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端午节的作文(写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的开头与结尾)_端午节_粽子_作文

本文目录

  • 写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怎么写100字
  • 写一篇以端午节趣事的作文400字
  • 写一篇传统节日的作文三年级300字
  • 快乐的端午节这篇作文怎么写
  • 可以给我一篇写端午节的作文吗我是一名小学生

写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开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是这个节日里必有的项目。今年的端午节我们过得比较特别,班级里开展了自己动手,包粽子活动。结尾:美美的吃的,自己包的粽子,我们不但体会到了劳动后收获快乐,还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真正内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怎么写100字

在中国,我们五月初五都要过端午节。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吃粽子、划龙舟,这是为了纪念屈原,浅浅成了一种传统习俗。每当端午节时,外婆都会包粽子,先要准备好材料,然后就可以开始包了。只见外婆把两张叶片叠在一起,接着放入糯米和各种调料,可以包成各种形状,最后用细绳缠紧。现在粽子的口味越来越多了,以前没有馅的,只是粘点糖吃,如今有红豆的,有鲜肉的,有蛋黄的,还有火腿的……粽子的形状也各种各样,有椭圆形的,有圆锥形的……我看得眼睛都花了。外婆把包好的粽子放入蒸锅蒸上十来分钟,一股香气扑鼻而来,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马上剥开咬了一口。端午节吃粽子,看龙舟,真是乐趣无穷。

写一篇以端午节趣事的作文400字

作文《端午趣事》

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一起来包粽子,我还是第一次学包粽子呢,既好奇又兴奋,我在旁边观察了一下,爸爸妈妈基本包的马马虎虎,有好多都是在外婆的帮助下才完成的,外婆包的最好,我让外婆来做我的师傅,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先拿了一片粽叶,把粽叶折成小漏斗的样子,把糯米放到折好的漏斗里,用粽叶把糯米包住,可是我怎么包糯米都要出来,这时外婆看见我着急的样子说:“帆帆你要把糯米按结实了,把多出来的粽叶包裹起来,包成一个三角形状再用绳子绑住,这样里面的米就不会出来了。”经过外婆的指导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包完粽子妈妈说:“带我去赛龙舟。”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像疯子一样跑到房间,整理好要带的东西,我们就出发了。开始赛龙舟的时候,我们先把人员分成两组,每艘船上11个人,10个人一边5人是划船的,一个在船头打鼓,人员分配好后我们上了龙舟,大家都推荐让我打鼓,我只好勉强试试,我凭着我在电视上看见过龙舟比赛时那些叔叔们打鼓的样子我打起了鼓,我使出吃奶得劲把鼓打的很重很重,我们的龙舟像火箭一样在湖里穿梭。
端午节就在我们一片欢声笑语中过去了,我期待明年的端午节还要来赛龙舟。

扩展资料: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写一篇传统节日的作文三年级300字

过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古时候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包粽子抛入江河中,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包粽子。

我们先用粽叶包出一个底下尖尖的甜筒形,再把糯米和馅儿放进去,接着包成三角形,最后拿绳子把粽子绑起来,就成了平时吃的粽子。粽子的馅儿有许多种,有豆沙馅儿、鲜肉馅儿、栗馅儿……包好的粽子像一个个小枕头躺在那儿,好可爱!我们把包好的粽子煮了,香喷喷的真好吃,没几分钟,一吊粽子被我们吃完了。

吃完粽子大家一起去划龙舟。我们分成了四队,大家一起喊:“三、二、一,开始!”大家一起用力划起来,每艘船船头都有个打鼓的人,每次打三下就停一秒,第三次时后面的人就把桨放入水中一划,就这样连续不断地一放一划,一放一划,一放一划……锣鼓震天,好激动啊!

“节分端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个节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和一个值得我们去继承的传统,今天参与端午节的活动,我感到非常高兴。

快乐的端午节这篇作文怎么写

今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妈妈问我:“泓杰,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我还真没在意,随口说了一大串:“劳动节、儿童节……”我拍了拍脑袋:“噢,想起来了,端午节。”妈妈说:“端午节要吃粽子的。”妈妈很快买回来粽子。我看见粽子呈三角形的,里面有糯米,还有红红的大枣。一闻就会让人垂涎三尺。妈妈说:“想吃吗?”我抓起一个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叮铃铃!”门铃响了,会是谁呢?我拿起对讲电话,一听竟然是我弟弟。他叫我下去教他玩活力板。我下楼一看,他是真的一点儿也不会。我就让他自己练习,他有了基本功后我开始教他了。我教得很仔细,他也学的很认真。我们正教学投入的时候,妈妈说学作文的时间到了,我们也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操场。今天我这个端午节过得很充实!

可以给我一篇写端午节的作文吗我是一名小学生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过去端午节还有躲午的习俗,此种习俗源于一 种信仰,即:五月为“ 恶 月” ,瘟疮蔓延,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于是日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午。这无疑是古代科学不发达而产生的观念,因为五月酷暑将至,蚊虫滋 生,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容易发生传染病,遂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于是产生躲午习俗,如今这一节日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仍然流行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