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特,俗称“大炮”,它的真实威力有多大?一只老虎能不能抗住巴雷特的子弹_子弹_导弹_制导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爆裂弹 子弹 导弹 制导

本文目录

  • 巴雷特,俗称“大炮”,它的真实威力有多大
  • 一只老虎能不能抗住巴雷特的子弹
  • 科普提问:以前士兵胸前的武装弹夹带有防弹作用吗
  • 对付导弹,除了拦截,还有什么好办法
  • DNF男弹药选步枪还是手弩
  • 在水下多深才能不被子弹射伤

巴雷特,俗称“大炮”,它的真实威力有多大

巴雷特的威力大的惊人,可以跟小口径火炮媲美,巴雷特的主要特长是反器材,专啃装甲类的硬骨头由于巴雷特威力太大,美国军方曾一度下令不得对人体进行射击,因为那样实在是太过于残忍。

巴雷特正式的名字是狙击枪,它是美国发明制造的。出乎所有人意料,它的发明者巴雷特并不是一个兵器专家,而是一名摄影师。

巴雷特不仅爱好摄影,也非常热衷打猎,而且不满足于打一些小鹿、小狼,总希望能打到一些像野猪一样的大家伙。

可是一般的步枪威力太小,对这些大块头的动物无能为力,还容易被其反伤。于是巴雷特就产生了制造一款威力更大的枪械的冲动。

1981年12月巴雷特在拍摄一艘炮艇时,发现了上面一挺M2HB机枪,受到启发,决心研制一支12.7毫米(0.50英寸)的步枪。

其实这样规格的步枪在世界各国并不少见,直接买就可以;但是当时各种款式的大口径步枪都有一个缺点,后坐力太大。

一般情况下,枪炮的威力跟后坐力是成正比的,这是普通常识。

所以在战争中12.7毫米的重机枪都是有支架的,无法抵肩射击;如果真要那样射击,枪手的肩膀和脸颊不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射击精度也根本没法保证。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巴雷特组建了一个团队,采用了V型双室枪口制退器的款式,解决了后坐力大的难题。

这种枪口制退器能减少枪支百分之七十的后坐力,采用了无托设计。

这样一来,只能配上支架使用的重机枪,摇身一变就成为一款跟步枪一样便携的狙击枪。

1983年,这款新式狙击枪正式定型开始生产。因为其威力大,携带方便,深受各国好评,被全球60多个国家的引进装备于军警部队。

巴雷特后来创建了自己的公司,专门制造枪械,公司团队不满足现状,对该巴雷特枪几次改进,让它与时俱进;因此巴雷特狙击枪历经几十年长盛不衰,经得起了时间考验,成为狙击枪中的经典之作。

那么,巴雷特狙击枪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巴雷特枪弹普通弹头重量大(48.28克),弹头重量是M4卡宾枪(5.56毫米子弹,弹头重量4克)的12倍。巴雷特步枪动能(17030J)大,是卡宾枪动能(1100J)的15倍还多。巴雷特枪的枪管长736.7 mm,是卡宾枪(360mm左右)的两倍。

我们知道枪弹重量越大,装药量也越大;枪管越长,射程越远,枪弹重量和枪管长度也跟枪的动能和射程成正比,而动能和射程决定了枪的威力。

巴雷特狙击枪的有效射程是1850米,最大射程能达到2500米。在 有效射程内,它可以击穿220毫米厚的混凝土、2.5米厚的木材、50毫米厚的钢材、300毫米厚米石块,能击穿任何车辆(坦克除外)发动机缸体和,打穿轻型装甲车辆。

雷达天线、广播装置、发电机和变压器对它来说更是小菜一碟,不堪一击。水面上的普通舰艇和船只,对它来说同样微不足道,不在话下。

巴雷特在发射普通12.7毫米枪弹的情况下:

100米内可以击穿20毫米厚的钢板,

在500米可以击穿16毫米厚的钢板,

在1200米可以击穿8毫米厚的钢板。

如果采用M20 APIT 穿甲燃烧曳光弹,(弹头重40.11克,弹尖内装有1.75克IM161型燃烧剂)在500米可以击穿21毫米厚的钢板,在1200米可以击穿11毫米厚的钢板.

