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弦更张的意思(改弦更张的意思解释 改弦更张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_改弦更张_董仲舒_改弦易辙

本文目录

  • 改弦更张的意思解释 改弦更张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 改弦更张什么意思
  • 改弦更张是什么意思
  • 请问改弦更张的意思
  • 改弦更张和改弦易辙有什么区别
  • 改弦更张什么意思,用于形容翻唱恰当吗,若不然,什么词合适
  • 改弦更张与改弦易辙的区别是什么

改弦更张的意思解释 改弦更张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改弦更张的意思:

换掉旧的琴弦,再安上新的。比喻去旧更新,改变制度或作法等。《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宋书·乐志》:“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

改弦更张百科解释:

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改弦更张的详细解释:

改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不~,使吏有士君子之行,而欲民生蒙福,教化淳美,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

改弦更张的近义词:

改弦易辙,改邪归正,弃恶从善,改辕易辙,改弦易调,革故鼎新,改是成非,标新立异,改变方式

改弦更张的反义词:

旧调重弹,抱残守缺,一成不变,重蹈覆辙,一如既往,保残守缺

改弦更张的出处:

《魏书·高谦之传》:“且琴瑟不韵;知音改弦更张;骖未调;善御执辔成组。”

改弦更张典故: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叫董仲舒,广州(今河北枣强东)人。他学习非常用功,整天埋头在书房里学习,书房附近的园圃,两三年都顾不上看一看。后来,他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

当时,汉武帝刘彻举贤良文学之士,请他们对施政方针提出建议。董仲舒说:汉朝继秦而立,秦朝的旧制度都不适用了。好比琴上的弦已经陈旧不堪,没法使音调和谐了,必须把它解下来,更换新弦,然后才可弹奏。政策制度也是如此。行不通了,就要改革,然后才能把事情办好。应当更换琴弦而不换,就是第一流的音乐家也弹不出优美的音调来;应当改革而不改,就是最贤明的政治家也不能创造令人满意的政绩。

董仲舒还向汉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即《礼》《乐》、《诗》、《书》、《易》、《春秋》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些,都为汉武帝所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改弦更张造句:

1、因为经费张罗无着,原计画只好削足适履,改弦更张。

2、政府改弦更张出台了一套新政策。

3、这项产品的市场已经萎缩,我们得趁早改弦更张,开发新产品。

4、为了提升业绩,公司决定将旧制度澈底地改弦更张。

5、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宋朝的王安石改弦更张,施行了“青苗法“。

6、但近来,该公司在改弦更张。

7、既然投资这项生意赚不到钱,就应改弦更张,另谋出路。

8、王安石为挽救北宋危亡,毅然改弦更张,实行新政。

9、奥巴马总统上任后,立即改弦更张,取消了禁令。

10、公司内部的组织经过改弦更张之后,就变得更有效率了。

11、于是保尔森再次改弦更张,提出了系统性救援计划。

12、现在到了其他国家改弦更张的时候了。

13、这个办法行不通,局长会改弦更张,另外制定。

14、现在是改弦更张的时候了。

15、这套旧的生产经营体制,再不改弦更张,就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了。

改弦更张什么意思

改弦更张gǎi xián gēng zhāng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改弦更张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出自】:《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示例】:不~,使吏有士君子之行,而欲民生蒙福,教化淳美,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
【近义词】:改弦易辙、改邪归正
【反义词】:旧调重弹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用于人
改弦更张的英文翻译
以下结果由译典通提供词典解释
1.
to change over to new ways; to make a fresh start

