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的历史?为什么有人说奥斯曼帝国残酷的王位继承制度是其国祚六百多年的主因_奥斯曼_帝国_王朝

本文目录

  • 讲讲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的历史
  • 为什么有人说奥斯曼帝国残酷的王位继承制度是其国祚六百多年的主因
  • 为什么奥斯曼帝国苏丹即位之后都要杀死自己的兄弟
  • 奥斯曼帝国在近代的衰败主要是哪些方面的
  • 奥斯曼帝国在初期扩张为什么十分成功
  • 奥斯曼帝国如何建立起来的

讲讲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的历史

一、黑羊王朝

黑羊王朝(1375——1467)是土库曼游牧部落在伊朗西北部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及伊拉克一带。因其旗帜上绘有黑羊为标志的图案,故名。约1375年起,黑羊部落联盟崛起于小亚细亚东部和上美索不达米亚,称藩于伊拉克和伊朗的哲拉伊尔朝。卡拉•穆罕默德在位(1380年——1389年)期间,黑羊王朝开始强大,定都大不里士。

卡拉•穆罕默德之子卡拉•优素福在位(1390——1400;1406——1420)期间,帖木儿向西亚扩张。1400年帖木儿进入小亚细亚,卡拉•优素福战败,逃亡埃及;1406年,卡拉•优素福卷土重来,收复了都城大不里士;1411年,攻灭哲拉伊尔朝。此时,黑羊王朝领土包含了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和伊拉克。卡拉•优素福辞世后,其子杰汉•沙(1438——1467在位)统治期间,黑羊王朝达到极盛。杰汉•沙原本称臣于帖木儿王朝沙哈鲁,1447年沙哈鲁死后,他乘其衰落,发兵攻占了卡兹文、赖伊、伊斯法罕、法尔斯、克尔曼,占领伊朗大部,并取得了原本属于帖木儿王朝的统治权,成为西亚的伊斯兰大国。1467年,杰汉•沙出征白羊王朝的乌尊•哈桑(哈珊),兵败被杀,王朝灭亡,领土尽归白羊王朝所有。

二、白羊王朝

白羊王朝(1378——1508)为土库曼游牧部落在伊朗所建立的封建王朝。白羊王朝于1378——1502年统治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伊拉克北部一带,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因其旗帜上绘有白羊图案,故名。十四世纪中叶,白羊部落联盟崛起于小亚细亚东部迪亚贝克尔,创建者为卡拉•奥斯曼(1378——1435在位)。白羊王朝与黑羊王朝长期对峙。

1402年,帖木儿西征,与苏丹巴耶赛特一世大战于安卡拉,后者全军覆灭,本人被俘。帖木儿因卡拉•奥斯曼参加了安卡拉战役,便将迪亚贝克尔整个地区赐给他作为封地。其孙乌尊•哈桑统治时期(1466——1478),国势大盛。1467年,乌尊•哈桑击败黑羊王朝的统治者杰汉•沙。1468年,乌尊•哈桑发兵大败帖木儿曾孙阿布•赛义德,并杀之,占领巴格达,委派子、侄等统治布哈拉、费尔干纳等地。白羊王朝扩张领土南至波斯湾,东抵赫拉特;据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伊朗大部和伊拉克等地,建都大不里士。1473年,乌尊•哈桑受威尼斯人唆使,进攻奥斯曼土耳其人于安纳托利亚,不料在泰尔詹遭受重创,大败而归。乌尊•哈桑及其子雅古布(1478——1490在位)时,都城大不里士各国使节来往频繁,威尼斯和罗马教廷与其联合,以图共同对付其势方张的奥斯曼帝国。雅古布死后,子侄辈争权分裂,国势因内争而转衰;1502年,信奉什叶派的萨非王朝伊斯梅尔一世大败白羊王朝苏丹艾勒旺德于纳希切万附近的沙路尔,征服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翌年,白羊王朝最后一个苏丹雅古布之子穆拉德又被伊斯梅尔击败,退据巴格达四年之久。1508年,穆拉德逃往迪亚贝克尔和土耳其,白羊王朝遂亡。

为什么有人说奥斯曼帝国残酷的王位继承制度是其国祚六百多年的主因

怎么说呢,奥斯曼帝国的王位继承制确实残酷无比,在我们看来,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不过,这个制度却是相对正义的制度,对延续奥斯曼帝国的国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先说制度

奥斯曼帝国的王位继承制度并没有官方通用的汉语翻译,而英文单词使用了“Fratricide”,意思是自相残杀(为了后文表述方便,我们以“兄弟相残制”来代替自相残杀)。