如果采用NM173 AP-S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内可以30°着角击穿11mm厚的钢板。

如果采用的是Mk211 Mod 0 API穿甲燃烧弹

(弹头重43.48克,内有直径7.62毫米的钨合金穿甲弹芯;燃烧剂--0.85克#136含锆燃烧剂)能有效对付轻装甲目标,在1000米距离可以45°着角击穿12毫米厚度的装甲。

如果发射的是M903 SLAP脱壳穿甲弹

(弹头有一根直径7.62毫米,重约23.3克的钨合金穿甲弹芯),弹头初速可以超过1220米/秒(普通步枪初速在800米/秒)在500米可以击穿34毫米厚的硬化装甲钢板;在1200米可以击穿23毫米厚的硬化装甲钢板;在1500米距离可以击穿19毫米厚的硬化装甲钢板。

正因为巴雷特枪威力非常恐怖,美国多州立法禁止私人拥有,也不得进行贩卖。

一只老虎能不能抗住巴雷特的子弹

这是绝对不行的啊!虎哥表示真心伤不起!

事实上,不要说巴雷特,一杆普通的步枪,7.62的子弹,就足够把老虎放倒了。

巴雷特是什么?重型狙击枪的代名词。它发射12.7X99毫米子弹,有效射程1800米。而全世界远程狙击的记录,使用巴雷特的射手占据了多个席位。使用巴雷特最远的一次成功狙击,射手使用这个枪击中了2.8公里远的目标。

更令人震惊的数字,是巴雷特狙击枪发出的子弹,在6.8公里范围内都可以伤人。所以,修建靶场的安全范围,就要设计成这么大。这个6.8公里的距离,足以赶上一门迫击炮的最大射程了。

而巴雷特狙击枪的子弹出膛速度并不高,是800多米每秒,比咱们的95步枪弹的出膛速度还低。能够取得如此优秀的远距离狙击成果,跟它采用大号的12.7毫米子弹有关,也跟这杆枪优良的设计制造有关。

而一支7.62毫米口径的步枪,其子弹就已经可以对命中的动物产生非常大的杀伤力。比如,造成下面这样的杀伤空腔。12.7毫米子弹的杀伤力,只有比7.62更强。

一只大老虎的身长可以达到3米多,而体重可达300公斤以上。这样的一个大家伙,承受7.62毫米子弹都受不了几发就要倒下,何况是12.7毫米的巴雷特?

所以,这个巴雷特枪,除了狙击人员等有生目标之外,还可以打击敌方的战车雷达之类的目标,也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反器材枪。 事实上,所有12.7毫米枪械,当初研制都是以反器材,反轻型车辆为主要目标的,这个口径的弹药,打个悍马,M113之类的车辆,是很简单的。后来根据战场需要,把这个枪改成可以狙击人的大狙,完全是顺手捎带。

至于用这个打老虎,还是免了吧。威力过剩,跟用高炮打蚊子是一个道理。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科普提问:以前士兵胸前的武装弹夹带有防弹作用吗

弹匣挡子弹的这个事情“说能也不能”,这要看是什么口径的子弹打在装满子弹的弹匣上,图片上是AK47的弹匣,测试的时候为了安全用的是空弹壳装填,它被30米之外打过来的7.62×39毫米子弹轻松的击穿了!

