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窥园什么意思?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_董仲舒_尚书_松懈

三年不窥园什么意思

《汉书·董仲舒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后以“三年不窥园”为专心苦学之典。元马祖常《壮游八十韵》:“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苏曼殊《焚剑记》:“生专心笃学,三年不窥园。”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原文】儒书言①:“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②。仲舒虽精,亦时解休③,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④,何嫌不窥园菜⑤?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⑥,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尚书·毋佚》曰⑦:“君子所其毋逸⑧,先知稼穑之艰难⑨,乃佚”者也。人之筋骨非木非石,不能不解。故张而不弛,文王不为;弛而不张,文王不行;一弛一张,文王以为常。圣人材优⑩,尚有弛张之时,仲舒材力劣于圣,安能用精三年不休!(选自王充《论衡·儒增》)【注释】①儒书:指儒家的书。下面一段文字是引用儒家书中的文字。引文后是王充发表自己的见解。②增:增饰。夸张。③解(xiè):通“懈”,松懈。④则:根据文气,疑是衍文。⑤嫌:得,能。⑥存:思考。亡:通“忘”。⑦毋佚:古文《尚书》作“无逸”,今文《尚书》作“毋佚”。⑧所:所居官。逸:今文《尚书》当作“佚”。⑨稼:播种五谷。穑(sè):收获谷物。⑩材:通“才”。【译文】儒者的书上说:“董仲舒读《春伙》,专一精思,志向不在别的上面,三年不看一眼菜园。”说不看一眼菜园,是事实;说三年之久,是夸张。董仲舒即使专心一意,也有松懈和休息的时候,在松懈和休息的时间,也应当到门和厅堂边走走,能到门和厅堂边,怎么会不看一眼菜园呢?听说用心专一的人察看东西看不见,专心思考“道”会忘掉自身,但没有听说不到门和厅堂去,要坐着思考三年,来不及看一眼菜园的。《尚书·毋佚》说:“君子做官不能贪图安逸,首先要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然后才能安逸。”安逸,就是松懈。人的筋骨不是木头和石头,不能不松懈。所以把弦绷得很紧而不松驰,周文王不干;光放松而不紧张,周文王不做;有松弛有紧张,周文王把它当作常规。圣人能力极强,尚且有松弛与紧张的时候,董仲舒比圣人的能力差,怎么能够用心专一三年不休息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