该制度顾名思义,即奥斯曼帝国的老苏丹(国王)去世之后,老苏丹的儿子通过共同竞争来获取苏丹之位。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一个王子继承苏丹之位,因此,那些无法继承苏丹之位的王子便倒霉了,他们会被新任苏丹处死。至于处死的方式则取决于这些王子的态度,如果他们选择乖乖服从,那等待他们的就是弓弦绞杀,从而留一个全尸。如果胆敢反抗,那必将是身首异处,死无全尸。

等到这些兄弟被处死后,新任苏丹会把他们埋葬在老苏丹陵墓左右,让儿子们始终陪伴着父亲。

看到这儿,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觉得这个制度太残忍了,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简直有悖人伦。

确实,在我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登上皇位。后期虽然政绩颇丰,但却由于在事变过程中杀兄弑弟,最终在这件事上落得个千古骂名,成为了有悖人伦的代表人物。

反观奥斯曼帝国,竟然在王位继承制上将兄弟相残发展成了制度,这简直就是刷新了我们的三观。

那么,奥斯曼帝国又为何确立此制度呢?

说实话,任何制度都有滋生的土壤,比如汉武帝和北魏道武帝的“立子杀母”。正是由于当时外戚专权的情况频出,汉武帝和道武帝为了防止外戚干政的问题,才确立了子贵母死的制度。

奥斯曼帝国也有自己的原因。

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属于突厥语民族,本来居住在中亚的阿姆河流域,13世纪后,由于蒙古帝国崛起,这些人被迫向西迁徙。最后他们被安置在了塞尔柱帝国所属的罗姆苏丹国境内,即今天的土耳其境内。

在这里,他们的任务是防御东罗马帝国的入侵,即拜占庭帝国。

1299年,罗姆苏丹国陷入分裂,土耳其部落首领奥斯曼一世乘机宣布独立。此后,该帝国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了奥斯曼帝国。

帝国成立之后,为了生存、发展,必须要吸纳当地文化,尊重当地的传统。而当时小亚细亚地区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属国,或者部落、集团,碎片化非常严重。这些势力都想获得更大的权力,甚至是想从帝国分裂出去。为此,曾经的塞尔柱帝国使用了游牧民族最常见的办法,将王子,或者宗室成员派到地方上掌管军政大权,压制地方长官。

等到老苏丹去世时,这些被派遣到地方上的王子便赶往首都,率先到达的王子便可以继承苏丹之位。

然而,这种制度有一个天生的弊端。由于王子们在地方上手握军政大权,自然不会听从新苏丹的指挥。于是,无法继承苏丹之位的王子们经常联合当地势力夺权,帝国内耗也因此十分严重。而且,由于奥斯曼帝国处在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之上,周边国家林立,很多失势的王子甚至会联合外国势力攻打本国。

不过,奥斯曼帝国成立之初,由于没有太多的执政经验,便保留了该制度。老苏丹让王子们去地方上历练一番,有足够能力之后再回来继承王位。在加上当时奥斯曼帝国正在积极向外扩张,这些派遣到地方上的王子也可以帮助帝国消化刚刚夺取的领土。

但是,相同的制度,必将导致历史不断地重演。没有继位的王子不甘失败,和新苏丹兵戎相见戏码一次又一次的重演,整个帝国简直就是不断上映大逃杀的舞台,只有击败所有兄弟,获得最终胜利的那个王子才算是真正的苏丹。

这种制度属于丛林法则,优胜劣汰之下也使得新苏丹具有较强的执政能力。但塞尔柱帝国因为内耗严重而灭亡的教训可是历历在目,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奥斯曼帝国的内乱也在日趋严重。

面对这一情况,奥斯曼的苏丹们为了改变弊端,便祭出“兄弟相残制”。只要有一个王子继承苏丹之位,那其他的王子必须下去陪老爹。而且,这个制度获得了大部分奥斯曼国民的认同。

公元1451年,穆拉德二世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两个儿子。而他的大儿子穆罕默德二世继位后,为了稳固自己的苏丹之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死尚在襁褓,且没有名字的弟弟。

杀死唯一的弟弟之后,穆罕默德二世颁布规定;他的任何儿子为了更好的世界的秩序而杀死自己的亲兄弟,都是恰当的。此后,该方法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制度,每个新苏丹都在严格遵守。

16世纪时,兄弟相残制发展到顶峰,苏丹穆拉德上位之初便迅速处死了自己的5位兄弟,而穆罕默德三世更是痛下杀手,处死了自己19位兄弟。据统计,整个16世纪共有44位王子被杀。

