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100回合拿不下庞德,庞德如此强大,为何不是超级武将?三国演义庞德的武力值是一个什么水平_庞德_司马_关羽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庞德 庞德 司马 关羽

本文目录

  • 关羽100回合拿不下庞德,庞德如此强大,为何不是超级武将
  • 三国演义庞德的武力值是一个什么水平
  • 庞德公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其实他们是亲戚
  • 诸葛亮的老师庞德公,为何眼见诸葛亮死也不去相救
  • 诸葛七星续命失败大喊庞德公救我,死后嘴含七粒大米,有何深意
  • 三国演义中的庞德公指的是谁
  •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会呼喊庞德公的名字
  • 襄阳三国历史上的庞德公和庞统是不是一个人庞德公是指谁
  • 诸葛亮临死前大喊“庞德公救我”,这位庞德公到底是谁
  • 除了庞德公和司马徽,诸葛亮还曾拜哪两位奇人为师

关羽100回合拿不下庞德,庞德如此强大,为何不是超级武将

关羽无论在正史还是演义中都是一员超级武将!这里我们只说演义不谈正史。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曾经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可谓是战绩辉煌!但是在襄樊之战中,100回合没能拿下庞德,令人匪夷所思。那么为何能战平关羽的庞德算不上超级武将呢?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此时的关羽年事已高!作为一名力量型武将,年龄的增长对体力的影响很大!而庞德比关羽年轻不少,有体力上的优势!

第二,关羽是以主帅身份坐阵荆州,在荆州这几年很少有上阵厮杀磨练的机会,所以武力值下降很多!

第三,关羽作为荆州主帅出战庞德,主要目的是将其击败,没有必要一定要斩杀庞德!而庞德则不同。作为曹魏降将,为了表示对曹操的忠心,在出战前,他制作了一口棺材,然后在曹操面前立下誓言,此次出战一定要斩了关羽,并将其尸首装入此棺中。如若自己被关羽所杀,同样装入此棺中。因此,此时的庞德是下了必死的决心要跟关羽拼命的!但即使这样也没讨到便宜。

可见庞德的武艺只能跟衰退期的关羽持平。跟巅峰时期的关羽还是有差距的(关羽巅峰时期曾奋力击败过许褚+徐晃)。所以庞德算不上超级武将,但是离超级武将的标准差距并不大!

三国演义庞德的武力值是一个什么水平

庞德的武艺,到底算超一流呢,还是算强一流呢?

超一流有十人,包括神将吕布,五虎将,颜良,典韦许褚,文丑殿后。

强一流有二十余人,前排几位主要包括孙策、太史慈、张辽、张郃、徐晃、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彰、魏延、甘宁、华雄等。

那么庞德如何定位呢?

庞德先后跟随了马超、张鲁、曹操三任主公,主要参加了六次战役,我们分别看一下庞德的作战表现。

1.入关之战,庞德暂露头角。

在马腾时代,庞德就深受器重,当年马腾入京都时,担心曹操加害,就亲口嘱咐马超,如有不测,今后要以庞德为辅,并多听其教诲。马腾被害后,马超兴兵雪恨,而庞德、马岱就充当了左右副手,但马岱的能力在前期就不值一提了,因此庞德才是马超的超级臂膀。

在围攻长安十日后,马超久攻不下,于是庞德献出了妙计,他建议马超暂且收军,纵令长安城内的军民出城打柴取水,然后庞德孤身混入长安城中。当夜三更,庞德攀爬到西城门上放火,在钟进(钟繇之弟)率领军士赶来救火时,庞德暴跳出来将钟进一刀斩杀,然后又杀散守卫城门的军校,一刀斩断关锁,奋力推开城门,于是马超、韩遂率西凉军一拥而入!

