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为何禁止左撇子士兵练习扔手榴弹?《火影忍者》中的起爆符是什么原理_手榴弹_手雷_钢盔

本文目录

  • 部队为何禁止左撇子士兵练习扔手榴弹
  • 《火影忍者》中的起爆符是什么原理
  • 把手榴弹放钢盔里,让钢盔开口向上,然后人们都趴下,这样伤害是不是会小一些
  • 在电影中把迫击炮弹往地上一磕,就能当手榴弹用,符合科学原理吗
  • 二战士兵胸前挂着两颗手雷,不怕被打到发生爆炸吗
  • 抗战时期日本人的手榴弹为何要磕一下才会引爆这其中有什么原理
  • 电视上抗战中把手榴弹放在地上,远距离射击使它爆炸可行吗为什么
  • 手榴弹爆炸前,用钢盔盖住手榴弹再扑在钢盔上,能减轻伤害吗
  • 日本为何要将手榴弹设计成敲击后才能引爆这是多此一举吗
  • 集束手榴弹是怎么一起引爆的拉弦是拉中间一个还是全都得拉原理是什么

部队为何禁止左撇子士兵练习扔手榴弹

问题的提出纯属空穴来风!据我了解,不仅外军的手榴弹训练不会排斥左撇子,就是我们中国军队,也决不会制定出“禁止左撇子练习投弹”的规定,至少目前翻遍各种《条令》《教范》,也找不出这样的明文规定。手榴弹不像单兵肩扛式导弹、无后坐力炮等必须以右眼、右手实施操瞄的单兵武器,它不过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单兵轻武器,为了便于近战歼敌,应付近距离战场上随时出现的突发情况,在武器设计上兼顾了左、右手的不同操作需要。比如,士兵在战场上一旦右手负伤,他在必要情况下也有能力用左手实施投弹。

单就训练而言,左撇子士兵虽然比较少见,但也享有与右撇子士兵同等条件的训练待遇,而且左撇子士兵经过刻苦训练,最终成为投弹高手的也不乏其人。我曾于1992年参加全军院校协作区基础科目大比武,在手榴弹投掷这一单项,以72.5米的成绩屈居亚军。而冠军就是一名左撇子,他投了74米多。

当然,也不排除训练场上的个别组织者为了图省事、统一动作要领,从而擅自规定土政策的可能性。因为部队目前最常用的手榴弹是86式,投弹之前须先用掌心压紧握片,此时拉环位于弹体左侧。左撇子士兵使用左手握弹,如用右手拔下拉环,左手就必须旋转180°,使拉环朝向右侧,待右手拔下拉环后,左手再恢复成掌心朝前,尔后将弹投出。由于左撇子士兵的投弹动作要领,比右撇子士兵多一个环节,个别喜欢投机取巧的训练组织者也就动了“歪脑筋”,制定了“禁止左撇子士兵练习投弹”的土政策,其用意是迫使左撇子士兵按照右手投弹方式统一动作要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关注慕什塔戈,领略军事百科!

《火影忍者》中的起爆符是什么原理

《火影忍者》已经完结,它陪伴了一代人的童年,俗话说“不懂的看热闹,懂行的看门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火影里的一个细节——起爆符。

火影中有大量的忍术道具,有防御的、攻击的还有辅助的,其中起爆符最引人瞩目,几乎每个人都得避开它的锋芒,那么问题来了,起爆符是如何来的呐?大家有没有很好奇?

我认为起爆符可能是商店里出售的,由专门的人员制作,就像制作苦无、手里剑那样,画者画好符印,然后注入查克拉。在动漫里,天天因为有大量的起爆符而被称为“土豪”,所以,有可能就是买来的。最经典的就是小南用六千亿张起爆符炸带土,着实把带土吓个够呛,如果角都在的话,会不会气的吐血呐?

还有一种可能是自己制作的,通俗一点是每个忍者都会画符咒,然后注入的是自己的查克拉,将起爆符粘在苦无或者手里剑上,扔出去并接触到敌人时候起爆,这样就可以在使用是随心所欲,不考虑其他因素。但是这种可能信不大,又或者自己制作太麻烦,不去专业的来的快。

这个道具作者并没有细说,只能靠大家来发挥想象力了!(仅仅代表个人看法。)

如果认为小南六千亿张起爆符帅的话,点个关注呗!