到了17世纪初,兄弟相残制有了转机,穆罕默德三世死后,他的儿子艾哈迈德一世并没有处死他的弟弟穆斯塔法一世,反而是将他关押到了一个笼子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这种做法虽然让穆斯塔法一世保住了性命,但他也因此成为了智障。后来,奥斯曼帝国的历任苏丹都采取了这个做法,在继位后将自己的兄弟全部关进笼子,不能学习知识,也不能见女人。此后,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之位也改成了长者继承制,前任苏丹去世,新任苏丹由王室中的长者继承,而那些无法继承苏丹的王室成员,只有在笼子里被关到死了。

总结来说,奥斯曼帝国的“Fratricide”确实很残酷。但该制度诞生的背后是奥斯曼帝国面临严峻的内部分裂态势,为了避免失势王子和地方势力,或者其他利益集团联合后引发的国家动乱,兄弟相残制可以说是相对正义的制度。这个制度在虽然牺牲了王室成员的利益,但却从客观上保证了奥斯曼帝国的统一、稳定,也使得广大的底层民众减少了战争伤亡。

另外,该制度还减少了王室成员。避免了王室成员过度膨胀而导致的国家财政枯竭的情况。

为什么奥斯曼帝国苏丹即位之后都要杀死自己的兄弟

这个惯例并不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传统,而是从著名的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就是占领伊斯坦布尔,灭亡拜占庭帝国的那位苏丹)才开始的。

1451年2月,默罕默德二世的父亲穆拉德二世去世,默罕默德即位为新苏丹,但他的父亲留下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小孩。

默罕默德二世不想留着祸患在自己的身边,于是派遣自己的宠臣将这个小孩溺死在皇宫里,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宣布将这个宠臣处死,因为他犯了谋杀罪。这个狠辣而又决绝的动作一劳永逸的解决他的统治危机。

默罕默德二世还把这一行为写进了奥斯曼帝国的法律:

“ 我的儿子中不论谁继承了苏丹皇位,为了世界秩序的利益考虑,他都应该将他的兄弟处死。大多数法学家对对此表示认可。今后将按此执行。”

从此以后,基本上每位奥斯曼帝国新苏丹即位的时候都会对自己的兄弟大开杀戒。 这样的残酷行为相对于土耳其人之前的内斗和拜占庭帝国混乱的内战历史来说,固然是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争斗。但同样也引起了其他的烦恼,有些皇子为了避免自己的悲剧命运反而铤而走险,发动叛乱。

残杀兄弟的行为最为夸张的时候是在默罕默德三世即位后,他处死了全部19位兄弟。

资料来源:罗杰·克劳利:《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奥斯曼帝国在近代的衰败主要是哪些方面的

奥斯曼帝国其实就是突厥人的后裔,没错就是在唐朝被唐太宗摁在地上摩擦了很多遍的突厥人。由于竞争对手太强大,突厥人在中亚地区实在是混不下去了,所以一部分就来到了小亚细亚地区。

到了这儿突厥人的自信心立刻上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这里所向披靡,居然连拜占庭帝国都被他们给灭了。此后他们定都在君士坦丁堡,也就是后来的伊斯坦布尔。

因为在东方总是吃瘪,所以他们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来自东方,只好说自己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奥斯曼帝国,已经逐渐吸纳了伊斯兰文化,使得东西方的文化在这里得到了融合。

16世纪,在苏莱曼大帝的带领下,奥斯曼帝国走向巅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奥斯曼帝国掌控了地中海地区。可惜到了19世纪的时候,奥斯曼帝国突然就衰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战场上的失意,使得奥斯曼帝国中央失去了权威。

奥斯曼帝国原本是非常强盛的一个国家,他们努力想要进入欧洲大陆,可是始终被排挤在边缘地区。

尤其是在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过后,奥斯曼帝国再也没有能力,向欧洲扩张一步了。为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进入停滞不前的时期。

一个帝国如果没有扩张或者发展的梦想,那么势必是要导致内乱更迭的。对付不了外人,那么就窝里斗,这是最简单粗暴的生存方式。

除了穆拉德四世和穆斯塔法二世稍微有点权威性以外,其他时期的奥斯曼帝国中央政权,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帝国的控制。