可以说,正是庞德之妙计,马超才得以入关。

攻潼关一战中,曹洪性急下关,徐晃赶来支援,但是被马超、庞德截住混杀,“曹洪、徐晃抵挡不住,折军大半”。曹、徐二人弃关而走,“庞德直追过潼关”,在曹仁率主力赶来接应后,庞德才回军与马超汇合。

这一战中,马、庞、曹、徐的四人混战中,必将是捉对厮杀,但马超、庞德肯定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就庞德奋起直追的势头来看,曹洪、徐晃中的任何一位,在庞德面前都难以抵挡。

2.渭南之战,庞德锋芒毕露。

潼关之战,是马超的主场,堪称超级个人秀,因此庞德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但此后的渭南之战,庞德的表现却大放光彩。

为了防止曹操渡过渭河后创立营寨,马超派庞德跟随韩遂前往渭南进行袭击。此战中,曹操令人挖掘甬道,然后诱敌深入,把韩遂围在垓心不能突围,庞德引铁骑冲突而来,却摔入陷马坑内。庞德面临突发情况,竟然立即跳出土坑,“立杀数人,步行砍出重围”,一刀砍杀了曹永(曹仁的部将),夺过了对方的坐骑,然后重新上马,杀进包围圈,将韩遂救走。

庞德的这个表现,其实是非常优秀的。

长坂坡,赵云在摔入陷马坑后,立即连人带马跳出、然后展开血浆屠戮,但那只是因为“红光护体”,属于BUG加持,只能另当别论。我们再看其他几人:

1.许褚。葛坡大战,曹操同样是挖掘深坑,而许褚在追击诈败的典韦时,同样摔入了陷马坑,愣是没能跳出来;

2.太史慈。孙策收降太史慈时,同样是挖掘深坑,而太史慈匹马而逃时,也同样跌入陷马坑,但随即就被勾手缠住,然后被生擒;

3.关羽。败走麦城时,关羽只是遇到了绊马索,在赤兔摔倒后还没来得及反抗,就被马忠带队生擒了。

对比而言,庞德在跌入陷马坑后的应急能力、以及跳出陷马坑后的斩杀表现,实在过于抢眼。

此后不久,马超与韩遂决裂。马超在韩遂营帐内展开了剑术群殴,在屠杀一番后冲出营帐,随即遭遇许褚、曹洪、夏侯渊、徐晃的围攻,而此时的西凉军已经自相残杀、溃不成军。马超奋力厮杀,从四将的包围圈中冲出,但是孤立无援,又遭遇曹操虎卫军的乱箭齐射,在战马被暗弩射倒后,马超翻身落地。在危机时分,庞德忽然冲了过来,“杀条血路,将军中战马与马超骑了,望西北而走”。

这场混战,如果没有庞德,马超必死无疑!

庞德能够在劣势局面下救出马超,必定与曹营中多位猛将交手,属实有点生猛。正是这场厮杀,让曹操对庞德印象极深,曾亲口在众将面前盛赞,“吾在渭桥时,深知庞德之勇”!

3.南郑之战,庞德力抗群雄。

马超潼关之败、复出再败后,投奔了汉中张鲁,当马超出征葭萌关时,庞德因患病并未跟随,而是留在了张鲁那里,当马超归降刘备时,并未考虑召回庞德。可以说,庞德被遗弃了。当曹操征讨汉中张鲁时,阎圃保举了庞德迎敌。

南郑之战中,面对庞德,曹营众将展开了车轮大战。张郃、夏侯渊、徐晃先后登场,分别与庞德单挑数合就退,此后许褚压轴出场,单挑庞德50余合,也退下了。四将回到曹操面前,纷纷称赞庞德的武艺;而庞德的表现是,“力战四将,并无惧怯”。

但庞德共计厮杀了七八十合,却毫不惧怯(肯定后劲十足),尤其是消耗了一定体力后,还能酣战许褚五十余合,足见其勇猛实力。当年曹操招降徐晃时,就派出了许褚与之单挑,在厮杀50合之后,主动鸣金将徐晃召回,然后说“不以武力相逼”。

通过对比分析,再参考冲击潼关时的表现,我们应该得出,庞德的战斗力,确实要强于徐晃。

此后,庞德受到杨松的诽谤陷害,遭受张鲁的无故猜忌,甚至被问罪喝斩,在心灰意冷之下,最终归降了曹操。

4.濡须之战,庞德斩杀大将。

该战之中,张辽大显神威,痛殴了孙权凌统等人;在随后的决战中,张辽再次发威,与徐晃、李典合围一处,将孙权、徐盛围困在中央。曹操看到后,迅速做出擒贼擒王的决定,让许褚挥刀直奔孙权,在这种绝佳的局面下,周泰忽然闯入,一顿神勇操作后竟然把孙权、徐盛全部救走了。

东吴陈武赶来救应,“正与庞德相遇,两军混战”,陈武挡不住庞德的大刀,不敌而逃,被赶到了峪口,因为树林丛密不能通过,却意外之下被树枝挂住了袍袖。庞德纵马而来,在陈武慌乱之际,一刀将其斩杀!

