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开物成务”该如何正确理解?厚德博学,开物成务是什么意思_开物成务_博学_格物

本文目录

  • “格物致知,开物成务”该如何正确理解
  • 厚德博学,开物成务是什么意思
  •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你怎么看

“格物致知,开物成务”该如何正确理解

格物致知,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有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颜元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认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肯定行先于知,这是扑素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开物成务,开,开通,了解。务,事务。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出处《易.系辞上》,“复《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厚德博学,开物成务是什么意思

厚德博学”源于古训。“厚德”出自《易经·坤卦》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出自《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前者指人才素质规格,后者反映了一种教育理念。 “厚德博学”四个字可以理解为培养英才的标准,人们成才的目标。 “开物成务”本来的意思是指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而得到成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开启智慧,成就梦想”, “开物成务”与“厚德博学”放在一起,前一句是描述目标,后一句是实现目标的方法。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你怎么看

博覌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意思是: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博观四方八面取其精华消化飨觅,是思维方法的来源,印象、概念的必经之路。印象概念的形成,有了群书知识,众长经验,四方八而素材,积累成多、由小变大即是厚积过程。由此而来,才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薄发、意见、文章、诗篇。这是古人的哲学思难方法,是苏东坡及名人的精句,古今博约继取,因之积胜成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