把手榴弹放钢盔里,让钢盔开口向上,然后人们都趴下,这样伤害是不是会小一些

现代战场上,手榴弹是步兵常用的武器之一,其威力较大,是步兵杀伤敌人经常使用的重要武器。如果把手榴弹放在钢盔里,开口向上伤亡会小一点吗?从理论上很可能的伤亡小一点。

说到手榴弹,我们首先要了解其构造,其威力取决于手榴弹的装药规格类型与弹体的材质构造等,手榴弹,分为进攻性手榴弹和防御性手榴弹,进攻性手榴弹,主要是以冲击波杀伤为主,而防御型手榴弹以破片杀伤为主。防御型手榴弹由于采取了破片杀伤手段,威力较大,重量也大,威力较强。而进攻性手雷弹则强调爆震效果,依靠冲击波杀伤敌军。所以相对较轻。所以一般来讲,进攻性手榴弹用于进攻作战,避免误伤自己友军,而防御性手榴弹由于守方有防御工事,因此则杀伤敌军为主。

那么,假如把手榴弹丢入钢盔 ,开口向上,进攻型手榴弹会把冲击波导引到上方,导致冲击波伤害减少,如果人员正好是卧姿,那么进攻型手榴弹的威力就会大大减少。假如爆炸的破片杀伤型手榴弹,由于开口向上,冲击波会向上倾斜,同时产生的大量破片会被钢盔口所阻挡,使得人员假如是卧姿的话,大量破片会被钢盔吸收和阻挡,即使破片穿过钢盔,也会因为能量被钢盔吸收,而破片威力大减。由于钢盔高度正好可以阻挡卧姿的人员,所以钢盔可以起到很好的阻挡破片的功能。所以,把手榴弹放在钢盔里,开口向上伤亡会小很多。

在电影中把迫击炮弹往地上一磕,就能当手榴弹用,符合科学原理吗

管它符不符合科学原理,只要导演敢拍,歪理也是“理”呀。

迫击炮弹制造原理,就是中国鞭炮厂二踢脚的军工版,利用底部爆破一飞冲天。所以,不论是一战、二战还是现代,不怕死,你都可以试试。

假若真是一嗑就能甩出去,哪还要扛个炮筒上前线干吗?手榴弹也省了。直接扛箱迫击炮弹完事了!

二战士兵胸前挂着两颗手雷,不怕被打到发生爆炸吗

不仅是二战的时候士兵会在胸前挂两个手雷,即使现在也有个别部队是这样,当然大部分部队现在都不这样做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如果说子弹打中手雷,那不就爆炸了,这样对己方是非常不利的,要知道一颗手雷的威力要远比一颗子弹大的多,甚至有人提出了,如果狙击手专门打这颗手雷,那就可以用最小的成本,给对方造成最大的伤害。

设计者也不是傻子,咱们能考虑到的问题人家都考虑到了,首先手雷的设计全部都是椭圆的,而且上面还有楞,在战场上,如果正好有颗子弹射在手雷之上,其实手雷根本不会爆炸,相反的子弹会被弹开,这就意味着本来这颗子弹是射在士兵胸口的,结果子弹却被弹开,等于是因为这颗手雷保住了命。

根据专家们的说法来看,手雷也是有可能被打爆的,子弹只能是九十度方向射来,这种情况手雷就会爆炸,可是在作战的过程中,士兵都是跑动的,不会一直保持一个姿势,恰巧九十度说实话这种几率其实是很小的,至于说狙击手的问题,其实二战的时候狙击手使用的装备可不像现在这么厉害。

二战的确是有很多厉害的狙击手,可是在那个年代,不说个人枪法问题,狙击镜非常小,想要对远方士兵身上的手雷进行精准打击,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不动的都很难,更何况是跑动中的士兵身上的手雷呢,所以说狙击手根本不会去浪费这个时间,瞄准半天,打准的几率微乎其微,还不如直接打人。

狙击手根本不会去打那颗手雷,普通的子弹想要正好从一个角度打中手雷,几率也很小。所以胸前挂手雷是利大于弊的。可以帮助士兵弹开射向胸口的子弹,并且在冲锋的时候,士兵可以很容易的就拿到手雷,如果放在其他地方是很麻烦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抗战时期日本人的手榴弹为何要磕一下才会引爆这其中有什么原理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手榴弹之所以要磕一下才会炸。是因为,日本在设计手榴弹时,采用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敲击信管”。其原理是,通过将击针磕到硬物,使击针克服击针簧的阻力,并压碎保险帽后,击发底火,点燃延期火药,进而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敲击信管,是二战时期日本手榴弹所独有的设计。且这种设计有很大的弊端。

首先,日军士兵在使用手榴弹时需要用手拉开保险栓,将撞针磕到硬物上才能促使其点火,然后再投掷出去。这在激烈的作战中是很致命的。因为日本士兵发现美 军士兵后,把手雷撞针往硬物上磕碰使其点火扔出去的时候,敌军可以瞬间随意投弹杀伤日本士兵。