濡须之战中,张辽是最耀眼的明星,但他并没有任何斩杀,许褚是曹营最猛的战将,但他却两手空空,唯独庞德,斩杀了对方大将,让孙权肉疼痛哭。

论功劳,庞德应该仅次于张辽。

5.斜谷之战,庞德杀退强敌。

曹操屡次失利,在怒斩杨修后,准备与刘备在斜谷展开决战。两军阵前,庞德与魏延单挑,回合数不明,随后魏延诈败,在曹营后寨失火大乱后,魏延又忽然飘逸到曹操阵前,一箭射中了曹操人中,翻身落马。庞德立即赶到,“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其实,在汉中一系列战役中,曹营诸将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张郃被张飞痛歼,徐晃、张郃被赵云吓破胆,许褚被张飞废掉,唯独庞德杀退了强敌,还救了曹操一命。

从庞德与魏延的交手来看,他在短期内并不能战胜魏延,而是在护主心切的情况下,才能奋力将魏延杀退,因此,庞德肯定强于魏延,但优势并不太突出,大概超过半个段位吧。

至于魏延的实力,与张郃较为接近,两者有过数次正面冲突,曾经互相诈败,也曾经互相忌惮,比如在瓦口关单挑,比如在陈仓混战,比如张郃在街亭诈败,比如魏延在木门道诈败(完成诱杀),双方都没有分出胜负。

也就是说,魏延基本就是张郃的水平,而张郃与张辽、太史慈基本都是一个水平(均有直接单挑战例),他们都是强一流武将。对比来看,庞德比魏延、张郃、张辽等人都要略强一些。

6.襄樊之战,庞德大放光彩。

演义中,有三场最为热血的单挑,第一是葭萌关张飞夜战马超,第二是潼关许褚赤臂战马超,而第三就是庞德抬榇决死战关羽!庞德与关羽的火并之战,双方第一场单挑,一百余合后,关羽收敛了此前的狂态,亲口称赞庞德为“刀法惯熟,真吾敌手”。日次再战五十余合,庞德以诈败术射中了关羽左臂,如果不是于禁的小人心理作祟,庞德很可能会立下盖世神功。

此后,于禁错误地判断了形式,更加错误地部署了营寨。但是庞德睿智,在他苦苦相谏时,于禁却以官威压人,还以扰乱军心为由,将庞德呵斥而出。最终水淹七军后,庞德无奈躺枪,被生擒,最终慷慨就义。

庞德视死如归,在抬榇决死战之后,人气暴涨、咖位陡升,而身价也水涨船高,应该确立在那些强一流武将面前的优势,几乎能够跻身于超一流武将的行列了。

这是庞德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即便战死,也令人敬佩不已!

但客观分析,此时的关羽,武力值早已衰退,大概在超一流行列中只能垫底。

通过上述综合分析,庞德的武力要如何定位呢?

1.他肯定强于徐晃、魏延、张郃、张辽这些强一流武将,但是在许褚面前,还是略有差距;他能够与暮年关羽打成平手,还能够诈败占优,如果遇到关羽的巅峰期,肯定要明显落败。

2.如果将吕布的武力值界定为99-100(后期下滑到99),那么关张赵马的巅峰期都在99,典韦、许褚的巅峰期大致在98;张飞、赵云、马超的下限大致在97,典韦、许褚的下限大致在96,而关羽的下限在95。庞德的武力值区间 ,应该在93-95,也就是说,他的上限,与老年关羽基本持平。

结语:如果把庞德归入超一流武将,那么他就是垫底的,如果把庞德归入强一流武将,那么他就是把头的!

庞德是一位智勇兼备的超级猛将,也是一位命运多舛的悲情英雄!