改弦更张是什么意思

改弦更张是指改变自身的条件或思想
在古代也有用来指改变追随的主公的
也就是投降和叛变的文雅说法

请问改弦更张的意思

改弦更张
改弦更张gǎi xián gēng zhāng ㄍㄞˇ ㄒㄧㄢ ㄍㄥ ㄓㄤ
【释义】: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指琴声不和谐,换下琴弦,重新装上。比喻改变方针、计划和方法,以纠正偏差或错误。 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示例用法
【示例】: 不~,使吏有士君子之行,而欲民生蒙福,教化淳美,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用于人
【故事】: 西汉时期,儒学家董仲舒读书与做学问十分刻苦,他读书时曾经三年不到自家花园里看一眼。汉武帝十分欣赏他的为人,让他提供施政方略。董仲舒认为秦朝的一些旧制度已经不适应了,就好比琴上的旧弦必须要换掉一样
辨析
【近义词】: 改弦易辙、改邪归正
【反义词】: 旧调重弹
改弦更张的故事
古琴最早只有五根弦,周朝时文王、武王分别加了一根,成了七根弦,此后就一直沿袭下来。到了北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宋太宗很喜爱古琴,并制成了一架九弦琴。他得意地对大臣们说;“琴原来是七根弦,我现在增加为九根弦,此九弦之名就叫做君、臣、文、武、礼、乐、正、人、心。这样的九根弦弹奏起来一定和谐而不混乱!”
宋太宗这一席话,立即招来一片赞扬声,那些拍马之徒更是大呼:“改弦更张,皇上英明!”然而,宫廷琴师朱文济正直不阿,他据理规劝:“文武二王之所以改五弦为七弦,是因为五弦音律不全,难以表现较复杂的音乐,改成七弦后这个缺陷就已克服了,没必要再添弦。” 太宗很不高兴,碍于朱文济是宫廷一流琴师,精通乐理,当下也没发作。
一日,太宗宴请群臣,微醉之后乃命朱文济弹九弦琴。朱文济早有准备,弹奏了一曲《风入松》,乐曲美妙动听,可他始终只用了七根弦。曲终,那些拍马之徒又嚷嚷开了: “真乃神琴也!” “皇上英明,制出如此稀世珍琴!” 更有一个丞相点头哈腰地走到太宗眼前摇头晃脑地捧场:“真是新琴新曲,韵味无穷呀!” 朱文济冷笑一声对丞相说; “丞相过奖了,这曲子是古老的琴曲《风入松》,我只用了七根弦” 朱文济此言一出,太宗和丞相都很难堪。
就在这时,另一个名叫赵裔的琴师见机讨好皇上,主动请求表演九弦之琴。他弹了不伦不类的几支曲子后,太宗十分高兴,
当下重金赐赏,又封了一个极高的官职,这一举动表示了对朱文济的冷落。 改换琴弦的粗细材质,变更琴弦的张力音调。

改弦更张和改弦易辙有什么区别

改弦更张和改弦易辙的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出处不同、用法不同,具体如下:

一、意思不同

1、改弦更张

意为换掉旧的琴弦,再安上新的。比喻去旧更新,改变制度或做法等。

2、改弦易辙

本义是乐器更换弦,车子改变道路(改弦:更换琴弦。易:改变。辙:车轮压过的痕迹,指道路)。比喻改变方向或态度。

二、出处不同

1、改弦更张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白话文:“我比他琴瑟不和谐,严重者必须改弦更张的,就可以弹奏的。”

2、改弦易辙

宋·王楙《野客丛书·张杜皆有后》:使其(杜周)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以盖其父之愆。

白话文:让他(杜周)子孙改弦易辙,力求宽厚,也足以掩盖他父亲的过错。

三、用法不同

1、改弦更张

连动式,作谓语;用于人。

2、改弦易辙

作谓语、定语、状语。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改弦更张、百度百科-改弦易辙

改弦更张什么意思,用于形容翻唱恰当吗,若不然,什么词合适

改弦更张是指改变自身的条件或思想
在古代也有用来指改变追随的主公的
也就是投降和叛变的文雅说法
翻唱的话,用“老调新谈“或“旧瓶装新酒“比较合适
但也要看你对翻唱的看法,是要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改弦更张与改弦易辙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出处不同、用法不同,具体如下:

一、意思不同

1、改弦更张

意思是指换掉旧的琴弦,再安上新的。比喻去旧更新,改变制度或做法等。

2、改弦易辙

意思是换上新琴弦、改变行车道路,比喻改变方针、办法或方向。

二、出处不同

1、改弦更张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白话文:“我比他琴瑟不和谐,严重者必须改弦更张的,就可以弹奏的。”

2、改弦易辙

唐·白居易《王公亮可商州刺史制》:“况商土瘠,商人贫,可以静理而阜安,不宜改弦而易辙。”

白话文:“何况商土地贫瘠,商人贫穷,可以用静理而安康,不应该改弦而易辙。”

三、用法不同

1、改弦更张

连动式,作谓语。用于人。

2、改弦易辙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和态度。

成语出处:

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家董仲舒读书非常非常的刻苦,他在读书的时候能曾经三年都没看自家后花园一眼。这种定力无人能左右。

汉武帝听说后就十分欣赏他的为人才华和能力,为了能让国家更加的强大和富足。汉武帝让他提供能施政的方略。仲舒认为秦朝时候的很多旧制度已经非常不适应现在的社会现实了,就好比琴上的旧弦一定要换掉一样。见《汉书,董仲舒传》。

后来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等。清.阮葵生《茶余客话》第七卷:“不改弦更张,使吏有士君子之行,而欲民生蒙福,教化淳美,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董仲舒根据汉代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对汉代乃至后世产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