发展,各种行业片地开花的时代。那么在这里就不得不说起南宋两个较为著名的丞相秦桧和赵鼎,秦桧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影视角色中都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就连大名鼎鼎的将军岳飞也是死于秦桧之手,而且这个岳飞也是赵鼎极力举荐的统军大元帅,赵鼎不仅在军事上才能突出,在经济上,他也不忘大力发展,史书记载,在赵鼎当朝为相的时候,南宋粮食取得了大丰收,民众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饥荒之灾,即使在当时金人大力挑动战争的时代,赵鼎依然把国家治理的繁荣昌盛,自然不愧为南宋第一相的尊称了。

在南宋的朝政背景下,宋高宗渐渐开始产生厌战情绪,在一群主和派的劝谏下,宋高宗也将赵鼎拉到了主和派的队伍中,赵鼎一边答应宋高宗的议和主张,一边开始大力发展生产,并在和谈条件中要求金人返还南宋故土,同时也驳回了金人提出的议和条件,但是他这一举动却得罪了宋高宗和主和派,并且在秦桧对赵鼎的污蔑下,宋高宗便将赵鼎发配至绍兴。

而后秦桧封侯拜相,秦桧由于污蔑赵鼎在先,自此终日惶恐不安,一路迫害赵鼎致死,秦桧自封相以来,并未将国家大事放置于心头,而是将个人利益置之于先,秦桧为了发家致富,不择手段,残害忠良,反观赵鼎却一心为公,不惧外敌入侵,受命于危难之际,使得南宋的经济有着一个质的飞跃,可是就是这样的名相却难逃小人亲桧之手,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宋朝当政不作为从而导致了政治的腐败与黑暗,要说有何遗憾,也只能叹息,赵鼎生不逢时罢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