苏制M43型7.62×39毫米子弹可以在100米外击穿5毫米厚的钢板,50米击穿10毫米厚的钢轨,击穿装弹的弹匣不成问题。

而美军的5.56×45毫米子弹同样也在30米之外将弹匣击穿,这已经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胸前的弹匣挡不住射过了的子弹,能挡住,要么是很远距离打过来的流弹,子弹的初速度衰减的太快以成强弩之末,要么就是有子弹在制造的时候发射药装少了…这里很大的运气在里面。
有人说手机都能挡子弹为啥弹匣不能?这是因为手机挡的是手枪子弹,手枪子弹的初速和动能通常都在400米/秒和400焦耳左右,手机是有外壳,里面有电子零部件虽然没有钢板硬,但手枪子弹打上去之后手机硬度不同材料会削减和分散子弹的动能,并且里面的电路板还会形成一定的牵扯力更进一步的削弱子弹的能量,所以在个别情况下手机确实能防手枪子弹。

7.62×39
子弹击穿的10毫米厚钢板。

虽然手机可以防手枪子弹,但是任何手机都防不住步枪子弹,在超过900米/秒的初速和超过1000焦耳的动能的面前,手机和弹匣都没用。

对付导弹,除了拦截,还有什么好办法

谢谢邀请!兔哥回答:目前来说,对付导弹的手段是根据导弹的制导方式采取对应措施,也就是拦截与干扰。导弹的种类很多,但导弹也有共性技术特点,就是需要有一个导引头,反导弹打击正是根据导弹的性能特点来进行反制措施的。

导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需要制导,目前导弹的制导方式有:战略弹道导弹惯性制导+星光辅助制导(核导弹);空空导弹采用雷达、红外寻的制导方式;反舰导弹采用惯性制导+雷达寻的制导,远程反舰导弹也使用中段指令修正以及卫星辅助制导;巡航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地形匹配(或景象匹配)+卫星辅助制导方式;中近程弹道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景象匹配(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卫星辅助制导等方式;激光、红外、电视影像等等制导方式主要是反坦克导弹,空对地导弹等导弹采用;反辐射导弹采用无线电寻的制导,这类导弹本身不发射探测信号,而是接收攻击目标雷达发射的信号,进而对其攻击。

从上述部分导弹的导引方式来分析,对导弹的防御措施基本上都是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反制手段,而目前来说有以下几个反导技术措施。(一)拦截措施:

拦截措施使用的比较广泛,拦截也就是对来袭导弹进行摧毁。拦截措施主要针对无法对其干扰的导弹,例如,战略弹道导弹,战略弹道导弹是核大国的战略重器,基本要求是具有不被拦截性能,因此,一些看似先进的但又具备被干扰风险的制导方式都不采用,战略弹道导弹所搭载的是核弹头,过于追求精度意义不大。一款战略弹道导弹的高精度并不代表本身的先进,能不被拦截才是真的先进。战略弹道导弹采用了惯性+星光制导方式,不受外界干扰,目前的拦截措施只能是摧毁,但末端摧毁意义不大,因此,中段拦截是目前的水平。

(二)干扰:

空空导弹的反制措施只能是干扰:

空空导弹由战斗机携带,因此受战斗机载重量和结构承受能力的限制,空空导弹都比较小,射程近,采用火箭发动机速度快,采用红外寻的、雷达制导,因此,干扰是一个相对有效的防御措施。空空导弹目前还无法对其拦截,主要就是高速度、短射程,还有就是战斗机上无法携带攻击空空导弹的武器设备。战斗机防御空空导弹采取被动干扰防御措施,根据空空导弹导引依靠雷达、红外导引特点,研制出了雷达告警器和导弹逼近告警器,并通过释放红外干扰弹、雷达干扰弹来诱骗来袭导弹偏离目标,只能是这样了,另外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跑!

巡航导弹的防御措施:拦截+干扰;巡航导弹目前有超音速巡航导弹和亚音速巡航导弹,制导方式基本相同,采取惯性制导+地形匹配(或景象匹配)+卫星辅助制导的符合制导方式。亚音速巡航导弹也是最容易拦截的一种,所有导弹武器中,亚音速巡航导弹的拦截最简单,地空导弹、战斗机、高炮、便携式对空导弹都可以拦截亚音速的巡航导弹。通过对卫星信号的干扰也可以降低巡航导弹的攻击精度,但卫星制导(GPS)并不是起主要做用,卫星并不能对导弹进行制导,主要就是辅助精度作用。卫星信号也是一个最容易被干扰的信号,所以,导弹上都是已经满足基本作战要求后,在加上卫星做为一个辅助制导的方式,以此来提高打击精度。目前,如何脱离卫星制导是一个热门攻关方向,例如,战略弹道导弹就不依赖卫星,其实所有的导弹都可以不依赖卫星,但卫星可是增加精度。