在此期间,奥斯曼帝国的土地,逐渐落入了奥地利人的手里,甚至连过去管辖的埃及、利比亚、突尼斯等地,也逐渐获得了独立。

就算是奥斯曼帝国内部,其实也是分歧不断。最终奥斯曼帝国中央不得不宣布,给予地方统治者不同程度的区域自治权。

17世纪到19世纪,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互相厮杀,只为争夺领土。大多数时候是奥斯曼帝国吃亏。

1878年,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战争过后,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黑山及保加利亚相继独立,波斯尼亚又被奥匈帝国给控制了。

接二连三的败绩,使得奥斯曼帝国根本就没有信心继续往前走,所以大量改革的机会都被他们给错过了。

二、改革失败,使得帝国彻底沉沦。

任何一个衰败的帝国,其实都应该反思,为什么自己的帝国会衰败?无非就是制度上出了一些问题,必须要进行改革罢了。

为此奥斯曼帝国其实也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说曾经静心宫教育改革,建立了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

此后又开始进行财务上的改革,降低了商业税率,鼓励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短时间内,逐渐有了繁荣的倾向。

可惜这些改革并没有坚持下去,因为很多宗教领袖和新派人员,对中央的无能表示强烈谴责,并且发动过叛乱。

塞利姆三世是改革派的君主,曾经尝试过按照欧洲国家的方法对军事进行改革。可惜遭到了强烈反对,就连他自己都被叛军赶下了台。

继任者马哈茂德二世虽然平息了这场叛乱,可是也意识到了改革对统治带来的危机。为此奥斯曼帝国的改革,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三、新思想的风潮,使得帝国这艘巨轮逐渐淹没。

到了19世纪,君主立宪制的风潮逐渐刮了起来。过去皇帝没有实权,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可是偏偏像英国这样的强大国家,皇帝就是没有实权。

  1. 为此奥斯曼帝国内部,也出现了一系列支持君主立宪的声音。当然了这些声音之所以想起,那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皇帝总是出问题。
  2. 比如说1876年的军事政变中,阿布杜勒阿齐兹国王被废了。穆拉德五世即位后,因为脑子有问题,又被废了。再次上台的新国王哈米德二世,终于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
  3. 既然君主立宪能够得到认可,那么民主风潮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刮了进来。奥斯曼帝国的公民们逐渐意识到了民主的重要性。

所以在19世纪,帝国统治期间,出现了不少革命政党,这些人要么诉求民主,要么诉求独立民主,因为他们大多数代表的,是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各地方势力。

终于在1908年土耳其革命中,苏丹宣布恢复议会,再次进入君主立宪时期。国家事务基本被联合进步委员会控制,皇权被彻底架空。

此后奥匈帝国趁着奥斯曼帝国内乱的时候,夺取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还没完,意土战争中,奥斯曼帝国又失去了的黎波里、昔兰尼加。

显然这个所谓的联合进步委员会,根本就没有能力将奥斯曼帝国带向强盛,反倒是接二连三地丧失国土。

当然了,民众们只会将矛头指向君主体制的问题,所以在1922年,再次做出了改革。苏丹被彻底废除,第二年土耳其共和国这才成立,奥斯曼皇室全部被驱逐出境。

总结:融不进欧洲,沾不上亚洲,十分尴尬。

奥斯曼帝国其实一直想要进入欧洲市场,似乎只有跟欧洲连成一体,才代表着自身的强盛。为此他们多次尝试过入侵欧洲。

虽然也小有胜利,可是自从维也纳之战过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实力这么干了。为此奥斯曼帝国想要回来管管小亚细亚的地盘,可是人家也有觉醒的一天,相继脱离了奥斯曼帝国的控制。

这么一来奥斯曼帝国可就是里外不是人的状态了,加上改革上的失败,帝国大厦终于还是倒下了。

参考资料:

《奥斯曼帝国》

《全球通史》

奥斯曼帝国在初期扩张为什么十分成功

自塞尔柱突厥人击败拜占庭帝国,在小亚建立罗姆苏丹国起,突厥、土库曼各部落纷纷涌入小亚半岛,奥斯曼突厥人也是其中之一,被塞尔柱苏丹册封于邻近拜占庭帝国边境的小亚西北部地区。

随着蒙古伊儿汗国势力进入小亚东部,罗姆苏丹国因蒙古人的军事打击而衰落瓦解,包括奥斯曼在内的众多贝伊公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但在一开始,其中因实力强大而被欧洲诸国所重视的公国并不是奥斯曼,而是格尔米延、门特舍、艾丁、卡拉曼等国,格尔米延当时拥有数万军队,卡拉曼人攻占了原罗姆苏丹国首都科尼亚,而门特舍和艾丁的舰队则在地中海四处劫掠,为此罗马教廷还专门组织了针对艾丁海盗的两次“士麦那十字军”。