在马超麾下,他帮助攻坚克难,先后救过韩遂、马超,但他被马超遗弃了!在张鲁麾下,他被埋没,在立下大功后反而被问罪,遭到小人陷害、主公猜忌!在曹操麾下,他在名将林立的阵营中,虽然入职较晚,但仍能立下大功,斩杀了东吴大将,击退了西蜀猛将,还救过曹操的性命!

但即便如此,曹操对他还有一定的疑忌,他需要叩首到头破血流,才能取得信任!

在险些把关羽拉下神坛时,他又遭到于禁的嫉贤妒能,最后还深受其害,连带着遭遇生擒,最终英勇就义。

马超归顺蜀汉,最终郁郁而终;庞德归顺曹魏,却得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算是完成了武将的光荣使命!

于禁被生擒,屈膝投降,而庞德却能够大义凛然,因此荣入曹操宗庙,也不枉此生了!

总的来说,庞德的一生,光荣、悲壮,值了!

庞德公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其实他们是亲戚

庞德公是庞统的爷叔,也曾教小诸葛家教老师。他认识了诸葛亮的阿姐,做红娘让其嫁到了庞家。

照道理,庞统叫诸葛亮阿姐婶婶,可要改口叫诸葛亮叫不出,婶婶阿弟叫爷叔,可他是真正的爷叔的学生,是同辈啊。

当时外面盛传,"卧龙小凤,两者得一,必得天下"。小凤好坏与醉龙齐肩并立,如果叫伊爷叔岂不低下一辈吗?

因此,厐统初到蜀汉,大龙小凤是没有遭遇的,也没有共同办公过。一个不想叫爷叔,一个不想叫外甥。

庞统最早被任命为县长,他可是想不明白,大龙小凤本该是一个阶别啊,那能相差这么大。

结果天天喝成滥醉如泥。可令人吃惊的是上面派了莾张飞来督察。按张飞脾气是容不得他人掏桨糊,一言不合、二眼不顺就要拔拳相向…

可更令人惊讶的是莽张飞非但没骂过、没拨拳,相反地,天天可能比庞统喝得还要多,是滥醉如山倒。

张飞回去汇报,庞统这才被任为参谋副总长。刘备早就知道小凤,岂能废之不用。刘备将诸葛亮和关羽守荆州,将庞统留在身边去经略汉中。

不意小凤倒在落凤坡,刘备才将诸葛带在身边。可惜,龙凤天隔一方,再叫一声爷叔的机会都没了。

诸葛亮的老师庞德公,为何眼见诸葛亮死也不去相救

诸葛亮的老师庞德公,为何眼见诸葛亮死也不去相救?

诸葛亮一生才智过人,权力和才智巳超越庞德公,虽为老师的庞德公胸怀不可能有那么冤阔,在诸葛亮掌握朝政权力在握的時候,某些事情处理不平衡让厐德公产生了怨恨之心。

世上事,往往聪明之人会居于自身的聪明而忘记自己诱导的恩师,诸葛亮正是处于忘情于自己的恩师,他一倾于国事,对于人生的细节而疏忽大意。我们从他的婚姻去看,他本为一具书生,他长相端庄身姿英俊,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操于国事征战,而娶丑女为妻,不难看到诸葛亮为了国事把自己的一切而不去考虑,怎又会顾得上去回报恩师,厐德公在诸葛亮有难又怎会去救。这也决定了诸葛亮的命,决定了受之以命运局势定格。

本不求人相助的诸葛亮,可以脚踏t星求延寿命,可偏偏又碰上克星魏延急报军情,闯营急风吹一盏七星灯,披发扙剑求寿的诸葛亮只好弃剑长叹!“命中注定,罢矣!”