反舰导弹的防御措施:干扰+拦截+电子对抗;所有被导弹列如打击目标的,就属军舰面临的压力大了,反舰导弹打军舰,巡航导弹打军舰,就连弹道导弹都打军舰,潜艇更是打军舰,飞机也打军舰,水雷炸军舰,军舰真的很难受。正是因为这样的局面,所以,军舰也是武装到了牙齿,干扰拦截齐上阵,军舰上既有干扰弹又有反导弹的导弹,还有近防速射炮,同时也有对付潜艇的声呐和反潜鱼雷、反潜导弹。军舰上也有电子干扰设备,能够对舰船和导弹实施电子对抗作战。单个武器装备中,军舰的技术合成是最高的,防御导弹的措施也是最全的,当然,军舰也是面临导弹打击最严厉的一个。

反辐射导弹的防御是一个不能不说的领域:干扰+拦截+目标示假;所有的导弹要想对目标打击,首先就要发现目标,而雷达是目前能够为导弹提供支持的重要设备。反辐射导弹就是打雷达的,反辐射导弹发展很快,手段很广,单纯的导弹打击手段就有反辐射导弹,自杀式的无人机等等。反辐射导弹本身不发出探测信号,而是跟踪雷达的电磁波信号去攻击雷达。对付反辐射导弹靠打不是一个好办法,打就需要开启雷达,而开启雷达就把反辐射导弹给引过来了。通常采取目标示假,发射天线和接受单元分开,但相控阵体制雷达很难做到,基本是战术性防御措施。对反辐射导弹实施电子干扰,摧毁等等手段。目前,被动探测雷达能够在不发射电磁波信号情况下有效发展隐身战斗机等目标,也避免了被反辐射导弹的打击,就目前而言,对付反辐射导弹的手段很多,没有对付不了的武器。

其它防御导弹打击的措施:坦克是陆地上最容易被导弹盯上的目标,目前坦克上装备的干扰弹是一个防御措施,反坦克导弹基本都是红外成像、激光、视线指令制导,目前的防御措施是释放干扰,主动防御措施是击毁来袭导弹。其它的需要防御导弹打击的防御措施也是根据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防御导弹打击一直都是一个攻关领域。

武器装备的客观规律就是矛盾共存共生,有矛必有盾,有打击就有反制。防御导弹打击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来袭导弹的特点针对性的采取反制措施。目标来说,防御导弹打击的手段,软杀伤手段有干扰,硬杀伤手段就是拦截。目前目标示假也是一个重要手段,电子干扰,也就是电子对抗战也是防御导弹打击的一个重要手段。未来,防御导弹打击从针对性防御走向体系化防御,而且是首先主动电子压制,武器摧毁,但不管怎么说,打击与反制会越来越先进,矛与盾的较量也会更加白热化,永远不会停止。
以上是兔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DNF男弹药选步枪还是手弩

您好,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男弹药肯定是选择手弩武器啊,不论是属性还是攻速,手弩是首选。步枪虽然伤害高,但是攻速慢,并不适合男弹药职业,因为男弹药大部分都是以平x打伤害的,步枪不要考虑,直接选择手弩。

纯手打,正在考核期,帮忙采纳一下,谢谢。

在水下多深才能不被子弹射伤

一位在特种部队工作了20年的射击教练说:跳进水里躲避子弹的射击,想要活命,得满足3个条件,否则就是羊入虎口,不仅不能保命,还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加危险。

子弹在飞行的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就会产生阻力,影响射程和杀伤力,如果换一种环境,将子弹向水中射击,这种阻力也会变大。有的人就会认为,跳入水中,就可以躲避子弹的射击,以此保命。

