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巅峰的人如何保持自己的善良,使自己不被邪念驱使做恶事?北魏的冯太后是如何走上权力巅峰的_慈禧_北魏_拓跋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权力巅峰 慈禧 北魏 拓跋

本文目录

  • 权力巅峰的人如何保持自己的善良,使自己不被邪念驱使做恶事
  • 北魏的冯太后是如何走上权力巅峰的
  • 吕后、武则天、慈禧,她们三个各有什么特点她们是如何走上权力巅峰的
  • 慈禧太后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晚清权力巅峰的,大家怎么看

权力巅峰的人如何保持自己的善良,使自己不被邪念驱使做恶事

跟你讲,任何一个达到顶峰的掌权者,也就是皇帝,都属于心狠手辣的历害人物。你想啊,慈不掌兵!就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皇帝。但那是封建社会哈。现代,权力都掌握在人民手中,当然不存在那些事。

北魏的冯太后是如何走上权力巅峰的

班昭在所作的《女戒》中大力提倡女子应唯美柔顺。但是,有不少女性的强悍或柔顺,往往与她所处的阶层、位置有关。

北魏的冯太后冯氏就是一”位“弱”起“强”终者,是北魏没有更换国号的“武则天”,堪称“千古一后”。

一、冯氏不生儿,铸铜像,上位皇后,生活美满幸福。

冯氏(冯淑仪)是长乐信都(今河北衡水冀州市)人,出身于北燕皇族,祖父冯弘是北燕国君,父亲是北燕王子冯朗。母亲王氏,乐浪郡(今朝鲜平壤)人。

冯氏出生的时候,北燕已经投降北魏六七年了。后来,她的父亲冯朗因受一桩大案牵连被北魏太武帝处死了。按照惯例,冯氏就被没入宫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

文成帝拓跋濬登基不久,冯氏被选中做了贵人。这一年,她只有十二岁。
拓跋濬(剧照)

或许是皇族基因起了作用,或许是个性使然,冯氏渐渐有了登顶后宫之尊的念头。

但是,根据北魏的习俗,贵人要想成为皇后,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不能生儿子;其二,亲自铸造自己的铜像(金人)。

宋末元初的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说:“魏人立后,皆铸像以卜之。慕容氏谓冉闵以金铸己像不成。胡人铸像以卜君,其来尚矣。”意思就是说,铸金像是为了占卜。

第一条好办,冯氏没有儿子。第二条,对于一个少女来说难度挺大的。但是,她有一个帮手,那就是早已入宫的、她的姑姑冯昭仪。

太安二年(456年),冯氏在姑姑的帮助下铸成了铜像。于是,十五岁的冯氏被拓跋濬册立为中宫皇后。
冯氏(剧照)

冯氏成为皇后不久,便担当起了生母李氏已被赐死的、皇太子拓跋弘的养育之责。她视拓跋弘如己出,关爱有加。

冯氏与拓跋濬的后宫生活是美满幸福的。冯氏非常理解文成帝为国操劳的艰辛,尽力排解他的各种烦闷与不快,及时给他以温存体贴。

二、冯氏哀文成,欲自焚,尊皇太后,临朝诛杀乙浑。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和平六年(465年)五月,被誉为“有君人之度”的、年仅二十五岁的文成帝崩逝。

依据北魏的旧俗制度,文成帝生前的所用物品都要焚烧掉。届时,朝中百官和后宫嫔妃都要亲临现场哀悼。

当大火燃起时,痛不欲生的冯氏突然扑向熊熊燃烧的大火。幸亏抢救及时,冯氏才没有丧身大火。

冯氏此举令朝野上下震惊、感动。同时,冯氏这一跳,把她在北魏朝廷的地位“跳”结实了。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年仅十二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冯氏被尊为皇太后。

拓跋弘即位后,骄横狂傲的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阴谋篡位,北魏面临着改朝换代的灭顶之灾。

天安元年(466年),侍中拓跋丕得知乙浑谋反在即,便迅速报告了朝廷。处变不惊的冯氏立即下令拓跋丕、陇西王源贺等人抓捕乙浑,镇压叛乱。
乙浑(剧照)