其次,由于缺乏自动点燃机制,导致引信不精确,很容易出现早炸。有时日军士兵在敲击的时候,手榴弹就直接炸了。

不过,虽然敲击信管存在一大堆的问题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日军在二战中并没有将其淘汰。一直到日本投降,日军士兵依旧使用者需要磕一下才会引爆的手榴弹(如,日本在二战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九七式手榴弹,也就是咱们俗称的“香瓜手雷”,从1937年起开始装备日军,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且一直都是日军的主力手榴弹)。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电视上抗战中把手榴弹放在地上,远距离射击使它爆炸可行吗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基本不可能。

手榴弹的炸药为TNT,不是易燃易爆的黑火药。

TNT炸药性质稳定,不易爆炸,即使直接被子弹击中也不会引爆,只能用雷管进行引爆。

大家可以搜索一下视频,网上有开枪击穿TNT但也不爆炸的小视屏。

所以,想要子弹击中TNT爆炸,是不可能的。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正好子弹击中雷管引爆。

但是,无论哪种雷管都必须放入手榴弹内。

那么,怎么击穿手榴弹就是大问题。

因为手榴弹只有木柄和卵形两种。木柄手榴弹的弹体是圆柱体,卵形则是椭圆形。

无论是哪种形状,弹体都很小,在较远距离击中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弹体都存在很大的弧度。即便子弹击中,也会因为弧度出现跳弹,根本就无法穿透。

不能穿透,单单凭借子弹撞击弹体,是不可能引爆雷管的。

如果大家不信,回去找枚手榴弹用铁锤敲一敲看看。

之前看报纸,有个老农从田里捡了一个铁东西,一直用来敲核桃。后来有民警串门,才发现这竟然是枚手榴弹。老农已经敲了大半年的核桃了。

但也不是说,完全就不能引爆手榴弹。

有一种手榴弹,还是很有可能被引爆的,就是八路军地方兵工厂土造的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因没有TNT,只能采用黑火药。黑火药相对易爆,如果被剧烈撞击,还是存在爆炸的可能。

但是,这种手榴弹的威力很小,有时候爆炸直接变成两半,炸不炸没有太大区别。

实际上,有开枪慢慢狙手榴弹的精力,干嘛不干脆打敌人?手榴弹爆炸能炸倒几个人?

你有打爆手榴弹的子弹和时间,至少可以放倒好几个敌人了。

手榴弹爆炸前,用钢盔盖住手榴弹再扑在钢盔上,能减轻伤害吗

2004年4月,一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车队在伊拉克卡拉比拉附近遭遇轻武器和火箭弹袭击,海军陆战队从军营派出了海军陆战队第7团第3营的增援部队。

被袭击的是3营营长的车队,所以这些刚刚部署到伊拉克的马润们愤怒地封锁了区域,开始检查站开始搜查过往车辆,以揪出藏身的武装分子。

在拦下一辆白色的丰田越野车时,陆战队下士杰森·邓纳姆(Jason Dunham)发现了异常,下士威廉·汉普顿和一等兵凯利·米勒迅速靠拢支援,跑到了车前。

但他们听到拦车的邓纳姆下士大喊:“NO!NO!NO!当心他手里的东西!”

只见一个持手榴弹的伊拉克人突然跳出来,将拔开销子的手雷扔到了美军脚下。

眼看几人就要挨炸,危急关头,杰森·邓纳姆迅速摘下自己的凯夫拉头盔,连人带钢盔一起趴在了手雷上。

邓纳姆的队友们都惊异于他的神经反应速度,那枚手雷几乎在他趴上去的同时就爆炸了,迅雷不及掩耳。

其实,邓纳姆下士和他的海军陆战队战友们在几天前就在谈论这种事情——万一有手榴弹来袭,你不得不做出反应时应该怎么办?

人们当时都笑着扯淡道:“那就摘下你的头盔,老老实实的用你的屁股坐上去呗”。

也有老兵给出了意见:“你应该用脚将它们快速踢开,但这很难做到,因为你连三秒钟的时间都没有。”

名叫布赖恩·罗宾逊的中尉当时表示:“我会将脸朝下埋在前臂和防弹衣之间,以减轻爆炸的致命伤害。”

然而,邓纳姆认为他可以摘下凯夫拉尔头盔,扑向手榴弹,然后跳到手榴弹上将它扣住。

谁都没想到命运真的很会捉弄人,邓纳姆居然真的做出了这种人扑炸弹的行为,他付出了牺牲,周围的战友一点伤都没受到。

下士的头盔当场就给炸成了一团烂乎乎的碎片,按《华尔街日报》的说法,这顶凯夫拉头盔确实挡住了大部分破片,但一枚弹片穿透了邓纳姆的头骨,让他遭受了严重的路脑损伤。

抢救8天后,邓纳姆于2004年4月22日去世,享年22岁。三年后他获得了一枚追授的荣誉勋章,一艘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也冠上了他的姓名。美军开始全军深入贯彻学习邓纳姆下士的先进事迹,深刻领会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要求,获得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美国当年就此事的大讨论中,许多军事专家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邓纳姆和马润们应该做的事不是拿钢盔和人体挡手雷,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远离炸弹并以脚端朝向炸弹的方式卧倒。