其实,这样的想法过于简单,曾经有位射击教练说过,在水中躲避子弹并没有想得那么简单,如果达不到条件,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危险。

排长为了躲避子弹,跳入池塘,中弹后水面溅起红色的水花

1932年,红25军通信连徐排长接到任务,去山区执行秘密任务,就带了一个小分队就出发了。

在前进的途中,刚翻过大山,部队已经筋疲力尽,只能停下来,在路边休息。就在这个时候,部队刚好与敌方白狗子的人马相遇,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由于白狗子兵力数量大很多,强攻并不占优势,徐排长命令大部分战士撤退,他带了几个人,往相反的方向跑去,还向敌人的方向开枪,将他们引过来,以便为其他战士掩护,顺利撤退。

由于敌人火力太猛,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便有些力不从心,接着几名战士中弹倒在地上,就剩下徐排长苦苦支撑。

没过多久,他的大腿被手榴弹炸伤,不能奔跑,枪里面的子弹也已经打完,看着面前的荒山,顾不上疼痛,跳下山坡,滚入一片树林中。

好在没什么大碍,只是划伤了身体,徐排长扶着树木,慢慢摸进了一个山洞,躲开了追捕。但是白狗子并没有撤退,将人马分开,在山上搜寻。

徐排长身体受伤,在山洞没有食物补给,又不敢出去,已经饿得奄奄一息。幸亏有村民从这里经过,将他救了出来,经过几天的精心调养,身体总算恢复了过来。

徐排长谢过救命恩人后,便离开那里,打算追上部队,任务没有完成,心里就像压着石头。

这段时间,白狗子并没有放弃追捕,还在到处搜寻。运气实在不好,徐排长走到一条河边,又遇上了白狗子的人,对方马上形成围攻之势,拿出手枪准备射击。

来不及考虑,扑通一声,徐排长跳入了河中,敌人便向水中扫射。当时这条河里长着莲藕,荷叶挡住了视线,枪声响过之后,水里并没有什么反应,敌人以为徐排长早已中弹,便离开了那里。

当时情况危急,不跳入水中,根本就没有活命的机会,为了一线生机,徐排长做出正确的选择,才得以脱险,与部队会合,顺利完成了任务。

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就会带来更大的阻力,影响子弹的射程

一般来说,水产生的阻力要比空气大很多,同样一个人,在水里游泳,速度就要比在陆地上跑步慢很多。

至于子弹在水中能产生多大的威力,与武器有很大的关系,就算是普通步枪,射程有百米以上,但是子弹进入水中,射程连一半都没有。

就算是远距离射击的狙击步枪,向水中的敌人射击时,就好像一把玩具枪打在棉花上,没什么杀伤力,射程不足10米,构成的威胁也不大。

就拿跳入水中的徐排长来说,敌人用的手枪,本来射程就不远,再加上水面有荷叶遮挡,向水中开枪,能击毙对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就算能击中,也就相当于挠痒痒,不会产生太大的伤害。

为什么向水中射击,子弹就没多大威力呢?

国外有人做过实验,把枪拿在手里,正对着水下射击,子弹进入水面之后,刚开始可以保持较快的初速,当接近1米的距离后,子弹运动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轨迹就像一个抛物线自行滑落。

人充当活靶子,站在泳池中间,一支突击步枪就在不远处,他用绳子控制步枪的扳机,开火以后,子弹便朝自己射来,通过监控可以看到,在两米的距离左右,子弹便跌落到泳池的底部,自己没有受到一点伤害。

子弹从枪膛出来以后,在前方会产生一个高压区,后方就是低压区,由于压力差太多,水的温度升高以后,形成真空区,动能也会将周围的气体压得更加紧密,给子弹带来很大的阻力,当水中的气泡散去,推力没开始那么大,子弹也就会停下来。

比如小口径的手枪,在陆地上的射程只有50米左右,初速没那么快,向水下射击,受到阻力的影响,还没多久子弹就停了下来。

用一组数据来说明: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的密度约为1.29Kg/m,但是水的密度却是空气的772倍,即使子弹的运动速度相同,射程也会大打折扣。

视频加载中...