不久,乙浑之乱被平定,朝政稳定了。在这一行动中,冯氏表现得异常机智、果决。

随后,冯氏宣布临朝称制,帮助小皇帝治国理政。她凭借多年的宫中历练和自身的聪慧,掌控着北魏的政权。

三、冯氏养男宠,迫禅位,再度临朝,恩威相济执政。

随着献文帝拓跋弘的初为人父,她停止了临朝,不再听政,由已经十四岁的拓跋弘亲政。退居幕后的冯氏开始专心抚养、照管皇孙拓跋宏。

拓跋弘亲政以后,虽颇有作为,但他罢黜、责罚冯氏的男宠,甚至杀死了冯氏最喜爱的李弈,并试图重用虽有才能但冯氏并不欣赏的人,以培植自己的亲信。
拓跋弘(像)

李弈之死,令冯氏怒气难平。据《北史·后妃传》载,拓跋弘杀了李弈,导致“太后不得意”。于是,冯氏利用自己的威望地位,逼迫时年十八岁的献文帝禅位给不满五岁的太子拓跋宏,是为历史上的孝文帝。
拓跋宏(像)

后因已成为太上皇的拓跋弘并不安分守己,冯氏就寻机除掉了他。

拓跋宏登基后,冯氏被尊为太皇太后,并再度临朝听政,成为了北魏实际的最高领导者,中国当时最有权势的女人!

为了北魏的长治久安,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冯太后恩威相济,充分展现了她高超的管控、驾驭能力。

其一,严惩违法乱纪者。如处决了贪赃不法的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等。

其二,褒奖清正有为者。如拓跋丕、游明根、高闾等德才兼备者都得到重用。

其三,培植贤能腹心者。李弈被杀后,冯太后的个人生活依旧我行我素,继续蓄养男宠。如太原王叡、陇西李冲等。这些人,成了冯氏临朝时期的心腹。
李冲(像)

此外,重用阉宦体己者。但是,在她临朝听政期间,并没有发生宦官专权、不法的现象。这是因为,冯氏虽然利用宦官居中用事,但对他们的行为有着明确、严格的规定。

《魏书·皇后列传》说:“(冯)太后性严明,对阉官虽假以恩信,待以亲宠,决不放纵自流。”

冯氏的临朝专政是成功的。《魏书•冯太后传》说:“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帝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这系列措施,为冯氏后来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和风俗习惯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后、武则天、慈禧,她们三个各有什么特点她们是如何走上权力巅峰的

共同点

一、心狠手辣

俗话说“女人不狠,地位不稳”。这三个女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耍起手段来分分钟要你命。

1.吕雉:吕雉为了巩固政权,扶持外戚对抗迫害刘氏宗亲。因为嫉妒戚夫人更是将她制作成了人彘。这事被刘盈知道后,刘盈变得十分阴郁,最终英年早逝。

2.武则天:为了谋得权势,先是赐死了太子李弘,接着又将李贤贬为庶人,李贤被逼自杀。武则天登基后,又把李显发配到边远地区。

3.慈禧:听说同治在临终前想把皇位传给皇叔,慈禧得知后怕大权落入他人手中,恐日后不利,索性一杯毒酒提前结束了同治的生命。

二、足智多谋 玩弄权术

这三个人都是玩弄权术的一把好手。想想看,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一个女人能够驾驭皇权,想必手段也是十分了得的。有个名人曾经说过:“男人靠征服天下来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这三个女人的成功都离不开男人,当然了,也可以说是被男人逼的。被逼出来的精明!

1.吕雉:吕雉是被刘邦逼的,被伤透了心,深深明白了男人不可靠的道理。再加上自己的儿子坐上皇位后也不争气,没把心思放在朝堂上,导致其他宗室子弟对着这对孤儿寡母虎视眈眈。没办法了,为了活下去,吕雉不得不出手联合吕氏家族形成一股与刘氏宗亲对抗的外戚势力。

2.武则天:武则天也是被逼的,不过她的“被逼”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己看不下去了。李治这个人好色,关键还是个病秧子。武则天是一个十分强势的女人,看到羸弱不堪,做事拖拖拉拉的李治便想着自己做皇上得了。