庞德公見诸葛亮死而不救是诸葛亮命中注定,寿终時年54岁。

诸葛七星续命失败大喊庞德公救我,死后嘴含七粒大米,有何深意

谢邀请:

庞德公是诸葛亮的师父,传说此人有盖世之才,通天文,晓地理,有起死回生之术,是一位隐世高人,所以诸葛亮喊他救命。嘴含七粒大米是因为诸葛亮乃七窍玲珑星下凡,如果嘴里不含大米死后天上的七窍玲珑星就会陨落,司马懿就知诸葛亮己死,会发兵攻蜀,这样作主要是骗司马懿。以为诸葛亮没死。

三国演义中的庞德公指的是谁

又见诸葛亮临死前系列,诸葛亮临死前到底干了多少事?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中可谓神人一枚,光是他临死前说的话,干的事,多的有一箩筐,版本都不一样,估计诸葛亮自己都纳闷,为啥自己传说那么多。

今天我们领教的是诸葛亮临死前喊的一句话——庞德公救我。

庞德公何许人也?他何德何能,能救即将死去的诸葛亮?

诸葛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秋风五丈原时,自知阳寿将尽,留下遗嘱,交代后事,并使用七星续命灯做法为自己延寿。

司马懿夜观星象,派人前来打探消息,不料魏延误认为敌军劫寨,匆匆跑到诸葛亮帐中报信,一脚把诸葛亮的本命灯踩灭!

姜维见状大怒,要斩了魏延,诸葛亮掷剑叹曰:罢了,生死有命,不可挽也。

以上是《三国演义》的记载,原本到此结束,但不知哪里的好事之人狗尾续貂,搞出了一段明见传说,说庞德公是诸葛亮的师傅之一,擅长法术,七星续命灯就是他的绝学。

既然庞德公掌握七星续命之法,肯定也有别的续命法,可诸葛亮只会这一招,而且一时间也找不到庞德公的踪迹,他大业未竟,不甘就死,于是死前大喊:庞德公救我!

这些都是民间野史瞎编,真正的庞德公有识人知人之名,但不懂什么法术。

1,正史中的庞德公

正史关于庞德公的记载极少,比如《三国志》就完全没有出现,只有南朝范晔修《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 有庞德公的简要小传,且称其为“庞公”。

《后汉书》记载,庞德公姓庞,不知其名,东汉末年人,隐居于岘山之南,跟诸葛亮一样种地(躬耕陇亩),人家虽是隐士,却不是居士,有老婆,且夫妻相敬如宾,感情很好。

荆州牧刘表曾多次请庞德公出山,但人家坚辞不就,他具体有什么才华不清楚,但至少有一点很明确——知人识人,擅长给人起外号,诸葛亮的“卧龙”、庞统的“凤雏”、司马徽的“水镜”,都是这位庞德公取的外号,而且经常一起玩耍,因为庞德公年长,因此诸葛亮和司马徽对他十分尊敬,见面都要行礼致敬,“以兄事之”。

这位庞德公后来和老婆孩子一起跑到鹿门山采药,不知所踪。

2,《三国演义》中的庞德公

《三国演义》关于庞德公的记载比《后汉书》还少。

刘备在三顾茅庐前,曾偶遇一个牧童,小牧童向刘备介绍了自己的师父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刘备问:“汝师与谁为友?”

小童答:“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

刘备问:“庞德公乃庞统何人?”

童子曰:“叔侄也。庞德公字山民,长俺师父十岁;庞统字士元,少俺师父五岁。“

除了这些记载,庞德公就没啥事迹了。

3,《襄阳记》中的庞德公

庞德公比较全面的事迹见东晋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的笔记《襄阳记》,专门记载襄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事迹和风俗人情,《襄阳记》中关于庞德公的事迹比较详细,但基本上也是他知人识人,以及和司马徽、诸葛亮、庞统交好,亲密无间的记载,并未说有任何法术。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会呼喊庞德公的名字

公元234年,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在临死前,他左手执旗,右手执剑,点49盏明灯。结果却因魏延鲁莽,破坏了续命的仪式。孔明倒地,死前大呼:庞德公救我!姜维于魏延不知何意!

其实,庞德公是诸葛亮二姐夫的父亲!是一位隐士。他精通奇门遁甲之术,诸葛亮经常听他教诲!当年荆州刘表为了请庞德公出山,费劲周折,庞德公不为所动,刘表发怒,命人烧毁庞德公的草芦。当时大火烧了一天,众人都以为庞德公死于火中!然而当诸葛亮来看时,庞德公口含7粒米,翻身跃起,大笑而去,不知所踪!可以看出,诸葛亮吩咐姜维,在他死后,口含7粒米,用于还魂,这便是跟庞德公所学,无奈命该如此,被魏延所破坏!所以,一心只为酬三顾!一代明相,从此陨落!