跳入水中多深才能躲避射击,与枪有很大的关系

普通的枪械,在设计制造时,只会考虑在陆地上作战,参考空气的阻力,进行改进,以达到一定的性能。

若是向水中的敌人射击,水的阻力无法避免,子弹无法达到预期的射程,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跳入水中,究竟多少米才能躲避射击,没有固定的距离,与用的枪有很大关系。

  • 曾经美军用过的M60机枪,用的7.62mm的子弹,配备三脚架的话,射程可以达到1000米,若是离水面1.5米的距离进行射击,子弹入水以后,不到一米初速就消耗殆尽,根本就不会造成杀伤力。
  • 巴雷特狙击枪,被人们称为“大炮”,在性能方面,远超同级别的狙击枪,用的是12.7mm的子弹,最大射程达6000米,穿透力极强。威力强劲的巴雷特狙击枪,向水中射击,子弹前进的距离还不到2米,就失去了动能。

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军事专家开始研究能应用在水中射击的枪,现在战争环境多样化,在水上作战时有发生,用一把水下突击步枪提升战斗力,很有意义。

早在1970年,苏军为了提升蛙人的射击距离,研发出APS水下突击步枪,用上了AK步枪的配置,子弹的头部又细又长,射击时可以降低水中的阻力。

在不同的水深的环境,射程也不一样,当在水下5米的距离时,射程能达到30米,若是在40米水深的位置,射程也有10米,但也有缺点,弹匣浸水以后,整支枪较重,不方便携带,枪管的寿命也很低,大约只有200发就要更换。

如果一个人为了躲避子弹,跳入水中是否能保命,那得要看用的是什么枪,若是普通的枪,潜入水底1米的深度,不会产生多大的杀伤力,被子弹击中也没多大的问题。

若是对方拿的水下作战武器,在10米以内有可能就会被击中,生还的概率不大,跳进水里,还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危险。

所以,射击专家看问题更全面,想要在水里躲避子弹,首先得知道枪,并不是跳进水里,所有的子弹都能躲避。

在水下躲避子弹,得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水要足够的深度

在水中躲避子弹的射击,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水要有足够的深度,这样才能给子弹带来阻力,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若是水太浅,连一米都没有,自己的身体都不能隐藏,根本就谈不上躲避,与陆地上没多大的区别。

就算对方拿着手枪,站在岸边上,能够轻易看到目标,对要害部位进行射击,足以致命。

曾经在自卫反击战中,战士对敌人围剿时,也有人跳进河里逃命,由于天气干旱,那条河的水深不足0.5米,敌人的水性又不好,战士用的56式步枪,也将敌人给解决了。

第二,要有很好的水性

在一些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人躲避子弹,跳入水中后就不见人影,接着就有密集的子弹射向水中。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有很好的水性,长时间潜入水底,不暴露自己。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水里没有氧气,人在水里不能憋太久,有数据表明,普通人最多只能憋一分多钟,超过了这个时间,就会浮出水面换气。

对方在岸上拿着枪追击,见人跳到水里,不会马上离去。水性好的人,在水里就可以潜入水底,并游出一段距离再换气。

如果水性不好,连自己都有可能淹水,更何况岸上的人还拿着枪,用什么来保命。

第三,用了普通的枪械

普通枪械,子弹在水中打不远,正是利用这个特点,跳入水中才能躲避子弹。现在的枪械技术发达,水下突击步枪也很常见,专门针对水下环境而研发,子弹也是特殊结构,虽然射程不远,但在水中足以造成伤害。

对方用普通的枪械,跳入水中可以保命,但是换成水下专业枪械,不见得就能躲避子弹。

写在最后

子弹打在水里,动能会迅速降低,就会影响威力,水比空气的阻力更大,以现有的技术,只能用特殊的枪械才能改善这个问题。

想在水里躲避子弹,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最起码要保证有很好的水性,安全系数更高,也要看对方用的是什么武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