如果实在来不及,应尽量找到遮蔽物或浅坑,或躲到车另一边去,埋头以头盔的一面面对爆炸,头盔就是拿来挡破片的。

但人们都承认,那个时刻能做出反应都很不错了,邓纳姆的决定是勇敢的正确的,如果他将那奇快的反应用在逃跑上,可能两个战友就要倒大霉了。

至少我们知道了,头盔挡不住手雷,哪怕是最普通的破片手雷,美国大兵邓纳姆用生命告诉了人们结果,即便当场炸不死,八天你也抢救不过来。

但凡事都有不一样的结局,比如一个叫凯尔·卡彭特(Kyle Carpenter)的士兵,他也干出了人扑手雷的壮举,还活着拿到了2014年的荣誉勋章。他扑的时候连钢盔都没用,只有带插板的防弹衣和厚实的胸大肌。

2010年凯尔·卡彭特与队友在阿富汗遭到塔利班的袭击,作为机枪手的他遭遇了一颗扔上屋顶的手雷,情急之下卡彭特直接扑了上去,“嘣”地一声,连他来不及扔掉的枪都炸烂了。

手雷爆炸后,卡彭特陷入了短暂的昏厥,随即在队友抢救时苏醒,他浑身都是黏糊糊的血,身体一片冰凉,被炸懵圈的大脑下意识的觉得队友在对他进行往身上倒水的恶作剧。

他说:“我的知觉在阿富汗一个炎热的尘土飞扬的屋顶上渐渐消失,在世界的另一边才醒来。”

卡彭特进战地医院后直接被医生宣布死亡,所幸在躺平的时候他苏醒了。他全身都是弹片和碎掉的骨头,右臂就有30处骨折,耳鼓已经破裂,下巴和牙齿都掉了,失去了一只眼珠,满脸都是花,他在沃尔特·里德国家军事医学中心里做了几十次手术仍未康复。

这该怎么说呢,战场是个奇迹与霉运交织的地方,有人拿钢盔带防弹衣顶着手雷被炸死了,有人用胸口顶着手雷却活了下来。

日本为何要将手榴弹设计成敲击后才能引爆这是多此一举吗

日本在二战中使用多多种手榴弹,其中91式、97式、99式和10年式手榴弹是最多、最广泛的一种系列手榴弹。这几种手榴弹一脉相传,91式手榴弹的改进版是97式,简化版是99式,引信改进简化版最后就是10年式。

日军的这种手雷是两用的 ,既能手投也能被日军装备的单兵掷弹筒所使用。延期引信由发火组件和延期药管两大部件组成,发火组件由惯性体、击针、保险销和火帽组成,延期药管是在铜管内压上延期药制成。平时延期药管和惯性体、击针由弹簧隔离,保险销穿过铜管和外帽,防止击针意外接触延期药管。延期药管的延期时间为4~5秒,比91短的多。

日本的两用手雷用手投掷时要先拨掉保险针,还需要在硬物上磕一下发火帽才能扔出。电影《硫磺岛来信》里面有很多特写镜头,鬼子就是用这种手雷自杀的,每个人发一枚手榴弹,拔掉保险栓,往头盔上磕一下,最后双手把这东西按在胸口,最后爆炸。

手榴弹的击针有两道保险,一是可以拔出的保险销子,二是击针面对一个小斜坡,必须在拔出保险销之后把引信撞击到一个硬物上,使击针尖端越过引信内部的斜坡,方能引燃导爆装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电影中的日本兵投手雷时都需要在钢盔或者石头上磕一下引信的原因。

图为现代战争重演活动中对日军手榴弹投掷动作的还原,拔除保险销之后,日军教范要求投弹手选择在两个地方猛磕手榴弹引信,一个是脑袋上的头盔,另一个是军靴后跟的铁鞋掌,这两个部分是手握手榴弹很容易磕到的位置。当然,在实际的战斗中,鬼子步兵可以随时随地选择石头或者其他什么硬物去磕引信,但教范严格禁止的是在木板或者木箱上磕引信,因为木头有一定的弹性,有可能使引信无法正常动作。

集束手榴弹是怎么一起引爆的拉弦是拉中间一个还是全都得拉原理是什么

只要拉一个就行,爆炸产生的动能足够把边上几个手雷的TNT殉爆了。

同理还有德棍当年用过的简易爆破筒

还有美帝现在的可拓展性进攻手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