襄阳三国历史上的庞德公和庞统是不是一个人庞德公是指谁

庞德公与庞统乃叔侄关系。

且看《三国演义》里,刘玄德跃马檀溪逃往南漳水镜庄,与司马徽童子的对话,玄德曰:庞德公乃庞统何人?童子曰:叔侄也,庞德公字山民,长俺师父十岁,庞统字士元,少俺师父五岁。照此推算,叔叔庞德公长侄儿庞统十五岁。

庞德公乃襄阳名士,与隐士徐庶、诸葛亮、司马徽交往最密,称司马徽为水镜先生,诸葛亮为伏龙,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以师礼待之。

当时荆州刺史刘表数次请庞德公出仕,皆辞,刘表说:你不为官,就不想给子孙后代留点什么财富?庞德公回应:我如果给他们留下财富,他们必然安于享乐,好逸恶劳,我这样可以给他们留下勤耕苦读,诗礼传家的好习惯。

今襄阳城东门外有庞公乡、庞公祠。庞德公后隐居鹿门山,鹿门山上的三高祠就是为纪念襄阳名人: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休,而修建的。

诸葛亮临死前大喊“庞德公救我”,这位庞德公到底是谁

庞德公是庞统的叔父,也是庞统和诸葛亮的知心朋友,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他们俩的名字就是庞德公取得。“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就是庞德公说的。传言诸葛亮是庞德公的弟子,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厉害,就是庞德公传授的。

当时刘表想请庞德公出山辅助自己,就是看中了庞德公的本事。但是庞德公不喜欢名利,拒绝了刘表。诸葛亮也明白,庞德公最厉害的就是法术,所以自己每次去探访庞德公,都是独自一人拜见于床下,看到诸葛亮这样虚心请教自己,于是就把七星灯续命法传授给了诸葛亮。

可能是命中注定,在诸葛亮使用七星灯续命快要成功的时候,被魏延破坏,导致功亏一篑,埋葬于定军山。

除了庞德公和司马徽,诸葛亮还曾拜哪两位奇人为师

为了回答题主这个问题,我专门查阅了《三国志》的《诸葛亮传》和《先主刘备传》。但我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诸葛亮拜师学艺的蛛丝马迹。

为此,我查阅了相关的一些资料,对这个问题,做个介绍,以期与大家交流。

我理解题主的意思,或许是说的酆玖和武当山北极教主吧。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01

庞德公与司马徽

陈寿(233--297年),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著名史学家。

作为信史《三国志》的作者,其刚刚出生,诸葛亮就去世啦。

但他的老师谯周(201--270年),巴西郡西充国(今四川西充槐树镇)人,三国著名学者、官员。在诸葛亮做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诸葛亮去世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但谯周仍因行动迅速而得以到达。

由此可知,谯周对诸葛亮还是比较熟悉的,陈寿也可能从其老师那里,得到许多关于诸葛亮的一些事迹介绍。

但作为严谨的史作者,陈寿不确定的事情,是不会记载的。

在《三国志》的相关传记中,看不到诸葛亮师从何人,很可能向一些人请教过,但没有确定的老师。

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诸葛氏是琅琊郡的望族。其先祖诸葛丰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其父诸葛珪东汉时做过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

诸葛亮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很可能诸葛亮的启蒙教育是由其父和叔父来完成的,或者是一般的教师爷教授的。

八岁后跟随叔父到了荆州,依附刘表。

刘表当时是荆州文坛的领袖,声望很高,许多名士俊杰就追随其左右。

诸葛亮夫人的姨夫就是刘表,只不过诸葛亮所学,刘表并不认同罢了。否则,近在咫尺,也没有得到赏识重用。

就诸葛亮这样的才能,与之交往的人不少,但能做他老师的恐怕不多。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此时诸葛亮已经十六岁啦。平日好念《梁父吟》,又经常自比管仲、乐毅,当时的人对他并不欣赏、认可,也很正常,一个懵懂少年,口气太大,一般人会以为是说冒话。

