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说了一句话,就让王阳明苦坐七天病倒,此人是何方神圣呢?_上饶_格物致知_竹子

都知道王阳明是明朝第一奇人,是千古一圣人,但王阳明的老师是谁,你知道吗?

王阳明新婚不久后,收到了父亲的来信,信中有两件事嘱托王阳明:

一来让他带着新媳妇回老家探望家中老人;另一件事是一定要去上饶拜访一名叫娄谅的老先生,能跟他学习就再好不过了。

娄谅是谁?为何王阳明的父亲如此上心?

娄谅少年时跟随老师吴与弼学习,成名后回归上饶修建了“芸阁”,一生致力于讲学教书,他的学说延续了朱熹的理学,主张格物致知。

娄谅一生虽然没有做过官,但是在地方上深受官员的看重,来探访娄谅的官员文人络绎不绝,但如果不是为了学问而来,娄谅统统都会拒之门外。

娄谅的讲座素以发省人心而闻名,议论时事,探讨圣贤,听者与之攀谈往往有所得,显然王阳明的父亲也希望儿子能从娄谅这里受启迪。

展开全文

见面后,两人产生了怎样的碰撞?为何仅用一句话就能让王阳明病倒?

王阳明拜访娄谅时只有18岁,而娄谅当时已然68岁高龄,本想着是拜访就回家的王阳明,在芸阁听了一课后,竟然不想离去。

于是王阳明将返乡的事宜往后推,自己跟着娄谅学习圣人之道,娄谅将宋儒的格物之学悉数传授,尤其是娄谅口中的“格物致知”让王阳明大为震撼!

等回到家后,王阳明也效仿古人格物,但是他家中院子里种着许多竹子,王阳明就坐在竹子前,不吃不喝的看竹子,想从竹子中得到宇宙奥秘。

然而直到第七天,人生奥秘没得到多少,人先病倒了。但也正是这次格竹的经历,让王阳明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多年之后在龙场,王阳明才最终实现了觉醒。

另外,娄谅出身世家,却对做官无感,醉心于钻研学问,他在理学上的成就有多高?

一场致命火灾,证明了他的选择!

娄谅所在的娄家历代走出了不少名人大官,自先祖娄曜担任上饶尉开始,娄师德两度拜相,两宋之际娄家又走出了七位进士!

到了娄谅这一代,长辈们也是希望娄谅能科考入仕,娄谅虽然自幼便饱读经典,但他对做官实在提不起兴趣。

尤其是他看到用来科举考试的学问完全是应付,对自己的心智毫无价值,就更加厌恶了。

31岁那年娄谅通过了乡试,考中了举人,但他以学问尚且不足,婉拒了做官,后来又在父兄的强迫下,准备去南京考进士。

走到浙江衢州准备坐船时,突然刮起了逆风,见船走不动,于是娄谅索性就返乡,回到家中家人本来还在指责他。

但没过多久南京那边就传来消息,考场发大火,死在考场的学子不计其数,至此之后家人也不再强迫娄谅。

经历了这件事,人们纷纷来问娄谅为什么能知晓灾难,娄谅就归结于对理学的钻研,于是人们就更佩服他了。

在与王阳明相遇的两年后,正值酷暑,忽闻灵山的白云峰崩落几十丈,娄谅突然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于是闭眼而终。

传说娄谅下葬前,本是炎热夏季突然有几天肃杀如深秋,入土为安后才恢复正常,时人纷纷惊呼娄谅是当世一神人。

娄谅虽然没有留给这个世上太多的盛名,就连自己所著的典籍也因孙女婿宁王朱宸濠叛乱被散佚,但他的求知精神感染了包括王阳明在内的几代人。

格物致知虽然在今天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他的求知精神永不过时!

若你想有所人生进步,不妨戳下方跟我一起学习王阳明的智慧,36招心法带你走出人生困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