3.慈禧:慈禧更是被逼的,咸丰死后,唯一的儿子载淳继位。幼主继位,必有政变。为保地位和慈安太后联手,形成了“二宫垂帘”的局面。

三、皇帝的“不争气”提供了机会

吕雉的儿子刘盈因为知道了“人彘”的事情后,觉得母亲是一个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的人,常年阴郁。“自己的母亲怎么会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思考。其他的刘氏宗亲见刘盈不理朝政,便都想着怎么坐上那个位置。可是吕雉是清醒的,他知道退位的结局是什么,所以才会扶持外戚把持朝政。

武则天就更不用说了,唐高宗李治羸弱多病,就是一个病秧子,经不起晚上加班批折子的折腾。而李治也想着太累了,多一个人为自己分担政务也挺好,于是逐渐将一些政务推给武则天处理。渐渐地,武则天在政治上见露头角体现出了政治才能,也开始有了慢慢主导的趋势。

慈禧的儿子更加不争气,19岁就得性病而亡,虽然史书上记录的是“天花”。但是许多民间野史大多记录的是“花柳病”。


不同点

吕雉:谋权为保命

吕雉是刘邦的糟糠之妻,打从刘邦开始“创业”时就跟着,无怨无悔。那时刘邦没钱没势没权,吕雉跟着他算是吃尽了苦头。可偏偏刘邦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楚汉之争中,项羽将吕雉虏了去威胁刘邦,可刘邦竟然不管她的死活,吕雉伤透心。刘邦登基后,吕雉以为总算是苦尽甘来了,可当她回到故地时看到的却是刘邦佳人在侧,美人在怀。

吕雉作为一个女人,在经历丈夫的抛弃和背叛后,不敢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手中的权力。所以在面对儿子不争气,刘氏宗亲又对这对孤儿寡母虎视眈眈之时,不得不谋权来保命。

武则天:谋权为自己

和吕雉慈禧不同,武则天手上的权力不单是为了自己,她的野心很大,她想当皇帝。事实上,她也确实是一个好皇帝,在她登基后劝农桑,薄徭役;广开言路,广纳雅言;重用贤人。延续了“贞观之治”,又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慈禧:谋权为享乐

慈禧掌权后干了啥?虽然清朝衰退是必然,但也大可不必亲手打开国门让别人进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吕雉说不出这样的话来,霸气的武则天更是说不出这样的话来。甲午战争之际正逢慈禧60大寿,在举国都在勒紧裤腰带筹备军资时,慈禧竟然挪用军资过大寿。

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个女人谁功谁过,立见高下!

慈禧太后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晚清权力巅峰的,大家怎么看

慈禧作为大清帝国晚期上的这么一个重量级人物,曾经以垂帘听政闻名。作为一个女性政治家,她的存在,影响了大清晚期的历史进程。从一个女人,妻子,母亲。最后成为独揽大清政权的最高统治者。

慈禧作为咸丰的妃子在大清的历史进程中崭露头角,随着其生下咸丰唯一的儿子后,更加赢得了咸丰的宠爱。被封为懿贵妃,经常陪伴咸丰皇帝左右,由于咸丰帝身体不是太好,慈禧有的时候也帮助其批阅奏章,甚至被允许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慈禧逐渐进入大清最高权利的边缘。为日后的独揽大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咸丰帝后期已经意识到了慈禧对权利极度的渴望,加上母凭子贵的有利条件,极有可能在日后独揽大权,于是在其病重期间,命肃顺等八大臣共同辅佐小皇帝,同时也用来制衡慈禧的权利。不允许两太后干预朝政。

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病逝,慈禧和大清宗室顾命八大臣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慈禧为人狡诈,同时又有着审时度势的政治头脑,为了扳倒肃顺等八大臣的束缚,慈禧联合了朝中最有实力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皇帝后宫的主宰人物皇太后慈安。慈安身后有着许多忠实的效忠者,抓住了慈安太后这条主线就争取了朝中六成大臣的支持。另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恭亲王奕訢,慈禧的小叔子,奕訢在北京城有着很大的势力,足以和肃顺八大臣抗衡,同时恭亲王的权利也受到肃顺的威胁,因此叔嫂两人一拍即合,形成利益上的联盟。

于是慈禧以皇帝的名义命肃顺护送咸丰帝灵柩回京,并在半路逮捕了肃顺,发动了历史上的辛酉事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八大臣。为自己在通往大清帝国最高权利的道路上扫清了最后的障碍,最终成为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