当时,也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相信他。

《三国志》记载:司马徽,颍川人,清雅有知人鉴。

司马徽(?—208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人称“水镜先生”。有知人之明,据说他称诸葛亮为”卧龙“、庞德为”凤雏“,并向刘备举荐二人。

《诸葛亮传》记载:徐庶见先主刘备,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由此可见,”卧龙“一说,应该确有此事。

可以看到庞统求教司马徽的一些资料,但没有诸葛亮求教的故事,但不能就此否认诸葛亮曾经向其求教过。

至于庞德公,有资料说诸葛亮有两个姐姐,大姐出嫁襄阳望族蒯祺,二姐出嫁庞德公之子庞山民。

庞德公,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与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一说是他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称司马徽为“水镜”。

庞德公长司马徽十岁,又是诸葛亮二姐丈夫的父亲,其年龄应该是比诸葛亮大许多。

诸葛亮十分尊敬庞德公,每次探访,都独自一人拜见于床下。

这里,恐怕不是说躺在床上,可能是比较随意的坐在舒服的软椅上。

庞德公平日在田里耕作,夫妻相敬如宾。休息时,正襟危坐,以弹琴、读书作为自己的乐趣,神情严肃。

从这里,是不是可以看到诸葛亮的影子哦。

诸葛亮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杰出的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书画作品后世评价很高。这个就不多说啦。

就庞德公和司马徽而言,诸葛亮更多的是求教,但不一定正式拜师,但师徒名分可以说是有的。

02

酆玖和武当山北极教主

诸葛亮求教于庞德公和司马徽,可以称作二人是其老师。

至于题主所说的另两位老师,我觉得应该是酆玖和武当山北极教主吧。

元代有一部书叫《仙鉴》,全称是《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修撰,记载《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其中就有一篇《诸葛亮拜师》。

据其记载,司马徽对诸葛亮说:“以你的才华,现在应该拜访名师。汝南灵山酆玖熟谙韬略,我曾经路过向他请教,感到他的学识深不可测,你可以去他那里求教。”

司马徽亲自带诸葛亮前往灵山,拜酆玖为师。

诸葛亮来到灵山整整一年,酆玖“居期年,不教”,诸葛亮并不着急,对老师十分恭敬。

一年后,酆玖拿出三部书让诸葛亮研读。

这三部书是《三才秘录》《兵法阵图》和《孤虚相旺》,并告诉诸葛亮,精读一百日后,向他汇报读书心得。

百日后,酆玖认为诸葛亮已能“审所学皆能致其奥妙”。

《仙鉴》还记载,酆玖不仅自己教授了诸葛亮,还向他引荐了另一位高人武当山北极教主。

酆玖认为,诸葛亮虽然研习了兵法,但还“不喻神通”,也就是缺少变化,终究还显不足。

于是,亲自带着诸葛亮来到武当山,再拜北极教主为师学习。

诸葛亮来到这里,开始也是劈柴担水,上山采一种叫黄精的中药材。

过了许久,北极教主才教授了他道术。

《仙鉴》记载,诸葛亮学成回到襄阳,再与司马徽交流,司马徽大吃一惊,改容道:“真第一流也。”

酆玖其人在传说中很神通,但在正史却缺少记载;

在三国诸葛亮时代,武当山有没有这么一位北极教主,也无从查考。

但诸葛亮精通儒、法,深得兵家精髓,同时也精于易、道,这在他留下来的著作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诸葛亮聪明好学,悟性很高,得到一些高人的传授也并非不可能。

再说,这些高士、隐士,都不喜欢张扬,也就把这些事搞得愈加神奇。

就是司马徽本人,也是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

这些知识也并非是故弄玄虚,只是太过于深奥,一般的智商是不会参悟透的。

关于《仙鉴》,这是一部记录道教史的专著,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信不信由你啦!

江湖上传言“郭嘉不死,诸葛不出“,是否因为郭嘉是诸葛亮的师哥哦,纯属个人臆测。

但郭嘉能准确的预测孙策被赐死,恐怕也并非是纯粹的巧合吧。

郭嘉屡出奇策,被曹操称为”奇佐“,是否也是受高人指点过的哪?

我认为世上高人很多,有很多大师可能既不在高堂,也不在流浪。

究竟在哪里,没人知道,但一定会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