之后,奥斯曼作为贝伊国能够崛起,主要还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地理因素,奥斯曼人的领地位于拜占庭帝国的边境,向基督徒的拜占庭开展圣战成为主要的军事行动,这不但有效地避免了小亚中、东部等突厥、土库曼政权间的相互吞噬,且更容易获得伊斯兰各宗教军事组织的帮助,随着拜占庭帝国巴列奥略王朝的衰败,奥斯曼人的圣战接连获胜,领土大大扩张。

2。外交因素,奥斯曼人在与欧洲诸国、尤其是拜占庭帝国的交往中获益良多。例如,拜占庭帝国爆发“两约翰内战”时,获得约翰六世皇帝邀请的奥斯曼苏丹乌尔汗,不但率军参与了拜占庭内战,还趁机把军队推进到了欧洲的色雷斯,控制了包括后成为其首都的埃迪尔内,这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用人体制和宗教政策,与那些计较统治阶级部落血统的贝伊公国不同,奥斯曼人一贯欢迎接纳对自己有用的各族人士,在它的宫廷重臣或军队统帅中,不乏各族人士,甚至包括了一些基督徒。这样对于奥斯曼政权在从政治、经贸到科学技术上的发展,大有帮助。而自塞利姆一世攫取哈里发称号于自身后,历代奥斯曼苏丹都同时担任了伊斯兰教世界最高统治者,这有效地保证了皇权对教权的控制,巩固了国家政权的安定。

4.幸运的偶然因素,在奥斯曼帝国早期发展史上,出现了多次可能危及其发展的关头,但奥斯曼人总是有惊无险的渡过,这不得不说是颇为幸运。例如,它早期的对手先后遭到打击,在科索沃战役、尼可堡战役、瓦尔纳战役时,奥斯曼军队都有过失败的危机,而最终都得以扭转败局。而当安卡拉战役失败,十年内战展开,国家行将覆灭之际,却竟然无外敌入侵,奥斯曼人得以重整旗鼓。而当穆罕默德二世围攻君士坦丁堡时,欧洲列强却自相内讧,没有派出强有力的援军。。。。。

奥斯曼帝国如何建立起来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也是很漫长的故事。

萨沙现在不喜欢回答这种问题,因为写了很少有人看。

奥斯曼帝国建立之前,现在土耳其境内主要是罗姆苏丹国的地盘。

这个苏丹国是塞尔柱帝国的延续。

塞尔柱帝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在中东创建的帝国,击溃过东罗马帝国和十字军。

塞尔柱帝国最后一位苏丹图格里尔三世在1194年被杀,帝国灭亡。

塞尔柱帝国灭亡的原因主要是突厥人太少,只占据统治阶层和精英军队,领土虽控制大半个中东,却非常不稳定,叛乱很多。

帝国灭亡以后,罗姆苏丹国彻底独立,控制今天土耳其的部分地区。

当时塞尔柱帝国内部的突厥国家基本全部灭亡,只剩下罗姆苏丹国一枝独秀。

罗姆苏丹国是尚武的国家,因为四周都是敌人,不能作战早就被消灭了。

他们连续击败十字军和周边其他国家,保持独立。

只是好景不长,也就四五十年,苏丹国就衰败下去,内部经常出现叛乱。

然而12世纪蒙古人又西征杀了过来,罗姆苏丹国不能抗衡,只能向蒙古人称臣,国家逐步被蒙古伊尔汗国控制。

期间,苏丹国开始分裂成很多小国。他们不愿意接受蒙古人的统治,也不接受苏丹国的统治。

而当时蒙古人在巴勒斯坦被埃及马木留克骑兵击败,也放弃了这里甚至叙利亚,向东撤退,对于苏丹国的控制力减弱。

到苏丹国最后一个国王凯霍斯鲁三世统治时期,苏丹国只能控制都城科尼亚附近。

而在这些独立的小国中,有一个叫做奥斯曼。

奥斯曼其实是突厥化的混血民族,很多人同欧洲白人没有什么区别。

奥斯曼国的战斗力很强,逐步吞并周边其他小国,最终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其实,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几乎是必然。

因为当时穆斯林的实力向西到希腊就中止了。整个伊斯兰世界想要对抗基督徒,就必须在今天土耳其领土建立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不然连生存也难以维持。

所以,奥斯曼帝国的出现是必然现象,即便没有奥斯曼人也会有其他民族出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